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資源貢獻率怎麼算?

General 更新 2024-11-14

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怎麼計算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佔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淨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淨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 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4)各產業貢獻率: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三產業貢獻率= 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準化、規範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貢獻率是如何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礌大小的程度。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佔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準化、規範化、通俗化。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什麼是"貢獻率"?它是怎樣計算的

在統計分析中經常使用“貢獻率”,那麼“貢獻率”是什麼含義?它是怎樣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佔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淨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淨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 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4)各產業貢獻率: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三產業貢獻率= 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準化、規範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怎樣計算的

一般利用科技進步貢獻率這一指標來進行衡量:

科技進步貢獻率: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定義,科技進步貢獻率是指廣義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它反映在經濟增長中投資、勞動和科技三大要素作用的相對關係。其基本含義是扣除了資本和勞動後科技等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

計算方法:

一般根據C - D生產函數得出科技進步速率方程Y=A+α×K + β× L

其中Y 為產出的年均增長速度,A 為科技的年均增長速度,K為資本的年均增長速度,L 為勞動的平均增長速度 ,α為資本產出彈性 ,β 為勞動產出彈性 通常假定生產在一定時期內α、β為一常數,並且α+β= 1 ,即規模效應不變。令 E=A/Y × 100%,即為科技進步貢獻率 。

這種計算方法很常見,你在知網裡面看看,很多類似的文章。

工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率怎麼算

比如說把經濟總量分為1、2、3產業。經濟總量有一個增長率。而1、2、3產業各自也有一個增長率。把總的增長率按比例分解到各個產業裡面,就得到各個產業對總增長率的貢獻率。

舉個簡單的例子。經濟總量由A和B構成,上年A為10,B也為10。今年A為11,B為13。總量增長20%。在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中,25%來自於A,75%來自於B。

工業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如何計算

新中國從1949年到2003年走過了54年輝煌歷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奮發圖強,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努力克服前進中的艱難險阻,取得了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社會商品極大豐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人民生活總體水平顯著提高,對外經濟日益活躍,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輝煌成就。我們已經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貧窮落後、深受外國列強欺凌的舊中國改造建設成了屹立在世界東方、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初步實現了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百年來的夢想。

縱向比較,新中國比舊中國國力大大增強,今非昔比

國內生產總值從1949年408億元增長到1978年3624.1億元和2002年102398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65.5倍,年平均增長8.3%,其中改革前後分別年增長7.4%和9.35%;按當年匯率計算,GDP從1949年194.3億美元增長到1978年2157億美元和2002年12371億美元;將2002年與舊中國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較,比舊中國75.8億美元高出162.2倍;據測算,2002年一天創造GDP達280.5億元,合33.89億美元,相當於1949年全年GDP408億元的68.8%,相當於1936年全年GNP75.8億美元的44.7%;一天產量超過1949年全年產量的還有鋼(49.7 15.8萬噸)、水泥(198.6 66萬噸)、硫酸(8.36 4萬噸)、生鐵(46.8 25萬噸),原油一天產量45.8萬噸,比1949年全年產量12萬噸增長2.82倍,比1943年全年產量32萬噸增長43.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為43201.6億元,為改革開放前29年投資總和7722.8億元的5.59倍。現工業一年吃掉2.4億噸鋼材,超過美、日兩國年產量的總和。現每年建築工地澆灌的水泥相當於全球年產量的40%,世界年產玻璃的30%鑲在了中國的高樓大廈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財政收入100億元十分困難,但近兩年分別新增2990.8億元和2527.9億元。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新中國所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比國民黨統治的舊中國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歷代封建王朝要強千百倍、上萬倍。由此說,中國共產黨執政54年,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國力最強、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時期。新中國與舊中國相比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飛速發展。舊貌換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橫向比較,中國比世界強國增速遙遙領先,強國富民

1950 2002年,中國GDP增長65.5倍、年增長8.3%,比同期美國增長4.75倍、年增長3.35%,比日本增長21.9倍、年增長6.05%,比英國增長2.46倍、年增長2.35%,比蘇俄增長6.741倍、年增長3.95%,(1990年以前為蘇聯,年增6.05%,在此以後為俄羅斯,年增 3%),比澳大利亞增長6.762倍、年增4.0%(1950 2001),比德國增長5.075倍、年增3.55%(1951 2002),比法國增長5.266倍、年增3.6%(1951 2002年),比意大利增長5.568倍、年增3.7%,比加拿大增長5.879倍、年增3.85%(1951 2001年),比印度增長11.305倍、年增4.95%,要高出43.6倍和2.25個百分點(日本) 63.04倍和5.95個百分點(英國)。比亞洲所謂新興國家和地區的GDP增速也要快。比韓國1956 2001年增長23.055倍、年增速7.15%,比新加坡1961 2001年增長21.917倍、年增長7.95%,比印尼1......

什麼是貢獻率?科技進步貢獻率和三次產業貢獻率如何計算?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計算方法是: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佔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科技進步貢獻率是指科技進步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科技進步貢獻率能夠從宏觀上反映科技、資金和勞動力投入與產出增長的關係,以反映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按照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1992年下的《關於開展經濟增長中科技進步作用測算工作的通知》中規定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進行測算,測算公式如下:科技進步貢獻率=[(Y-αk-βL)/Y]×100%其中:Y為產出的年平均增長速度;K為資金的年平均增長速度;L為勞動力年平均增長速度;α為資金的產出彈性係數;β為勞動力產出彈性係數。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測算思路是:假設產出增長是由資金和技術進步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產出增長中扣除資金、勞動力增長的因素後,得到的就是科技進步對產出增長的貢獻作用。儘管該指標在橫向比較時缺乏一定的科學性,但是進行縱向比較時還是具有分析價值的,能夠從宏觀上反映科技、資金和勞動力投入與產出增長的關係。自美國索洛教授在科技進步貢獻率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測度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成為經濟一個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這方面的研究。三次產業貢獻率: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增量與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第一產業貢獻率= 第一產業增加值當年增量/地區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準化、規範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財稅貢獻率怎麼計算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在統計分析中經常使用“貢獻率”。

計算公式: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盯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佔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如何計算單個對總體的下降貢獻率

應固定資產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的兩種表達方式,用國民收入法測量固定資產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計算方法和步驟分別為:①計算報告期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量佔同期GDP增量的比重,該比重即為固定資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通常表述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百分之多少。按此方法計算的資本形成總額(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最終消費和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之和應等於100%。

(固定資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 I/△GDP ×100%

(固定資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 I/△GDP×( △GDP/△GDP0) ×100%

其中:△ I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量;

△GDP :報告期GDP增量,GDP0 :基期GDP;

△GDP /△GDP0 :報告期GDP增速。

乘數是現代宏觀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含義是增加一筆會帶來大於或數倍於這筆額的GDP的增加。它等於每單位量的增加所導致的產出增加的數量。其公式為:引發的GDP=乘數×報告期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其中:乘數=1/(1-邊際消費傾向)

相關問題答案
經濟資源貢獻率怎麼算?
團隊的貢獻率怎麼算?
熊貓貢獻榜怎麼算錢?
鬥魚貢獻榜怎麼算?
資產負債率怎麼算的?
貢獻度怎麼算?
淨資產負債率怎麼算?
資產回報率怎麼算?
企業資產負債率怎麼算?
資金收益率怎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