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易得結締組織病?

General 更新 2024-12-27

得了結締組織病的人,以後會不會容易生其它的病

您好:就目前的醫學水平,免疫病還沒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用藥物控制。生小孩會誘發免疫病,但也不是絕對的,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可以在風溼科醫師的保駕下妊娠、分娩。您目前處於藥物治療階段,不可以懷孕。至於什麼時候減藥、停藥,需要由醫師根據病情判定,萬不可自行停藥。(徐蕾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瞭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老年人患結締組織病易復發不

針對性用藥治療才行,要不然是有會復發

有那些常見病?

最常見的是感冒、消化道系統疾病(腹瀉等)。

此外,20—30歲30歲以下的人易患過敏症,年輕女性易得膀胱炎;30—40歲易患偏頭痛以及失眠; 40—50歲最常見的病是心肌梗塞、膽結石;50—60歲最容易患的病是癌症;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常見病是骨質疏鬆。

風溼病到底是什麼病

風溼病是西醫病名,此病多屬中醫痺證範疇,為臨床常見、多發的一種難治性疾病。 中醫認為風溼病的發生,主要與正虛、邪侵及痰濁淤血有關。在人體正氣不足時,風、寒、溼、熱外邪侵襲,痺阻肌肉、關節、經絡之間,致使氣血運行不暢,則出現肌肉筋骨關節疼痛、麻木、展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熱、畸形。病久不愈,可致關節腫大、變形,疼痛加劇,皮下結節,肢體僵硬,麻木不仁,且諸症頑固難愈。 中醫治療風溼病遵循辨證論治原則,首當辨明虛實寒熱。病屬實者,以肢體關節腫脹、疼痛、麻木為主症,無正氣虛弱表現。病屬虛者,伴氣血損傷、臟腑虧虛證候。臨床治療風溼病通常按病證寒熱性質主要分為風寒溼痺與風溼熱痺兩型。目前各藥店裡治療風溼病的中成藥很多,患者應根據自己的具體證型選用,才有可能取得好的療效。 一、 風寒溼痺 症狀:肌肉筋骨關節疼痛、腫脹,肢體麻木,展伸不利,惡風畏寒,得熱痛減,遇冷痛增。舌苔薄白或白膩。風寒溼痺又有行痺、痛痺及著痺之分。行痺以感受風邪為主,肢體關節多呈竄痛,痛處遊走不定;痛痺以感受寒邪為主,肢體關節痛劇,痛有定處,喜熱怕冷;著痺以感受溼邪為主,肢體關節腫脹,痛處固定,肌膚麻木、沉重。 治則:散寒、祛風、除溼、通經活絡。 中成藥:風寒溼痺沖劑、風溼關節炎片、追風透骨丸、疏風定痛丸、小活絡丹、寶光風溼液、風溼骨痛丸、祖師麻片、麝香風溼片、老鸛草膏、史國公藥酒、馮了性藥酒、骨刺消痛液、護骨酒、木瓜酒。 外用藥:骨友靈擦劑、麝香壯骨膏、天麻追風膏、狗皮膏。 二、 風溼熱痺 症狀:肌肉筋骨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灼熱,甚者痛不可及,得冷稍舒,或伴發熱、惡風、口渴、煩悶等全身表現,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 治則:清熱、祛風、除溼、通經活絡。 中成藥:溼熱痺沖劑、二妙丸、四妙丸、痺隆清安片等。 三、 其他證型 症狀一:若病人肌肉筋骨關節腫痛,而無局部冷熱與皮色異常,亦無喜暖或怕冷等全身症狀,則多屬感受風溼之邪。 治則:以散風除溼為主。 中成藥:散風活絡丸、舒筋活血片、活絡丹、天麻丸、風溼關節炎片、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正清風痛寧等,並可外用追風膏、傷溼止痛膏。 症狀二:若病人肌肉筋骨關節腫痛,怕冷亦怕熱,關節局部喜暖亦喜涼,多為寒熱錯雜淤血阻絡。 治則:散寒清熱、通經活絡。 中成藥:通絡開痺片。 症狀三:若風寒溼痺病人兼有氣血兩虛,可見面色萎黃、乏力氣短、自汗心悸、食少便溏。 治則:益氣養血。 中成藥:大活絡丹、活血通脈片等。 症狀四:若風寒溼痺病人兼有肝腎虧虛,可見腰膝痠軟、神疲乏力、健忘尿頻、關節強直畸形或女子月經不調、男子陽痿遺精;偏陰虛者,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咽乾盜汗;偏陽虛者,形寒肢冷。 治則:補養肝腎、強壯筋骨。 中成藥:健步壯骨丸、益腎蠲痺丸、壯骨關節炎丸、靈效丹系列等. 根據本類疾病的病因的不同而分類如下: 一、瀰漫性結締組織 (一)類風溼關節炎 (二)幼年型關節炎 (1)系統性起病,(2)多關節起病,(3)少關節起病。 (三)紅斑狼瘡 (1)盤狀,(2)系統性,(3)藥物性。 (四)硬皮病 1、局部型(1)線狀,(2)斑狀。 2、系統性硬化症 (1)瀰漫型硬皮病,(2)CREST綜合症,(3)化學物(或藥物)所致。 (五)瀰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粒細胞增多症 (六)多發性肌炎 1、多發性肌炎 2、皮肌炎 3、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與惡性腫瘤相關 4、兒童期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與血管病相關 (七)壞死性血管炎和其他型的血管病變 1、結節性多動脈炎 2、變應性肉芽腫 3、超敏性血管炎(1)血清病,(2)過敏性紫癜,(3)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癥,(4)與惡性......

各位白求恩,風溼是什麼引起的???

參考資料: 風溼病是一種常見病,男女老少都可能得,但以青少年為多。一般風溼病發生的冬春寒冷季節,且北方發病率比南方高。 風溼病的主要特徵是低燒,關節疼痛並又腫又紅。其特點:大關節上通常出現交替發病,膝關節疼腫好了肘關節或肩關節又犯病了。風溼病發作時身上會出現不疼不癢的小紅疹,過兩天就消失;有時四肢或頭皮也會出現不引人注意的小硬結。我們可以根據以上症狀來斷定風溼病。風溼病是一種慢性病,易反覆出現急性發作。但在急性期後,即使紅腫消退,關節不變形,功能似乎完全恢復,仍不等於已經完全恢復。尤其值得重視的是,經過反覆發作後引起的病變,心臟受到損壞,病從出現心慌、氣短、消瘦、多汗等病變為風溼性心臟病。 風溼病是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過敏性反應。多在患過中耳炎、扁桃體炎、咽炎、猩紅熱等病1-4週年發生的。青少年因抵抗力較弱,易得這類病。體質差的人也容易發生變態反應,得病機會也多。防止風溼病關鍵是要防止鏈球菌的感染。平時,我們不僅要排好學習、工作、勞動、休息和飲食,還要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對容易引起風溼病的病症應治療徹底。如患了風溼病,應及時治療,並注意休息,避免經常發作和病情的加重。 生薑皮可治療風溼症 生薑皮晒乾研末,裝瓶內儲存,備用。風溼病患者,每次取姜皮末半茶匙衝酒飲服,可以緩解症狀。 古代對風溼病是怎樣認識的? 人類認識風溼病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回到實踐”的認識規律。幾千年來,風溼病一直危害著人類的健康。人們在征服這類疾病的漫長實踐活動中,對其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並不斷地總結前人的經驗,提出新的理論。縱觀風溼病學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8世紀):早在公元前3世紀的《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就已出現風溼(rheuma)一詞。rheuma源於古希臘語,意為流動,反映了最初人們對此類疾病發病機制的推想,即病因學中著名的體液論。體液論認為人體中有4種基本體液,包括血液、粘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其中任何一種失調或異常流動都會導致疾病,如引起疼痛則稱之為風溼病。在近2000年裡,體液論在風溼病的病因學中佔據著統治地位。但對體液通過何種途徑和方式引起關節炎症未曾描述。 長期以來,風溼病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主要用來說明周身的痠痛和疼痛,人們對其具體定義和臨床範圍並不清楚。然而由於當時許多重要的臨床特點尚未被認識,亦缺少先進技術的幫助,對於臨床學家來說,風溼病仍不失為一個比較合適的名稱。Baillou(1538~1616)最早將風溼病與關節疾病聯繫在一起,他用風溼病(rheumatism)來表示一類與痛風不同的急性關節炎,從而首次將風溼病看作一個獨立的疾病。1676年,Sydenham最先將急性風溼病的臨床表現清楚地描述為“主要侵犯青少年的劇烈的遊走性關節疼痛並伴有紅腫”,使之與痛風區別開來。其描述即為後人所稱的風溼熱。 第二階段(公元18世紀至現在):17世紀以後,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基礎理論知識逐步加深和各種先進技術廣泛應用,使醫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1776年Scheele對於尿酸的發現標誌著現代風溼病學的開始。 現代對風溼病是怎樣認識的? 19世紀初,有些學者認識到風溼病分類學進展的緩慢。Heberden曾寫道:“風溼病是各種痠痛和疼痛的統稱,雖然這些痠痛和疼痛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但卻沒有各自特定的名稱,而且往往與已有的特定名稱的其他疾病難以區別。”因此,許多學者開始研究各類風溼病的特徵,目的是彼此加以區分。他們通過對......

類風溼治好後如果要小孩的話,能遺傳嗎?如果能遺傳要小孩前需要做些什麼預防!

風溼病是一種常見病,男女老少都可能得,但以青少年為多。一般風溼病發生的冬春寒冷季節,且北方發病率比南方高。

風溼病的主要特徵是低燒,關節疼痛並又腫又紅。其特點:大關節上通常出現交替發病,膝關節疼腫好了肘關節或肩關節又犯病了。風溼病發作時身上會出現不疼不癢的小紅疹,過兩天就消失;有時四肢或頭皮也會出現不引人注意的小硬結。我們可以根據以上症狀來斷定風溼病。風溼病是一種慢性病,易反覆出現急性發作。但在急性期後,即使紅腫消退,關節不變形,功能似乎完全恢復,仍不等於已經完全恢復。尤其值得重視的是,經過反覆發作後引起的病變,心臟受到損壞,病從出現心慌、氣短、消瘦、多汗等病變為風溼性心臟病。

風溼病是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過敏性反應。多在患過中耳炎、扁桃體炎、咽炎、猩紅熱等病1-4週年發生的。青少年因抵抗力較弱,易得這類病。體質差的人也容易發生變態反應,得病機會也多。防止風溼病關鍵是要防止鏈球菌的感染。平時,我們不僅要排好學習、工作、勞動、休息和飲食,還要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對容易引起風溼病的病症應治療徹底。如患了風溼病,應及時治療,並注意休息,避免經常發作和病情的加重。

生薑皮可治療風溼症

生薑皮晒乾研末,裝瓶內儲存,備用。風溼病患者,每次取姜皮末半茶匙衝酒飲服,可以緩解症狀。

古代對風溼病是怎樣認識的?

人類認識風溼病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回到實踐”的認識規律。幾千年來,風溼病一直危害著人類的健康。人們在征服這類疾病的漫長實踐活動中,對其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並不斷地總結前人的經驗,提出新的理論。縱觀風溼病學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8世紀):早在公元前3世紀的《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就已出現風溼(rheuma)一詞。rheuma源於古希臘語,意為流動,反映了最初人們對此類疾病發病機制的推想,即病因學中著名的體液論。體液論認為人體中有4種基本體液,包括血液、粘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其中任何一種失調或異常流動都會導致疾病,如引起疼痛則稱之為風溼病。在近2000年裡,體液論在風溼病的病因學中佔據著統治地位。但對體液通過何種途徑和方式引起關節炎症未曾描述。

長期以來,風溼病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主要用來說明周身的痠痛和疼痛,人們對其具體定義和臨床範圍並不清楚。然而由於當時許多重要的臨床特點尚未被認識,亦缺少先進技術的幫助,對於臨床學家來說,風溼病仍不失為一個比較合適的名稱。Baillou(1538~1616)最早將風溼病與關節疾病聯繫在一起,他用風溼病(rheumatism)來表示一類與痛風不同的急性關節炎,從而首次將風溼病看作一個獨立的疾病。1676年,Sydenham最先將急性風溼病的臨床表現清楚地描述為“主要侵犯青少年的劇烈的遊走性關節疼痛並伴有紅腫”,使之與痛風區別開來。其描述即為後人所稱的風溼熱。

第二階段(公元18世紀至現在):17世紀以後,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基礎理論知識逐步加深和各種先進技術廣泛應用,使醫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1776年Scheele對於尿酸的發現標誌著現代風溼病學的開始。

現代對風溼病是怎樣認識的?

19世紀初,有些學者認識到風溼病分類學進展的緩慢。Heberden曾寫道:“風溼病是各種痠痛和疼痛的統稱,雖然這些痠痛和疼痛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但卻沒有各自特定的名稱,而且往往與已有的特定名稱的其他疾病難以區別。”因此,許多學者開始研究各類風溼病的特徵,目的是彼此加以區分。他們通過對大量風溼病患者進行觀察、分析和總結,歸納出各......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人易得結締組織病?
什麼叫結締組織病?
結締組織病哪個最嚴重?
結締組織由什麼組成?
什麼人會得腎結石??????? ?
孕婦為什麼容易得腳氣?
什麼人會得老年痴呆症?
為什麼人長得千奇百怪?
為什麼容易得皮膚病?
為什麼容易得子宮肌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