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品質是心理過程和?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心理過程 心理特徵 心理品質此三者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心理過程是指心理活動發生、發展的過程,也就是人腦對現實的反映過程。

心理特徵是指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穩固而經常出現的心理特點,就叫個性心理特徵。個性心理特徵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其中以性格為核心,這些心理特徵反映出一個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和意識傾向,並體現出個人心理活動的獨特性。

心理品質(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是在遺傳基礎之上,在教育與環境影響下,經過主體實踐訓練所形成的性格品質與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其中的心理能力包括認知能力、心理適應能力與內在動力。對內製約著主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外與其他素質一起共同影響主體的行為表現。

心理過程是人腦在一瞬間,對遇到的事物做出來的反映。而心理特徵是基本的精神面貌和意識傾向,表現的是人物內心活動。心理品質是人的認識能力、情緒和情感品質、意志品質、氣質和性格等個性品質諸方面。

人在認識客觀事物和改造客觀事物的過程中,不僅有認識、情感、意志等各種心理過程,還會表現出每個人心理活動的獨特性的心理特點,同時也可以反映出這個人的心理品質。

良好的心理品質包括哪些內容?

樂觀,積極向上,團結友愛。

什麼是心理素質

Q:?心理素質是什麼意思?心理素質是以人的自我意識發展為核心,由積極的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價值觀所導向的,包括認知能力、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機結合的複雜整體。心理素質作為一個普遍概念,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就其內涵而言,心理素質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時期內的心理傾向和達到的心理髮展水平,是人進一步發展和從事活動的心理條件和心理保證。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質包括人們所有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心理活動結果。人們在對心理素質進行概括、分析和評價時常常使用人格、個性、心理品質等概念,這些概念同心理素質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含義。可以這樣認為,這些概念是從不同角度,在不同層次、不同範圍內對心理素質的不同表達方式。其實它們之間具有明顯的區別,不能等同或替代。人格、個性這兩個概念是集合概念,而心理素質是一個非集合概念。以往人們總把事業的成敗,較單一地歸咎智力因素,關注的是,IQ(智力商數)值的高低。近來,人們不僅認識到非智力因素的EQ(情緒商數)、AQ(逆境商數)、HQ(健康商數)與人生的質量關係,而且越來越明白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挑戰的激烈、因未來的不確定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都與人的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密切相關。那麼心理素質都包括些什麼呢?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動機需要、興趣愛好、信念理想、氣質性性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因素。合理的信念追求、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等都是人們心理素質的重要內容。智力與能力因素:這種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其中智力因素主要表現為思維。在觀察、注意、想象,記憶的基礎上,發揮思維的核心作用。能力因素主要是創造力,在組織能力、定向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適應能力的基礎上發揮創造能力的作用,體現一個人的健康心理素質。心理現狀因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如何自信、自愛、自尊、自律、自強、自立,如何自我評價、自我認識,以達到正確接納自我;不斷取得心理平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達到良好的心理狀態。社會適應因素:任何一個人都有其雙重屬性,社會屬性是人們的一個重要特徵之一。一個人的社會化程度,決定了他的人際關係以及能動地適應社會環境的水平。在此基礎上,學習心理、競爭心理、責任心理、角色心理、事業心理都可能有所提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能否順利和成功與心理素質的好壞有很大的關係,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說人和人不一樣,有的人容易激動,有的人機智靈活,有的人天生慢性子。其實,這種性格差異就是氣質,這是人的心理素質的原發性基礎。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根據神經過程的強度,提出了神經類型說,即:(1)膽汁質,強而不平衡,這樣的人情感和情緒發生迅速,爆發力很好,同時情感和情緒消失得很快,情緒趨於外向,智力活動靈敏有力,但理解問題容易粗枝大葉,意志力堅強,不怕挫折勇敢果斷,但容易衝動,難以抑制。工作熱情高,表現得雷厲風行,頑強有力。(2)多血質,強而平衡,靈活性高,這種人情感和情緒發生迅速,表露於外,極易變化,動作活潑好動,但往往不求甚解,工作適應能力強,討人喜歡,交際廣泛,容易接受新事物,容易見異思遷而顯得輕浮。(3)粘液質,強而平衡,靈活性低,這種人情緒比較穩定,興奮性低,變化緩慢,內向、喜歡沉思,思維和言行穩定而遲緩,冷靜而忠實,對工作考慮細緻周到,不折不扣,堅定地執行自己已經做出的決定,往往對已經習慣的工作表現出高度熱情,而不容易適應新的工作和環境。(4)抑鬱質,弱性,易抑制,這種人情緒體驗深刻,不易外露,對事物有較高的敏感性,能體察到一般人所覺察不到的東西,行動緩慢,多愁善感,也易於消沉,幹工作常常顯得信心不足,缺......

心理素質和自信心有包含關係嗎

心理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以自然素質為基礎,在後天環境、教育、實踐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步發生、發展起來的。心理素質是先天和後天的合金。

心理素質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因為現代社會對有關心理的問題越來越關注。一說到心理素質,很多人頭腦中的第一反應就是:心理素質好的人,不害怕在人前講話,遇到突發事件能淡定自若;出現在報紙、網絡上的走上絕路的人都是心理素質不好的人……是的,這些理解是正確的。但是,這些理解也是較為片面的。因為,心

理素質的內容還有很多。

那麼,什麼是心理素質呢?心理素質是素質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個體的生理條件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從外在獲得的刺激內化成的穩定的、基本的心理品質。可以說,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後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而形成並發展起來的穩定的心理品質。心理素質不僅包括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情緒穩定、意志堅強,心理素質還包括認識過程和個性等內容。比如,在認識過程方面,有的人記憶力好,有的人記憶力差;有的人思維活躍,有的人思維遲滯;有的人想象力豐富,有的人想象力貧乏。在情緒情感方面,有的人情緒穩定,遇事沉著;有的人情緒不穩定,遇事慌張。在意志方面,有的人有自己的目的打算,有的人則盲目從眾;有的人在行動中堅韌不拔,有的人則很動搖;有的人有良好的自制力,有的人很衝動。這些都表現了我們的心理素質。

根據心理學中常用的知、情、意和個性的分類,我們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也可以從相應的幾點來考慮。

提高認知的水平

可以說,在紛繁複雜的心理問題中,認知的正確與否、積極與否是關鍵。心理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主要需要大家一方面瞭解心理學常識,能正確對待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容易導致心理適應不良的問題,從而減少心理疾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另一方面,要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積極開發心理潛能、提高心理素質。這兩個方面可以說是不同的水平,前者是一個基本的水平,後者是一個較高的水平。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一些心理學的常識。如心理學是什麼、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等基本的內容。這些內容,可以通過一些心理學教材和心理學的通俗讀物來了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些人一說起心理學,就會說:心理學嘛,不就是給人做心理諮詢嗎?就是電視上《相約星期六》之類的節目所呈現的那些內容。這些是大家對心理學的誤解或是瞭解不全。我們如果瞭解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就會發現,心理學不只是做心理諮詢,心理學有其具體的研究領域,這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心理學的基礎理論領域主要是研究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表現的一般規律的心理學分支,主要有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

心理學的應用領域主要是以應用為研究目的的心理學分支,主要有教育心理學、諮詢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環境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等。

以上學科的含義,大多我們都可以顧名思義。從心理學包括這麼多的分支學科來看,如果我們堅持認為心理學只是給人做做心理諮詢,那麼,我們的認識顯然是片面和狹隘了。

其次,正確的自我意識是提高心理素質的重要前提。可以說,認識自我,是良好心理素質的體現,也是心理健康的標誌。我們中間很多人所存在的問題,其實是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問題。他們表現得要麼過度地否定自我、盲目從眾,要麼過度地自以為是、自我中心。所以,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我們如何正確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完善自我。

1.認識自我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Jone)和哈里(Har......

你認為大學生最重要的心理品質是什麼

1、智力發展正常,且有比較強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情緒和一定的學習能力,它主要由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組成。其中,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發展正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

2、瞭解自我並悅納自我,自我意識發展良好。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既能瞭解自己,又能借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點都能做出比較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也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己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3、具有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關係協調和諧。人際關係是人們通過交往而建立起來的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係,即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適應。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樂於與人交往,有正確的人際交往態度和有效的人際溝通技能,能用尊重、信任、友愛、寬容、理解的態度與人相處;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約拿他人,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時他也能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與集體融為一體,與人際關係協調和諧。

4、能控制和合理表達情緒,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大學生他們的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和肯定情緒總是佔優勢,雖然有時也會有悲、有憂、有愁、有怒等消極和否定情緒,但一般不會持續長久;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適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通過恰當的方式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做到喜不狂、憂不絕、敗不餒;具有自制力和自控能力,能夠保持與周圍環境的動態平衡。

5、意志堅定自制,意志品質良好。意志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標、支配行動、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一個人良好的心理品質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能總能卻認識自己行為的目的和意義,遇事有一定的決斷能力,凡事能持之以恆,對衝動有剋制能力,對緊急事件有良好的應變能力。

6、人格完整、和諧、統一。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其人格結構包括氣質、能力、性格和思想、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發展。人格作為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現出來;思考問題的方式適中和合理,待人接物能採取恰當靈活的態度,對外界刺激不會有偏頗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能夠與社會的步調合拍,也能和集體融為一體。

理想屬於認知過程還是個性心理傾向

理想

屬於個性心理傾向

不是認知過程

心理素質具體指什麼?

針對心理素質教育目標的七大方面,教育內容的選擇也從七個方面入手,具體包

括自我意識訓練、智力訓練、情感調控、意志培養、個性塑造、學習指導和交往

指導七個方面。

??

??自我意識訓練

??

??1.自我意識及其意義。

??

??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

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體態等)、心理特徵(如興趣、能力、氣質、性

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係,自己在集體中的

位置與作用等)。總之,自我意識就是自己對於所有屬於自己身心狀況的認識。

由於個體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和控制。自我意識的

成熟被認為是個性基本形成的標誌,它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自我意識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同時,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又進一步推動個

體的社會化。

??

??由於自我意識在人發展過程中是循序漸進進行的,是在自我認識、自我體驗

和自我調控三種心理成份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過程中發展的,所以,心理素質

教育是在其自我意識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勞動,採

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促進我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和調整自我,促使

我們自我意識健康發展。

??

??2.自我意識訓練內容。

??

??(1)自我認識。自我認識是主觀自我對客觀自我的認識與評價,自我認識是

自己對自己身心特徵的認識,自我評價是在這個基礎上對自己作出的某種判斷。

正確的自我評價,對個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為表現有較大影響。如果個體對自身

的估計與社會上其它人對自己客觀評價距離過於懸殊,就會使個體與周圍人們之

間的關係失去平衡,產生矛盾,長期以來,將會形成穩定的心理特徵自--滿或

自卑,將不利於個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

??自我認識在自我意識系統中具有基礎地位,屬於自我意識中“知”的範疇,

其內容廣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對我們進行自我認識訓練,重點放在三個

方面:第一,讓我們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特徵和生理狀況。第二,認識到自

己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認識到內心的心理活動及其特徵。

??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發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標誌,是在認識自己的行為和活

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通過社會比較而實現的。由於我們自我評價能力不高,往

往不是過高就是過低,大多屬於過高型。因此,要提高我們的自我評價能力,你

就應學會與同伴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做出評價。你還應學會藉助別人的評價來評

價自己,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自己。由於自我評價是自我認識中的核心成

份,它直接制約著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所以,對我們進行自我意識訓練,核心

應放在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上。

??

??(2)自我體驗。自我體驗是主體對自身的認識而引發的內心情感體驗,是主

觀的我對客觀的我所持有的一種態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滿、內疚、羞恥

等都是自我體驗。自我體驗往往與自我認知、自我評價有關,也和自己對社會的

規範、價值標準的認識有關,良好的自我體驗有助於自我監控的發展。對我們進

行自我體驗訓練,就是讓你有自龔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

滿,隨著年齡增長讓我們懂得做錯事感到內疚,做壞事感到羞恥。

??

??(3)自我監控。自我監控是自己對自身行為與思想言語的控制,具體表現為

兩個方面:一是發動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

大學心理課的重要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範、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

相關問題答案
心理品質是心理過程和?
心理品質是什麼的總稱?
心理品質是什麼?
什麼是心理品質?
心理素質是什麼概念?
如何加強產品質量管理?
物理物質是什麼?
包包高品質是什麼意思?
菜的品質是什麼意思?
品質是企業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