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關稅是指?
被稅局"非正常用戶認定"是什麼原因
非正常納稅戶是指已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未按照法律規定的期限申報納稅,經稅務機,關派員實地檢查,查無下落,並且無法強制其履行納稅義務的納稅人。
申請恢復正常,應按照解除非正常戶認定事項的有關規定辦理解除非正常戶認定手續,辦理流程如下:
1.填寫《解除非正常戶(稅務登記證件失效)認定表》,保證內容填寫準確,並加蓋單位公,章
2.如稅務登記信息發生變化,還應填寫《變更稅務登記表》,保證內容填寫準確,並加蓋單位公章
3.出示或提交以下資料:如提供的資料齊全、有效,認定表填寫內容準確,符合條件的即時受理;如資料不齊全,不符合條件,請按照主管稅務機,關工作人員一次性告知內容補正後,再次提交。
(1)《稅務登記證》副本(出示)
(2)《解除非正常戶(稅務登記證件失效)認定表》
(3)《稅務局變更稅務登記表》(稅務登記信息發生變化)
注意:
被稅局機關列入非正常戶後前來恢復的,按地稅局現行程序辦理恢復正常手續。如是被國、地稅雙方列入非正常戶的,採取“誰主管、誰後辦”的原則,繳納營業稅為主的納稅人應首先到國稅局辦理恢復正常手續,繳納增值稅為主的納稅人首先到地稅申請辦理恢復正常手續;然後持地稅或國稅《解除非正常戶(稅務登記證件失效)認定表》到國稅或地稅辦理恢復正常手續。
會計上和稅法上的非正常損失具體指什麼呢?
會計上的非正常損失一般是自然災害損失等其它非正常損失。稅法上非正常損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黴爛變質的損失 。
增值稅不準抵扣進項稅的“非正常損失”是指?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四條條例第十條第(二)項所稱非正常損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黴爛變質的損失。該規定對需要做進項稅額轉出的非正常損失給了限制性解釋,僅列舉了“因管理不善造被盜、丟失、黴爛變質的損失”三種情形。 那麼,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哪些存貨損失屬於增值稅規定中所稱的“非正常損失”呢? 首先,由於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因素,導致貴公司存貨發生價值減少,實際貨物並未損失,這種情形也理解為“價損”。 價損的原因不是企業本身所能把控。如,前幾年國家就規定停止使用的“塑料餐盒”,因此,其所發生的損失,不應界定為是管理不善,其進項稅額無須做轉出的處理。這樣處理的主要依據是:《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改制中資產評估減值發生的流動資產損失進項稅額抵扣問題的批覆》(國稅函[2002]1103號)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規定:非正常損失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正常損耗外的損失。對於企業由於資產評估減值而發生流動資產損失,如果流動資產未丟失或損壞,只是由於市場發生變化,價格降低,價值量減少,則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規定的非正常損失,不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 第二,對有保質期的貨物,假如沒有保質期約束,其貨物仍可繼續使用,就不存在自行需要處理掉的問題。超過保質期存貨不僅是出於質量管理的要求,而且這類存貨往往都是關係人身安全,如食品、藥品等,同時國家相關部門對此也做出嚴格的保持期限。對於這種情況下的存貨損失,其進項稅額的處理也不屬於管理不善。對此,國家尚無統一的稅收政策,但安徽範曾經請示國家稅務總局後,做出這樣的解釋:《安徽省國家稅務局關於若干增值稅政策和管理問題的通知》(皖國稅函[2008]10號)一、關於存貨進項稅額轉出問題:“(二)納稅人因庫存商品已過保質期、商品滯銷或被淘汰等原因,將庫存貨物報廢或低價銷售處理的,不屬於非正常損失,不需要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 第三,存貨由於未到保質期而發生損失,通常情況下是與採購計劃盲目、貨物採購質量、驗收人、生產過程等多因素相關,這些現象不能排與除管理責任有關,極有可能都會被稅務機關認定為非正常損失。如能提供證明與管理不善無關的證據,被稅務機關認可的,可不做非正常損失處理。 對於處理一些可能不完全符合《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中所說生產經營中的合理損耗(一般是指工藝損耗或保管中的自然揮發等合理的自然損耗),要注意收集符合客觀情況的證據,以減少被認定為非正常損失的可能。
稅務局也交過稅後來被定為非正常戶是什麼情況
企業不按時申報、不按時納稅、企業變更經營場所不到稅務變更、企業欠稅找不到法人代表、企業已不存在了但是沒有辦理註銷等情況都會致使企業非正常戶。你單位被定為非正常戶肯定是有緣由的,由於稅務要把企業非正常化,需要寫材料、上報、實行審批流程的,所以還是要去稅務管理科問具體緣由,然後再想辦法解決。 查看原帖>>
進口稅率中最惠國和普通的區別
正常進口關稅通常可分為最惠國稅和普通稅兩種。最惠國稅,適應於與該國簽訂有最惠國待遇原則的貿易協定的國家或地區所進口的商品;普通稅適用於與該國沒有簽訂這種貿易協定的國家或地區所進口的商品。最惠國稅率比普通稅率低,二者的差幅往往很大。通常情況下,正常進口關稅指的是最惠國稅。
最惠國待遇,是國際經濟貿易關係中常用的一項制度,又稱“無歧視 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締約國雙方在通商、航海、關稅、公民法律地位等 方面相互給予的不低於現時或將來給予任何第三國的優惠、特權或豁免待 遇。條約中規定這種待遇的條文稱“最惠國條款”。
最惠國待遇可分為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和有條件最惠國待遇兩種。前者 指締約國的一方現在或將來給予第三國的一切優惠,應無條件地、無補償 地、自動地適用於締約國的另一方。後者指締約國的一方現在或將來給予 第三國的優惠,締約國的另一方必須提供同樣的補償,才能享受。
能辦理普惠證的國家有:(只有這幾個國家,其他的不行)
澳大利亞
加拿大
日本
白俄羅斯共和國
捷克共和國
哈薩克斯坦
波蘭人民共和國
俄羅斯聯邦
烏克蘭
土耳奇
奧地利
比利時
丹麥
芬蘭
法國
德國
希臘
愛爾蘭
意大利
盧森堡
荷蘭
葡萄牙
西班牙
瑞典
英國
波蘭
國稅非正常用戶公告是什麼意思
國稅非正常用戶公告是國稅每月把未恭納稅申報的客戶轉入非正常用戶名單並列名公告
登錄地稅網上申報提示賬戶為非正常用戶,想知道怎麼查是什麼時候被認定為非正常用戶的(哪個月)?
非正常戶的原因一般是長時間(三個月以上)沒有報過稅導致的。直接找公司的稅務專管員查詢即可。
基本法 普通法 主體稅 非主體稅 這4個概念有什麼不同
基本法(Basic Law),是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它的含義與憲法實際上相同,在港澳地區亦有人稱基本法為該地區的小憲法。
此外,德國憲法的正規稱呼就是“基本法”。
普通法是根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不得和根本法相抵觸。
有多種含義:在中國,通常指次於憲法(根本法)的一般法律;或者指對全國一致適用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是與特別法(即僅對特定身份的人、特定事項、特定時間或特定地區適用的法律)相對稱。在西方國家的法學中,普通法最早是指英國12世紀左右開始形成的一種以判例形式出現的適用於全國的法律。
所謂普通是相對於特殊而言,具有“共同”、“普遍”、“通行於全國”的意願。
從普通法的這一最初含義出發,又引申出其他四種含義:①與制定法相對而言,普通法是指判例法;②與衡平法相對而言,是指上述普通法法院的判例;③與大陸法系相對而言,是指英美法(見英美法系);④與教會法相對而言,是指世俗政權或法庭發佈的法律。
主體稅:“輔助稅”的對稱。指一個國家稅制結構中的主要稅種。這是按照作用程度劃分稅種的一種分類。當今世界各國的稅制結構大都採用複合稅制,即由多種稅互相協調配合以發揮稅收的職能與作用,其中佔據主要地位,發揮重要作用的稅種即主體稅。各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種是由該目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和經濟制度等因素決定的。中國稅制結構中的商品課稅和所得課稅是主體稅種。
非主體稅即排除主體稅之外的統稱。
以上答案你對比即可。
增值稅不準抵扣進項稅的“非正常損失”是指?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頂條規定“條例第十條第(二)項所稱非正常損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黴爛變質的損失。”
地稅納稅人非正常什麼意思 50分
在地稅局長期沒有申報繳納相應稅收,被地稅局認定為非正常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