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躍進的原因和影響?
大躍進發生的原因
由於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的基本情況認識不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加之毛澤東等人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琺用,因而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之後,沒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就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大躍進對中國的影響!
讓中國浪費了N多年的時間,比同時代的其他國家更加落後了
“大躍進”運動和 人民公社化運動 的時間. 原因. 影響 都一樣嗎?
時間:1958年
原因: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福驗,又急於求成
影響: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水平降低,人民公社化運動損害了群眾利益,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造成1959年~1961年我國經歷了連續三年的困難時期
大躍進的利弊
認為,對大躍進(Great Leap)的評價有一致的觀點,大躍進中出現的理想主義(utopianism)、主觀主義(voluntarism)、命令主義(commandism)、大幹快上(gigantism)、急功近利(egalitarianism)和其它不良風氣,在社會和經濟生活中引起的混亂,是導致生產危機、糧食歉收和大饑荒的重要原因。(大饑荒的影響面和破壞程度尚不清楚。)現在討論自然災害和政治原因對大饑荒的影響孰輕孰重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兩者都是重要原因。但是,大躍進中的政治問題,還有究竟是毛的想法本身有缺陷還是執行中出現了偏差,都是值得深入的探討的。 大躍進是要動員中國農村的閒散勞動力,開發未利用的資源——邊角土地、灌溉渠道、礦物等,這不是一個荒謬的目標。湖南有一些公社創造性的把公社當作集中勞動力從事大項目的方式。毛/澤/東也對此表示贊成,他認識這是釋放人們潛力、繼續解放的過程。在創造非官僚主義化的自治組織,自行管理當地的工業、農業、商業、教育和軍事的過程中,農民在廢除傳統地方權力體制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這些做法震動了黨內的一些人,他們認為農業生產合作制是“錯誤的、危險的、理想主義”。莫里斯·邁斯納(Maurice Meisner )寫道: 毛/澤/東主義者(Maoist)在理論上賦予公社的政治功能,以及人民公社的現實,對當時黨內和地方的官僚主義提出了嚴峻挑戰。如果人民公社能夠按毛/澤/東的設想一樣發展,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將已經土崩瓦解,正如馬克思歌頌的,在巴黎公社中奪回被地方篡奪的社會權力還給生產者。公社的反官僚主義傾向是很明顯的,既得利益階層對這種威脅做出了迅速反映。21[非龍在天:那時候公社有多少人?了了可數。現在呢?七站八所,七姨八舅。老田等更多的注意到公社的經濟功能,但公社的民主也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注21 邁斯納,《毛時代的中國》第241頁,1977年發表於紐約《自由時報》(Mao's China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7), p. 241.) 這段話強調了一個被傳統學院派和當今中國官方認為無足輕重問題,那就是(可以看作當時的政治背景),共產黨取得政權後,在革命方向問題上,黨內和社會上存在重大分歧。1949年後,長期存在兩個司令部對立日益明晰。一派是毛/澤/東為首的,主張建設土改以後建設社會主義;另一派是劉少奇和鄧小平為代表,主張擴張和鞏固新民主的混合經濟(現在被改革者稱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兩派都有黨內外從高層到底層的擁護者。由於後者控制著中共中央組織部(Party Organization Department),負責幹部的任免、獎懲、教育和黨組織建設,有更多機會進行公開聲明和政策管理。儘管如此,在農業合作化的問題上毛派仍佔了上風。但是,在現實中農民並非直截了當被動員起來進行合作化,相反經歷了嚴峻而長期的鬥爭——雙方相互採取行動爭奪主動權的拉鋸戰。這場鬥爭從合作化的第一步起就開始了,從互助組到人民公社,直到今天——農村集體大部分早就被解散的今天還在繼續。 毛一直保持著優勢(The predominance of Mao was never more than marginal),這來源於他獲得下層支持的魅力。他直接向激進群體和基層群眾直接發表演講,以此避開反對意見,給劉鄧造成一系列的既成事實,而劉鄧也操控手下的廣大職能機關造成既成事實予以回擊。 在這樣的氣候下,政策極容易歪曲最初面貌甚至走向反面,政策的優勢減弱了,......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了哪些影響?
違背客觀規律,嚴重破壞社會生產力,打亂正常生產秩序 ,造成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 、積累和消費之間比例嚴重失調。經濟工作中急躁冒進的“左”傾錯誤,使國民經濟遭受嚴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從1961年起,國家不得不用5年時間進行經濟調整。人民公社化運動給農業發展帶來消極後果: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大躍進”中發展起來的。它的特點是“一大二公”。即規模大(一般為兩千戶左右)、公有化程度高。權力過分集中,基層生產單位沒有自主權,生產中沒有責任制,分配上實行平均主義,這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左傾”錯誤嚴重地氾濫開來,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是導致1959年~1961年嚴重困難的主要原因。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產對農業生產有何積極影響: 研究表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一次性的突發效應,到1984年全國範圍內都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這種制度變遷的衝擊已經釋放完畢。另外,農業的發展和農村市場化政策的逐步實行,使得農村非農就業機會增加,勞動力加速從種植業向非農產業轉移。1978—1984年中國農產品產值以不變價格計算增長了42.23%,其中46.89%歸功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代集體耕作制度的體制改革。
對於大躍進的看法
“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是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後不斷地錯誤批判1956年反冒進的基礎上發動起來的,是“左”傾冒進的產物。大躍進的產生是因為由於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的基本情況認識不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加之毛澤東等人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之後,沒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就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大躍進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我國國民經濟在1959年到1961年發生嚴重困難,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
大躍進及人民公社化運動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左傾思想控制人們思想.主要原因:對國內經濟局勢的錯誤估計,盲目求快、急於求成的思想影響,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