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講的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1-14

《儒林外史》的主要內容

元朝末年,諸暨縣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並且他博覽群書,才華橫溢。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諮議參軍”的職務,他也不接受,心甘情願的逃往會稽山中,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

明朝立國,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嘆:這種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僅不會為國家選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將來的讀書人恐怕也只有這一條榮身之路了,他們因此會把學問、道德、做官、退隱的準則都看得輕了。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運!王冕是反對八股取士、自甘清貧的隱士,然而在當時的社會裡,像王冕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在王冕死後百年的明朝成化年間,文人們所走的是一條醉心於科舉功名的歧路。

明憲宗成化末年,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一位教書先生,名叫周進,他為了能夠出人頭地,榮耀鄉里,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60多歲了,卻連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與姐夫來到省城,走進了貢院。他觸景生情,悲痛不已,一頭撞在了號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後,滿地打滾,哭得口中鮮血直流。幾個商人見他很是堪憐,於是湊了二百兩銀子替他捐了個監生。他馬上就向眾人磕頭,說:“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

不久,周進憑著監生的資格竟考中了舉人。頃刻之間,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是朋友的也來認做朋友,連他教過書的學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爺”的“長生牌”。過了幾年,他又中了進士,升為御史,被指派為廣東學道。在廣州,周進發現了范進。為了照顧這個54歲的老童生,他把范進的卷子反覆看了三遍,終於發現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間最好的文章,於是將范進取為秀才。過後不久,范進又去應考,中了舉人。

當時,范進因為和周進當初相似的境遇,在家裡倍受冷眼,妻子對他呼西喚東,老丈人對他更是百般呵斥。當范進一家正在為揭不開鍋,等著賣雞換米而發愁時,傳來范進中舉的喜報,范進從集上被找了回來,知道喜訊後,他高興得發了瘋。好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戶給了他一耳光,才打醒了他,治好了這場瘋病。轉眼功夫,范進時來運轉,不僅有了錢、米、房子,而且奴僕、丫環也有了。范進母親見此歡喜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氣,竟一命歸了西天。胡屠戶也一反常態,到處說他早就知道他的女婿是文曲星下凡,不會與常人一樣的,對范進更是畢恭畢敬。後來,范進入京拜見周進,由周進薦引而中了進士,被任為山東學道。范進雖然憑著八股文發達了,但他所熟知的不過是四書五經。當別人提起北宋文豪蘇軾的時候,他卻以為是明朝的秀才,鬧出了天大的笑話。

科舉制度不僅培養了一批庸才,同時也豢養了一批含官汙吏。進士王惠被任命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詢問當地的治安,不是詢問黎民生計,不是詢問案件冤情而是查詢地方人情,瞭解當地有什麼特產,各種案件中有什麼地方可以通融;接著定做了一把頭號的庫戥,將衙門中的六房書辦統統傳齊,問明瞭各項差事的餘利,讓大家將錢財歸公。從此,衙門內整天是一片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衙役和百姓一個個被打得魂飛魄散,睡夢中都戰戰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條卻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朝廷考察他的政績時,竟一致認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員”。

高要縣知縣湯奉,為了表示自己為政清廉,對朝廷各項法令嚴加執行。朝廷有禁殺耕牛的禁令,湯奉不問因由,竟然將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師父活活枷死,鬧得群眾義憤填膺,鳴鑼罷市。事發後。按察司不僅沒有處罰湯奉,反而將受害的回民問成“奸發挾制官府,依律枷責”之罪。如此“清廉”的知縣,一年下來居然也搜刮了八千兩銀子。

官吏們貪贓枉法,而在八股科舉之下,土豪劣紳也恣意橫行......

儒林外史主要講了什麼啊?

主要講了古代的諷刺壞人的文章,諷刺當時腐敗的官員和政治

儒林外史中有哪些故事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大約在1750年前後,作者50歲時成書。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馮沅君、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大醇小疵”。  當然,由於時代的侷限,作者在書中雖然批判了黑暗的現實,卻把理想寄託在“品學兼優”的士大夫身上,宣揚古禮古樂,看不到改變儒林和社會的真正出路,這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儒林外史》原本僅55回。根據程晉芳《懷人詩》,可以證明在吳敬梓49歲的時候已經脫稿(《春帆集》收《懷人詩》十幾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吳敬梓字敏軒。”全詩最後四句說:“外史紀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說傳。”),但是直到作者死後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給他刊刻了出來。這個刻本,今已失傳。現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後人偽作。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馮沅君、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大醇小疵”。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幹,可是有一箇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加上它那準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然,由於時代的侷限,作者在書中雖然批判了黑暗的現實,卻把理想寄託在“品學兼優”的士大夫身上,宣揚古禮古樂,看不到改變儒林和社會的真正出路,這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儒林外史》全書56章,由許多個生動的故事聯起來,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為原型塑造的。全書的中心內容,就是抨擊僵化的考試製度和由此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範,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僅直接影響了近代譴責小說,而且對現代諷刺文學也有深刻的啟發。現在,《儒林外史》已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成為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名著。有的外國學者認為:這是一部諷刺迂腐與賣弄的作品,然而卻可稱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經據典、最饒詩意的散文敘述體之典範。它可與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萬提斯、法國巴爾扎克等人的作品相媲美。  作者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林山人(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小說家,漢族,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歲(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贛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參加了學院,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因病未赴廷試)。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兩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後卒於客中。敬梓生平最惡舉業,費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專寫熬中於此者之真相,幽默詼諧,讀之捧腹。又有《詩說》七卷,《......

儒林外史是一部什麼小說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作者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主要描寫(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揭露(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在這個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變態靈魂。

儒林外史牛浦郎主要寫什麼?

牛浦郎是個欺世盜名的江湖騙子,是儒林群醜中低微的一個。他想極力爬上上流名士社會,盜取牛布衣的詩名,混跡儒林名士階層,最後被牛玉圃丟進糞池,幸虧黃客人經過得救,由於在糞池被浸了很長時間,就得了痢疾,蹲在船尾屙了三四天,眼看的不濟事快要死了,喝了綠豆湯之後屙了一大包屎就好了。

儒林外史的故事

1.范進中舉

故事講述古代廣東有一貧苦童生范進從20歲開始考秀才,理想是中舉人。直到34歲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戶是個趨炎附勢、嫌貧愛富的人,對女婿感到很不滿意,在范進面前趾高氣揚,粗野狂暴,范進也只是唯唯連聲、低聲下氣。好不容易在次年范進中了舉人,他喜極而瘋,後來又被岳父胡屠戶一個耳光打醒了。范進身邊的人都是趨炎附勢的小人,因此他因中舉而升官發財了。

2.兩根燈草

華說有個鄉紳叫嚴監生,膽小又有錢。嚴監生老了臨死的時候,臥房裡擠滿了子女後代,老人家臥在床上話也說不出,就只是伸出兩根手指,眾人不知其意。侄子問嚴監生的意思是不是有兩個親人還沒見面,老人搖頭。侄子又問嚴監生是不是有兩筆銀子不曾交代家人,拉人搖頭搖的厲害。老奶媽有問是不是他兩個兒子不在眼前,老人還是搖頭,兩個手指指著不動。待到其妻子趙氏擦擦眼淚對老爺子說:“我知道,你是看那燈裡有兩根燈草怕費了燈油。”然後趙氏挑掉一根燈草。嚴監生看了隨即點點頭,手一垂,人就掛了。

3.少年王冕

元朝末年,諸暨縣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並且他博覽群書,才華橫溢。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諮議參軍”的職務,他也不接受,心甘情願的逃往會稽山中,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

相關問題答案
儒林外史講的是什麼?
儒林外史揭示了什麼?
背影林宥嘉講的是什麼?
奇幻森林講的是什麼?
幼學瓊林講的是什麼?
史記講的是什麼?
儒林外史作者是誰?
童話鎮美劇講的是什麼?
前度講的是什麼?
一雙繡花鞋講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