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緣心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5-01-05

佛家講的攀緣心,是什麼意思?

攀緣有二:一是世俗中認同的,為了名利等不擇手段強求不已;

二是佛法中,心不獨起,必有所對之境,攀緣於彼而起。恰如老人之攀杖而起,謂之攀緣。又心忽彼忽此,馳回外界之事物,如猿攀木枝,忽在彼處,忽在此處,謂之攀緣。

攀緣心。佛法中,心不獨起是什麼意思

攀緣心,是心迷於外境,而起執著的緣慮。就是愛取的取著心。

但是心是緣起法,不是獨自成就的。阿比達摩論中說心起一定具有四緣,因緣(名言種子),所緣緣(緣境),等無間緣(次第心之開導),增上緣(其他一切,主要是愛取助力)。

這樣,心得生起,是要具足四緣的,缺一不可。因此,心是緣起法。就是不獨起。沒有不依賴因緣的獨立心。 說心不獨起,是為了破除人們對心的執著和迷惑。

什麼叫攀緣心?佛教如何看待攀緣心?佛教修行是不是一定要銷滅攀緣心?

攀緣心是指不在隨緣的情況下,隨自已妄念在人事物環境裡、處理問題。攀緣心對自對他都是有害的、會惹來無盡煩惱。佛教修行要杜絕攀緣心。

從佛法的角度看,攀緣心有什麼不好?

攀緣就是慾望 慾望就生執著 執著就生痛苦 做事可以盡心盡力 但不要執著 沒有緣份的話 你攀了也是徒勞 攀緣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事情有很多雖然沒有按照你期望的完成 但只要你保持堅定的信心 樂觀的態度 你會發現 後面有更好的等著你。

攀緣心重怎麼辦?

答:攀緣心重,原因就是心外有法,對外認同。你要是內不攀前塵緣影的妄想,外不認同,就會遠離攀緣‘脫穎而出’了。一個人獨處時最難啦!有位朋友跟我說:‘我是想修行啊!但是,你看我這麼忙,只好等到退休以後再說了。’由此可以知道,人要真心修行,在閒的時候修固然好,而在境上磨練更有力量。如果沒有下定修行的決心,時間再多也沒有用。你說苦於攀緣心太強,誰要你攀緣?是你自己要攀緣的,如果你肯猛踩煞車──腳煞車、手煞車同時又拉、又踩,它就不會攀緣了。你自己不能主宰自己,而放縱自己,放縱的結果,就越來越沒有心力,以至完全失控了。事實上,你不是沒有心力,而且人人都有心力,毛病出在你沒有認真地自我主宰。雍正皇帝見玉琳國師根器很好,只是精進不夠;於是就拿了一把寶劍告訴他:‘我給你三天時間,你在這三天以內若不開悟的話,就拿這把寶劍自己了斷吧!不然的話,我要把你推出午門斬首!’劍架在脖子上,面臨生死邊緣啊!玉琳國師廢寢忘食地參究著。到了第三天果然大澈大悟了。當然啦!我不會弄個手榴彈掛在你的脖子上(大眾哈哈大笑),但起碼你應該約束自己,主宰自己。你如果說沒有心力就放棄,那任誰對你也沒有辦法,那是你自己的事嘛!你讓它有力,它就會有力;你自認無力,它就無力了。你若抱著如救頭燃(頭上失火)的心態,看你有沒有心力?不但有,力氣一定會大得驚人!

淨土法門:什麼叫做攀緣

「佛法」說「攀緣」、「攀緣心」,是要我們認識「攀緣與攀緣心的禍害」,要我們「不要起攀緣心」,即要我們「不要起心攀緣外六塵境界」,要「遠離攀緣心」,亦即要我們修學「離一切相」。經雲:「離一切相,即如如佛。」

攀緣:即攀緣心。謂吾人現前一念「意識心」攀緣「六塵境界相」也。

意識心:指吾人現前一念能分別、思維、計度、執取、執舍之「心意識」也。

六塵境界相:謂「內六根」所接觸之「外六塵」。即「眼根」所見「色塵」,「耳根」所聞「聲塵」,「鼻根」所嗅「香塵」,「舌根」所嘗「味塵」,「身根」所覺「觸塵」,意根所知「法塵」。一切六塵境界實相,本自空寂,無有自性,唯虛無實;凡夫因迷而不知,取境分別、執著,而起惑、造惡業、受苦報。

「招感苦果」的「因緣」:心「起」攀緣境界,則「起」愛憎分別;心「起」愛憎分別,則「起」取捨執著;心「起」取捨執著,則「起」身口惡業造作;身口「造作」惡業造作,則「招」苦果業報。

「離滅苦果」的「因緣」:「離」攀緣心,則「不起」愛憎分別心,則「不起」取捨執著心,則「不造作」身口惡業,則「不招」苦果業報。

「修學佛法」的「宗旨」:覺悟真理,離苦得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而「成佛」。

如何離苦得樂?既知「招苦」與「離苦」的「因緣」,就能「離苦」;既能「離苦」,就能「得無苦妙樂」。

· 阿彌陀佛!

攀緣的引證解釋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三國志·吳志·吾粲傳》:“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緣號呼。” 清 劉大櫆《遊凌雲圖記》:“於是擕童幼,挈壺觴,逶迤而來,攀緣以登。” 丁玲《兩個家庭》:“舅母家和 陳 家的後院,只隔一個竹籬,本來籬笆上面攀緣著許多扁豆葉子,現在都枯落下來。”2. 依附;投靠。宋 曾鞏 《謝杜相公書》:“煢煢路隅,無攀緣之親;一見之舊,以為之託。” 清 唐孫華《客有作詩寄魏武者輒亦效顰題四絕》之二:“攜養當年市國權,輿金輦璧費攀緣。”郭沫若 《陽春別》:“他回到 上海 五個月,找事找不到手,也沒有人可以攀緣。”3.蔓延地生長。明 劉基《長安有狹邪行》:“峻滑無澁踵,攀緣有牽裾。” 沈從文 《邊城》一:“船上人就引手攀緣那條纜索,慢慢地牽船過對岸去。”4.牽挽。明 真鑑 《楞嚴經正脈疏》懸示上:“諸眾生以攀緣心為自性者。” 唐 元稹 《悟禪寄胡杲》詩之二:“病宜多宴坐,貧似少攀緣。” 宋 王安石 《與寶覺宿龍華》詩之二:“世間投老斷攀緣,忽憶東遊已十年。”

心不攀緣方能人心死道心生什麼意思

這句話是說,人性本惡,人的慾望沒有止境;故只有人原本的噁心死了,一個有道德感、責任心的人才會出現。

“攀緣香滿袖,嘆息共心期”什麼意思

宋代朱熹《詠巖桂》:“亭亭巖 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天香生淨想,雲影護仙女。誰識王孫意, 空吟招隱章。”還寫過“露浥黃金蕊,風生碧玉枝。千株向搖落,此樹獨華滋。木末難 同調,蘺邊不併時。攀緣香滿袖,嘆息共心期。”詩人高度讚美桂樹,希望自己具有它的 崇高品性。

[轉載]淨界法師:如何對治攀緣心【強烈推薦】

諸相非相按:所有的修行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對死亡,當死神降臨時,四大逐一分解,身體崩潰在即,此時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奄奄一息,神識迷糊,而修行者若能保持片刻清淨,一念迴轉,憶念佛號,憶念自己的清淨心,即能跳出輪迴,往生淨土。

淨界法師/文

這地方有講到一個觀念:生命的轉變,是來自於內心的轉變!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象你沒辦法改變。所以你

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啟動你過去的業力,生命就變成二分法。如果你是安住在真如,生命就沒有好壞,它只是個影像而已。但是你開始仁者心動,這個世界就跟著動了,生死業力、宇宙萬法也就開始動了,生命就變成了二分法,有好的、有壞的──有些東西你會起貪慾去追求,有些東西你會起瞋心去排斥,這是業力的問題。

第二個,你會產生錯誤的想象。業力給你的種種景象跟感受,這是沒辦法改變的,但是你會生起顛倒想,認為應該去追求,這個對生命是好的。然後過去的宿業,一旦跟顛倒想結合起來,你就造罪了。

怎麼辦呢?《楞嚴經》是怎麼去對治攀緣心?《楞嚴經》是認為:業力所變現的這一部分,我們沒辦法改變;哪些人會對你比較好、哪些人會討厭你,這一部分你沒辦法改變。釋迦牟尼佛身為佛陀,祂也不可能事事如意,所以祂的家族要被滅亡的時候,佛陀也沒辦法改變,祂用神通力阻止琉璃王不要去殺害祂的家族,也沒有辦法,這是業力。

但是佛為法王,於法自在,祂不起顛倒想,所以我們的

目的不是在消除業力這一塊,而是消除你的顛倒想。《楞嚴經》提出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三身,意思是說:當我們今天遇到人事的問題時,是先啟動慧身──不迷。你要先觀照這個景象是本來沒有的,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雖然這個人跟你講一些不好聽的話,但是這些都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所以上等人直接從不迷下手,從生死業力中通過去,這個業就消了沒了。

但是,要像上等人不迷,不容易,完全靠智慧化解問題的人不多,那怎麼辦呢?不取。你要我不迷惑我做不到,我明明看他罵我是真的,那就不要取──不要住在上面。就算這個影像是真的,但我不住,即便你罵我是如此的真實、你傷害我也是如此的真實,我可以選擇不要把心住在上面,我可以去念佛、去想一些未來光明的事情,透過無住啟發定身──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如果你的智慧、禪定都薄弱,智慧的觀照也薄弱、禪定的安住力也薄弱,你又取著了,那麼最後的底線就是戒身了──不動,不要亂動!雖然我現在心裡很氣,但是我先不動,靠持戒的功德來收攝自己的煩惱。所以《楞嚴經》是先啟動慧身─不迷,如果這個防線被破壞了,就用定身─不取,不取又被煩惱破壞了,就用戒身─不動。所以持戒是整個身口意的最低防線,如果連不動也被破壞了,那就失敗了!這是《楞嚴經》對治攀緣心的三道防線。

善根人直接從不迷下手,觀想這個東西是我過去欠你的,還你就算了;禪定的人是這個境我不住,就像有人罵佛陀,佛陀說你端東西給我吃,端不端你決定,吃不吃我決定,我可以不住、不取;第三個我要求自己不要亂動。《楞嚴經》就是以戒定慧三身,來對治攀緣心,所以我

們開導臨終的人,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讓他向外攀緣的心──迴光返照,就做這件事情,讓他迴光返照──過去曾經在佛堂中,修習的戒定慧善根,還記得嗎?你在聽經的時候,聽聞阿彌陀佛的功德光明,還記得嗎?你只要讓他憶念佛陀、憶念自己的自性善根,他就有救了!

我們一再強調:一定要相信真......

相關問題答案
攀緣心是什麼意思?
歌曲無心是什麼意思?
過於貪心是什麼意思?
不甘心是什麼意思?
豬油蒙了心是什麼意思?
貸款中心是什麼意思?
地心是什麼意思?
佛子禪心是什麼意思?
帥哥絕緣體是什麼意思?
戒備心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