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的歷史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中國遠征軍的意義

首先確保中國大後方也就是重慶等西南地區的安全

其次在境外拖住日本主力

給國內減小壓力

最後這是迎合當時同盟國的要求

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的歷史意義

1942年夏季,中國遠征軍是在失敗不可抗拒的情況下浴血奮戰,以自己的悲壯失敗,換回英軍在北非決定性會戰的勝利(這點稍微有些複雜,如果有興趣,可私下聯繫),並通過西西里登陸、庫爾斯克會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形勢朝勝利方向轉變時不可缺少的一個重大環節,這就足以證明: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無愧於歷史的重大軍事貢獻。

抗戰時期中國遠征軍的重大歷史作用有哪些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殖民地對抗日本陸軍、及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而組建、出國作戰的國民革命軍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並立下赫赫戰功。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併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3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0,000人,傷亡接近200,000人。

中國遠征軍的真正歷史定義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而派遣的出國作戰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抗戰爆發後,由於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遂於1938年初修築滇緬公路。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萬民眾在抗日救國信念鼓舞下,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巖,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緬北990公里的山野,用雙手和血汗修築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墜巖,墜江,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去的民眾不計其數。1938年底通車,從此,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抗戰開始後,日本圖謀以武力強迫中斷“第三國”的援華活動。1939年冬,日佔我南寧,斷我通越南海防的國際交通線。  1940年春,日本對滇越鐵路狂轟爛炸;6月迫使法國接受停止中越運貨的要求。儘管如此如此,日寇並不罷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並與泰國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全面中斷。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準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佈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後因情況變化取消),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關於中國遠征軍的歷史評價

您好,問題答覆如下:

我個人認為,原因很簡單,因為對美韓作戰的是解放軍。印緬戰場上的是國軍。這個問題要是在臺灣問會有截然相反的答案。還有我黨還在堅持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當然不會承認遠征軍是最可愛的了。 沒有印緬戰場的勝利,我國的西南將會淪陷,腹背受敵,重慶將十分危險。

我是知道id 律政盲流。很高興為您解答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作用和意義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而建立的出國作戰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並立下赫赫戰功。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準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佈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中國遠征軍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事情歷史課本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援緬遠征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餘人。[1-2]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1-2]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餘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地帶,又是東南亞地區戰場的主要作戰地區。中國軍隊曾兩次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不僅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在中、印、緬戰場的對日作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提高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潰,而且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鳳凰網)

中國遠征軍反攻緬北、滇西作戰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它不僅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支援了國內正面戰場的作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鬥志,而且沉重打擊了侵緬日軍,為盟軍收復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並減輕了盟軍在印緬地區和太平洋地區的壓力,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軍的對日作戰及東南亞人民的抗日鬥爭。(解放軍報)

中國遠征軍所體現的民主主義精神是什麼

中國遠征軍是1942-1945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階段、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和打通抗戰“輸血線”而出征滇緬印、抗擊日本的英雄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國軍人在滇緬印戰場以巨大的犧牲換取了自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征戰的徹底勝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對亞洲太平洋戰場和整個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立下赫赫戰功。

抗戰爆發後,由於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遂於1938年初修築滇緬公路。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萬民眾在抗日救國信念鼓舞下,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巖,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緬北990公里的山野,用雙手和血汗修築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墜巖,墜江,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計其數。滇緬公路於1938年底通車,從此成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抗戰開始後,日本謀圖以武力強迫中斷“第三國”的援華活動。1939年冬,日佔我南寧,斷我通越南海防的國際交通線。

1940年春,日本對滇越鐵路狂轟爛炸;6月迫使法國接受停止中越運貨的要求。儘管如此如此,日寇並不罷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並與泰國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全面中斷。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準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佈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後因情況變化取消),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銼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棠吉)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藉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第5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勳章。

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一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闢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了英軍撤退,贏得了時間保存了力量以......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遠征軍的歷史意義?
中國有多長的歷史?
中國精神的歷史意義?
中國改革的歷史意義?
秦統一全國的歷史意義?
美國內戰的歷史意義?
紅軍長征勝利歷史意義?
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
公祭日的歷史意義?
革命的歷史意義?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