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跪三叩首是什麼意思?
古代什麼時候行一跪三叩首禮
漢。
公元前200年,西漢王朝的長樂宮落成,叔孫通向劉邦建議,正式啟用他修訂後的逗朝儀地,劉邦無可無不可地答應了。
整個朝儀如下:
文武官員由禮儀官引導,順序進入殿內,分為左、右兩班,跪於兩廂。皇宮近衛軍站在文、武百官之後,然後是今天影視作品中經常能夠見到的逗鏡頭地——一大串的官員一連聲地高喊逗皇帝駕到地,聲音由遠而近,劉邦也在眾人的簇擁之下,坐著輦車緩緩而出。一見皇上駕到,文武百官立即各按官職的大小,背出一套聽起來叫人肉麻的賀詞,然後,酒宴開始。與以往逗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地的情況迥然有別,那些文官們就不用說了,那些平日裡桀驁不馴的大將軍們也一個個都趴在地上,再仰頸擡眉往上看(讀者不妨與晏子、商鞅見國君時的情景比較一下),整個宴會進行過程中無人敢高聲喧譁,樂得劉邦連聲說:逗我到了現在才知道當皇帝的威風!地
見太史公《史記》
徵集對聯,上聯是:一跪二拜三叩首為何
上聯:一跪二拜三叩首為何
下聯:一道二別三握手走也
三步一跪五步一拜七步一叩首是怎麼回事了
就是走三步跪一下,走五步拜一下,走七步磕個頭,主要是體現自己有多誠心。
古代什麼時候行一跪三叩首禮?什麼時候行二跪六叩首禮?什麼時候行三跪九叩首禮?
民間傳說通常是“神三鬼四”,所以活人肯定不能四叩。
周朝開始講究“禮”,漢朝規矩開始定型,明朝開始繁文褥節。
三跪九叩用在什麼場合
三跪九叩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想源於漢代;作禮的順序:1、作揖鞠躬2、跪 3、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4、起。然後重複共三次。
三跪九叩大禮是在國家慶典或大喜大喪行的,有禮部專門的太監主持。大臣根據口領行禮時間在15分鐘左右
準備建立寺廟,寺廟門前採用古老的十八步,意思,三跪五拜十叩首,第一步多大多高合適?第三步呢
這個應該根據需要來設計,詳細交流保持聯繫!
清朝嬪妃如何向皇上行蹲禮
宮人見正三品以下妃嬪行躬身禮,正三品以上及皇上,太后行屈膝禮。對比自己位高的宮人,需行躬身禮。
後宮妃嬪遇比自己分位高者,需行躬身禮。遇皇上或太后,行屈膝禮。
秀女遇後宮妃嬪一律行躬身禮,遇皇上,太后或皇后,需行屈膝禮。
附註:關於禮儀
一、行禮
行禮時,女子雙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雙手互握合於胸前。一般情況女子應右手握拳在外,左手在內。
1、打拱 輕於跪拜的一種禮節。女子行禮時,兩手抱拳,臂的前部上舉,略微擺動。
2、打恭 彎下身子作揖。表示恭敬。打恭時,上身彎曲,至九十度為最恭敬,同時兩手相抱拱手,自下而上移動。
3、團拜 行禮時跪地,兩手前伸至地,頭低至腰平。
4、跪拜 行禮時,兩膝著地,伸直腰及大腿,上身端直,前傾,雙手伏地,以頭碰地。
5、三拜 拜禮重複三次。三拜要行跪後兩手相拱於地,俯首至手,重複三次。
6、九叩 連續三次一跪三叩首。該禮節是最莊重的大禮,行禮時,先放下馬蹄袖,然後跪下挺直上身,將右手伸平舉起到鬢角處,手心向前,然後放下,再舉起再放下,連舉三次站起。1萬福 妃子見面的禮節。行禮時,正身起直立,兩手放胸前,微俯首、微動手、微屈膝,口中同時稱“萬福”,有祝福對方多福之意。
7、欠身 全身或身體的一部分稍微向上欠前,屬對人恭敬的一種禮節。欠身前身體一般為坐姿,欠身時腿部用力,身體上提,稍離所坐之物
二、嵇首(前可加作揖-然後再嵇首)
第1步:舉手齊眉
第2步:雙膝跪下,
第3步:頭伏地一段時間,仍舉手齊眉
第4步:直起上身,仍舉手齊眉
第5步:雙膝起,仍舉手齊眉
第6步:手放下
三、叩首(前可加作揖-然後再叩首)
第1步:舉手齊眉
第2步:單膝跪下,
第3步:頭觸地。手放於兩旁
第4步:直起上身,手復齊眉
第5步:單膝起,仍舉手齊眉
第6步:手放下
拜(若要重複叩首的話,仍跪著但直起上身,手復齊眉,是為興。再頭觸地,手放於兩旁,是為拜。這樣來回重複,就看幾拜了)
四、頓首
第1步:雙膝跪下
第2步:手交疊放於地,低頭
第3步:頓首
第4步:雙膝起
五、空手
第1步:雙膝跪下
第2步:手交疊放於地,頭碰手(但不要碰上)
第3步:雙膝起
六、作揖
第1步:舉手齊眉
第2步:莊重緩慢的鞠躬45度同時兩臂自眉下移至胸部。
還有微微的作揖
第1步:舉手齊胸
第2步常微微鞠躬
七、頷首(答禮,用於受禮者對施禮者的答謝)
平時起立而不是坐著的時候,叉手於腹部,微微的鞠躬頷首
八、拱手
只舉手齊胸一下,上身不動
九、萬福
第1步:舉手齊胸,但在左胸側
第2步:右腳後支
第3步:莊重緩慢的屈膝並低頭
後來的萬福,就像現在常看到的一樣
第1步:雙手輕輕搭於左胯處
第2步:右腳後支
第3步:莊重緩慢的屈膝並低頭
第3步:微微屈膝並低頭,口道“某某萬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