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2-28

桑榆與桑梓的區別

桑榆,意思是夕陽的餘輝照在桑榆樹梢上,借指落日餘光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來桑榆指晚年。

桑榆的寓意是啥

[詞語解釋]  ◎ 桑榆sāngyú

(1) [sunset] 夕陽的餘輝照在桑榆樹梢上,借指落日餘光處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2) [old age]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詞語的延伸

東隅已逝,桑榆未晚。

另解

(1).桑樹與榆樹。 漢 劉向 《九嘆·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鳴鳩棲於桑榆。”《晉書·夏侯湛傳》:“鴻鵠一舉,橫四海之區,出青雲之外,而尺鷃不陵桑榆。”

(2).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夫杲日流景,則列星寢耀;桑榆既夕,而辰象粲然。” 清 魏源 《客懷八首柬龔定菴舍人》詩之四:“安得遵雲衢,及此桑榆光。”

(3).《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 回溪 ,終能奮翼 黽池 ,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因以喻事之後階段。 唐 韓愈 《除官赴闕至江雞寄鄂嶽李大夫》詩:“桑榆儻可收,願寄相思字。” 金 元好問 《酬韓德華送歸之作》詩:“桑榆儻可收,歲事在穮蓘。” 劉國鈞 《辛壬之間雜詩》之四:“兵諫匆匆事有無,將軍計已失桑榆。”

(4).比喻晚年;垂老之年。《文選·曹植 <贈白馬王彪> 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李善 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將老。”《隋書·王韶傳》:“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雲晚,比於疇昔,昏忘又多。” 宋 范成大 《次韻鄭校書參議留別》:“後會吾衰矣,桑榆一繭絲。” 清 沈起鳳 《諧鐸·虎痴》:“況我年近桑榆,家無蘭玉。”

(5).喻指隱居田園。《魏書·逸士傳·眭誇》:“或人謂 誇 曰:‘吾聞有大才者必居貴仕,子何獨在桑榆乎?’”

失之東隅 得之桑榆 是什麼意思?

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後,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後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桑榆是什麼意思

桑榆釋義:

1. [sunset] 夕陽的餘輝照在桑榆樹梢上、借指落日餘光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2. [old age] 比喻晚年桑榆晚景

來自百度詞典|報錯

桑榆_百度詞典

[拼音] [sāng yú]

桑榆的意思是什麼

桑榆拼音:sāng yú

(1) [sunset] 夕陽的餘輝照在桑榆樹梢上,借指落日餘光處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2) [old age]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得之東籬失之桑榆中"桑榆"是什麼意思

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後,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後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最美桑榆景,人間重晚晴是什麼意思

最美桑榆景,人間重晚情,原指人們珍視晚晴天氣,後多用以比喻社會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桑榆晚景】:

中文名:桑榆晚景

釋 義:照在桑樹、榆樹梢上的落日餘暉

比 喻:暮年

出 處:語本《文選 劉鑠 <擬古二首> 》

意思照在桑樹、榆樹梢上的落日餘暉。

比喻:暮年。

出處:語本《文選 劉鑠 <擬古二首> 》“願垂薄霧景,照妾桑榆時”。

又有[桑榆之年]。

出處:清,顧炎武《答汪苕文書》:“弟方纂錄易解,程朱各自為書,以正大全之謬。而桑榆之年,未卜能成與否。”

失之桑榆,得之東隅是什麼意思

【釋義】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後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

投之以桑榆,報之以桃李是什麼意思

句子不對吧,更改如下

詩經名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出自《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意思是“他送我木瓜,我就還他美玉。”

作品賞析:

《詩經·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髮出的成語“投木報瓊”(如託名宋尤袤《全唐詩話》就有“投木報瓊,義將安在”的記載),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可是倘若據此便認為《抑》的傳誦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錯而特錯了,稍微作一下調查,便會知道這首《木瓜》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

對於這麼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語句並不複雜的先秦古詩,古往今來解析其主旨的說法居然也有七種之多(據張樹波《國風集說》統計),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於漢代的《毛詩序》雲:“《木瓜》,美齊桓公也。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這一說法在宋代有嚴粲(《詩緝》)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詩古微》)等人支持。與毛說大致同時的三家詩,據陳喬樅《魯詩遺說考》考證,魯詩“以此篇為臣下思報禮而作”,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意見與之相同。從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贈答說”開始流行,《詩集傳》雲:“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為報也,但欲其長以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這體現了宋代《詩》學廢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這一說法受到清代《詩》學獨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際恆的批駁,《詩經通論》雲:“以(之)為朋友相贈答亦奚不可,何必罰是男女耶!”現代學者一般從朱熹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平心而論,由於詩的文本語義很簡單,就使得對其主題的探尋反而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輕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說是不甚可取的。有鑑於此,筆者傾向於在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此詩,將其視為一首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

《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三章基本重複,而如此高的重複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

相關問題答案
桑榆什麼意思?
日語的桑是什麼意思?
日語中的桑是什麼意思?
穎逸扶桑是什麼意思?
憂桑是什麼意思?
東渡扶桑是什麼意思?
挪榆什麼意思?
巴桑是什麼意思?
桑桑是什麼意思?
阿吉桑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