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最重要的貢獻?
愛因斯坦在數學上的最重要貢獻是什麼
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愛因斯坦(Allbert Einstein ,1879-1955),以表彰他在理論物理學上的發現,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定律.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最重要的科學貢獻是在1905年創建了狹義相對論.然而在頒發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卻隻字不提相對論的建立.諾貝爾委員會特別申明,授予愛因斯坦諾貝爾物理學獎不是由於他建立了相對論,而是"為了表彰他在理論物理學上的研究,特別是發現光電效應的定律"。 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奧利維亞(Aurivillus)為此專門寫信給愛因斯坦,指明他獲獎的原因不是基於相對論,並在授獎典禮上解釋說:因為有些結論目前還正在接受嚴格的驗證。這件事說明了20世紀初,人們對待新的科學觀念是何等的保守。當然,即使是隻限於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愛因斯坦也早就該獲得最高的科學嘉獎了。 量子假說是普朗克在1900年根據黑體輻射的實驗和理論作出的大膽嘗試。這是物理學發展史中的一個里程碑。但是他的量子概念只限於輻射的發射和吸收。愛因斯坦是在他的基礎上,把量子概念進一步發展成為光量子理論。愛因斯坦總結了光學發展中微粒說和波動說兩種理論長期爭論的歷史,認為光能量的不連續分佈不但可以解釋黑體輻射的規律,也應能解釋光致發光、紫外光產生陰極射線(即光電效應)、電離現象等實驗事實。1905年,他在“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一文(圖21-1)中提出了這一理論,認為光輻射的能量是一束一束地集中在光子(或光量子)上,光子的能量是E=hν,式中ν是光的頻率,h是普朗克常數。愛因斯坦根據能量守恆原理,得: eV=hν-W 其中e為電子電荷,V為遏止電壓,eV等於電子逸出金屬表面的最大動能,W為電子逸出金屬表面需作的功。這個方程就叫愛因斯坦光電方程。在這個方程中不出現光的強度,可見電子的最大速度與光強無關。這個方程不但解釋了遏止電壓,而且還預言遏止電壓與頻率的線性關係。然而這個線性關係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論文時,還沒有人從實驗中得到過,因為要測量不同頻率下純粹由光輻射引起的微弱電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由於理論沒有得到實驗的驗證;另一方面,勒納德(P.Lenard)的觸發假說佔了上風,更重要的是,經典理論的傳統觀念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因此,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和光電方程長期沒有得到普遍承認。甚至相信量子概念的一些著名物理學家都反對他,就連能量子假說的提出者普朗克自己也持否定態度,認為愛因斯坦走得太遠了。 為了檢驗愛因斯坦的光電方程,實驗物理學家開展了全面的實驗研究。主要困難在於電極表面有接觸電勢差存在,氧化膜也會影響實驗結果。只是經過許多人長期的研究,才逐漸克服這些困難。直到1914年,密立根作出了關鍵性的實驗,精確可靠地對愛因斯坦的光電方程進行全面的驗證。到了這個時候,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理論才得到科學界的普遍接受。 愛因斯坦創建相對論雖然沒有列入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成果之中,但是世人早已普遍把這項成果看成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科學貢獻。當然,這也是由於愛因斯坦善於批判地繼承前人的遺產所作出的創造性成果。應該說,在愛因斯坦之前,物理學已經為相對論的問世準備了必要的條件。首先是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這個理論不但把電學和磁學統一為一體,而且還預見到了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其次是光學實驗,19世紀後半葉,光速的精確測定為光速的不變性提供了實驗依據。然而,這個結論卻與力學中的伽利略變換相抵觸。邁克耳孫-莫雷實驗為代表的以太漂......
談談愛因斯坦及其愛因斯坦的主要貢獻
許多人一提到愛因斯坦就聯想起相對論,當然相對論是他的最主要貢獻,但他的貢獻不止於此。之所以說他是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就是因為他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方面的突出貢獻。他於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設,並於1916年由密立根的光電效應實驗證實,因此獲得了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光量子理論基礎上導出了光化學定律,提出了自激輻射和受激輻射理論,為激光的出現奠定了理論基礎,導出了波色-愛因斯坦統計公式,建立了布朗運動的統計理論,(佩林根據他的理論用實驗測出了阿伏加得羅常數獲得了諾貝爾獎)用相對論解釋宇宙,開創了宇宙
愛因斯坦的生平和貢獻是哪些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物理學家。生於德國。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併入瑞士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在伯爾尼專利局任職。蘇黎世工業大學、布拉格德意志大學及蘇黎世工業大學教授。1913年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國籍。在物理學多個領域均有重大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狹義相對論(1905)年;並在這基礎上推廣為廣義相對論(1916年)。還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並用量子理論解釋了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和固體的比熱。在闡明布朗運動,發展量子統計方法方面都有成就。後期致力於相對論“統一場論”的建立,企圖把電磁場和引力聲統一起來。對宇宙學說也有貢獻。相對論的觀念和方法對理論物理學的發展有極為深刻的影響。因理論物理學方面的貢獻,特別是發現光電效應定律,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貢獻
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恆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並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貢獻是什麼
他最大的成就有三點。
1.提出了以相對論為代表的新的物理哲學體系,以及由此引發的兩大理論物理學派的論戰。這是從物理學發展的意義上說的。
2.他發現的光電效應方程。這個雖然聽起來不如相對論的理論深奧,但是其經濟價值比相對論還要高。直接裝備了生產力給人們帶來了幸福。
3.他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貢獻。他主動退出核物理研究領域,並終生反對核武器。這一點不容忽視,是一個偉大的精神力量的存在。
愛因斯坦對世界科技有哪些重要的貢獻?
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恆.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範疇.
然而,在1905年,一個年僅26歲的德國物理學家接連在德國《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5篇論文,從一個嶄新的高度,揭示了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本質及其相互關係.
愛因斯坦對世界做什麼貢獻(從社會,科學,軍事等)
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對現代物理學的貢獻無人可以匹敵,他在科學生涯中始終孜孜追求,探尋物理學領域的普遍的、恆定不變的規律。他的理論涵蓋自然界的一切基本問題,大到宇宙、小到次原子粒子。他修正了時間和空間、能量和物質的傳統概念。愛因斯坦對20世紀物理學兩大支柱的建立起到了關鍵作用:他是相對論之父,也為量子論作出了重大貢獻。愛因斯坦的科學天賦來自他對於自然界規律運行的敏銳觀察和直覺的把握。然而,他也清楚地認識到,沒有科學前輩們的努力,就沒有他的理論。愛因斯坦還說,正如他的理論超越了牛頓的理論一樣,遲早會有人超過他的。
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從新的角度分析了空間和時間。這一理論動搖了牛頓物理學的根基。在牛頓的理論中,任何情況下,時間和距離的長度都是絕對的、普遍恆定的。但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時間和距離的長短取決於觀察者的相對位移 ─ 尤其是在觀察者的運動速度接近光速的情況下。狹義相對論的一個基本假設是真空中光的移動速度為恆定的常數。從這個假設推導出了狹義相對論的一切異於日常生活中的常識,令人咂舌:一根高速運動的尺似乎會變短、變重,高速運動的鐘似乎會變慢。
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於1915年完成了廣義相對論,並於1916年發表。廣義相對論推翻了已有 250年的牛頓引力論。在牛頓引力論中,萬有引力(重力)是質量間互相吸引的交互作用,也是質量大的物體吸引其它物質的力量。行星被視為是受到太陽重力而環繞太陽在橢圓軌道上運行。但在愛因斯坦描述的宇宙中,重力不是一種外力,而是嵌入於一個空間和時間的『場』 ─「時空場」中。因此,當物體通過這個時空場而運動時,仿如像太陽這樣的大質量物體可使它周圍的時空連續結構彎曲,太陽系的行星就會沿著時空場中彎曲的路線運動。愛因斯坦指出:「物質的分佈決定著空間的彎曲;彎曲的空間描述著物質會如何的運動」。廣義相對論精確地揭示了光經過太陽附近會發生的彎曲偏折程度。廣義相對論反覆地被實驗所證實,它的一個推斷是宇宙必然會不斷膨脹的,由此形成了「宇宙大爆發」理論的基礎。此外,廣義相對論對於解釋黑洞和類星體等奇異星體的運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量子論:
愛因斯坦對量子論做出了重大貢獻。量子論假設光是由不連續的量子能量束組成的。1920年代後期產生了對量子論有了全新詮釋,即「量子力學」。這一理論的支持者如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 o 玻爾認為,原子裡的躍遷過程是機率性的,而不是精確性的。愛因斯坦強烈反對這種不確定性的新觀念。他是個務實主義者,堅決認為客觀世界獨立於任何主觀觀察過程而存在。愛因斯坦拒絕接受量子力學的基本論點,這使得他在晚年時期漸漸脫離了科學主流。但是,他對量子力學推理嚴密的反對意見,迫使其支持者不得不為捍衛它而探索更有力的論據。
統一場論:
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十年,愛因斯坦把科學興趣主要放在發展統一場論方面,試圖在一個更廣泛的數學結構中解釋重力與電磁學。雖然愛因斯坦為此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他沒有成功,但他相信總有一天有人會成功的。當代雖然人們常常以為他這些年的時光都虛度了,但現在大家都認為,愛因斯坦的思想實際上比他同時期的人超前好幾十年。目前,物理學家們正試圖提出「萬物至理」理論,就是用一套公式涵蓋物理學的一切已知的交互作用力和作用場。這一要求是愛因斯坦留給科學家最重要的遺產。
愛因斯坦與澳大利亞:
人們很難把澳大利亞跟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聯繫起來。不過,愛因斯坦的個人文件表明二者不無關聯之處。實際上,澳大利亞在證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上甚至起到了關鍵的重要作用。1922年日食期間,在......
愛因斯坦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
不假思索會回答因為相對論,但是
如果以諾貝爾獎的角度看,愛因斯坦最偉大的貢獻卻是發現“光電效應”!
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愛因斯坦(Allbert Einstein ,1879-1955),以表彰他在理論物理學上的發現,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定律.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最重要的科學貢獻是在1905年創建了狹義相對論.然而在頒發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卻隻字不提相對論的建立.諾貝爾委員會特別申明,授予愛因斯坦諾貝爾物理學獎不是由於他建立了相對論,而是"為了表彰他在理論物理學上的研究,特別是發現光電效應的定律"。
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奧利維亞(Aurivillus)為此專門寫信給愛因斯坦,指明他獲獎的原因不是基於相對論,並在授獎典禮上解釋說:因為有些結論目前還正在接受嚴格的驗證。這件事說明了20世紀初,人們對待新的科學觀念是何等的保守。當然,即使是隻限於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愛因斯坦也早就該獲得最高的科學嘉獎了。
量子假說是普朗克在1900年根據黑體輻射的實驗和理論作出的大膽嘗試。這是物理學發展史中的一個里程碑。但是他的量子概念只限於輻射的發射和吸收。愛因斯坦是在他的基礎上,把量子概念進一步發展成為光量子理論。愛因斯坦總結了光學發展中微粒說和波動說兩種理論長期爭論的歷史,認為光能量的不連續分佈不但可以解釋黑體輻射的規律,也應能解釋光致發光、紫外光產生陰極射線(即光電效應)、電離現象等實驗事實。1905年,他在“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一文(圖21-1)中提出了這一理論,認為光輻射的能量是一束一束地集中在光子(或光量子)上,光子的能量是E=hν,式中ν是光的頻率,h是普朗克常數。愛因斯坦根據能量守恆原理,得:
eV=hν-W
其中e為電子電荷,V為遏止電壓,eV等於電子逸出金屬表面的最大動能,W為電子逸出金屬表面需作的功。這個方程就叫愛因斯坦光電方程。在這個方程中不出現光的強度,可見電子的最大速度與光強無關。這個方程不但解釋了遏止電壓,而且還預言遏止電壓與頻率的線性關係。然而這個線性關係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論文時,還沒有人從實驗中得到過,因為要測量不同頻率下純粹由光輻射引起的微弱電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由於理論沒有得到實驗的驗證;另一方面,勒納德(P.Lenard)的觸發假說佔了上風,更重要的是,經典理論的傳統觀念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因此,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和光電方程長期沒有得到普遍承認。甚至相信量子概念的一些著名物理學家都反對他,就連能量子假說的提出者普朗克自己也持否定態度,認為愛因斯坦走得太遠了。
為了檢驗愛因斯坦的光電方程,實驗物理學家開展了全面的實驗研究。主要困難在於電極表面有接觸電勢差存在,氧化膜也會影響實驗結果。只是經過許多人長期的研究,才逐漸克服這些困難。直到1914年,密立根作出了關鍵性的實驗,精確可靠地對愛因斯坦的光電方程進行全面的驗證。到了這個時候,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理論才得到科學界的普遍接受。
愛因斯坦創建相對論雖然沒有列入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成果之中,但是世人早已普遍把這項成果看成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科學貢獻。當然,這也是由於愛因斯坦善於批判地繼承前人的遺產所作出的創造性成果。應該說,在愛因斯坦之前,物理學已經為相對論的問世準備了必要的條件。首先是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這個理論不但把電學和磁學統一為一體,而且還預見到了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其次是光學實驗,19世紀後半葉,光速的精確測定為光速的......
用英語介紹愛因斯坦重要的貢獻,帶上翻譯
愛因斯坦的貢獻 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恆。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範疇。 然而,在1905年,一個年僅26歲的德國物理學家接連在德國《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5篇論文,從一個嶄新的高度,揭示了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本質及其相互關係。 這個年輕的科學家,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他小時候,並沒有顯示什麼天才的象徵,他甚至一直到3歲才開始學會說話。 在上學的時候,愛因斯坦很喜歡讀聖經,真心誠意地相信聖經上所講述故事都是真實的。然而,他後來讀了許多科學著作之後,就轉為相信科學,認為聖經上所講的故事是荒誕的。在大學裡,愛因斯坦深深地愛上了物理學。他非常勤奮,常常沉醉於物理實驗而忘了吃飯。愛因斯坦的數學造詣也很深,他認為現代物理學不用數學武裝自己的頭腦,是無法攻克物理學上的難題的。 愛因斯坦喜歡獨立思考。對於任何一種理論,他總是經過一番思索之後,覺得它確有道理,這才接受下來。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後,很想在大學裡擔任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可是由於他是猶太人,受到歧視,不能留校工作。他經過別人介紹,才好不容易在一個專利局裡找到工作,當個職員。在那裡,既沒有圖書館,也沒有實驗室。然而,艱苦的環境更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就在那小小的專利局宿舍裡,愛因斯坦經常工作到深夜。 在1905年,愛因斯坦創立了著名的“狹義相對論”[56]。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繫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關係公式: E=mc2 這裡的E代表物體的能量,m代表物體的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即每秒30萬公里。 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如果把1克溫度為0℃的水,加熱到100℃水吸收了100卡的熱量,這時水的質量也相應增加了。按照質能關係公式計算,1克水的質量增加了0.00000000000465克。 愛因斯坦的理論,最初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就連當時一些著名物理學家也對這位年青人的論文表示懷疑。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愛因斯坦才一躍而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成為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公式,正確地解釋了各種原子核反應:就拿氦4來說,它的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2箇中子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質量就等於2個質子和2箇中子質量之和。實際上,這樣的算術並不成立,氦核的質量比2個質子、2箇中子質量之和少了0.0302原子質量單位[57]!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2個氘[dao]核(每個氘核都含有1個質子、1箇中子)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釋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時,大約放出2700000000000焦耳的原子能。正因為這樣,氦4原子核的質量減少了。 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在2個氘原子核聚合成1個氦原子核時,似乎質量並不守恆,也就是氦4原子核的質量並不等於2個氘核質量之和。然而,用質能關係公式計算,氦4原子核失去的質量,恰巧等於因反應時釋放出原子能而減少的質量! 這樣一來,愛因斯坦就從更新的高度,闡明瞭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實質,指出了這兩條定律之間的密切關係,使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又深化了一步。 沒有什麼大自然的奧祕,是人類所不能......
愛因斯坦改變了這世界什,(主要貢獻)
愛因斯坦的一項開創性貢獻是發展了量子論。量子論是普朗克於1900年為解決黑體輻射譜而提出的一個假說。他認為物體發出輻射時所放出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量子化的。然而,大多數人,包括普朗克本人在內,都不敢把能量不邊續概念再向前推進一步,甚至一再企圖把這一概念納入經典物理學體系。愛睏斯坦的態度則截然不同,他預感到量子論帶來的,不是小的修正,而是整個物理學的根本變革。他把量子論推向前進,利用量子概念分析輻射的傳播和吸收,提出光量子概念,完滿地解釋了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光電效應的經驗規律,從而動搖了光的波動論的正統地位。光量子概念的提出在人類認識自然界的歷史第一次揭示了光同時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今通稱二象性),它直接為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的建立,以及隨後的量子力學的建立開闢了道路。這項工作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愛因斯坦於1906年又把量子論擴展到物體內部的振動上去,成功地說明了低溫時固體的比熱同溫度變化的關係。1916年他繼續發展量子論,從玻爾的量子躍遷概念導出黑體輻射。在這項研究中他把統計物理概念和量子論結合起來,提出自發發射及受激發射等概念。從量子論的基礎直到受激發射概念,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恆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作為愛因斯坦終生事業的標誌是他的相對論。他在1905年發表的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他根據慣性參考系的相對性和光速的不變性這兩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概括,改造了經典物理學中的時間、空間及運動等基本概念。否定了絕對靜止空間的存在,否定了同時概念的絕對性。在這一體系中,運動的尺要縮短,運動的鐘要變慢。狹義相對論最出色的成果之一是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聯繫。著名的關係式E=mc^2成為打開核能源理論的金鑰匙。核能的發現,使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的疑難最終獲得了滿意的解決。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天體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
狹義相對論確立之後,愛因斯坦開始致力於引力理論的研究。他也象在建立狹義相對論的工作一樣,抓住一個眾所周知的基本事實,即:慣性質量同引力質量之比是一個與物性無關的普遍常數。根據這一點,他提出等效原理。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915年建立了本質上與牛頓引力理論完全不同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從一開始就與天文現象有密切的關係。廣義相對論的一系列關鍵性的檢驗,都是在宇宙“實驗室”中完成的。根據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推算出水星近日點的(反常)進動,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不解之謎。同時,他推斷光線在引力場中要彎曲。這一預言於1919年由愛丁頓等通過日食的觀測而得到證實。在六十二年後的1978年,測定了射電脈衝星雙星PSR1913+16的週期變化,許多人認為它完全符合引力波阻尼理論所作的預言,對廣義相對論可能是又一個有力的證明。在強引力場情況下,廣義相對論有許多獨特的結論。例如奧本海默根據廣義相對論預言,恆星在核能用盡之後,如果質量足夠大,就不可避免地會演變成黑洞。1967年發現脈衝星並證實為中子星後,人們認識到到空中的確存在著強場天體。現在,天鵝座X-1被認為可能就是一個黑洞。上述這一切構成相對論天體物理學的基本內容,它是目前天體物理學中最活躍的分支之一。
最能代表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有重大影響的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了。愛因斯坦在確立了廣義相對論之後,緊接著就轉向了對宇宙的考察。1917年,愛因斯坦發表他的第一篇宇宙論文《根據廣義相對論對宇宙學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