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讀什麼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5-01-03

讀大學怎麼讀的讀後感

對於每一個剛進入大學的大一新生來說,難免會感覺到一些的迷惘。因為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已經被實現了,所以,一時失去航標的我們顯得有點手足無措。於是,在我們剛入學的時候,我的助理班主任就向我推薦了一本書——〈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他說,看完這本書以後我們的目標會變得明確一些,也可以開始知道自己應該在大學乾點什麼了。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把書買了回來,並且細細地把它品嚐了一遍。 書的封面顯得比較樸素,而且如果不是我的助理班主任的強力推薦,我想,我看到它的書名就不會去買它,可能因為這樣我就會與一本好書失之交臂。這本書還有一個小標題叫“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這個標題給了我這樣一個感覺:25歲就做了董事長肯定很了不起了,既然他有意出一本書來特地地給大學生忠告,而且還讓我們的助理班主任覺得有必要推薦給我們,那麼這些忠告應該句句都是金玉良言了。這就是我對著本書的最初感覺,後來也發現,的卻如此。 這本書比較簡要地概括了在大學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可能產生的想法,而且作者以一個第三者、過來人的角度比較客觀地給了大學生一些忠告,對於其中的一切問題我是有比較深的感觸的。綜觀全書,他讓我明白了:在大學要儘早地給自己做好定位和規劃,為自己將來的就業作好鋪墊工作。下面我來談談在讀完著本書後幾個我比較有感觸的問題。 在書的開始,作者開門見山,向讀者們概括的說了“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首先要學會思考。其實又何止在大學裡要學會思考,依我看來,一個不會思考或者一個自以為會思考的人是絕對不會獲得成功的。我很贊同作者的一句話“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因為前者的人格才是獨立的,獨立的人格理應比一切都更重要”。我們已經被迫接受了十二年的填鴨式教育,已經不知道被剝奪了多少獨立思考的空間,現在我們來到了大學,雖然還不能說我們完全脫離了那種教育模式,但最少在大學裡,我們多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如果我們沒有抓住這樣的機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思想深刻的人,那麼我覺得,我們就沒有資格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思想深刻的人呢?我覺得第一,我們要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與現實的土壤。按作者的話來說,就是要在“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的同時,還應該與社會現實為友。我們要博覽群書,充分利用好大學圖書館這個優良的資源。而且我們看書的時候不要只侷限與本身自己的專業,要多看一些其它方面的書,儘量地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對於我們將來就業也是有好處的。另外,我們要見微知著。每天都有很多小事從我們的身邊悄悄溜走,可是,只要你善於思考身邊的這些看上去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在書中,作者還提到了人生規劃的問題。作者認為,每個人畢業以後大致有這麼三條路可走:仕途,商界,學術。作者讓我明白了,一個成功的人生應該有及時的定位和深思熟慮的規劃。首先,我們要充分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性格和長短處。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並且結合實際情況為自己選擇一條合適自己的光明路。最後,我們就應該利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培養自己的能裡。想做官的就要培養自己有審時度勢的能力,要能察言觀色、見微知著,否則在官場恐怕很難做出一些不適當的判斷。做學術的就應該有開放的胸懷、容忍的氣度、自由探索的精神、追求真理的執著、秉持理想的堅持不懈。在商場打拼的就應該有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善於抓住機會的能力,而且要有足夠的勤奮,努力就會有結果,但不一定是好結果。 最後,我還想在提一個問題,那就是作者提到的“做事不如做人,人......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書筆記

經歷了懵懂的小學,走過歡樂的初中,熬過黑暗的高中,我終於在這個夏季邁進了大學的校門,心情激動複雜又忐忑迷茫,第一次集體生活,沒有負擔的學習,不再有父母的嘮叨,不會有萬惡的月考,一切都變的如此不同。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但這種貌似安逸的生活究竟是真正的清閒,還是暴風雨前短暫的平靜?

幽靜的校園裡一對對情侶親密的牽手走過,喧鬧的網吧中一隻只網蟲沉浸在虛擬世界中,空蕩的教室裡總會有孤單苦讀的身影,寂靜的圖書館中總是座無虛席,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大學究竟會教會我們什麼?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讓我知道,走進大學並不是幸福生活的開始,我們雖然成為了大學生,但還只是複雜多變社會中的一個普通人。如果頹廢的度過四年,一樣會被社會拋棄,在走出校門後一無所有,草木可以在校園年復一年地生長,而我們卻註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只有永不懈怠的學習才會無愧於那些逝去的青春,只有目標堅定的努力才會為日後的輝煌奠定基礎!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讓我知道,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我們該如何抉擇!該怎樣規劃日後的學習與生活!大學不是技校,我們要學習的不僅僅是一門專業,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我們不能再拘泥書本,而是要經過系統的思維訓練,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才會不再單純從簡單記憶或者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與非大學生區別開來,才不愧為一名大學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讓我知道,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不怕專業冷門,只怕學藝不精。不管你的專業是什麼,只要你在這個領域確實學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這個領域的知識成就一番事業。也許我們只是被調劑到這個專業,但我們一樣可以在學習中瞭解、喜歡、熱愛這個專業,一樣可以讓它成為你成功的橋樑!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讓我知道,在大學裡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不要羨慕他人的富貴,那不過是在父母庇護下曇花一現的幸福,不要盲目的追隨他人的步伐,也許考研並不是我們的出路,走自己的路,在不懈的努力中,在孤單的拼搏中,我們終將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成就!

讀大學,要讀出一種氣質,塑造適於自己的性格!

讀大學,要讀出一種氣度,打造忠於自己的人氣!

讀大學,要讀出一種氣概,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

大一的生活也許有些新奇,但我們已懂得四年應如何度過;也許有些忙碌,但我們已懂得在大學應學些什麼;也許還不太適應,但我們已懂得應如何對待生活!

讀大學,要讀出的內涵很多!讓我們在書中讀出屬於自己的精彩生活!

讀大學,要讀出其中的真諦!讓我們在書中讀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剛進入大學時,我感覺到一些的迷惘。因為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已經告一段落了,所以,一時失去航標的我顯得有點手足無措。無意中接觸到《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讓我從迷惘中晃過神來。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比較簡要地概括了在大學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可能產生的想法,而且作者以一個第三者、過來人的角度比較客觀地給了大學生一些忠告,對於其中的一切問題我是有比較深的感觸的。綜觀全書,他讓我明白了:在大學要儘早地給自己做好定位和規劃。

作者開門見山向讀者們概括的說了“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我很贊同作者的一句話“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因為前者的人格才是獨立的,獨立的人格理應比一切都更重要”。在大學裡我們多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如果我們沒有抓住這樣的機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思想深刻的人,那麼我覺得,我們就沒有資格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思想深刻的人呢?我覺得第一,我們要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與現實的土壤。按作者的話來說,就是要在“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的同時,還應該與社會現實為友。我們要博覽群書,充分利用好大學圖書館這個優良的資源。而且我們看書的時候不要只侷限與本身自己的專業,要多看一些其它方面的書,儘量地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對於我們將來就業也是有好處的。另外,我們要見微知著。每天都有很多小事從我們的身邊悄悄溜走,可是,只要你善於思考身邊的這些看上去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在書中,作者還提到了人生規劃的問題。作者認為,每個人畢業以後大致有這麼三條路可走:仕途,商界,學術。作者讓我明白了,一個成功的人生應該有及時的定位和深思熟慮的規劃。首先,我們要充分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性格和長短處。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並且結合實際情況為自己選擇一條合適自己的光明路。最後,我們就應該利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培養自己的能裡。想做官的就要培養自己有審時度勢的能力,要能察言觀色、見微知著,否則在官場恐怕很難做出一些不適當的判斷。做學術的就應該有開放的胸懷、容忍的氣度、自由探索的精神、追求真理的執著、秉持理想的堅持不懈。在商場打拼的就應該有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善於抓住機會的能力,而且要有足夠的勤奮,努力就會有結果,但不一定是好結果。

在這本書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在當今社會,特別是我們處身的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人際關係真的可以關係到我們的成敗。馬克思都說了“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關係之中的,正式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才讓人成其為人。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搞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呢?首先,我們當然要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質,沒有人願意與一個素質低下的人交往。其次,我們要主動跟別人去交往,搞人際關係我們不能長期處於被動的狀態,這樣是不可能有很好的人際關係的。再次,我們要懂得維護好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交上了以後,如果日後缺乏聯繫是很難維持下去的,一旦失去,也許我們當時只是覺得少了個朋友,但可能到了以後,我們可能會因為這樣而少了依次成功的機會。我們在平時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到了我們工作上或者我們需要用到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會變成一種資源,而且是一種難得的資源——人脈資源。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人脈可能是一條讓你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讀後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這個題目很吸引人,特別是對於我這種剛升上大學的大一學生,一直很迷茫,空閒的大學生活是我一度過著無所事事的生活。雖是迫於上交作業,才想起這本書來,但剛一開始讀便被吸引。很快地,就把這本書讀完了。口語化的語言似與作者面對面談話,緊貼於現實,描述了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現狀,並能準確指出問題所在,令人受益匪淺。

大學生與非大學生的區別是什麼?不僅僅只是一本畢業證那麼簡單,也並非在於是否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能。書中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大學跟技校也就沒什麼不同了。若大學生只是掌握書上空洞的內容,那大學生的技能可能不如於一名經驗豐富的技師。所以,大學生真正要學的是教材上那些知識和理論應用於社會實踐的能力,需要的是系統分析的能力。教材上的東西當然要學,但這只是前提和基礎,最關鍵的是還要進行自主性學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得到系統的思維訓練。

大學生有理由讓自己讓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擔更多的歷史使命。要做一個思想深刻的人,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於現實的土壤。在“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的同時,還應該與社會現實為友。書是良師益友,讀大學,必先讀大師。大師是經師與人師的統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為師表”,不但有淵博的知識,有原創性、奠基性、開拓性、前沿性的學術知識,還能做到文以載經,是知識和品格完美結合的代表,是知行統一的典範。以書會師,延伸自己。而若沒有對現實的關注,如果自己的視野只侷限於自己的利益範圍之內,那他只會被這個社會孤立在非常狹小的空間裡。我們要善於見微知著,只要你善於思考身邊的看上去似乎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在三岔路口,為了避免猶豫不決,儘量少走彎路,一開始就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並且矢志不渝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因此,人生規劃是每一個大學生至關你重要的事情。我們在仔細權衡自己的動機並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之後,再審慎地做出選擇。

書中還提及專業問題,作者認為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勸誡我們:你只是你自己!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會認為你代表了你的學校或者你的專業。如果你行,別人只會肯定你一個人,不會說你們學校的都很行;如果你不行,別人只會對你一個人搖頭,不會一棍子將你們專業的人全部打死。所以,請不要以為自己學校有名或者專業熱門就自以為是,也不要因為自己學校不好或者專業冷門就灰心意冷。古人云,天道酬勤。天道未必酬一切勤,但是天道絕對只酬勤。換句話說,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結果。哪怕你的專業熱得發紅發紫紫得發黑,你只有經過不懈的努力以後才能取得成功。

讀大學,不是在大學裡讀書的意思。在大學,可以利用更多的資源來充實自己,讀的是有深度的書、社會、大師,學的是知識基礎上的、超越技能的系統分析能力。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心得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作者是02年畢業於中南大學的覃彪喜。這是學院推薦看得書,這幾天我看了這書,並頗有幾分心得。 對於大學的定義,似乎在每位初入象牙塔的同學腦中都已被自定義,同時又接受了導師的“大學、大師之謂”的理論,帶著自己的美好憧憬、思索著自己的完美計劃,開始了自認為輕鬆自在的大學生活。可伴隨著時鐘的擺動,理想、奮鬥、努力、進取和堅持都被壓於五指山下,自己的人生未來規劃也被打入冷宮。相反,什麼魔獸、傳奇、實況全部都搬到桌面上來,今天擦什麼胭,明天抹什麼粉,噴什麼牌子的香水都已提到日程上來,真可謂“升學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若在從前,身為大學生是多麼榮耀的一件事,而如今一塊廣告牌落下砸的十有八九也是大學生,“物以稀為貴”的真理在大學生身上已不再適用了,但是話又說回來,能真正做的起,擔得起重任的必須要從這個群體中提煉。但是大部分的人無法承住大學生這個稱謂,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北大中文系畢業的博士來公司應聘,作者讓其寫一份自簡策劃,他用了很長時間才寫了短短的一篇,最後作者看到開頭的四個字就決定將他PASS了,理由是這四個字“凱旋歸來”,想象一下,博士、中文系、北大、竟然不知道“凱”是勝利,“旋”是歸來。 書中提到一個重要的詞彙“核心競爭力”,李元卿教授也曾做過報告給我們,所謂核心,就是指最重要的關鍵理念與技術,數量不會太多,也不可能太多,例如作者關於洗髮水的一些看法就體現出了這個道理,市場上各種洗髮水可謂新奇百樣,而體現出自己的核心價值的則是海飛絲更注重去屑,飄柔更注重柔順,首烏更注重養髮……讀大學可稱得上是鑄造自身核心價值的關鍵時期了,大部分人會選擇自身所讀專業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會有不少自主、進取的會進入別的領域來搶別人的飯碗,作者明顯就是一位,而且搶的還不少。謂核心,則重在專上,在你選擇的領域內儘可能比別人多讀些有關方面的書,儘可能比別人多踐行些與其有關的理論,更好的是滲透到有關方面的其他領域,這樣無論從發展聯繫上看還是從專業研究上看你都可以闡釋的頭頭是道,踐行的如得春風。當然專的同時切不可偏,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對其他則不聞不問,頗認為自己專心涉足該領域,可稱得上專家了吧,現實中自稱專家的人還少嗎?能說幾段歷史便自以為是史學家,能編出幾道程序便自稱網絡專家,以為出了基本書就是文學大家了,甚至不惜顏面也要在網上露一面,即使淹沒之聲一片一片,可只要能提到他的名字他就心滿意足了! 新東方的俞敏洪可能大家都熟悉,大學期間一共讀了500本書,他的班長甚至比他讀的書還要多,而且宣稱“非一流書不讀”,當然這樣的人畢竟少數,可圖書館絕對是不可不用的資源,不就是多踩幾次門檻嗎?當然不能從館出來手裡只拿著《四級閱讀200篇》、《高數經典題解》這些只解當前之急的書,多讀一些社會學,經濟學,文學,倫理學等,東方西方的均可。現在讀這些書似乎感覺不到明顯的作用,可將來發揮的功力是無窮的,相反將來你與客戶談生意的時候會先背上一段微積分嗎?所以多跑幾趟圖書館吧,用作者的話說就是“編織一張巨大的網,儘管每次網到魚的只是其中一個網眼”,這張網就是你腹中的詩書才氣,而那條魚就是你將來可能涉足的某個領域。 當然一心只讀聖賢書更是不可取的,和同學、朋友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確保你有一個交際的圈子,更要有一個或幾個最好的朋友。“一個整日沉迷於網絡遊戲的人和一個整日在圖書館埋頭苦讀的人是不大可能成為莫逆之交的,當前者唾沫四濺的談論自己的傳奇世界練到多少級是,後者正在思考一個嚴肅的學術課題或者畢業後的人生規劃” 書中另一個打動我的地方是作者認清了我們終......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3000字

想必這本書不少同學已經看過了吧?但是,我感到很慚愧,因為我是最近才開始讀這本書的,雖然聽過不少同學稱讚這是一本好書,可惜自己總是在找藉口不去看。因為覺得會講一些大家都懂得道理,所以就覺得沒有必要讀。但是,當我拿起這本書認真地研究之後,我發現自己真的學到了不少。因此,我想把自己在這本書中學到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不知道為什麼,讀完這本書後,我的腦海就浮現這樣的一個詞組“走向成熟”。這不僅僅是指自己在心稚方面要成熟起來,而且還指我們在為人處事、與人交往方面的技巧都要成熟起來。對於一個在社會職場上打滾多年的人而言,他所經歷的事情比我們更多,因此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向我們傳授一些經驗,因此很多觀點對我們在校學生看來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如今的社會現狀卻的確如此。也許,活了二十多年,我們只是一直活在大人們、老師、校領導們的“襁褓”中,對於社會黑暗的一面我們也許沒有看到。或許,我們真的想當然地把社會理想化了。而覃彪喜寫得這本書,卻為我們清除了不少疑惑。也許,我們真該成熟起來了,想想前面的路崎嶇不平,我也想用其中的一句話激勵自己“路在腳下,走好,好走!”

記得裡面曾經有兩句“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園年復一年地生長,而我們卻註定要很快被另一群人替代……”先談談我對第一句話的感想吧。對於那些不假思索就接受正確觀點的現象顯然不少,而且可悲的是,自己也是其中一員。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正確答案就只有一個”、“這是標準答案”,誰還會去質疑那個所謂的“權威”呢?慢慢地,我們就失去了挑戰權威的能力,漸漸被同化成一臺只會一味接受老師灌輸給我們的知識的機器。而我曾經目睹過學生與老師為了一個答案爭得面紅耳赤,最後證明是學生對的情景,那時的我,除了對那個男生的行為感到無比驚訝,更多的是對他的敬佩。因為我也曾經發現過老師給的標準答案上的錯誤,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勇氣去挑戰那個“權威”。最後,是老師自己發現給更正過來的。而我這樣的行為不就是在默默接受的行為嗎?所以,當我看見這一句話的時候,回想起自己這麼多年來一直走著這條“路”,我不禁覺得羞愧。誠然,我們的社會就是需要這樣的人——能經過自己獨立的思考,給出自己獨特的看法。那些人云亦云的人、那些見風使舵的人、那些只會隨波逐流的人,會創造出什麼呢?但我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我又有什麼資格去笑話別人呢?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朋友?也是,面對如此的困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思索,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改變了,不是嗎?

不知道你讀到“草木可以在校園年復一年地生長,而我們卻註定要很快被另一群人替代……”時是否有感想,我是感觸良多的。對我一個大二的學生而言,談這也許有點操之過急了。可是,你是否體會到了自己升上大二後的不一樣。大一的時候,我們屁顛屁顛地跟著師兄師姐,有什麼不會的,我們可以問師姐可以問師兄,我們可以吵可以鬧,一切只因為我們覺得我們還小。但現在呢?你就是大一新生的口中的師兄、師姐了,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要認清自己的身份,要開始明確自己的責任,要清晰地知道—此刻的你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什麼事應該做的什麼事不應該做的。在大一的時候,你可以拿“新生”作資本,如今一年的時間過去了,你還有資格說我是新生來推卸你的屢次犯錯嗎?再像大一那樣,無所事事?再不然拿“我只是大二而已”做擋箭牌?這樣的行為未免有點可笑吧?曾經有一個師姐跟我說過:“很多事情現在對你說,你是體會不到的,說了也沒有用,等你真的升上大二了,回到學校看到大一的新生,你......

相關問題答案
讀大學有什麼好處?
讀大學為什麼還要軍訓? ?
讀大學究竟在讀什麼?
美學是什麼讀後感?
讀政法大學有什麼專業?
別人問你為什麼讀大學要怎麼回答 ?
我能為大學做什麼?
文科生大學有什麼專業?
上大學為什麼要遷戶口?
大學有什麼專業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