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早上一般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端午節吃什麼東西?

樓主,你是不是錢多啊,還是耍我們啊,這種問題隨便一個知道都知道!我是抄來的,你要是不想給就算了,200分也太高了!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蔘”之說。

吃麵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廠、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嚐到多種味道

端午節是哪一天,吃什麼,戴什麼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各地風俗大同小異。一般都吃粽子、綠豆糕、油糕等,一般戴香包、花花繩等,門窗掛擺艾草、菖蒲等。

端午節一般吃什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端午節一般都會吃粽子。除了 粽子還有雞蛋,但是注意這裡的雞蛋是要用艾葉煮過的才好。還有艾饃饃,顧名思義是用艾蒿來蒸的的饃饃。和黃酒,即雄黃酒,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具體具體就是為了避開五毒中的的蛇。

端午節應該吃什麼,做什麼

1、粽子: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食材,基本上全國各地的地方,端午節都會吃粽子。

2、綠豆糕:綠豆糕也是一種端午節食材,這個基本上在南方會有,北方人一般很少吃。

3、鴨蛋: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端午節還要吃鴨蛋,最少是鹹鴨蛋,這個安徽那邊的人,基本上都有這類風俗。

4、茶葉蛋:茶葉蛋在端午節的時候,很多的地方有吃這個的習俗,例如上海。

5、魚肉葷菜:節日都需要有葷菜,魚肉蝦之類的,都是必備的食材。

6、餛鈍:餛鈍可以自己家包包,在節日時候一家人可以吃吃。

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那天中國人都喜歡吃什麼?

端午節,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起源一般大眾所接受的說法是: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據此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瘟疫流行的月份而得名)的禁忌。此外,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迎濤神祭圖騰說。相傳在古代的中國南方有個小數民族(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帶)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裡或者裝在竹子裡,投到江裡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地就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習俗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鐘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兒女長命多福。懸鐘馗像: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鍾馗捉鬼,用以鎮宅驅邪。 掛艾葉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以僻邪驅瘴。 賽龍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以紀念屈原。 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端午節都舉行龍舟競賽。 吃粽子:在荊楚地區,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不論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等。 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遊百病:在貴州地區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 寫符唸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一傳統民俗現已基本絕跡。 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意義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敬仰其詩其人,在五月初五詩人節與屈原合併舉行紀念)。 傳播很多亞洲國家也有端午節,一般都來源於中國,但是各國的傳統習俗各不相同:日本:男人游泳,女人洗頭;由於不再採用農曆,日本的端午節固定於每年陽曆5月5日,同時這一天也是日本的男孩節和兒童日,是法定的公眾假期。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鯉魚旗,這是中國端午節沒有的習慣。 韓國:男人摔跤,女人洗頭。韓國的端午祭祀活動從農曆四月初五開始,五月初七為止,是薩滿教祭祀的一種形式,同中國的端午龍舟、粽子等習俗有很大不同。把端午列為公眾假期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臺灣、香港、澳門

端午節時人們會吃什麼,有什麼活動

祭奠屈原,划龍舟,吃粽子,點艾草

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

1、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

2、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艾草或菖蒲,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3、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4、吃五毒餅

端午節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於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據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5、鬥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會結伴去郊外採藥,採藥途中會鬥草玩,逐漸形成習俗。參與遊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遊戲開始後,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

6、收五毒

端午節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製、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裡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7、貼葫蘆花

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裡面包括“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8、點雄黃酒

在端午節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為,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破解,驅邪避害。

端午節吃什麼最好

各地傳統習慣不同,有的地方吃粽子,鹹雞蛋,鹹鴨蛋,煮大蒜,油條,油餅,麻葉,喝雄黃酒。

端午節之間要吃什麼營養食品

端午節吃什麼

1、吃粽子——清熱除煩

中醫認為,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都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總的來說,粽子有清熱除煩、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

進食時須注意,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貪食。

2、塗雄黃酒——殺蟲解毒

端午前後,我國南方很多地區都已步入梅雨季節,天氣條件有利於蚊蠅、害蟲的活動和繁殖。而雄黃是一味解毒、殺蟲的中藥,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害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人塗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為毒性很強的砒霜,因此不建議內服。

3、喝五加酒——祛溼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肝腎壯筋骨。民間認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邪。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餘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溼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4、掛香囊——散風驅寒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藥,中醫認為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端午節營養食譜推薦

1、艾葉紅糖荷包蛋

主材料:艾葉,紅糖及雞蛋

做法:艾葉10-15克放入冷水中大火燒開,小火再煮15-20分鐘,然後瀝出艾葉,打入1-2個雞蛋,雞蛋熟後放入紅糖,吃蛋喝湯。(月經期.排卵期可以吃)。

效果:針對宮寒不調或宮冷不孕症,艾葉有暖宮止血安胎的作用,幫助養出優質卵子。

2、豆漿豆腐蒸蛋糕

豆漿,是將大豆用水泡後磨碎、過濾、煮沸而成。豆漿營養非常豐富,且易於消化吸收。豆漿是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動肪硬化、缺鐵性貧血、氣喘等疾病的理想食品。今天我們來介紹豆漿豆腐蒸蛋糕的做法。

1、把麵粉和泡打粉一起過篩備用。

2、把豆腐過篩成豆腐泥。往裡加入白糖和豆漿,一起拌勻。

3、分幾次往裡加入麵粉,每次都充分拌勻。

4、往裡加入油,拌勻。

5、把麵糊均勻分裝入模至7.8分滿。在蒸鍋或電飯煲裡注入熱水。中火或蒸飯的模式蒸16--19分鐘。用牙籤插入蛋糕,如拔出時沒有面糊粘附即可。

傳統端午節前後的養生吃什麼好

端午節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民歌唱的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端陽節、龍舟節、粽子節、地臘節、詩人節……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要數吃粽子、賽龍舟了。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他們還把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蝦,以免吃屈原的屍體。一直延續到今,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每到端午節,媽媽還會用五種彩色的線,搓成五彩縷給我戴在手腕、腳腕和脖子上,意謂可避災、除病、保安康。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吃五黃、戴香包、掛艾草等。怎麼樣,咱們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相關問題答案
端午節早上一般吃什麼?
端午節早上應該吃什麼?
早餐一般吃什麼最好?
安徽人早餐一般吃什麼?
美國早餐一般吃什麼?
中午一般吃什麼比較好?
高血壓一般吃什麼藥?
豬一般吃什麼?
端午節人們會準備什麼?
檔案上一般蓋什麼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