語不涉己意思是什麼?
【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是什麼含義
意即人在非常憂傷之時,雖然並不直抒胸臆,但可以通過側面的烘托暗示自己的情緒。這種含而不露愁苦怨恨反而比直接表達出來的更覺沉重。
含蓄是什麼意思
1.表達得委婉,耐人尋味。
2.說話時不把情意全部表達出來。
3.包含。
二十四詩品之一
含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
如淥滿酒,花時反秋。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譯文
不用文字明確表達,就能顯示生活的美妙。文辭雖未說到苦難的情狀,讀時卻使人十分哀傷。事物存在著實在的情理,作品和它一起沉浮呼吸。含蓄,就像漉酒時酒汁滲漏不盡,又如同花開時遇到滿天霜氣。空中的沙塵遊蕩不定,海里的泡沫飄蕩湧流。萬物不斷變化聚散,詩歌需要博採精收。
語不涉已,若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如淥滿酒,花返時秋。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①。語不涉己,若不堪憂②。是有真宰,與之沉浮③。如淥滿酒,花時反秋④。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⑤。
①“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意即含蓄的意境是不用文字直接表達的,只有含而不露,才能盡現意蘊的豐厚與華採。《詩品臆說》雲:“純用烘托,無一字道著正事,即‘不著一字’,非無字也。”當然,含蓄也不一定“純用烘托”。白居易詩云“此時無聲勝有聲”,是指音樂的旋律在間歇中的必要停頓,是抑揚頓挫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倘若始終總是無聲,還成什麼音樂?陶淵明詩中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雖說“忘言”,到底還是把這個“忘言”的意境表達出來了。倘若真的一言不發,還有什麼“真意”可說呢。曾有人把“無聲之樂”和“無言之美”推崇為藝術的“最高境界”,這可能是因為太看重“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所表達的意境了,所以,把“含蓄”發揮得過了頭。
②“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意即人在非常憂傷之時,雖然並不直抒胸臆,但可以通過側面的烘托暗示自己的情緒。這種含而不露愁苦怨恨反而比直接表達出來的更覺沉重。
③“是有真宰,與之沉浮”。意即似乎有一個主宰天地的造物者控御著詩人一樣,雖然造物者並不顯身,但詩人卻與之升沉。“真宰”,假想中的宇宙主宰者。《莊子·齊物論》:“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目關)(電腦無字,音zhèn朕,亦通朕,跡象)。”白居易《和雨中花》:“真宰倒持生殺柄,閒物命長人短命。”
④“如淥滿酒,花時反秋”。這兩句意涉含混,比較費解。《二十四詩品淺解》雲;“淥,漉也,滲也。滿酒,言含得於內也。返秋,去秋也,而於花時一返而求之,舊者除而新者生,則知其蓄之有素矣。”以為上句說“含”,下句說“蓄”,似未詮釋清楚。且將“含”與“蓄”割裂開來,也顯得生硬。《詩品臆說》雲:“滿酒,酵發汁溢之酒。酵不發,酒不遽出也。秋,即寒涼之意。春寒花較遲,花不遽放也。”顯然是以“酒不遽出”與“花不遽放”來解含蓄。合兩家之說,竊以為此句應解為:美酒初釀,其醇美含於中而蓄其內。春花始綻,其嫣紅隱於寒而呈其外。
⑤“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意即:纖塵之小可見大千世界,浪花之微可測深海之淵。所以,不論宇宙與大海如何廣袤深淺,都可以少而勝多、取萬象於一瓢,以點代面地表現它的廣闊無垠。“萬取一收”,《詩品臆說》雲:“萬取,取一於萬,即‘不著一字’。一收,收萬於一,即‘盡得風流’。於此可悟表聖一貫之旨。”此解言簡意賅,頗為中的。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什麼意思?儘量詳細。謝謝
出自司空表聖《詩品·含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不著”是不多用的意思。
“風流”古意有風采特意,才華出眾之意。
行間字際、紙首葉邊之無字空白處與文字鑲組,自蘊意味而不落言詮。
不用一字,則文風古意盡顯。
破額山人《夜航船》卷八嘲八股文名師“無無生”④,傳“全白真無”文訣,妙臻“不留一字”之高境;休休亭主之“不著一字,盡得風流”⑤,與無生之“不留一字,全白真無”,毫釐千里焉。
生者百歲,相去幾何。
書名:二十四詩品 作者:司空圖
這幾句是第23首
baike.baidu.com/view/333343.htm
古意的賞析
劉商詩《古意》賞析:閨怨是一個古老的題材,前人及當時詩人所作閨怨詩為數不少。而這首小詩在構思上有所翻新,顯得不落俗套。詩中幾乎沒有說到怨情,只是一個勁地在寫冬夜氣候的寒冷 。“ 連曉”即通夜,一夜到曉。“寢衣冷”換言之,即被窩睡不熱。這個細節不單交待出冬夜的嚴寒 ,而且暗點了女主人公的幽獨境況 ,所謂“翡翠衾寒誰與共 ?”“開帷霜露凝”寫室外景象,是一派嚴霜。句中說“ 凝 ”,是偏義於“霜”;兼及“露”,則有“白露為霜”的含義。這進一步說明了氣溫之低 。這樣的寒夜,獨處的人兒將會怎樣呢?讀者一想便知。女主人公懨懨起床後,一邊察看戶外,一邊回身理床,這時才發現枕畔亮晃晃著了一層薄冰。詩人用其內心獨白的語氣解道 :“ 風吹昨夜淚,一片枕前冰。”原來如此,可見氣候是多麼寒冷啊。這裡幾乎是不經意地點出“昨夜淚”,似乎女主人公的注意力已全部集中在奇冷的氣候上,已經淡忘了昨夜的苦惱,至少在悲怨的情緒上有所減輕 。詩中不寫下淚當時,而寫淚乾之後 ,這種避重就輕的寫法 ,反而取得了“語不涉己,若不堪憂”的奇效。大抵顯意識中的悲哀好寫,卻往往因流於表面現象而難於打動讀者的心,潛意識中的悲哀不易寫,寫出則耐人尋味,乃至能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沉重的內容,輕鬆的形式,有意無意之間,產生了欲蓋彌彰的感覺。“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 )此詩中女主人公說寒風吹淚居然成冰的兩句,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詩中著力描畫的徹骨的嚴寒,對於閨人怨情本身也有烘托染作用。套用一句古謠諺來說,這樣的悽苦之夜,真是“無霜猶可,有霜殺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