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衰敗的原因詩句?

General 更新 2024-12-27

反映唐朝衰敗的詩歌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 《無家別》 《垂老別》

新安吏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暮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嚎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越牆走,

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

“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

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

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

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

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

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

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獨與老翁別。

潼關吏

作者: 杜甫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新婚別

杜甫

兔絲附蓬麻, 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 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 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 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 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 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 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 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 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 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 與君永相望!

無家別

杜甫

寂寞天寶後, 園廬但蒿藜。

我裡百餘家, 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 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 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 日瘦氣慘悽。

但對狐與狸, 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 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 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 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 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 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蕩盡, 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場, 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 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 何以為蒸黎!

垂老別

杜甫

四郊未寧靜, 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 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 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 所悲骨髓乾.

男兒既介冑, 長揖別上官.

老妻臥路啼, 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 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 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 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 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 豈擇衰盛端.

憶昔少壯日, 遲迴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 烽火被岡巒.

積屍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 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 塌然摧肺肝....

唐代盛興和衰敗的詩

看看杜甫的詩

為什麼唐朝的詩歌那麼繁榮,以後就衰落了

因為格律詩的限制有些多,唐朝大量的詩人,把格律詩都寫遍了,水平也越來越高,所以到了宋朝,雖然宋詩依然大量創作,但水平卻在下滑中。

而新的題材,詞,自由度要比格律詩要大的多,成為宋朝文學的標誌。

唐朝詩歌興盛的原因 歷史高手指點

淺論唐詩興盛的原因

唐朝是廣為認知的詩歌天堂, 所謂”唐詩宋詞元曲”, 其中把詩歸結於唐, 也可看出唐朝在詩歌歷史上的地位與壟斷之勢. 而關於唐詩繁盛的原因,從古至今,眾說紛紜. 總和起來, 就是唐朝的經濟, 政治, 文化, 歷史這四方面都極為適合詩歌的發展, 從而使得其在唐朝達到一個空前絕後的頂峰.

唐代發達的經濟,為唐詩的繁榮奠定了穩固的物質基礎。在歷史上, 唐朝時期的中國是個可稱之為天朝大國的時代 大唐王朝則是封建社會發展的一個頂峰. 如此繁榮的經濟給藝術這一類的東西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簡單來說, 就是如果人民還吃不飽肚子, 腦袋隨時可能搬家的狀態下, 恐怕不是大發詩情的好時機. 而唐代國富民強, 前有太宗貞觀, 後有玄宗開元. 杜詩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社會幾乎達到了上古大同的地步. 在這樣國泰民安的時代, 詩歌找到了能讓其茁壯發展的肥沃土壤.

而唐代實行的寬鬆政治政策, 也對詩歌的繁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統治者所實行的儒釋道並存、廣開言路、經詩賦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詩繁榮的又一社會原因。

首先作為統治這個朝代的王族, 唐帝國一代雄主傲視群倫, 胸襟眼界之開闊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規模的民族大融合. 連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統, 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備了前所未有的開明. “正因為有這樣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對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積弱之宋實難企及,明清兩代,國勢漸衰,也難望其項背。” 大唐朝奉行的國策是‘中國既安,四夷自服’,講究對待外族一視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華文化之中,呈現一片天朝大國的風尚。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詩人具備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般如許的胸襟, 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齊放, 萬家爭鳴.

其次, 唐朝極重詩才, 嚴羽的《滄浪詩話》曰:“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 雖不全面, 但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 高祖武德四年開科取士, 第一場既考詩賦,考五言排律,每詩要求 12 句, 太宗開[文學館]「弘文館」以徵文人.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唐代的統治者之好詩詞歌賦, 猶甚往朝. 康熙年間編定的《全唐詩》, 錄入四萬八千九百餘首,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並序》列位卷首。而後的高宗,則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 都對此十分重視. 不僅如此,王室成員中的後宮佳麗,公主王孫,能言詩的也不在少數, 他們所起的引領推動作用也不可忽視.

再有, 唐皇帝重視詩,更重視詩人, 很少廣興文字獄而聳人聽聞. 太宗有《望送魏徵葬》,玄宗有《送賀知章歸四明》, 宣宗有《吊白居易》. 甚至連犯了死罪的詩人照樣為他們編集出版,以示不泯。如此的寬容,歷代少有. 唐代詠史詩、諷喻詩,直露且鋒利非常, 比起前代被貶的蘇東坡或是清代常有的誅族慘案, 唐代的詩人是很幸運的. 他們的君王既不特別神經過敏, 也不過於疑神疑鬼, 否則以當時的文風, 十有八九是要殺頭的.

第三點文化, 也是唐詩不可或卻的興盛條件之一. 在這裡文化即指文化背景而說. 其一, 唐朝上至宮廷祕聞, 下至生活百景無一不可入詩, 內容比前代豐富百倍, 格律更加成熟完整, 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並存, 古體近體兩種詩體共生. 豐富的文化背景, 給唐詩帶來了絢麗多彩的發揮天地. 而在文化背景當中的另一點, 就是唐代詩人不僅限於王侯將相, 清代編撰的《全唐詩》,......

唐代詩歌繁榮的根本原因是

唐詩與唐朝社會盛衰之間的關係

一,唐詩與社會風貌:

貼主的問題很有意思,問的很準。有很多人認為唐宋文人都喜歡詩歌都是一樣的“文人”,其實不然。因為從很多唐詩就就能看出唐宋之間的不同,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說華夏之衰自宋始了。以下摘錄自《大唐帝國的擴展》一書,個人以為就很能說明當時唐人的風貌。

有強悍的國家,必有強悍之國人。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這句慷慨激昂的詩句,殆可寫出唐人的英雄氣概。既是時代推動了此種英雄主義,英雄主義亦推動國家走向強大,此相輔相成之良性循環。

雖然政府也崇尚儒學,但是在民間,尚武更是蔚然成風。我們從大量唐代墓誌銘中,可以看到這一社會風尚,以下引述一些:

“鄙詩書之小尚,高投筆之良圖”;“意不仕儒,投筆從戎”;“棄文士之筆,挺壯夫之劍”;“恥筆墨之能事,學劍以敵萬人”;“學書已成,每恥腐儒之節;說劍無敵,常多烈士之心”。

類似的紀錄還有許多,這種鄙視腐儒的心態,亦可從唐詩窺見一斑,初唐著名詩人楊炯有一句名詩“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百夫長只是小頭目,算不上什麼功名,即便如此,在時人眼中,也比當一名尋章摘句的儒生要強多了,象王維這樣以寫田園山水詩聞名的人,也可以寫出“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的詩句。

對唐代尚武精神影響最深是漢代的英雄人物事蹟,特別是班超的影響最深遠。為什麼班超會是影響最廣之人物呢?因為他身上個人英雄主義最為顯著,也成為唐人崇尚武功的精神來源之一,他的“投筆從戎,立功絕域”的傳奇故事,對唐人乃是莫大的激勵,而他以一己之力,奮鬥西域三十年,完成降伏西域五十國的英雄壯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幾乎是英雄的完美化身。班超的人生價值觀,對唐人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當年的寂寞英雄,竟然在數百年之後,成為男兒們追逐的樣榜。

除了班超之外,衛青、霍去病、李廣、馬援、張騫、李陵、竇憲、終軍、陳湯、傅介子、鄭吉等,也是唐人景仰的英雄人物,這些也是唐代尚武意識的一個精神源泉。

英雄崇拜則是尚武精神激揚下的必然,在唐詩中出現了大量歌頌歷史英雄的詩篇,從前人偉業中汲取不盡的精神食糧,當然,詩歌主要還是文人的產物,從唐代墓誌銘中,更可以看到時人真實的精神境界。以下再摘錄一些唐代墓誌銘中英雄崇拜的句子:

“佔募從戎,隨廣、陵以深入;投名壯籍,逐衛、霍而橫行”;“高志捐書,勒燕然之銘碣;雄心擊劍,樹銅柱之功勳”(勒石燕然為竇憲之平匈奴,樹銅柱為馬援之平交趾);“捐軀許國,慕班超之投筆;向月彎弓,學王粲之從軍”(王粲亦東漢人物,建安七子之一);“戰爭必克,若衛青之開幕;蠻貊是服,信馬援之南征”;“冀申博望之美,以成定遠之封”(張騫封博望侯,班超封定遠侯);“當學衛霍將才,班超投筆”;“灌夫任俠,每以酒朋之遊;班超壯歲,更起丈夫之嘆”。

尚武精神的另一體現便是唐代盛行的遊俠之風。輕生重義,俠者之風範,王維有詩:“縱死猶聞俠骨香”,此俠客、武士之寫照。甚至文人都深受遊俠風氣之薰染,初唐詩人盧照鄰有詩:“報恩為豪俠,死難在橫行。”又云:“長安重遊俠,洛陽富財雄。”這可道出時人之追求。王維詩:“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可證盧照鄰之詩。崔顥有一《古遊俠呈軍中諸將》,可謂是描寫遊俠之代表作:“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可以說,英雄崇拜的情結與任俠精神貫穿大唐盛世,也使得唐朝一代,英雄輩出,豪傑紛起;醉臥沙場,視死生為同一,血濺黃丘,自有天地葬我;壯志橫刀,效國命以奔走,雄心擊劍,拓疆域而縱橫;盛業百年,國威萬里;建功業於當世,流芳名於後來。偉哉大唐帝國,壯哉大唐男兒!

二. 關於科舉制。

實際上......

相關問題答案
唐朝衰敗的原因詩句?
清朝衰敗的原因?
佛教在唐朝興盛的原因?
唐朝覆滅的原因作文?
你認為清朝戰敗的原因?
明朝衰敗的主要原因?
唐朝衰落的主要原因?
清朝變法失敗的原因?
李寧換標失敗的原因?
導致衰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