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的本領有哪些?
熊貓的本領有哪些
熊貓這是被萌化了,實際上熊貓的咬合力和不比一般的大型貓科動物低,而且善於攀爬。
大熊貓有什麼本領等百科三則
一、大熊貓有什麼本領大熊貓生性溫和,以竹葉為主要食物,不過要是遇到敵人,它也有兩招。別看大熊貓平時動作遲緩,它可是爬樹能手,敵人來了,它就爬到高高的樹上躲起來;它還會游泳,如果在河邊遇到敵人,它可以游到河對岸,敵人就抓不到它了。二、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夏天,夜空中經常飛舞著一隻只帶亮光的小蟲子---螢火蟲。螢火蟲能發光,是因為它的身體裡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當螢火蟲呼吸時,熒光素和氧氣結合,產生一閃一閃的亮光。螢火蟲有的發出淡黃色的光,有的是淡藍色的光,都特別好看。三、鴿子為什麼能送信經過訓練的鴿子可以送信,並且不會迷路。這是因為,鴿子的眼力和記憶力非常好,在頭部還有一塊像磁石一樣的東西,為它指引方向。另外,它還可以根據太陽、星星、月亮的位置調整飛行方向,憑藉這種特殊本領,它就能完成送信任務了。 為回答小寶問題而學習。摘自西安地圖出版社《幼兒知識啟蒙》
熊貓有什麼本領
名稱
學 名: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別 名:花熊 華熊 竹熊 花頭熊 銀狗 大浣熊 峨曲 杜洞尕 執夷 貊 猛豹 猛氏獸 貘 食鐵獸 貓熊
英文名:Giant Panda
分類
食肉目(Carnivora)熊科(Ursidae)大熊貓亞科(Ailurinae)
瀕危信息
CITES:附錄I
IUCN:瀕危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一級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瀕危
外形特徵
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但頭圓尾短,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
分佈範圍
只限於我國長江上游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高山深谷地帶,包括秦嶺,岷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山系。秦嶺山系分佈於南麓,主要分佈的縣是佛坪,一般分佈的縣是洋縣,僅有少量分佈的縣有太白、寧陝、周至等。岷山系除甘肅文縣為一般分佈外,其餘都分佈於四川。在四川主要分佈的縣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縣,一般分佈的有南坪、松潘、茂汶等縣,少量分佈的縣有安縣、綿竹、彭縣、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崍山系主要分佈的縣有寶興、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佈的縣有大邑和蘆山,僅少量分佈的縣有邛崍、崇慶、康定、瀘定等。大小相嶺除洪雅和冕寧為一般分佈縣外,僅有少量分佈的縣有滎經、石棉、漢源、九龍等。大小涼山除馬邊、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數量外,僅有少量分佈的縣有甘洛、峨邊和雷波等(潘文石,1988;馬國瑤,1988;胡錦矗,1985)。 生境與習性 大熊貓棲長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溼,其溼度常在80%以上,故它們是一種喜溼性動物。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土質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長良好,構成為一個氣溫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的優良食物基地。
生活習性
除發情期外,常過著獨棲生活,晝夜兼行。巢域面積為3.9-6.4km2不定,個體之間巢域有重疊現象,雄體的巢域略大於雌體。雌體大多數時間僅活動於30-40公頃的核域內,雌體間的核域不重疊(胡錦矗等,1985)。食物主要是高山、亞高山約50種竹類,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動物屍體。日食量很大,每天還到泉水或溪流飲水。性成熟期是6.5-7.5歲,多於4月發情。一般於當年9月初在古樹洞巢內產仔,每胎多產1仔,偶爾也產2仔。幼仔隨母體一歲半後才離開母體。野外雌雄性比約為1:1(樑齊慧,1993;魏輔文,1994)。
至危因素
1、森林採伐。大熊貓棲息地每年的採伐面積達到至少1萬公頃。其棲息地每年以大約2.5 km2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近30多年來,陝、甘、川三省大熊貓分佈區內人口倍增,已達43萬餘人,大型森工企業自1950-1985年共達27個(不含縣屬伐木場),採伐的森林核實面積為42萬多公頃,年均伐木面積為2萬多公頃,致使棲息地由70年代初31,450km2,經過15年後,已銳減至13,921.52km2,減少面積達17528.48km2,佔原棲息地的56%,並造成6個伐區內熊貓消失,10個伐區內僅殘存極少數熊貓,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胡錦矗,1993);
2、捕捉過多。如在解放前汶川縣草坡,英、美等西方國家,在那時收購捕捉活體達20多隻(獵殺者在外),致使那裡的大熊貓種群,迄今已逾50餘年,數量仍然很少,尚未恢復。又如寶興縣從1963年迄今,僅在一個縣內,捕捉的大熊貓就達113只以上。從50年代中期開始,從野外捕捉的熊貓已超過240只到國內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寶興110餘隻,平武60餘隻,致使這兩個縣種群結構被破壞,數量大......
熊貓的本領是什麼?
最大本領肯定就是不經意很自然的賣萌了,而且吃竹子這種高纖維食物促進腸胃運動的同時竟然還能長胖。
熊貓有什麼
有竹葉, 有國寶之稱
大熊貓的特殊本領20字
題幹錯誤,無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