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教學課件?
概括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單元簡析:本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內容包括: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 關係,真分數與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最大公因數與約分,最小公倍數與通分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藉助操作、直觀,。
分數的意義教學學生得到哪些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十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瞭解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及分數的意義中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二、學習方法目標:會合作,能探究。
三、情感態度目標:通過了解分數的產生,使學生體會到分數就在我們身邊,運用分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對單位“1”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趣中啟思
1、欣賞“雙關圖”。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放鬆一下好嗎?老師這兒有兩幅非常有趣的圖片,請大家一起來欣賞。(屏幕出示圖1)你看見了什麼?
圖1 圖2
生1:我看見了一個酒杯。
生2:我還看見了兩個人的側面像。(電腦分別閃爍酒杯和側面像)
師:看來,同一幅畫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就有不同的發現。請大家接著看,你又看到了什麼?(出示圖2)
生1:我看見了一位老太太。
生2:我還看見了一棵樹。(眾生狐疑)
生3:我看見了一位戴著皇冠的公主。
師(故作驚訝狀):咦,我怎麼沒發現?你是怎麼看的?
生3(歪著腦袋):我這樣倒著看。
師:你是想跑到畫兒的那邊去看,對吧?(眾生笑)這可不容易,這樣吧,咱們人不動讓畫兒旋轉一下。(演示過程:老太太變成了小姑娘)(生看得目不轉睛,繼而笑、興奮)
師:這位同學真是“火眼金睛”啊!憔悴的老太太果然變成了美麗的公主,真是太神奇了。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蘇軾在一首詩裡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師抑揚頓挫的朗誦引得學生也跟著吟誦起來。)同一個事物,觀察的角度不同發現也不同。
2、遊戲:“以不變應萬變”。
師:大家看,老師手裡拿著什麼?(出示一個蘋果)
生:一個蘋果。
師:一個蘋果我們用自然數“1”來表示,兩個蘋果你還能用自然數“1”來表示嗎?(出示兩個蘋果)(生沉默,深思,繼而有一隻手高高地舉起來。)
生:可以說是一雙蘋果。
師:非常好!這位同學換了一種眼光,他用“雙”作單位,兩個蘋果也可以用“1”表示。老師要感謝他,為同學們開啟了另一扇思維的大門。(話音剛落,很多同學都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
師:四個蘋果呢?
生1:一袋蘋果。
生2:一盤蘋果。
生3:一捧蘋果。
生4:一籃蘋果。
師:50個呢?
生1:一籃蘋果。
生2:一筐蘋果。
……
師:10000個呢?
生1:一車蘋果。
生2:一噸蘋果。
師:嗯,你估得還不錯,10000個蘋果大約重1噸。
師:10000000個蘋果呢?
生1:一火車蘋果。
生2:一屋子蘋果。
生3:一大堆蘋果。
……
通過這個小遊戲我們發現,自然數“1”不僅可以表示1個,還可以表示多個,小小的“1”可真了不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跟神奇的“1”有密切地聯繫。
評析:課前談話看似無心,實則有意。第一個內容裡提供的兩個著名的心理學圖片,體現了一種哲學思想: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同一事物,看到的結果是不同的。單位“1”的理解也是這樣。第二個遊戲也為單位“1”的突破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師生互動,整體感知
(一)分數的產生
1、由“身高”引入——構建問題情境,造成認知衝突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開始上課,好嗎?
(學生站起來與老師行禮時)
師:我發現咱們班有幾位同學的個兒特別高,瞧,這位同學都快趕上李老師了。“你能告訴李老師,你有多高嗎?”
生:1米45釐米。
師:是夠高的。老師真羨慕你,小小年紀就長這麼高。咱們班上有剛剛1米高的嗎?(沒有。)有2米高的嗎?(沒有。)有3米高的嗎?(同學們......
摩爾分數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都可看作整體“1”。把整體“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在分數裡,表示把整體“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叫做分母,表示有這樣多少份的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要了解小數的意義,可從分數的意義著手,分數的意義可從分割及合成活動來解釋,當一個整體(指基準量)被等分後,在集聚其中一部分的量稱為“分量”,而“分數”就是用來表示或紀錄這個“分量”。例如: 是指一個整數被分成五等分後,集聚其中二分的“分量”。當整體被分成十等分、百等分、千等分……等時,此時的分量,就使用另外一種紀錄的方法-小數。例如
記成0.1、
記成0.02、
記成0.005……等。其中的“ . ”稱之為小數點,用以分隔整數部分與無法構成整數的小數部分。整數非0者稱為帶小數,若為0則稱純小數。由此可知,小數的意義是分數意義的一環。
分子與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小學分數的意義是什麼?
表示一個單位幾分之幾的數。是除法的一種書寫形式。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分數的值不變。
你好,
最愛祝你平安為你解答,
如對你有所幫助,
請採納或給予好評,
如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求助,
O(∩_∩)O謝謝
如何結合實例理解分數,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認識分數--分一分(一)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任務是初步認識分數的意義.分數概念是學生初次接觸的重要基礎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從整數到分數無論在意義上還是讀、寫、計算上,兩者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教材通過生活中分蘋果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再由易到難呈現例子,使學生通過折、畫、塗、議等數學活動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這樣以學生為主體,將動手操作貫穿始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了自己創造分數的成功和喜悅. 學情分析: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平均分的意義是學生在二年級(上)的時候學習的,通過一年的進一步認識,學生已經很容易理解把一個具體的事物平均分成幾份的含義,並且能夠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2份、4份等簡單的分數,也能把一些實物物圖片或者圖形平均分成簡單的份數.有的學生已經知道了分數,但是他們基本上不能正確表達分數的意義,因此使學生能夠通過把具體的材料平均分得到分數,也能夠通過具體的操作表示一個分數或者用描述操作過程理解分數的意義就是著節課的知識目標. “”是分數的一個具體的模型.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的建立不能只靠分蘋果這一個例子來完成,而是要通過理解多個具體事物的是什麼,再引導學生想一想為什麼這麼多的物體的一半都可以用來表示呢?從而向學生滲透可以通過舉例子並找出這一類事物的共同特點的方法要認識事物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使學生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體會學習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的產生過程,認識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 2.在理解的意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日常生活中有些數或數量要用分數表示. 教學重、難點:理解分數的含義. 教具、學具:課件(ppt)、小黑板、平面圖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六邊形).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3分)師提出問題:1. 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吃幾個? 2.2個蘋果呢? 3.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吃多少?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一個蘋果的不同的分法,使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平均分.當不能得到整個蘋果,出現半個蘋果時,如何表示,體會學習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體驗建構活動探究 ( 19分) 1、認識1/2 (1).師組織學生討論你能用什麼方式表示一半.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半,如用符號、數字、畫圖等,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可以畫各式各樣的圖形來表示,也可以發明一種符號來表示,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2).師引導學生結合剛才分蘋果的例子來說說1/2什麼意思? 生1:蘋果的一半就是1/2. 生2:把蘋果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蘋果的1/2. (3).師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找到方形紙的 1/2. 生:畫出方形紙的1/2,在小組裡說說1/2表示什麼. (通過摺紙表示1/2,使學生髮現有各種各樣的折法,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選用了多種不同的圖形,感受1/2數模型的作用.) (4).師啟發學生舉出生活中可以用1/2表示的例子. 彙報:①生:把一個西瓜從中間平均分成2半,一半就是這個西瓜的1/2. ②生:過生日吃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蛋糕的1/2. ③生:把一本書平均分給2個人看,每人看書的1/2. 師......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十分之一 十一分之十 但實際上存在體積差 1+1∠2
五年級下冊分數的產生和分數的意義手抄報圖片
五年級下冊分數的產生和分數的意義手抄報圖片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正標題怎麼取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的內容。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分數的意義這一教學內容分為3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教學分數的產生和分數的意義,也就是我的教學設計《分數的意義》,第二課時教學《分數單位》,第三課時《分數的意義》練習課。
《分數的意義》是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基本是真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本節課的教學,將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簡單瞭解分數產生的過程。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三、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進行。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直觀演示、在經過比較、歸納、突破難點。併力圖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四、學法指導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原有分數知識基礎上,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2、經歷認識分數意義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養質疑和驗證科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明確分數和分數單位的意義,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難點:對單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學具:捲尺、四張長方形白紙、四條 一米長的繩子、若干個小立方體和一捆繪畫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溫故引新。
1、師: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板書:分數)誰來說幾個分數?(板書:如1/4)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板書):師:那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
二、教學分數的產生。
2、能根據成語說出下面的分數嗎?
一分為二( ) 七上八下( ) 百裡挑一( ) 十拿九穩( )
1、請一個學生用米尺測量黑板的長,說一說,用“米”做單位,看看測量的結果能不能用整數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麼記?
2、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師用一根打了結的繩子演示古人測量的情況)。課件呈現情境圖,介紹分數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3、總結:在測量、分物的時候,可能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需要用一種新的數表示——分數表示。所以分數是人類為了適用實際需要而產生的。......
幫做數學題!!謝謝!親們!雖然沒有懸賞,但是親們一定要好好滴做題,記得要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解答!謝親
8與10的最小公倍數是40,所以這塊正方形布料的邊長至少是40釐米
青島版五年級分數的意義
mwyay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