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字有什麼講究?
古代人取字有什麼規則
“名字”一詞,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個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個各自獨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剛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長大以後要取字,兩者相連,通稱名字。關於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應奎曾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意思是說,名是用來區分彼此的,字則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質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樣。一般說來,古時候,名是階段性的稱呼,小時候稱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應該避諱的東西,相稱時也只能稱字而不稱名。
名與字在多數情況下共同構成一個人的代號,儘管用途不盡相同,二者之間還是有聯繫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與字內容毫不相干的情況幾乎見不到。如三國時的名將張飛,字翼德,在這—名字中,
“飛”是名, “翼德”則是對“飛”的解釋,因為
“飛”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動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名與字之間也有聯繫,即“居易”是因,“樂天”是果,只有居處安寧,才能知命而樂天。
古人的名有多種種類,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們取字非常簡單,往往只取一字,與“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齡階段的字相連。如孔子弟子顏回字子淵,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這些名字中的“淵”、“牛”、“弓”就是他們的字。當然,有些人取字時乾脆只用一字,不加別的字辭,如陳勝字涉,項羽字籍等即是。東漢以後,人名取字才越來越講究,情況也越來越複雜。人們在有了名以後,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時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則”、“思賢”、“師亮”等等;有些人則寄託對當事人的厚望,取字“溫叟”(長壽不天)、“永全”等等。這些,無不含有深刻的意義。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號以代替名字。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早在周朝時,人們就已經開始取號。對此,《周禮》解釋說,號為“尊其名更為美稱焉”,意思是說,號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稱或美稱。早期的號具有這一特點,有號的人多是那些聖賢雅士。如老子別號廣成子、范蠡別號鴟夷子皮等。先秦時期有名字又有號的人並不太多,至秦漢魏晉南北朝時,取號的人仍不很多,名載史籍者僅有陶潛別名五柳先生、葛洪別號抱朴子等數人。但是,到了隋唐時期,伴隨著封建國家的強盛和文化的高度發達,在名、字之外另取別號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如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皆屬此類。到了宋代,取號之風又有進一步的發展。人們熟知的《水滸傳》108將個個都有別號,正是代表著當時的社會風氣。明清人更把取號視為一種時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幾乎人人有號。正如清人凌楊藻在《蠡勺編》一書中記載的那樣,其時“閭市村壟,嵬人瑣夫,不識字者莫不有號,兼之庸鄙狂怪,鬆蘭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則必‘水’,伯‘鬆’則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聞婦人亦有之,向見人稱‘冰壺老拙’,乃嫠媼也”。甚至一些落草為寇的盜賊也有別號。如上述書中舉了一個縣官審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說明問題。這一例子說,一位縣官在審理一樁竊案時,責難犯人為自己開脫罪責,犯人突然說道:“守愚不敢。”縣官不解其意,一問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稱別號。
在用字上,取號與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數多少的限制。從已知的歷代別號來看,有2字號,也有3字、4字號,甚至還有10餘字、20餘字的別號。如清代畫家鄭板橋的別號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至於宗教界的一位叫釋成果的法師,別號的字竟達28個之多,即“萬里行腳僧小佛山長統理天下名山風月事兼理仙鶴糧餉不醒鄉侯”。一個人的別號竟然用了近30個字,真可謂古今一大奇觀。
因為古人取號有較......
取了字要注意什麼東西
總體上說,儘量選擇筆畫簡單的字。
如果你採用的字筆畫較多,可以考慮那些結構比較平穩、佈局相對均衡一點的字,這樣書寫起來也會比較容易,外形會比較好看。
慎用難檢字。跟前面的情況類似,生僻字除了讀音有難度外,可能在電腦輸入時,也會產生一定的麻煩。要是你給孩子起名用字相對比較少見,可先在電腦上用幾種常用的輸入法試打一下,看看是否存在此類問題。
取名字的好字有哪些?
朋友,我已經在用心找了,希望這些男孩和女孩的名字對你能有所幫助。 女孩名: 若雨(像雨一樣,詩意唯美) 靜香(文靜,象明朝時期的香妃一樣美麗,文雅,貞烈) 夢潔(一個夢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純潔) 凌薇(氣勢、朝氣都凌人,薇,祝她將來成為一代名人) 美蓮(美麗如蓮花一樣,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 雅靜(優雅文靜) 雪麗(美麗如雪) 依娜(有伊人風采,娜一般指姑娘美麗,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溫柔,聰明,漂亮) 晟涵( 涵:包容 ) 夢舒(舒:舒暢 ) 秀影(秀麗身影 ) 海瓊(瓊:美玉 ) 雪嫻(嫻:嫻淑 ) 夢梵(梵:清淨 ) 笑薇(微笑) 瑾梅(瑾:美玉 ) 晟楠( 晟:光耀,熾熱 楠:堅固 (諧音勝男) ) 歆婷( 歆:心悅,歡愉 婷:美好 ) 思穎(穎:聰穎 ) 欣然(欣:高興) 可嵐(嵐:早上山中的霧氣 ) 天瑜( 瑜:美玉 ) 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 媛馨(媛:美好 ) 玥婷(玥:傳說中一種神珠 婷:美好 ) 瀅心(瀅:清澈 ) 雪馨(馨:香氣 ) 姝瑗(姝:美麗,美好 瑗:璧玉 ) 穎娟( 穎:聰穎 娟:娟秀,秀美 ) 歆瑤( 歆:心悅,歡愉 瑤:美玉 ) 凌菲(菲:草木的香氣很濃 ) 鈺琪(鈺:寶物,珍寶 琪:美玉 ) 婧宸( 婧:女子有才 宸:古代君王的代稱 ) 靖瑤(靖:平安 瑤:美玉 ) 瑾萱(瑾:美玉 萱:傳說中一種忘憂的草 ) 佑怡( 怡:好心情 ) 嫿禕(嫿:形容女子嫻靜美好 禕:形容事物美好 ) 檀雅(檀:植物 雅:正規 ) 若翾(翾:飛翔 ) 熙雯(熙:光明 雯:成花紋的雲彩) 語嫣(嫣:美好鮮豔 ) 妍洋(妍:美麗 洋:如海洋一般胸襟開闊 ) 瀅瑋(瀅:清澈 瑋:玉名 ) 沐卉(卉:草的總稱 沐:如雨般溼潤 ) 琪涵(有美玉一般內涵的女孩) 佳琦(琦,是玉的意思,佳琦的意思是祝願寶寶猶如上好美玉一樣白璧無暇!) 伶韻(靈氣逼人,韻味十足!) 思睿(意思是聰明的女孩) 清菡(菡即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清菡”就是“清水芙蓉”的意思) 欣溶(出自詩人晏殊的詩:“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菲絮(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春運》:“菲菲紅素輕,肅肅花絮晚”) 詩涵(有文采且有內涵的女孩) 璇瀅(一個很有古典韻味的名字) 靜馨(寧靜而溫馨) 妙菱(讓人覺得活潑聰穎的名字) 心琪(琪是玉的意思。“心琪”就是形容心靈象玉一樣美好) 雅媛(端莊高雅有才華的女孩) 晨芙(早晨的荷花) 婧詩(如詩畫一般的美麗女孩) 露雪(如露珠潔白剔透非常適合單純的女孩) 蕊琪(安靜又乖巧的女孩) 舒雅( 以“雅”入名,寓意“超脫、優雅”) 婉玗(婉寓意“和順、溫和”“玗“寓意“美好”) 怡悅(文靜宜人) 詩茵(詩:寓意文雅、浪漫) 靜璇(聰明文靜) 婕珍(意思是聰明的女孩) 婉婷(婉寓意“和順、溫和”“婷“寓意“美好”) 雲薇(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慢隨天外雲捲雲舒) 霏羽(這個挺不錯哦,讓人覺得很舒服!) 妍琦(美麗且快樂的女孩) 珂玥(珂是古代象白玉一樣的美石,玥是傳說中的神祕佛珠。代表吉祥的意思。) 茗茶(玉茗是山茶花的別稱,山茶花是質樸純潔的象徵) 昭雪(昭:充滿活力,是一個陽光女孩。雪:願她象雪一樣純潔、美麗。)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愛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麗,珍珠一樣令人喜愛) 茹雪(茹,諧音如......
取名字字數的筆畫有什麼講究啊?
簡單來說:1順口;2寓意好;3忌諱頭重腳輕或一頭沉,筆畫數要均衡;4莫起太大的名字;5不與家喻戶曉的古人同名。
古人取字 一般取兩個字 第一個子要注意什麼 有什麼含義嗎?
古人起字有什麼講究? 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這風氣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普遍了。《禮記·曲禮上》稱:“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貴族男子二十歲時(成年)行加冠之儀而取表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時可以盤發插笄(簪子)了,也要取字;故後來亦稱女子許嫁為“字”,如:待字,字人,等等。看起來,這取字的規矩最初是囿於上層社會的圈子,但後來漸漸打破了界限,一般平民也多取字,相沿成習。 那麼,字與名是什麼關係呢?《顏氏家訓·風操》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廣義的理解,字不妨是名的含義的詮釋,也可以是名的內涵的發揮。例如諸葛亮字孔明,關羽字雲長,鮑照字明遠,陶潛字淵明,白居易字樂天等等,都是詞義互見,相輔相成的。蘇軾,字子瞻,假如我們知道“軾”字的古義是指車子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子”則系夫子自稱,那麼憑欄而望稱之為“瞻”也就是順理成詞了。他的另一個表字“和仲”很少用,“仲”是二的意思,蘇軾排行第二,加“和”字則含有吉祥意,瞭解這些字的本義再看錶字,含義就明確了。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字裕之,人“好問”而學識“裕之”,這字取得實在妙;清代戲曲家李漁的字為“笠翁”,則又可謂以俗字見雅趣了。也有的乾脆拆名為字,簡便好記,如清代詩人舒位字立人,尤侗字同人。又有些人喜歡取許多字,一而再,再而三,不厭其煩,文人中多字的冠軍,大概要算清初杭州肖山的毛奇齡(一名甡),他一字兩生,又字大可、齊於、於、初晴、晚晴、老晴、秋晴、春遲、春莊、僧彌、僧開等等,真是隨心所欲,莫名其妙了。 至於文人學士在名、字之外再取別號,也是不可少的雅事,而這號又往往比字取得更玄乎乃至無跡可尋,但大多數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不少人喜歡以曾經居住或逗留過的地名風物為號,如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雲:“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李白五歲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之青蓮鄉,後因自號“青蓮居士”;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後,“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蘇軾取“東坡”為號還有仰慕白居易的意思,因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縣)曾於東坡屋地栽花自娛,詩嘗數言及“東坡”,蘇慕而效之,遂以為號。蘇軾的這個號在文壇與民間最為普及,他其他的別號多達三十餘個,有以排行、籍貫稱的,如:大蘇(以別於其弟蘇轍)、峨眉先生、眉山公;有以職官學名行世的,如:蘇使君、蘇賢良、西湖長;也有因人格、詩風自稱或被人稱,以及旨在揄揚胸臆的,如:坡仙、謫仙人、狂副使,不一而足。從他的這許多名號也可見出古人取號的廣泛與無限制,多號也就習以為常了。不少的文人還因傳聞軼事或佳句而得號,如晚唐溫庭筠年輕時參加科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號“溫八叉”,這很近於是一種綽號或謔稱了。宋代詞人張先因有三句寫“影”的佳句,被譽稱為“張三影”;元末袁凱因詠白燕詩出名,人呼“袁白燕”;清初王士禛作《漱玉詞》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之句,一時稱善,遂號為“王桐花”。這些都是以詩名人的例子。以署邸、書齋名為號也是文人的一種慣例,清代詩人袁枚在江寧(今南京市)小倉山築隨園定居,因號“隨園老人”;清代藏書家錢曾的藏書樓名叫“也是園”,他的號就稱為“也是翁”。 按你的姓名要取字的話,可考慮“儲才”二字。良(優良的才)通樑(棟樑),名字當然就是國家很有才能的人。按古人名、字通講的道理和關係,儲才當然就是儲存的優秀人才,儲才還通儲財、出彩,蔣儲才就是蔣家為國家儲存的人才;蔣儲才也是將來一定出彩、將來一定儲財、將來一定出才(能)。
古代人們的“字”是怎麼取得,有什麼講究嗎
表字,又稱字,舊時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父母或師長為自己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別名。
根據記載,古時男子20歲時取字,女子許嫁時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馬遷字子長,李白字太白。
根據《禮記·檀弓》上的說法,在人成年後,需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同輩人直呼其名顯得不恭,於是需要為自己取一個字,用來在社會上與別人交往時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後,名字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自稱其名錶示謙遜,而字才是用來供社會上的人來稱呼的。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連提都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產生了我國特有的“避諱”制度。
表字字數:字一般有一言字、兩言字。最多的是兩言字。
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如常見的有按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長兄,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屬三國時孫堅的其中四子了: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孫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孫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還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況也很多,因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稱或尊稱。所以人們喜歡用它,如孔樁,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馬遷,字子長;曹植,字子建;蘇軾,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這些表字雖然常見,但是與本名聯繫不大,實際上伯(孟)仲叔季和子,還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們後面的那個字如“策”、“權”、“思”、“長”、“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並列式
意義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如:
屈平,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
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輔助式
意義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稱做“輔助式”。如:
梁鴻,字伯鸞。鸞和鴻都是飛禽,但不是一種,鴻雁和鸞鳳可以互為輔助。
陸機,字士衡。機、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為輔助。
鄭樵,宇漁仲。樵是打柴的,漁是釣魚的,常為侶伴,互相輔助。
矛盾式
意義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這種情況可稱為“矛盾式”,如:
曾點,字皙。點為黑汙,皙為白色。
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劉過,字改之。改了就不為過錯。
擴充式
意義相順的:即表字與名往往出自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這種情況,可稱做“擴充式”。如:
徐幹,字偉長。《孔叢子》曰:“非不偉其體幹也。”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對名作了補充解釋。
曹操,字孟德。《荀子·勸學》篇說:“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話裡,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作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
趙雲,字子龍。《周易》說:“雲從龍,風從虎。”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
陸羽,字鴻漸。《周易》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字對名作了解釋。
字的構成的一些形式:
在字前加男子的尊稱“子”字:如公孫僑字子產,杜甫字子美
在字前加排行字表示排行:孔丘字仲尼;也有隻以排行作為字的。
另外在古文中,名與字連稱時,習慣上先稱字後稱名。
...
古代人的 “字”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誰給取的?
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這風氣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普遍了。《禮記·曲禮上》稱:“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這取字的規矩最初是囿於上層社會的圈子,但後來漸漸打破了界限,丹般平民也多取字,相沿成習。
字與名是什麼關係呢?廣義的理解,字不妨是名的含義的詮釋,也可以是名的內涵的發揮。例如諸葛亮字孔明,關羽字雲長,鮑照字明遠,陶潛字淵明,白居易字樂天等等,都是詞義互見,相輔相成的。蘇軾,字子瞻,假如我們知道“軾”字的古義是指車子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子”則系夫子自稱,那麼憑欄而望稱之為“瞻”也就是順理成詞了。他的另一個表字“和仲”很少用,“仲”是二的意思,蘇軾排行第二,加“和”字則含有吉祥意,瞭解這些字的本義再看錶字,含義就明確了。
至於文人學士在名、字之外再取別號,也是不可少的雅事,而這號又往往比字取得更玄乎乃至無跡可尋,但大多數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不少人喜歡以曾經居住或逗留過的地名風物為號,如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雲:“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李白五歲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之青蓮鄉,後因自號“青蓮居士”;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後,“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蘇軾取“東坡”為號還有仰慕白居易的意思,因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縣)曾於東坡屋地栽花自娛,詩嘗數言及“東坡”,蘇慕而效之,遂以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