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增效是什麼意思?
營改增 主輔分離有什麼好處
若企業將處於輔助地位的“營改增”業務與主業分離,將收到經濟轉型升級、企業增效增利、地方財政增收的良好效果。
主輔分離就是將企業的全部業務中,屬於交通運輸和現代服務等非核心輔助性業務,從主營業務中分離出來。企業將生產經營業務中的服務業從主業中剝離出來,集中力量做大做強主業,由“高、大、全”向高、精、尖、細、特、專方向發展,能夠加快重點產業發展壯大和轉型升級,並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加專業的服務,提升生產效率和核心競爭力。
主輔分離不宜“眉毛鬍子一把抓”,若讓小微企業主輔分離,反而不利於其成長,因此必須增強針對性,避免盲目性,突出重點、抓大放小。建議將年生產經營總規模在1億元以上、年研發費超過500萬元以上、自有運輸車輛10輛以上、倉儲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的企業列為推行重點。
將“營改增”輔業從企業主業中分離出來,要認真研究企業主輔分離後的機構設置、業務運轉、財務核算、稅收變化、利潤增減等問題,全方位衡量企業主輔分離利弊得失,尊重企業的意願和選擇,制定行得通、推得動、可操作的實施辦法。對企業有主輔分離需求的,要加強宣傳,積極引導。
資本具有逐利性,只有主輔分離的結果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益,企業才會積極主動。目前有三個因素,影響企業推行主輔分離。
一是選擇徵稅與選擇免稅的矛盾。納稅人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屬於免稅範圍,但企業既可以選擇免稅也可以選擇放棄免稅。企業如果選擇免稅,實施主輔分離無稅可徵,地方公共財政收入不會增加,地方的動力就不足;企業如果放棄免稅,主輔分離後母公司購進的服務可以抵扣稅款,對企業利益影響甚微,但對母公司以外的企業提供服務,則額外增加了放棄免稅的納稅負擔。
二是改革發展與成本管理的矛盾。企業實行主輔分離,除了增加辦理證照、設置賬簿、使用報表費用外,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將會有所增加,管理費、運行費等費用也隨之增加,勢必加大企業的成本費用。
三是工作增加與稅收減少的矛盾。主輔分離後,將部分作為共享稅的增值稅收入變成屬於“營改增”的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雖能夠提高國稅收入中屬於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份額,同時增加了國稅部門業務操作和完成任務的難度,但國稅總收入並沒有增加,甚至有可能減少,部分單位可能存在動力不足的問題。
營改增實施對供給側改革有哪些影響
主要影響有:
1、減稅空前:全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2、優化稅制:消除重複徵稅、打通抵扣鏈條。
3、提質增效:利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如何加強對營改增企業的稅務管理
談到稅務總難免與企業產生各種各樣絲絲縷縷的聯繫,所以企業的稅務管理在稅務管理中的地位也顯得尤為重要。企業稅務管理是企業在遵守國家稅法,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稅收法規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政策,達到少繳稅或遞延繳納稅款,從而降低稅收成本、實現稅收成本最小化的經營管理活動。它是一種合理、合法的避稅行為,不是違法的偷稅,是國家稅收政策所允許的。在國外,納稅人為有效減輕稅收負擔,都對稅務管理加以研究,專門聘請稅務顧問研究稅收政策和徵管制度的各項規定,利用優惠政策,達到節稅的目的。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企業之間競爭日趨激烈。因此,加強企業稅務管理顯現出其重要意義。相比於歐美的發達國家,我國對於企業稅務管理的意識相對有點薄弱,所以在企業稅務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首當其衝的就是對稅務管理整體意識的不足,尤其是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起步的我國許多企業,企業管理長期由國家控制,企業稅務管理的理論與實踐處於空白狀態。這也導致了企業長期忽視稅收問題,不注重稅務管理。一方面是大多數企業認為稅務事項簡單,僅由財務會計人員兼辦稅務事宜,更無專門的稅務組織;另一方面,有的企業認為納稅只是被動消極遵循稅法,自己無所作為;而另一部分企業則無視稅法尊嚴,肆意偷逃稅。也有少部分企業已初步形成稅務管理意識,但總體管理水平較低。這種現象無疑會影響稅收的正常徵收、加大稅務風險同時也使得企業與稅務部門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其次,企業對稅務管理的認識也不夠全面,不能正確認識稅收對於國家對於企業都有著重要作用。一味追求稅收的減少,甚至出現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而分不清這些違法行為與稅務籌劃的區別。稅收籌劃是合法行為,它一般是政府默許甚至鼓勵企業的行為,其不損害國家利益的特點是它與偷稅漏稅的最大區別。 而且許多企業忽視會計與稅務的差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過近十年的法制建設,稅法與會計制度之間出現了差異,特別是在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改革以後,我國稅法與會計準則之間的差距呈擴大趨勢,財務會計不再融財務、稅法要求於一身,而是遵循會計準則。稅法也在力求獨立,如稅法第一次單獨制定了資產的稅務處理。很多企業財務人員,還沒有意識到這種差異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他們受傳統模式的影響,純粹根據財務報表數據不作相關調整申報納稅,這就有可能多申報或少申報應納稅額。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企業的稅務管理正在不斷的加強與完善。我們絕對不應該只看到它消極或者消極的一面,而應該客觀冷靜的作出評價。既然稅務管理如此重要,我們當然也不能忽視它的重要意義與作用。稅務管理能夠樹立正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稅法觀念,最大限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我國的法律正在逐步走向完善,稅法徵管的力度也在不斷的強化,企業加強企業管理的過程,其實就是稅法的學習和運用的過程。隨著稅法的不斷改進,法制觀念的強化,民眾及企業的納稅意識也會逐步走向提升。與此同時,由於在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國家稅收政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稅法的徵收也有所不同。因此,企業必須要不斷強化企業內部稅務管理制度,要求管理人員不僅要熟悉各類稅收法規,還要熟悉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從而整體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加強企業稅務管理有效降低稅收成本由於要實現國家管理的更加智能化,政府部門的花銷正在逐年增加,稅收也必須逐年的增加才能滿足國家的支出。企業應當把稅收當作經營中的一項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但是企業也應當最大限度的追求自身利潤,因此企業必須加強稅務管理,採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有效地節稅來為自己的企業爭取到最大限度的稅後利潤。稅收的實體成本,就是企業依法應該......
企業稅改開創先例還會深入改革嗎?
自從2016年5月1日開始,營改增試點在最後四大行業——房地產、建築、金融和生活服務業全面推開。
稅改開創先例 深化仍在繼續“營改增將不動產投入納入企業抵扣鏈條,僅這一項就讓公司多抵扣進項稅額600萬元,對改善現金流起到關鍵作用。”新疆阿克蘇華孚色紡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偉挺告訴記者,受益於營改增,今年一季度公司減稅160.8萬元,企業有了更多資金用於擴大生產規模。
“未來一個時期,減稅降負將成為我國稅收政策調整的大方向。”經濟學家張連起指出,在缺少可借鑑的國際成功經驗的情況下,中國大膽嘗試對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類金融業全面徵收增值稅,實現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全覆蓋,初步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開創了國際先例,“我國增值稅制度本身仍有亟待完善之處,如標準稅率雖然不高,但稅率檔次過多,稅收優惠政策也存在碎片化等問題”。
為繼續推進改革,從今年7月1日起,我國增值稅稅率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也從13%降至11%。
“營改增推進時間愈長,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企業的獲得感就會更明顯。”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今年營改增試點將通過時間軸延長、稅率調整、政策更完善等“增效劑”,釋放更大的積極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