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佛教有什麼區別?

General 更新 2025-01-28

道教與佛教有什麼區別

道修今生,佛修來世。。

道教成仙是帶著肉身走的,也就是活人成仙。。

佛教死後靈魂得道。。。

道教的根本是儒家,道家和民間思想融合(早期,不包括全真教)。

佛教是以印度教為根本衍生出來的

佛教和道教的區別是什麼?

作為兩個不同的宗教體系,他們兩者的區別太多了,包括教義,神仙體系等,但最大的區別是佛教是外來傳入的,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

道教. 佛教. 儒教有什麼區別?

開始先以佛家明心

同時再配合道家的功夫

要用世,則要同人情,可讀孔子

但不是朱熹以後的理學啊

因為那些理學有點佛家律宗的意味

用世不太好圓通,而且人家覺得您怪

(其實不怪,但是人們會覺得怪)

======================================

最後您發現唯有佛家

能夠極高明而道中庸

能夠圓融無礙,其他家有的佛家都有

其他家沒的佛家也有

======================

得根本智後修差別智

則用哪一家哪一家都是佛家

就如同武林高手隨手捏來一葉

亦如干將莫邪!

首先,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三教合一”的說法!為什麼呢?因為三教所提倡的文化與教導都有著極其相同的地方!但是,所最終的目標是不一樣的!

其次,要指正一點。什麼是“宗教”。宗,是宗門,教,是教下,教育。不是現代人所指的帶有一些迷信色彩的“宗教”。那是完全兩回事情。這一點,一定要弄清楚!

每一個教,都有它特有的意識!特有的內涵!那麼,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呢?

以佛教為中心說起,佛教與其他兩教最大的不同就是:佛教最終所提倡的境界是“無我”。而其他兩教都還有“我”的存在。

儒教,是學佛不根佛!為什麼是“學佛不根佛”呢?你可以從儒教的經文中看出它的思想教導根佛教有著很大的相同點,都極其提倡“孝親尊師、謙虛、禮讓”這一點,佛教也極其提倡!但是,為什麼是不根佛呢?儒家人最終所要達到的是:人死了以後要在孔廟中立有自已的牌位!以此做為最大的榮譽....而佛教,提倡“無我”,你儒家思想最終還想著“我”還想著“榮譽”,呵呵,還沒有看破,不圓滿嗎!所以,儒家是“學佛不根佛”!

道家,也一樣!最終,也是有“我”的存在!但也有著與佛家相同之處!道家的思想境界是:積德行善,消罪孽!最終,名列仙籍,升為仙班!

要知道,神仙、阿修羅等都還是世間的神!都還沒有出離六道。不出離六道,就還會有輪迴!就還有業障!都還是有“我”的範圍。只有佛家,最終要求出離六道輪迴,沒有“我”。沒有了“我”那些上帝,神仙自然就管不了你了,那麼,也就最終達到了佛家的目標,往生了西方極樂世界....

佛經上常講:一切法為一法!

總因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根性不同而示現!佛教是“圓教”是平等法,絕定沒高底!從來不會講哪個教是最好的,絕定都是最好的!所謂:是一不是二!

而且,佛家的修淨土的,提倡學習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並把及做為必修的課目!

最後,至於您修哪一門合格,那還要看您的緣分!三教絕定都適合我們來學習,只是看緣分不同了.....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2301317.html 引用過來的。

佛教和道教的本質區別在哪?

師兄,您這樣問,其實是不瞭解佛教道教的宗旨,從根本上來說,佛教道教都是為了一窺宇宙真相,但是道教的目的是修身養性,最終達到與天同壽的境界;而佛教的目的則是明心見性,最後是解脫生死。二者其實有本質的不同。

以鬼為例,道教佛教都認為鬼是負能量級的生命體,佛教道教對待的態度是不一樣的,道教認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以先降伏、再抓捕,然後能超度的超度,不能超度的就打散,讓它魂飛魄散;而佛教則認為“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能成佛”,所以大慈大悲,一律超度到佛國淨土。

佛教與道教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麼??

很多很多人都以為佛教跟道教大不相同,其實你們不知道道教最初是源於佛教的,貧僧,貧道;現代道教為什麼如此落後於佛教?曾經的著名的佛教少林寺住持與武當道長等人發生對辯,最後道教落敗而少跡於現在,我們都忘記了本質,道教是源於佛教的,是出淤泥而非泥,青出於藍而非藍,藍源於綠色與黃色而非綠黃;武當道教教義很多現代人都曲解了,武當張三丰曾有流露:求道者當自礪,道而德(得)者,當清靜無為,反本歸真;和佛教教義裡愛憐萬物蒼生,慈悲造福,是一樣的共同點,那就是不殺害生靈,和平而大同;

不同的是中華佛教高深莫測,那是擁有著五千年優秀文化的璨燦結晶,你們可以看看在中國,中國佛教的文化典籍有多少,三生三世都看不完啊!佛講慈悲愛人,去苦極樂,捨己而造福蒼生,與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孟學說講的仁愛和平,創大同世界並起,是拯救現代危機的根本和唯一的路。而道教追求的是無為而治,反本歸真,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按照自然規律去生活,去待人接物,是平凡而不平凡,無為而有為,可以在平凡中創造奇蹟(還記得嗎,火藥是我們道家發明的);可惜傳到西方,遇到那些低素養的沒有道德的歐洲人就被曲解了,奇蹟引巧,變成攻打我們中國的武器,害己害人了兩百多年,最終被自然泯滅而立見消亡。而我們中國道教那是兩千五百多年不變啊,按照道家教義,可以得到子子孫孫永恆的不滅,只要自然在,只要地球在,就有我們中華文明和中華兒女!

佛教和道教有什麼區別,各信仰什麼?

佛教和道教有什麼區別

道佛兩教,一個是中土文化,一個是外來文化,但兩者在中國哲學、宗教發展史上,卻有著大致相同的興衰經歷。佛教於東漢時期傳入中國,道教亦在此時發生,二者又都經魏晉南北朝的蘊釀發育,到隋唐而繁榮並盛。此種情形,歷來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尤其是兩教之間的相互抗爭、互不相讓的關係備受研究者的關注和探究。然而,在互不相讓的另一面,是相互融攝,這是二者得以並存,進而繁榮共昌的主要原因,亦是道佛二教關係的一個極重要的方面。

一、道教攝取了佛教的名相術語

道教在建構自己的辨思哲學時,大量地吸收了佛教的方法和範疇,然而這些範疇卻是根據道教自身的需要進行改造的。隋唐的道教學者一方面發揮道教的兼容特性,深入納佛;另一面他們的道教主體意識也很強,他們要因循其本,再博採他說。他們的主旨是,借佛教的名相術語闡揚老莊的思想,進而使老莊思想根據宗教發展的實際需要得以提升,達到安身立命的目的。

(一)佛性說。道教有“道性說”,佛教有“佛性說”。把宇宙本體作為某種抽象的本質來看,並非佛教的獨創,早期道家把道確定為萬物的最高規定性,已經具備了這種抽象力。然而,“道法自然”,道“出於自然”,當“自然而然”被理解為道的最基本特性並與人性論聯繫起來時,“道性”便應運而生,道性即指人性之“自然”。這在東漢時產生的《老子想爾注》中就明確地表述出來了:

“道性不為惡事,故能神,無所不作,道人當法之。”(“道常無為而不為”注) “道性於俗間都無所欲,王者亦當法之。”(“無名之樸,亦將不欲”注)“不為惡事”,“與俗間都無所欲”,就是要順其自然而然道性,“道常無慾,樂清靜,故令天下常正”(“無慾以靜,天地自正”注)。道教發明了“道部”,卻沒有很好的發揮,被六朝時期蓬勃興起的佛性說取而代之。佛教自竺道生倡“一闡提人皆有佛性”說以來,加上《大乘涅盤經》被翻譯過來,佛性說逐漸成為佛學主流思想。其謂“佛性”,乃指“真如法性”,即抽象的宇宙本體。作為一種本體論學說,它是將印度諸法實相說結合魏晉玄學本體論而產生的。作為一種修道論,它關心終極的抽象宇宙本性與有生滅的具體的人物有何關係,真諦翻譯的《佛性論》說:

“問曰:佛何因緣說於佛性?答曰:如來為除五種過失,生五功德,故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六朝到隋唐,道教大講道性說,確實接受了佛性說影響。但道教並不在本體論意義上,而是在修養論方面接受了佛性說。魏晉六朝,道教奉行外丹學說,其中雖有修煉身心的內容,其主要目的只在於以清靜不動之心神迎受永恆不朽的道,並沒有明確地認定客觀的道與主觀的精神有著某種直接同一性,而佛性說卻完成了這方面的論證。道教本來講道體論,但為了說明道體與人性之間的關係,也提倡道性說。《常清靜經》強調“真常得性”,《升玄經》主張“思維分別,得其真性”,《雲笈七籤·仙籍理論要語》主張“道性常一不異”。孟安排《道教義樞·道性義》更明白地表明瞭道性說與佛性說之間的內在聯繫:

“道性以清虛自然為體,一切含說,乃到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究竟諸法正性,不有不無,不因不果,不色不心,無得無失,能了此性,即成正道。自然真空即是道性。”

這不僅說是一切物類都具道性,也明確提出,人如能反躬自修,了卻本性,就能通道成仙。王玄覽《玄珠錄》既講“道體”,又講“道性”

“諸法若起者,無一物而不起,無一物而不忘。忘自眾生忘,道體何曾忘?道之真實性,非起亦非忘。”

道體是道之本然體,道性是道體潛在於人與物中的具體屬性,故人能修性,就能體道。不過,道教的道性說不僅僅吸收了佛性說,也吸收了儒家的心性說。儒家講盡心知性知天,基本立意是主張從一念之初的......

道教和佛教本質區別是什麼

一、佛家:

佛祖釋迦牟尼當年證道後,嘆曰:奇哉!人人皆有如來智慧德能,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放下執著了,但還有妄想分別,就成阿羅漢;放下執著和分別,但還有妄想,是菩薩的境界;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放下了,就成佛了。

佛法沒別的,“放下”而已。

二、道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與佛教的:“如來說是世界,即非世界;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也”一樣。大道無形,無可名之,強為之名曰“道”。大道無處不在,佛法講:“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一樣。

法藏比丘尼在向六祖慧能大師請教時,說你不識字,怎麼能理解經文?慧能對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法藏乃大異之。

佛祖講經49年,竟問: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又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也。

三、儒家:

孔子曰:述而不作。孔子說他自己只是在重複講述聖人說的話,沒有一點發明創造。佛法講“自性、真如、法身。。。。。。”,基督教說終極真理,柏拉圖說真理就在你心中。一切法由心想生,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真理是真心中流露出來,不是要通過發展自然科學技術得到的。

大道法而如是,從沒離開我們的真心。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德就是眾生都有的光明德性,也稱佛性。明就是迴歸自性,迴歸自己真心,就達到了“至善”,佛法講成佛了,徹底解脫了。

有人問:基督教教義與佛教教義最顯著的差異是什麼?我答:

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基督教認為宇宙只有一個“真神”----上帝;而佛教說有很多佛,並且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眾生皆可能成佛。

如果你把上帝看做是一個有生命的神,那麼宇宙確實只有一個最高級的神;如果你把上帝看做真理的化身,就往下分析

上帝,不是有形象的個人,而是“終極真理”。佛教稱作“真如、實相、法身、真心本性、一真法界、如來。。。。。。”;道家叫“大道”或“太極”。

基督教內對於上帝是個人格化的神還是真理的象徵,歷史上有過爭議,不過現在都一致了。如果你把上帝看做真理,那它就是主宰,我們不能違反真理;如果你把它看做個性化的神,更可以這樣認為。

那麼基督教說上帝是唯一真神,我作為佛教徒也贊同。因為終極真理--大道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悟道成佛,就是掌握了終極真理。那麼基督教的有人反對,說佛教的佛很多,是有多個真神,錯了!雖然佛很多,但這麼多的佛掌握的終極真理卻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啊!

所以說,宗教在這方面並不衝突,衝突的是我們個人對宗教的認識。故曰:聖人心同,凡夫心異。

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

道士的要求一樣很嚴 你不知道是因為你沒見過高人而已 呵呵

道教中有所謂的是性命雙修 不是信 神仙不會在乎你信不信

性指的就是佛口中的性 命就是道家的長生不老 簡單說就是 有性就有長生

(有)信則有 不信則無 中的信 依然是性 有的是智慧

佛教與道教有很大的相同之處 那就是修心

道教的羽化飛昇如果還有欲 是絕對無法飛昇的 不但不能飛昇 一樣的會老和常人一樣會死 而且佛教中的心中有佛 不是佛 而是善念 舍利不是故意留的 是人人都有的 因為染汙所以人人都沒有 蓮花寶座不是重生 是本來樣貌而已 西天極樂蓮花開得無生法忍 既然無生何來重生

佛教和道教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魯迅先生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佛教和道教有哪些區別和相同 各自的教義是什麼

佛教和道教區別 ㈠.一般的,宗教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一個人精神上的終極關懷問題,實際就是如何對待生與死亡的問題。對人來說死亡是最大的恐懼,宗教要給出對待的辦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可以說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迴。 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循環往復、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只有實現涅磐,才能脫離生死輪迴。 那麼怎樣實現涅磐呢?就是人要“覺悟”。佛者,覺也。說到底,就是對人生是苦的覺悟。佛教認為,當你真正認識到人生是苦的時候,你就“覺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這個。 道教對人生總的來說持積極的、正面的態度。這是道教與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處。比如,基督教認為人生來就帶有原罪,人生下來就要贖罪,佛教認為人生是苦。 那麼,道教是如何解決死的問題呢?答案很簡單,就是通過修煉達到不死,長生不老。 道教修行祕訣中有一句話,“順成人,逆成仙,全在陰陽顛倒顛”,就是道教對如何取得長生不老的方法。這句話是源自中國的五行理論,而五行理論又是中醫的基礎理論。 ㈡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就是,“道曰今生,佛說來世”。先來說閻王,這個是典型的“進口變國產”,原本是佛教的東西最後卻被國人變成了佛道融合的產物。 佛說來世,勸世人忍耐,所謂今世作孽,來世償還,這輩子悽慘,可能下輩子不再受苦,簡單地說,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託在來世;而道教則完全不同,所謂修煉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長生不老,道教講究今世,信道則信永生,來世的事來世講,反正今世就要成不滅。和尚需禁慾,心中只有佛,死後坐化,留舍利,蓮花寶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則不是那麼嚴,且更實際,有助人的信念,講究修煉,最後羽化飛昇。 ㈢道教是中國漢民族中的土生的,是一個十分龐雜的文化綜合體,對中國的歷史、文化、醫學等的發展有過重大的影響。佛教則是外來教,它是在吸收中華民族文化習俗的基礎上在中國紮根並對中國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的宗教。兩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異是基本的,其基本區別在於: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肉體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與道教相反,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一切來說都是苦海。對現實,人們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須放棄各種慾望,把希望寄託在來世上,要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般木(無苦的極樂世界)。可見道教主張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則主張捨棄對現實物質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對來世的嚮往。 佛教教義。意謂真理或實在。主要有四諦、二諦、三諦等不同說法。 道教教義,萬法歸宗 所謂萬法歸宗,這裡指的是道教的全部教義和經教、科教、法派、教戒、煉養方法等都要歸宗於信道修道,真思志道。 凡為學道務道之士,無任是屬哪個道派或擅長哪種教化,如言教、身教、科教等,其信仰追求和基本教義都應是一致的。從道派來說,道教有正一全真兩大派,但兩派的信仰體系和經教體系卻都是一致的,皆以太上真常之道為最高信仰、宗奉三清道尊,並以三洞四輔真經寶典為經教之本。正一以真一不二,伐誅邪偽為內涵,全真倡積真功、踐真行為本真,所要體現和倡導的都是太上之真道。而修煉雖有丹鼎符籙之分。但核心內容都是為度己度人。對一個道士來說,無任是正一還是全真,都應是心身與道法同修,不能偏廢。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說:此身身外......

相關問題答案
介音和介母有什麼區別?
年薪和月薪有什麼區別?
立夏和夏至有什麼區別?
德配和淑配有什麼區別?
塑形和減肥有什麼區別?
蝦米和蝦皮有什麼區別?
世家和世澤有什麼區別?
車損和強險有什麼區別?
英朗和威朗有什麼區別?
旱澇和水旱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