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是什麼意思?
月氏的小月氏
留在河西地區的月氏人有一部分逃入祁連山,與當地的羌族雜處,後來被稱為“小月氏”。漢武帝擊匈奴時歸附漢朝,與今青海湟水兩岸和甘肅張掖一帶漢人共處,從而有湟中月氏胡、義從胡等名稱。「敦煌西域之南山中,從婼羌西至蔥領數千裡,有月氏餘種蔥茈羌、白馬羌、黃牛羌,各有酋豪,北與諸國接,不知其道里廣狹。傳聞黃牛羌各有種類,孕身六月生,南與白馬羌鄰。」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將霍去病擊敗匈奴,獲取河西地,開通湟中(今青海湟水兩岸),一支小月氏歸附漢朝,移居於張掖一帶,號為“義從胡”。小月氏遷居祁連山以南﹐長期與青海羌人(見羌)雜居﹐又稱湟中月氏胡。漢代開發河西﹑湟中地區﹐小月氏又向東北遷徙﹐遊牧於湟中﹑令居(今甘肅永登)一帶。在這裡他們有17個部落﹐勝兵9000餘人﹔在張掖一帶﹐也有幾百戶﹐被稱為義從胡。河西及金城(今甘肅蘭州)一帶諸守將部下﹐多有小月氏士兵。久之﹐小月氏蓋已融入羌人之中。 他們被漢人叫做羌虜,在那裡生活了很久,直至東漢末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還見於史冊。居住在匈奴人中間的月氏人,漸漸地與匈奴本族融入,被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後涼漢官段業為主,在現甘肅地區建立北涼。後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北涼主。後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 另有巴基斯坦的小月氏國。據《魏書·西域傳》載:“小月氏國,都富樓沙城。其王本大月氏王寄多羅子也。寄多羅為匈奴所逐,西徙後令其子守此城,因號小月氏焉。”
月氏國是什麼人種
在上古時代,古印歐人浩浩蕩蕩的民族大遷徙中,有一支古印歐系統的遊牧民族,在大約公元前2300年的伊朗高原上出現,亞述人將其稱為“古提人”。他們對當時兩河流域的巴比倫王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甚至一度推翻了巴比倫王朝,佔領了巴比倫。但是他們在公元前2082年被蘇美爾人征服,並從近代歷史上消失。一些語言學家們根據在《蘇美爾王表》中記載的古提王的名字,發現他們和此後中國西域的吐火羅人使用的語言有相當的關係,因此推測,古提人在逃離巴比倫之後,一路東遷,大約在不晚於公元前1000年的時候到達了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後代西方史學家稱之為吐火羅人,而根據中國史籍的記載,他們被稱作大月氏人。
西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張騫奉武帝命,西行出使西域,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聯合大月氏人合擊匈奴人。
公元前177年,大月氏人被匈奴人襲擊,身死國滅,倖存的大月氏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遷徙。
公元前後,入主中亞地區的大月氏五部落之一的貴霜部落統一了大月氏各部,建立起了貴霜帝國。而當時中國史籍中,依舊將其稱為大月氏。公元241年,貴霜帝國被波斯薩珊帝國皇帝阿爾達希爾一世征服,此後大月氏人從歷史中漸漸消失。今印度北部古賈邦的古賈人是大月氏人後裔,他們自己也認為自己是貴霜遺民,先民來自大月氏部落。
月氏究竟讀什麼音?麻煩告訴我
月氏是古代的一個民族,在《史記》等古籍中曾提到過,很久以前這個民族就消失了。
,有的說讀“越支(yùezhī)”或“月支(yùezhī)”
實際上,月的古音讀成肉是對的,而讀成越是不對的。但這個肉的讀音不是ròu,而是月和肉的古音。而月的古音與越是不同的,月的讀音不是越或yùe。
古時候,月和肉不僅讀音相同,而且是相通的。漢字中有很多月字旁的字,如:肝、肺、肚、胃、腸等等,都是與身體有關的,而這個月字旁其本義實際上就是肉,即古時候月和肉是相通的。
在保留有較多中古北音的吳語中,譬如上海本地方言、崇明啟東方言等,月和肉的讀音仍然是相同的,讀音近nio
,而氏的讀音近zi(與zi略有差異)。因而,在上海本地方言和崇明啟東方言中,月氏與肉支、肉孜的讀音是相近的,這就是月氏讀成肉支(niozi)的依據,這也是吳方言是保留很多中古北音的又一證據。而實際上,在上海本地方言和崇明啟東方言中,月氏的讀音與玉樹、玉如等完全相同,但如果把月氏讀音標註成玉樹、玉如,則更會引起混亂了。
漢語語音經過幾百、幾千年的演變,已與古音相差較大,尤其是北方方言和普通話,與古音的差異最大。如果都要用古音去讀古文、古名,事實上已沒有這個必要,也不現實,因為不可能把全部的古文、古名都用古音來讀,所以何必非要計較個別呢。就用普通話讀古文、古名就是了,如月氏就讀成yùeshī就是了。現在的文人還不都是用普通話在通讀古文、古名的嗎?難道現在還有什麼人完全是用古音通讀古文、古名的嗎?
大月氏、小月氏分別指什麼?
月氏(讀作“越知”,yuèzhī)為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一個民族名稱。早期以遊牧為生,住在北亞,並經常與匈奴發生衝突,其後西遷至中亞。這時,月支開始發展,慢慢具有國家的雛型。由於大月氏位處於絲綢之路,控制著東西貿易,使它慢慢變得強大。到後來被匈奴攻擊,一分為二:西遷至伊犁的,被稱為大月氏;南遷至今日中國甘肅及青海一帶的,被稱為小月支。
歷史
關於月氏的來源,中外史學家看法頗不一致。據中國學者王國維考證,月氏即《逸周書·王會解》中的"禺氐",《穆天子傳》中的"禺知"或"禺氏"。歐洲學者也在西方古文獻中搜求相當於月氏的記錄,異說不下六、七種。關於月氏的族屬,中國古籍如《魏略》稱其為羌,《舊唐書》稱其為戎。近百餘年來,學術界更加異說紛紜:有藏族說、突厥說、印歐語族說、波斯說等。由於他們沒有文字,而且月氏本身的記錄亦不齊全,現時我們要了解他們,只能透過中國史書裡的片面記錄。而我們從中國史書裡所知道的,月氏居於約當今甘肅省蘭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帶。大約遠在戰國初期,月氏便在這一帶過著遊牧生活。 秦及漢初,月氏勢力強大,與蒙古高原東部的東胡從兩方面脅迫遊牧於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曾送質子於月氏。秦末,匈奴質子自月氏逃回,殺父自立為冒頓單于,約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間舉兵攻月氏,月氏敗。可能從這時起,月氏便開始棄河西走廊而向西遷徙。公元前177或前176年,冒頓單于再次擊敗月氏。據冒頓單于於公元前174年致漢文帝劉恆書中說:“故罰右賢王,使至西方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這次敗後,更西遷到準噶爾盆地。至老上單于時(前174~前161),匈奴又破月氏,月氏乃更向西遷移到伊犁河流域。當月氏離棄河西時,有一小部分越祁連山,“保南山羌,號小月氏”。這部分月氏人日後長期留住該地,與青海羌人逐漸融合。
伊犁河流域原久為塞族所居住。《漢書‧張騫傳》:“月氏已為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塞族即古伊朗碑銘及希臘古文獻中所載Sacae(Sakas)。月氏既擊走塞族,塞族便向西南遷徙,跨過錫爾河,到達河中地區的索格底亞那(Sogdiana)地方。 原已移住在天山北麓並服屬匈奴的烏孫,在其王昆莫的統領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族一樣離棄伊犁地區向西南遷徙,而烏孫便從此佔領了他們的地方。這次遷徙的年代約在公元前139~前129年間。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便和少數塞人一樣,仍留住原地,服屬於烏孫,所以《漢書》說烏孫國內“有塞種、大月氏種雲”。 公元前2世紀,大月氏從河西走廊出走“塞地”,後又為同類烏孫所逐,南下吐火羅斯坦,遠涉北天竺國。唐代于闐王族“尉遲氏”,宋代西夏大姓“訛氏”,甘青藏族“窪扎”和“吾合扎”等氏族,都是“月氏”或“兀者”之後裔,月氏民族遍佈河西、中亞、南亞的格局,是在一個漫長的時期中,通過多次的遷徙活動形成的。
大月氏
前162年,大月氏再度被匈奴攻擊。當時冒頓單于的兒子老上單于還把大月氏的國王殺掉,並把國王的首級割下帶返匈奴,把他的頭蓋骨作杯來使用。月氏人深恨匈奴,但苦於沒有支援力量。而敗亡的大月氏唯一再往西遷,來到粟特。在這裡,大月氏征服了大夏,並在當地立國。立國後,因著貿易中轉而變得繁榮。(大夏即希臘人在中亞所建立的巴克特里亞(Bactria)。有關巴克特里亞的滅亡,大月氏只是其中一個說法。另一個說法,是指他們被西徐亞人所滅。......
材料一中騫為漢使月氏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意義
1、主要目的是聯合月氏牽制匈奴.因為張騫出使西域時,漢朝的軍事實力與匈奴相比處於弱勢,而月氏是西域大國,又與匈奴有世仇.月氏的祖先可能是青海甘肅那個地方的先民,被匈奴攻擊而西遷.次要是收集西域的風土人情.
2、張騫出使西域(路過大宛國,忽悠大宛王派人護送自己);開創了西漢與西域的官方溝通,雖然沒有達成共同削弱匈奴的共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為以後的絲綢之路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也使武帝在削弱匈奴之後,為掠奪西域財物的貳師侵略西域戰爭埋下了根源)
請問古代的月氏國在哪個地方?
月氏(讀作“越知”,yuèzhī)為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一中國個民族名稱,亦作“月支”。秦漢之際遊牧於今甘肅河西走廊的敦煌、祁連間,大約遠在戰國初期,月氏便在該地過著遊牧生活,古代記載中的和氏,禺氏等,可能都是月氏的同音字或廠聲之轉,歐洲學者亦在西方古文獻中,搜求相當於月氏的記錄,如以為月氏即斯脫拉波(Strabo)《地誌》中的Asiani但皆無確證.
由於月氏位處於絲綢之路,控制著東西貿易,它慢慢變得強大,到後來被匈奴攻擊。這時,月支開始發展,慢慢具有國家的雛型。月氏人大部分西遷至今伊犁河流域上游一帶,這部分史稱大月氏。
後受到烏孫襲擊,又西遷至媯水(今中亞阿姆河)流域,開始定居。漢武帝為聯絡月氏夾攻匈奴,遣張騫出使月氏,未達目的而返。一世紀中葉,大月氏在阿姆河流域建立貴霜王朝。曾大倡佛教。曹魏明帝封其王為“親魏大月氏王。”五世紀初為厭噠族所滅。少數未曾西遷的逃入祁連山,與羌人雜居,史稱小月氏
以前的月氏國是現在的哪個國家?
據我所知:
月氏國是西北古代民族。亦稱“月支”、“大月氏”。《史記·譁宛傳》載:"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約當今甘肅省蘭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帶。月氏(讀作“越知”,yuèzhī)為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一個民族名稱。早期以遊牧為生,住在北亞,並經常與匈奴發生衝突,其後西遷至中亞。這時,月支開始發展,慢慢具有國家的雛型。由於大月氏位處於絲綢之路,控制著東西貿易,使它慢慢變得強大。到後來被匈奴攻擊,一分為二:西遷至伊犁的,被稱為大月氏;南遷至今日中國甘肅及青海一帶的,被稱為小月支。
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月氏國被誰所滅
匈奴。小月氏,主要在青海、甘肅(古塞地
),小部分散居在寧夏、陝西、四川
(這部分融入了古羌人),古人說的
塞、塞上、邊塞最早就是指古塞地。
大月氏,主要在新疆南部,後來也佔
據新疆北部,被烏孫擊敗後,大部分
向西遷徙。《史記》中記載的大夏就
是西遷的月氏人後代。古塞地原本是塞人居住的地方,月氏
人擊敗塞人後,就佔據了此地,大部
分塞人則遷往新疆北部,月氏人與遺留的塞人融合。後來匈奴人擊敗月氏
,大部分月氏人遷往新疆南部。月氏
人又擊敗新疆北部的塞人,並佔據新
疆北部,月氏人再度與塞人融合。一
部分塞人再度遷徙,分散遷至中亞、
北亞、東歐、西亞、南亞等地,其中
一部分人建立了大夏。後來,月氏人
被烏孫人擊敗,一部分也開始遷徙,
分散遷至中亞、北亞、東歐、西亞、
南亞,其中一部分人征服大夏,最終
與塞人融為一體。
不得要領 是什麼意思
不理解裡面的技巧
月氏人現在在哪?
月氏人
昭武城(今甘肅臨澤縣昭武)的月氏人,是各國學者都十分關注的問題。它本身的問題也較多。
【月氏的讀音】
月氏的讀音,眾說紛紜。有的讀月氏(yue shi月是),有的讀月氏(rou zhi肉支),有的讀月氏(yue zhi月支)等,前後共有14種之多①,但大都在學術界爭論,惟有張西曼的“肉支”讀法,影響最大,謬誤最深。他是根據時代極晚的《金壺字考》的一條記載,說古體月(古肉字)形近月,是誤將月念成月,恢復它本音應當念月(肉),也就念“肉支”了。岑仲勉教授極力駁斥張氏“竟欲以後世版本偶然之錯誤,遽然推翻舊說,猶之用極少材料,圖建新廈,未免希望太奢,自信過步。”岑說,六朝時月氏僧侶來華者甚多,他們都姓“支”(六朝時氏、支同音),取其國名中的支(即氏)作為“國籍”的標識,國家觀念極強,人們將其出生國的月氏念成“肉支”,他們不會無異議,然而未見有異議的記載。實際情況是:當時沒有“肉支”的讀法。月氏的讀法比較準確的應該讀月氏(月支)。注《漢語》的顏師古說:“氏音支。”又說:“《山海經》作月支,支、氏通。”玄應《一切經音義.四》說:“月支亦名月氏。”學者們在“氏”音上考證多,而“月”音無考證,是月字的讀法無歧義,氏字的讀法歧義大。這也是一證。故“月氏”應讀“月氏(月支)”無疑。
【月氏的名稱】
月氏的名稱,林林總總。岑仲勉主張《穆天子傳》中的“同崩邦”就是月氏,它的首領就是蒯(古蒯字)柏綮。翦伯贊說《左傳》中的“虞氏”,《管子》中的“禺氏”,(稽瑞引作“愚氏”何秋濤說《逸周書·王會篇》中的“禺民”,王國維說《穆天子傳》中的“禺知”,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的“月氏”;近人還加上的“繇諸”、“析支”、“華胥”等等,除“崩邦”外,認為統統都是月氏一名的同音聲轉。也有的學者不同意,以為不能“專靠對音來解決問題”,應該另闢研究蹊徑。究竟如何是好,還有待從多方面更深入地研究。對音亦不失為研究途徑之一。不過,“虞氏”、“禺氏”、“禺知”等訓為月氏,也逐漸為學術界所接受。
【月氏的種族】
月氏的種族,五花八門。月氏人屬何種族,早在18世紀中葉,居尼斯就認為是韃靼族。嗣後,克拉普洛忒起初認為是藏族,不久,又改舊說,認為是日耳曼族的哥特人。拉森認為是突厥族,日本的藤田與白鳥傾向此說。白鳥還補充說:大月氏(西遷後謂大月氏)在印度所鑄貨幣,其王之面貌固不一律,但概括言之,鼻樑鉤曲之處,類似閃( shen審)族。威爾斯認為大月氏與匈奴同種。梁啟超認為是甘肅境內“一小蠻族”,但未指明是何種小蠻族。楊建新認為是河西地區的“老住戶”,“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
月氏的種族被說得如此五花八門,可見月氏人影響之大。它們究竟屬何種族,還待繼續深入研究,不過筆者認為它可能是東灰山人的後裔。它既具有本民族的特徵,因與鄰近民族長期相處,故也與別的民族有某些相似之處。《史記·大宛列傳》雲:“行國也,隨畜遷徙,與匈奴同俗。”《後漢書·西羌傳》雲:“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別也,被服、飲食、言語略與羌同。”林乾的《匈奴史》中考證,月氏人與烏孫也有相似之處。既似這個民族、那個民族,又不是這個民族、那個民族,正好說明它有本民族的特徵。它就是月氏族。
【月氏的由來】
月氏的由來,莫衷一是。梁啟超、胡適、楊建新等主張本地“土著”說。何秋濤認為是北方民族,王國維發揮了何的觀點,根據《穆天子傳》記載,認為月氏人是秦漢時從雁門(今山西境內)西遷到河西來的。孫智輝以為是從塔里木盆地西南角帕米爾(古蔥嶺)一帶的遊牧民族遷來的。他認為帕米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