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羅是什麼意思?
愛新覺羅是什麼意思?
愛新覺羅,羅馬字轉寫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轉寫),歷史上清朝皇室姓氏。“愛新”是滿語“金”的意思。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裡。“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是根據遠祖部族支系遠近劃分的。意思即為愛新部族遠支。
愛新覺羅是清朝國姓,但是在滿文資料中很少使用這個名稱,如《滿文老檔》和《滿洲實錄》中,愛新覺羅一共只出現過三次。文獻上,對於其姓氏的起源的各種說法,經常自相沖突,學者一般相信,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造,用來塑造其地位。
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gioro為首領之意。滿洲姓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族名(穆昆)。愛新覺羅一姓中,覺羅為姓,愛新是族名,兩者的關係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係(張姓與桐城張氏,翁姓與常熟翁氏等)。除愛新覺羅外,覺羅這一姓氏還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通顏覺羅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因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該族遂成望族,以全稱相稱,“愛新”遂變為姓氏的一部分。如同那拉氏有葉赫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等分支(葉赫、烏拉均為地名),瓜爾佳氏有蘇完尼瓜爾佳、安圖瓜爾佳等分支一樣。
清朝統治者將愛新覺羅氏分為宗室和覺羅,以示血緣遠近區別,同時將一些有功之臣賜姓為覺羅,如覺羅納木泰(原姓舒穆祿)、覺羅吳拜(原姓瓜爾佳)等。清朝滅亡以後族人多改漢姓,如安、廖、曾、金、王、孫、艾、羅、肇、範、關、鄂、趙等。而愛新覺羅就改成了金。覺羅一詞在女真語裡是“遠方”的意思,後來,就演變成了遠支,與宗室(uksun)區分開來,比如滿語裡外祖父(goro mafa)外祖母(goro mama)外孫(goro omolo),覺羅其實就是遠支的意思。覺羅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姓gioro。
愛新覺羅氏族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上文也有說法說來自滿語的“遠支”。但其來源與歷史上的漢人政權無關。有敘述說是來源自宋趙氏,但此說法為謬誤。趙字按照反切為“治小切”,為澄母字,中古漢語讀音為d或 t ,而覺羅在滿語讀gioro,輔音為g,與之無關。且清代時候的漢語“覺羅”讀音和“趙”已相去甚遠,不可能攀上關係。更何況若欲攀關係,早就自改姓為“趙”,而不會弄一個讀音相去甚遠的滿語讀音。
此引一中古音查詢器,可查詢漢學家調查的中古漢語讀音(為從隋唐到宋的讀音),可自行查詢。
愛新覺羅是什麼意思?
愛新覺羅(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 滿洲姓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族名(穆昆)。愛新覺羅一姓中,覺羅為姓,愛新是族名,兩者的關係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係(張姓與桐城張氏,翁姓與常熟翁氏等)。除愛新覺羅外,覺羅這一姓氏還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通顏覺羅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那拉氏有葉赫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等分支(葉赫、烏拉均為地名),瓜爾佳氏有蘇完尼瓜爾佳、安圖瓜爾佳等分支。因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該族遂成望族,以全稱相稱,「愛新」遂變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將愛新覺羅氏分為宗室和覺羅,以示血緣遠近區別,同時將一些有功之臣賜姓為覺羅,如覺羅納木泰(原姓舒穆祿)、覺羅吳拜(原姓瓜爾佳)等。 清亡以後族人多取漢姓, 如金,、肇等,也有一定趙姓為愛新覺羅,但多為伊爾根覺羅後代。 家族世系譜 [編輯本段] 在他們進入中原前,皇室人士的名字都是任意改的。後來他們參考了漢人的命名方式,取名要跟輩份排行。最初的幾名兒子以「承」、「保」、「長」三字命名,後來固定用「胤」,孫輩用「弘」,曾孫用「永」。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永」、「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燾」、「闓」、「增」、「旂」。 家族龐大,為了細分,由嘉慶開始,又規定同輩同一世系第二個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豐帝叫奕詝,有同父異母兄弟奕欣,兩人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言」部,但慶親王奕劻的則是「力」部。 愛新覺羅家族的分佈 [編輯本段]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 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王妃皇后,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與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學者認為,後金入關前,在第2代皇太極時期,皇族成員約有100人;到第3代順治時期,皇族成員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時期,皇族成員約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時期,皇族成員已超過1000人;到第7代嘉慶時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滅亡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皇族後裔已達2萬人。1936出版的《愛新覺羅宗譜》,收集了這個家族幾百年來的世襲繁衍材料。自16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努爾哈赤這一支系的後裔,僅男性就有近3.4萬多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還有覺羅系統的後裔計3.4萬多人,合計有8萬多人,而這還僅僅是男性。如按皇子與皇女的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麼,愛新覺羅家族在3個多世紀中,宗室的後裔有 8萬多人,覺羅的後裔有近6萬人,整個愛新覺羅家族計有後裔近14萬人。這近300年的時間,愛新覺羅家族,由於處於一個擁有特權的時期,子孫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滿族姓很多“覺羅”是什麼意思?比如愛新覺羅 舒舒覺羅 伊爾根覺羅 嘉木湖覺羅?
覺羅氏(滿語:ᡤᡳᠣᡵᠣ,穆麟德轉寫:Gioro)是滿族的姓氏起源的堂號、地名,在寧古塔舊城(黑龍江海林市西南)東門外三裡有樹林(今新城建於1666年以後),樹林名為“覺羅”,據說金國始祖完顏阿骨打及清朝始祖努爾哈赤的6個曾祖叔伯父都住在此,因此皇族姓氏愛新覺羅以此地入姓氏。
清朝皇族被分為“宗室”和“覺羅”;宗室系黃帶,覺羅系紅帶,以示區別。清朝規定,以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的直系子孫為宗室,其伯叔兄弟旁支子孫稱為覺羅。這是明確劃定覺羅哈拉血緣集團內的親疏遠近關係。自努爾哈赤之父的直系子孫傳下來的人,歸入覺羅哈拉、愛新穆昆之內;其餘的人因血緣關係較遠,所以只歸入覺羅哈拉之內,但不歸入愛新穆昆之內。而對一些滿洲有功之臣的賜姓也是隻有覺羅,而沒有愛新覺羅。
滿族除愛新覺羅氏外,還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西林覺羅等諸氏。覺羅是哈拉(滿語中“姓氏”一詞的穆林德夫轉寫為hala 、姓),伊爾根、舒舒、西林等是穆昆(穆昆名稱常為地名,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族名(mukūn)。所有覺羅這個哈拉的人皆為同族。愛新覺羅一姓中,愛新是地域名,覺羅是姓;就像漢人謝姓者中,有陳郡謝氏、清溪謝氏等不同一般。
愛新覺羅和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西林覺羅之間的關係就是同姓不同族,是可以通婚的,葉赫那拉(皇太極母親孟古家族)和烏拉那拉(多爾袞母親阿巴亥家族)之間也是這樣的關係。
愛新覺羅是什麼意思?
Aisin Gioro ,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覺羅”是姓氏,是以努爾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覺羅”(今黑龍江省伊蘭一帶)作為姓揣,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裡。“愛新覺羅”這一姓氏的含義是,像金子般高貴神聖的覺羅族。
這其實是模仿蒙古“黃金家族”
愛新覺羅為什麼叫愛新覺羅 這姓氏怎麼來的是什麼意思
“愛新覺羅”是滿語的音譯,滿文(注意滿語的書寫方向)寫法為
ᠠᡳᠰᡳᠨ
ᡤᡳᠣᡵᠣ
,穆麟德轉寫為Aisin Gioro。關於這一姓氏的起源尚有爭議,並且有些說法經常自相沖突。不過學者一般相信,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造,用來塑造其地位。
“愛新”是族名,滿語中意為“金”;“覺羅”是姓氏,根據女真文學家、滿學家清朝宗室金啟孮的考證,覺羅氏源於金朝時期的交魯氏,有家族的意思。因此,“愛新覺羅”這一姓氏就有金朝宗族的含義。
愛新覺羅什麼意思?
愛新覺羅(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 滿洲姓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族名(穆昆)。愛新覺羅一姓中,覺羅為姓,愛新是族名,兩者的關係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係(張姓與桐城張氏,翁姓與常熟翁氏等)。除愛新覺羅外,覺羅這一姓氏還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通顏覺羅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那拉氏有葉赫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等分支(葉赫、烏拉均為地名),瓜爾佳氏有蘇完尼瓜爾佳、安圖瓜爾佳等分支。因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該族遂成望族,以全稱相稱,「愛新」遂變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將愛新覺羅氏分為宗室和覺羅,以示血緣遠近區別,同時將一些有功之臣賜姓為覺羅,如覺羅納木泰(原姓舒穆祿)、覺羅吳拜(原姓瓜爾佳)等。 清亡以後族人多取漢姓, 如金,、肇等,也有一定趙姓為愛新覺羅,但多為伊爾根覺羅後代。 家族世系譜 [編輯本段] 在他們進入中原前,皇室人士的名字都是任意改的。後來他們參考了漢人的命名方式,取名要跟輩份排行。最初的幾名兒子以「承」、「保」、「長」三字命名,後來固定用「胤」,孫輩用「弘」,曾孫用「永」。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永」、「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燾」、「闓」、「增」、「旂」。 家族龐大,為了細分,由嘉慶開始,又規定同輩同一世系第二個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豐帝叫奕詝,有同父異母兄弟奕欣,兩人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言」部,但慶親王奕劻的則是「力」部。 愛新覺羅家族的分佈 [編輯本段]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 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王妃皇后,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與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學者認為,後金入關前,在第2代皇太極時期,皇族成員約有100人;到第3代順治時期,皇族成員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時期,皇族成員約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時期,皇族成員已超過1000人;到第7代嘉慶時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滅亡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皇族後裔已達2萬人。1936出版的《愛新覺羅宗譜》,收集了這個家族幾百年來的世襲繁衍材料。自16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努爾哈赤這一支系的後裔,僅男性就有近3.4萬多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還有覺羅系統的後裔計3.4萬多人,合計有8萬多人,而這還僅僅是男性。如按皇子與皇女的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麼,愛新覺羅家族在3個多世紀中,宗室的後裔有 8萬多人,覺羅的後裔有近6萬人,整個愛新覺羅家族計有後裔近14萬人。這近300年的時間,愛新覺羅家族,由於處於一個擁有特權的時期,子孫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愛心覺羅是什麼意思
滿清皇家姓氏
有沒有知道滿語裡,愛新覺羅和努爾哈赤什麼意思?
滿語“愛新覺羅”,漢譯“愛新”意為金,“覺羅”意為姓。用更直白的話來說,愛新覺羅就是金姓。要麼這樣說,姓愛新覺羅的人,實際就是姓金。不過,這與漢族的金姓有所不同,這裡的“金”表示的是屬於“金”那種意思。要是真正轉譯成漢姓,就是佟、童。
愛新覺羅家族,原是“覺羅”家族的成員之一。“覺羅”是女真人中的巨族大姓,歷史悠久。金元稱之為“夾古”,明代稱之為“夾溫”,清朝稱之為“覺羅”。伴隨子氏族“穆昆哈拉”的不斷繁衍,出現於許多分支,諸如舒舒覺羅、錫林覺羅、通顏覺羅、阿顏覺羅、呼倫覺羅、阿哈覺羅、察喇覺羅、伊爾根覺羅之類。愛新覺羅原本也是“本原氏族”(母氏族“哈拉”hala)覺羅之下的一個“穆昆哈拉”,與別的眾多覺羅姓氏,具有同根同源的血緣關係。 滿語“努爾哈赤”意為“野豬皮”,以動物名稱起名是女真人的一種風俗,也許這在漢族人看來很難理解。但對遊獵民族來說,動植物都是上天的精靈,那種對大自然的親切感是漢族人難以體會的。
其實“野豬皮”只是字面意,作人名則另有一層引申意。野豬很凶猛,東北民間有句老話叫‘一熊、二豬、三老虎’獵人評價最難打的是熊,其次是野豬,老虎才排第三。過去捕野豬通常是挖井下套,沒人敢正面與它衝突。野豬不單力量猛速度快,還相當頑強,直到斷氣也不肯馴服。另外野豬很聰明,為防天敵攻擊它會在身上蹭滿泥土和松油,過去打獵用的是箭或鉛沙,這些武器射到野豬身上很難迅速致命。所以“野豬皮”更引申有“勇猛不死”或“逢凶化吉”的意思。
愛新覺羅翻譯漢文什麼意思~
愛新覺羅(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
滿洲姓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族名(穆昆)。愛新覺羅一姓中,覺羅為姓,愛新是族名,兩者的關係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係(張姓與桐城張氏,翁姓與常熟翁氏等)。除愛新覺羅外,覺羅這一姓氏還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通顏覺羅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那拉氏有葉赫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等分支(葉赫、烏拉均為地名),瓜爾佳氏有蘇完尼瓜爾佳、安圖瓜爾佳等分支。因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該族遂成望族,以全稱相稱,「愛新」遂變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將愛新覺羅氏分為宗室和覺羅,以示血緣遠近區別,同時將一些有功之臣賜姓為覺羅,如覺羅納木泰(原姓舒穆祿)、覺羅吳拜(原姓瓜爾佳)等。
清亡以後族人多取漢姓, 如金,、肇等,也有一定趙姓為愛新覺羅,但多為伊爾根覺羅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