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傳播中國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5-01-20

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要對外傳播

文化的傳播是一種互動,並不是單一性的只對外傳播。在我們的文化傳播出去的同時,外來的文化也在同樣的滲透著我國的文化。而我國的文化在這一傳播的過程中,會在無形中結合外來文化進行一種新的發展與進步。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要對外傳播?這是時代與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只有文化的傳播,才能帶動社會的發展,帶動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人類的社會才會進步,這是一種文化流傳與傳承的方式。(以上是我個人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意義 15分

1、人之為人從傳播起。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我們無法拒絕交流,更無法拒絕傳播,就像我們無法拒絕空氣一樣。

2、美女無敵。指的是女人超凡脫俗的品質、格調高雅的溝通能力。奠基於此,永恆的女性,才能引導我們飛昇。

2、從本質上講,文化的核心就是意義的創造、交往理解和闡釋,傳播就是意義的共享和生命空間的對話。文化傳播就是變獨有為共享。文化傳播涉及到文化資源的擴散、配置與重組,涉及到文化的生產與消費、文化的生產與再生產以及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等許多深層次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3、傳播就是力量,傳播就是生產力,傳播可以改變人生。文化傳播授人以地位,文化傳播是社會得以形成的工具,它對於提高中國社會的核心競爭力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4、傳媒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傳媒化是當今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徵。在新世紀,透過傳播認知文化、認知社會和人類自身,將成為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場變革。從傳播的角度來解讀中國文化,是探索中國文化流變、重組和演進的重要途徑。

為什麼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突出強調了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義,將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的重要舉措之一,指出要“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鑑,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從戰略和歷史的高度深刻認識中央這一戰略部署的重大意義,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一、為什麼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多次就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等重大問題作出重要論述和決策部署。黨的十六大強調要“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首次提出要“積極開拓國際文化市場,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2010年,中央政治局專門就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問題進行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精心打造中華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進一步指出“要著眼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深刻闡述和全面部署。這些重要論述和決策部署高屋建瓴,總攬全局,深化了對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戰略意義的認識,為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不斷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

當今世界正經歷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國際形勢變化深刻複雜,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隨著以價值理念、發展道路、民族精神、國家形象等為核心內容的軟實力競爭越來越激烈,世界各主要大國均將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壯大本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力求佔據國際文化發展和競爭的制高點。我們必須儘快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文化軟實力,更好地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二)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大力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再現輝煌,對增強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時,大力開展對外文化貿易,加快拓展國場文化市場,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對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

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的現狀與發展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多個涉及文化產業的政策性文件,文化產業被提到將在2020年發展成為我國支柱性產業的目標,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密集發佈。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文化產業加快成長速度,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成為現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4-2018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且發展較為平穩。與2006-2010年相比,2011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有較大程度的上升,原因在於統計口徑的改變。根據新的口徑,國家統計局將2011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由原來的13479億元修訂為15516億元。

2012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18071億元,同比增長16.47%。初步估算,2013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約達到21000億元,同比增長16.21%。

隨著收入的增長,中國家庭的恩格爾係數將繼續下降。國際經驗顯示,在這一階段,人們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將呈快速增長態勢。到2020年,按實際需求測算,中國城鄉實際文化消費將達到29460億元,如果按照恩格爾係數與文化需求的關係計算,文化需求將達到29460億元。而目前文化產業的供給規模為21000億元,也就是說,到2020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市場空間達到8460億元。

國際需求方面,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與日俱增,國際市場對中國文化產品的需求也會大幅增加。同時,隨著中國文化產業不斷髮展壯大、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文化產品的出口將大幅度增加。

產業發展仍不成熟

同時,我國文化產業也存在一些競爭劣勢,最突出的問題是產業發展仍不成熟。從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來看,美國高達25%,而我國還不到4%;按照國家統計局新的統計標準,全國只有少數幾個省市文化產業達到了支柱性產業的標準(即文化產業的增加值佔到全市生產總值的5%以上)。而按我國現有的人均收入和物價水平估算,目前我國文化消費支出總額應達到4萬億元以上,但實際供給能力還不到1萬億元,只滿足了不到25%的市場需求。

值得我們傳播的中國文化,怎樣傳播 5分

首先要定義什麼文化值得傳播,然後研究到底用什麼傳播,用漢字傳播,還是不用漢字傳播,然後研究向哪個方向傳播,更中國式地傳播,還是更外國式地傳播。綜合才是怎樣傳播!

為什麼要向外國人介紹中國文化

讓世界瞭解中國!另外就是發揚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美德!

中國古代文化要不要向世界傳播?如何傳播?

商品經擠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突出的是在元與明靖兩個時期。兩個時期又有所不同。

宋元時期,商品經濟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以對文學藝術的影響為主,表現: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中的市民階層的隊伍不斷的發展壯大。他們的生產生活的需要成為社會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力量。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必然帶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瓦子的出現,酒樓、茶館的增加、宋詞的繁榮,世俗文學、風俗畫的興起,《竇娥冤》等作品的出現等。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以對思想的影響為最明顯(體現商品經濟對古代文化影響的不斷深入)。表現:商品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的產生與緩慢發展,出現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這些思想家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對封建制度進行批判。李贄側重對封建制度理論依據的批判,指責儒家經典,否定孔子是“天生聖人”,揭露道學家的虛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驅。黃宗羲側重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對“人治”,反對重農抑商,提倡“工商皆本”。顧炎武側重對封建迂腐學風的批判,提出“經世致用”,重視書本知識和實地調查結合。王夫之側重從哲學上批判,並從發展的角度提出“趨時更新”。

為什麼外來文化可以傳播到中國.而中國文化傳播不到外國

因為中國人更容易接受外國文化,國人不排外,排內。而且出國在外的中國人,大部分是黑身份打工,為了掙錢養家,會給國外一種不好的印象。所以國外人績入為主的不願意接受中國的文化。況且中國是文明古國,但卻是發展中國家,試想,讓一個富人接受一個窮人的思想,有多難

為什麼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

一、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文通過的《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鑑,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方法,增強國際話語權,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瞭解和認識。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政策措施,支持重點主流媒體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和中介機構,完善譯製、推介、諮詢等方面扶持機制,開拓國際文化市場。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建設,鼓勵代表國家水平的各類學術團體、藝術機構在相應國際組織中發揮建設性作用,組織對外翻譯優秀學術成果和文化精品。構建人文交流機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間交流結合起來,發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文化非營利機構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支持海外僑胞積極開展中外人文交流。

這一段陳述,深刻揭示和精闢概括了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基本內涵。就是通過對外文化交流、對外文化宣傳、對外文化貿易等途徑,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文化產業競爭力,塑造中國的文化大國形象,營造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進一步提升當代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為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貢獻。其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外文化交流。主要是指以政府、民間或政府與民間聯合作為行為主體所進行的文化外交。對外文化交流包括雙邊交流和多邊交流,它以文化柔性的力量、細雨潤物的方式交流情感、溝通心靈、鞏固友誼。對外文化交流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對外文化宣傳。對外文化宣傳是以文化為載體,充分利用現代宣傳媒體和宣傳手段向世界說明中國、介紹中國,包括說明、介紹中國的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建設和發展成就等。其主要目的是樹立中國對外開放的形象、和平發展的形象、文明進步的形象、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形象和改革創新的形象等。三是對外文化貿易。強大的對外文化貿易是一個國家文化崛起的象徵,也是文化走出去的根本體現。積極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向世界出口大量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特色和科技含量高的現代文化產品,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主渠道。積極培育外向型名牌文化企業和名牌產品,乃至形成文化跨國公司是拓展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的關鍵。

建立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文化走出去,是中國人民多年的企望。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條件日益具備。一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中華文化逐步消除了近代以來的弱勢地位、再次有了較強的感召力,同時,中國綜合國力的巨大提升也使外國人產生了瞭解中華文化的現實需要。近代以來,西方強大,中國落後,中國成為了落後國家的代表,中國文化當然也就不被外國人所認可,沒有多少外國人認為需要學習中國的文化,因此,中華文化在世界上就沒有多大的影響力。但世界上非西方國家的人卻有強烈瞭解、學習西方文化的願望,因為西方資本主義強國的學術、科技、經濟、軍事全面領先,不學習就要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所以,大家都要學習西方的語言、西方的學術、文化、科技,因而西方文化的也就有了最大的世界性影響。同樣,隨著中國的持續發展和強大,外國人學習、研究中國的文化的興趣、必要性和動力也會越大越強。二是中國的現代文化不斷髮展、進步。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長,需求結構由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給中國現代文化發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拉力。中國人的現代生活與豐厚、古老的民族文化與歷史文化資源的結合......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要傳播中國文化?
谷歌為什麼要退出中國市場,退出後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 ?
中國夢是什麼 為什麼要實現中國夢 怎麼樣實現中國夢 ?
談談自已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 ?
李嘉誠為什麼要離開中國, ?
谷歌瀏覽器為什麼要退出中國 ?
大學如何傳播中國文化?
為什麼要建立企業文化? ?
中國為什麼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