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2-03

數字經濟的什麼是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Digital Economy)數字經濟的發展給包括競爭戰略、組織結構和文化在內的管理實踐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隨著先進的網絡技術被應用於實踐,我們原來的關於時間和空間的觀念受到了真正的挑戰。企業組織正在努力想辦法整合與顧客、供應商、合作伙伴在數據、信息系統、工作流程和工作實務等方面的業務,而他們又都有各自不同的標準、協議、傳統、需要、激勵和工作流程。

數字經濟是什麼

數字經濟指一個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數字技術被廣泛使用並由此帶來了整個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的根本變化。數字經濟也是一個信息和商務活動都數字化的全新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系統。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之間通過網絡進行的交易迅速增長。數字經濟主要研究生產、分銷和銷售都依賴數字技術的商品和服務。數字經濟的商業模式本身運轉良好,因為它創建了一個企業和消費者雙贏的環境。

數字經濟的數字經濟的本質

數字經濟的本質在於信息化。信息化是由計算機與互聯網等生產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業經濟轉向信息經濟的一種社會經濟過程。具體說來,信息化包括信息技術的產業化、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內容。信息產業化與產業信息化,即信息的生產和應用兩大方面是其中的關鍵。信息生產要求發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術及產業,既涉及微電子產品、通信器材和設施、計算機軟硬件、網絡設備的製造等領域,又涉及信息和數據的採集、處理、存儲等領域;信息技術在經濟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上。當今世界正發生著人類有史以來最為迅速、廣泛、深刻的變化。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突飛猛進,以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水平為主要特徵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信息化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的深刻影響,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十分重視信息化,把加快推進信息化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數字革命創造的信息產業是一種戰略性產業。它既可進行製造業活動,又可提供服務性業務,或者同時從事兩種活動,成為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混合物而被稱為“液態混合體”。20世紀90年代後期,世界經濟的年均增長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術及相關產業的增長速度是經濟增長速度的2-3倍。在許多發達國家中,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有研究成果表明:1998年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4.7%,考慮到產品和服務價值下降因素,實際貢獻率超過25%;1999年全球信息產業的併購交易總額達到了1萬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200%。這也表明,對於信息技術和信息化的投入,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動力。

什麼是知識經濟,網絡經濟,數字經濟?區別是什麼?

知識經濟:知識經濟,通俗地說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從內涵來看,知識經濟是經濟增長直接依賴於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和使用,它以高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託,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按照世界經合組織的說法,知識經濟就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從歷史發展來講,它是區別於以前的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主要依託經濟的新型經濟,它是相對於靠土地和種養殖業的農業經濟和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工業經濟而產生的新的經濟概念和經濟形態。它的最大新質在於,它的繁榮不是直接取決於資源、資本、硬件技術的數量、規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以拉於知識,技術特別是高技術,以及有效信息的積累和利用。知識經濟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社會正步入以知識資源為依託的新經濟時代,在這個新時代,知識將成為最重要的經濟因素,由此引發的經濟革命將重塑全球經濟的新格局,並將引起政治、社會的全面變革。網絡經濟:創造學術詞彙是西方人的專長,也是網絡在快速發展中的一個特徵,分化必定帶來內容的豐富和詞彙的增多;網絡經濟“這個詞彙最先見到的是約翰·弗勞爾(John·Flower)提出的Internet Economic一詞,國內有人譯為“網絡經濟”(準確地說,它應譯為“互聯網經濟”),但是對網絡經濟的內涵,卻沒有多少人進行明確的闡述。而且許多人將“信息經濟”、“數字化經濟”、“注意力經濟”、“計算機經濟”和“網絡經濟”互用或借用,也有人甚至將它與“新經濟”、“二十一世紀經濟”等詞彙聯在一起。這些描述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新型經濟特點其實並不一樣,但是新詞愛好者們卻不加區別地加以應用。究竟何謂網絡經濟?一種是可以定義為“基於網絡的,以信息為特徵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另一種可以定義為“基於網絡技術發展而形成的一種經濟潮流和經濟形態,包括它對現有的多種經濟理論、產業結構和國際經濟等的種種影響,是信息社會的經濟最集中、最概括的體現”。前者的定義是將網絡經濟定義在網絡的範圍之內;而後者是指網絡包括對經濟的種種影響。筆者認為,後者的定義更加準確而完整地把握了網絡經濟的種種特質和趨勢。數字經濟: 是指大部分基於數字技術,包括數字通信網絡,計算機,軟件和其他相關信息技術的經濟。網絡,就等同於數字經濟嗎?我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卻缺少一個明確的說法。美國的商務部在1999年出版的數字經濟報告中,明確地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的結合”。信息技術是觸發電子商務的重要關鍵,並將繼續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扮演基礎建設的重要角色。而電子商務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蓬勃發展,則直接根源於互聯網的發明。希望你有所瞭解

數字經濟的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

隨著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和競爭對手不斷出現,產品與服務的更新週期越來越快。這要求企業以最快的速度對市場做出反應、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新的戰略並加以實施、以最快的速度對戰略進行調整。迅速反應和迅速調整都要求企業建設自身的“數字神經”平臺,未來幾年中,百分之七十的中國企業將建設自己的信息共享平臺。 速度的壓力使得企業必須通過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和發揮自己的核心優勢。規模經濟的要求、新產品研發等鉅額投入的風險也迫使企業必須以合作的方式來分擔成本,甚至是與競爭對手進行合作,形成合作競爭的關係。信息技術手段特別是互聯網技術極大地降低了合作溝通的信息成本,使得廣泛的、低成本的合作成為可能。通過信息平臺而不是組織整合平臺,夥伴間形成了虛擬企業。這樣的虛擬企業既具有大企業的資源優勢,又具有小企業的靈活性,為合作的各方帶來極大的競爭優勢。未來中國企業百分之六十的網絡應用是用於內部業務和夥伴的業務溝通。 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的衝擊之下,許多行業出現了大的斷層,產業的遊戲規則在變化、新的對手來自四面八方、新的供應商隨時產生。這種斷層既對行業中的現存者提出了挑戰,又為新生者提供了機會,各個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業重新洗牌的機會。許多中間環節面臨消除的危險,他們被迫提供新的、更大的價值;許多企業進入價值鏈的其他環節(上游或下游);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或在價值鏈中重新定位(如從品牌製造商轉為OEM製造商)等;供應鏈。中國金融(招商銀行和平安保險)和家電行業(海爾及美的)已經開始了行動。企業主動或被動地利用數字化手段以對應價值鏈重構:或重新抓住自己的客戶;或重組優化自己的供應商隊伍。 傳統經濟中,商品或服務的多樣性(richness)與到達的範圍(reach)是一對矛盾。大眾化的商品總是千篇一律,而量身定製的商品只有少數人能夠享用。但數字技術的發展改變了這一切。企業現在能夠以極低的成本收集、分析不同客戶的資料和需求,通過靈活、柔性的生產系統分別定製。國外汽車和服裝行業提供了許多成功的例子。大規模量身定製生產方式將給每個客戶帶來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同時要求企業具備極高的敏捷反應能力。

數字經濟的數字經濟的基本特徵

數字經濟受到三大定律的支配。第一個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則:網絡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所以網絡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臺電腦的價值就越大, “增值”以指數關係不斷變大。第二個定律是摩爾定律:計算機硅芯片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翻,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第三個定律是達維多定律: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所以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實際上達維多定律體現的是網絡經濟中的馬太效應。這三大定律決定了數字經濟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徵。 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被網絡連為一體,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繫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其次,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再次,數字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絡可用光速傳輸信息,數字經濟以接近於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 由於網絡的發展,經濟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處於網絡端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直接聯繫,而降低了傳統的中間商層次存在的必要性,從而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網絡經濟概論數字產品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

網絡經濟與數字產品。

數字產品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數字產品指信息內容基於數字格式的交換物或通過因特網以比特流方式運送的產品,而廣義的數字產品除了包括狹義的數字產品外,還包括基於數字技術的電子產品或將其轉化為數字形式通過網絡來傳播和收發,或者依託於一定的物理載體而存在的產品。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夏皮羅和瓦里安在《信息規則:網絡經濟的策略指導》一書中認為,數字產品(digital products)就是編成一段字節。包含數字化格式,可編碼為二進制流的交換物,均視為數字產品。

數字經濟的主要特點?

1.虛擬性

數字經濟中的電子商務、數字交付服務等提供的服務產品均以數字化的形態存在,並不象工業產品一樣必定會有實物產品相對應。如,電子商務網站的電子虛擬貨幣,以及因特網內容提供商(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為客戶提供的流媒體(Streaming Media)、空間服務等,均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虛擬商品。因此,與非數字產品相比較,數字產品可以較少考慮產品的批發、零售及運輸渠道問題。

2.高附加性

數字產品的主要投入為知識(技術),知識成本目前是無法準確核算的,而且技術的壁壘造成了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進而完全衝破了傳統經濟學中的線性供求關係,因此數字產品的定價並不遵循傳統經濟學的市場定價策略。從傳統經濟學的視角來考查,數字經濟具有很高的價值附加性,並且數字經濟這一附加價值量與其投入技術的尖端程度成正比,即越是高科技產品,其附加價值越高,成本回收期則愈短。

3.高滲透性

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信息與通信技術迅速向三次產業滲透,特別是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數字經濟已經深刻地影響到這些產業的經營與發展模式,同時,數字經濟的高度滲透也使得三次產業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這在發達國家的表現尤為突出。

4.價值增值性

數字經濟中的互聯網領域一直被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e Law)所支配—網絡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因此,網絡的價值會隨著與其聯接結點(計算機)數目的增加而快速增值。對一個的網站而言,點擊率便是“結點數目”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衡量網站價值的主要指標。

5.邊際成本遞減

與傳統經濟產品生產邊際成本遞增所不同的是,數字產品具有邊際成本遞減的特點,即每生產一單位的產品,其生產所費成本逐步減少。如,軟件行業在研發階段一次性投入研發成本,此後每生產一份軟件產品,只不過是研發結果的簡單拷貝,因此數字技術的虛擬性及可複製特性的決定了數字經濟的邊際成本遞減規律。

6.外部經濟性

數字經濟的外部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部分數字產品在使用時自身存在外部經濟性特點。如,為了吸引用戶訪問,所有的因特網內容提供商在提供收費服務的同時,均提供額外的免費數字服務;二是部分數字產品的使用者越多,則每個用戶從使用該產品中得到的效用就越大。如,對於電子商務網站而言,使用者越多,商家與顧客的選擇餘地就越大,在實際交易中雙方就更容易實現整體效用的最大化。

參考資料:經濟學茶坊

數字經濟的影響數字經濟的要素

西方國家經歷了漫長的工業化過程之後,才進入信息化發展階段。目前,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製造業生產,已成為很多發達國家提升產業結構、重點發展數字經濟主導產業的重大戰略舉措。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會帶來三重利益:一是發展中國家可以充分利用發達國家的工業化成就。包括技術上的成就和制度上的成就,大大縮短工業化進程,加速本國的經濟發展;二是發展中國家可以將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和高科技促進工業化發展,徹底改造傳統產業,重塑自己的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三是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大規模利用信息技術,在全社會範圍內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加速培育市場關係,逐步形成強大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推動市場經濟走向繁榮。 一些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經濟增長迅速,有著豐富的客戶資源,其市場潛力遠非發達國家所能比擬,這就形成了發展中國家第一層次的網絡比較優勢。如果考慮到發展趨勢,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市場。發展中國家豐富的客戶資源與發達國家豐富的知識、網絡資源相結合,將會大大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的強大吸引力,會促使發達國家的技術、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入,促使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和人力資源都出現根本性的變化,從而縮小數字鴻溝,提高發展中國家的收入水平和生產力水平。 一是信息化的特點: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信息化比工業化更容易追趕,這是由於信息化有一些非常顯著的特點:與製造業相比較,設備投資成本較小;技術已經標準化,學習成本很低;知識的共享性和外溢性等等。二是信息技術的潛力:信息技術本身的巨大潛力和無窮無盡的機會,也為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信息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較落後,意味著發展中國家的轉換成本較小,就有可能瞄準技術前沿實現跨越式發展。由於有大量現成的技術可以利用,發展中國家可以把研究與開發的重點轉向有原創性、突破性的技術上,如塑料芯片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等。一旦出現突破。技術、經濟和產業格局就有可能出現重大改觀,就有可能帶動一國經濟走向興旺發達,甚至萌生出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在數字經濟時代,網絡和信息技術是一種工具,是能夠提高一切領域工作效率的強有力的工具。只要發展中國家善於學習、善於利用這個工具,就能使之成為縮短數字鴻溝和貧富差距、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綜合國力的強有力手段。

數字經濟憑什麼佔到全國總GDP的三成?

去年下半年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通過了這麼一份協議,《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在主題豐富、流光溢彩的峰會上,這份協議並未引起媒體特別多關注。

上週,騰訊發佈了《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指數(2017)》報告,這份報告中的兩組數據讓我非常吃驚。第一組數據是,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的總體量達到了22.77萬億,佔到了2016年全國GDP總量的30.61%;第二組數據是,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得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平均下降了大概0.1%,帶來了280萬的新增就業人數,在全國新增就業崗位中,佔到了21.3%的比例。

這兩組數據不只是我作為一個財經觀察者吃驚,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教授都覺得速度驚人。我最初看到這份報告時,還有一些懷疑,都說中國互聯網發展得快,但這個數據還是有些沒想到。從報告來源看,它的基礎數據來自全國最主要的互聯網公司,由專業研究人員共享大數據製作而成,因此,這兩個數據就算高估也高估不到哪裡去。報告的權威度應該沒問題。

從個人經驗來看,的確,不知不覺,我個人的消費行為已經幾乎全部數字化了。從交通、飲食、購物到旅遊、社交、金融,幾乎全部都互聯網化了,都是在給數字經濟做貢獻啊。要說我個人的消費和生產活動,起碼30%的跟數字經濟有關,所以,這兩組數據並不奇怪。

由此,我突然明白了,在那麼重要的G20峰會上,為什麼要把數字經濟作為G20的主要議題之一。在峰會上,國家近平提出了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四個藥方,其中一個藥方專門提到了數字經濟,並且是把數字經濟放在跟產業變革並列的位置。我專門查了一下,除了這次,最高領導人已經在幾次重要場合包括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數字經濟概念。這一概念的推出,一方面有期望未來通過數字經濟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願景,另一方面,這也絕不是造概念,是對過去十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總結。從騰訊這份報告來看,中國的數字經濟實打實已經發展到如此龐大,以至於任何人都不能不重視的地步了。

著名金融學家,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去年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做《為什麼中國人的收入差距在惡化》,在這篇文章裡他提出的觀點很有意思,他認為,收入差距的擴大是一種全球現象,而這種現象的根源並不是因為現代資本家比以前“道德淪喪”,不是因為現代企業家更加貪婪,而是現代技術和規模化商業模式所致。

陳志武在文章中舉了互聯網公司和傳統產業的區別,他說,傳統農業的投入和產出是線性關係,製造業有所提高,有規模經濟的優勢,但每件產品仍然需要部件、配件和人工的投入,而互聯網行業,投入與產出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因為虛擬經濟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生產一個億的虛擬產品跟生產一千個,很多時候沒有差別。

這就能解釋我們這幾年看到的現象,所謂“風口上的豬都能飛起來”,互聯網企業成了風口,大量資金堆積,產出也令人側目。而在過去幾年,坦白說,只要是靠近了這個行業的階層,幾乎都拿到了遠超社會平均工資的收入,這是所謂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來,如果以G20峰會為標誌,將2016年作為數字經濟的元年的話,那麼,未來十年裡,最大的風口,就是數字經濟。

注意,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經濟並不完全等同。數字經濟是更大的概念,互聯網經濟只是數字經濟的子集。概括來講,數字經濟其實就是整個經濟系統的數字化,信息數字化、商務活動數字化、生產銷售數字化,這些數字化的技術下產生的商品和服務都是數字經濟。

很多人說,互聯網在中國已經這麼發達了,我們這些傳統行業的從業者沒什麼機會,靠近風口也困難。其實不然。

中國的數字經濟其實剛剛興起,更重要的是,數字技術,包括大數據、雲計算對傳統行業的滲透改造也才剛剛開始。

......

相關問題答案
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
數字經濟是什麼?
單品經濟是什麼意思?
飛地經濟是什麼意思?
計劃經濟是什麼意思?
所有制經濟是什麼意思?
數字分解是什麼意思?
體驗是經濟是什麼意思?
模擬經濟是什麼意思?
數字簽名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