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黑魚什麼時候產卵?
黑魚產卵季節是什麼時候?
黑魚的產卵季節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在華南地區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區為5—7月,以6月較為集中.繁殖水溫為18℃—30℃,最適水溫為20
黑魚6℃—25℃。
多大的黑魚才會產卵?
烏鱧的性成熟年齡和繁殖季節隨地域而稍有差異,長江流域的烏鱧,2冬齡,體長30cm以上,性腺即可成熟,其產卵季節為5~7月,以6月份產卵最盛。黑龍江流域的烏鱧,2冬齡以上,體長大於35cm性腺才能成熟,其產卵季節為6~8月,7月為產卵高峰期。
魚的產卵期具體是在幾月!包括魚的種類之分(鯉魚,鯽魚,黑魚)!它們分別一年產幾次卵? 5分
不同的魚的產卵期是不同的,同一種魚由於生長環境的差異,具體是在幾月也不相同。
魚的種類之分有很多方式,如按水質域環境可分為:
1、淡水魚
2、海水魚
3、汽水魚
4、洄游魚
按照溫度適應可分:
1、冷水魚
2、熱帶魚
3、廣溫魚
按照自然分類法又可以分為不同的目、科、屬、種。如:
1、鯉魚——鯉形目,鯉科,鯉屬
2、鯽魚——鯉形目,鯉科,鯽魚
3、黑魚——鱸形目,鱧科、鱧屬
野外,在4-9月繁殖期它們會反覆產卵,沒有次數限制,大多集中在6月份。人工繁殖只要水溫合適,任何時期都行。
東北黑魚3年能長多大
目前為止發現最大的烏鱧有接近1.5米之長(也有人說是1.2米),重達15磅(7公斤左右),據說是在俄羅斯被發現的。
鱧科最大的巨鱧,可以長到1.8米,體重30kg.
東北能養黑魚嗎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黑魚,學名烏鱧,性情凶猛,捕食小魚、蛙等小動物,本是淡水養殖的敵害,但由於其味美價高、養殖簡單、效益顯著,故近幾年已成為養殖熱門之一。 養殖池塘的條件。養殖黑魚,魚池面積不宜過大,以1~2畝為佳。水深1.5~2米,底泥宜淺,進、排水口須設防逃網。放養前用生石灰對魚池進行消毒。同時,在池塘四周種植80~100釐米寬的水浮蓮。這樣,既可防止黑魚跳出池外,又可遮陽。 放養魚種。在集市上買魚種,雖然價格較低,但規格不一,且由於捕捉等原因而導致的魚體受傷,故下塘前必須消毒,可用2.5%~3%的食鹽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魚體15~20分鐘。 魚種放養密度要根據飼料和水質等條件來確定,一般每畝放養體長10釐米左右的魚種1000~1500尾,並可套養200~300尾大規格花白鰱魚種,亦可放養成齡羅非魚幾十尾,用其孵化的魚苗供黑魚食用。 投喂餌料。黑魚餌料有動物內臟及各種小魚蝦等。有的養殖戶用雞腸投喂,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果自己養殖黃粉蟲、蠅蛆或蚯蚓,既可解決餌料問題,又可大大降低養殖成本。黑魚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餌料,其配方為:絞碎的雜魚蝦糜70%、豆粉20%、酵母粉5%,餘下的為多維素礦物鹽、促生長劑和抗菌素。日投餌兩次,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7%,以多數魚吃飽為難。使用人工配合餌料,須從小進行攝食訓練。初期可將蚯蚓或魚蝦肉糜投放到食臺上,將食臺吊在水面下20 釐米處,引誘魚苗攝食,待魚苗習慣於上食臺攝食後,再逐漸增加配合餌料。在攝食訓練中途不要投喂活餌,以免影響訓練效果。 加強日常管理。早晚巡視魚塘,查看魚體生長情況,及時清理殘餌,定期對食臺進行消毒,可用0.001‰的漂白粉進行潑灑。每半月每畝用生灰15公斤,對水化漿全池潑灑。還要定期衝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
東北的魚什麼時間能動
活著就能動
東北九月分魚什麼時候咬鉤
魚不咬鉤:
打窩一兩個小時浮標仍是沒有動作。
魚不咬鉤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確定是窩裡有無魚,還是有魚不咬鉤,需要認真分析和查找,只要找到了癥結,對症下藥,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一般應從釣點、用餌、釣組等幾個方面查找。
魚不咬鉤解決辦法之一:
釣窩點之外。
有很多的時候為了能釣獲更多的魚,有不少釣友喜歡採取打大窩打重窩的方法來誘魚。
殊不知,誘餌多了,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雖然大量的誘餌可以誘來很多魚,但是魚多了咬鉤頻率便會下降,眾多的魚集中在一起,時常會蹭線蹭鉤影響魚訊的識別,加上魚與魚之間的爭餌會頻頻出現假信號,使空竿頻率上升。
黑魚的口感分產地嗎,比如東北地區,江南地區
如果是吃的話,確實分
大馬哈魚每年從海洋游到我國東北的黑龍江、松花江產卵,這一行為屬於( ) A.先天性行為 B.後天
A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區別。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例如:蜜蜂採蜜,螞蟻建巢,蜘蛛織網,鳥類遷徙等, 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後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動物建立學習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參與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大馬哈魚每年從海洋游到我國東北的黑龍江、松花江產卵,從動物行為的來源看,是生來就有的,不學就會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先天性行為。故選A
東北的淡水魚有哪些
除鯉魚、草魚、鰱魚外,彭澤鯽魚、黃顙魚、大口胭脂魚、羅非等等。
主要是前五種。
鯉魚:
中文別名:鯉柺子、鯉子。鯉科(Cyprinidae)中粗強的褐色魚,學名Cyprinus carpio。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區,雜食性。鱗大,上齶兩側各有二須,單獨或成小群地生活於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草魚:
草魚,鯉科。體延長,亞圓筒形,體長大1m餘。體青黃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齒梳狀。棲息水的中下層,以水草為食。3-4齡成熟,在江河上游產卵,可人工繁殖。生長快,最大個體達30kg左右。為中國主要淡水魚類養殖對象。分佈於中國各大水系,肉味美,魚膽有毒。
鰱魚:
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稜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形態和鱅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
彭澤鯽魚:
彭澤鯽魚,為鯉科動物,主產於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的彭澤湖。具有個體大,(一般個體重250克以上,最大個體6,5公斤)、生長速度快(是普通鯽的3倍)、抗逆性強、抗病力強、制種簡單、繁殖率高、含肉率高、蛋白質含量18.28,脂肪含量1.2,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營養價值高。
黃顙魚:
為鱨科,黃顙魚屬魚類。體長約20cm,腹面平直,體後半部側扁,尾柄較細長。頭大且扁平,吻短,圓鈍,上、下頜略等長,口大,下位,兩顏及齶骨上有絨毛狀齒帶。眼小,側位。須4對,鼻須末端可伸至眼後,上頜須1對,最長,頤須2對,較上頜須短。體裸露無鱗,側線完全。雜食,主食底棲小動物、小蝦、水生小昆蟲和一些無脊椎動物等。4-5月產卵,親魚有掘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習性。在生殖時期,雄魚有築巢習性。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晝伏夜出。廣佈於中國東部各太平洋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