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炎怎麼治療?
頸部淋巴結髮炎應如何用藥?
在人們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後,頸部、耳後、腋下或腹股溝處可出現如玻璃球大小的結節,局部紅腫壓痛,按之堅硬,這就是患了淋巴結炎。 急性淋巴結炎常繼發於其它化膿性感染性疾病。細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結所致。但井不是每個人遇到細菌感染就會發生淋巴結炎,只有在人體抵抗力下降時,才容易發生本病。長期的營養不良,貧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顯下降時,感染細菌後易發生淋巴結炎。引發本病的細菌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 急性淋巴結炎的主要症狀是:淋巴結迅速腫大,壓痛。若患者抵抗力較強,可無全身症狀,不需治療也可自愈。較重者局部紅腫熱痛,非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等症狀,通過及時的抗菌消炎治療,紅腫即能消退,但有時因炎症引起組織增生,可遺留一個小硬結。若炎症未能及時控制,擴散到淋巴結且互相粘連,嚴重者可形成膿腫。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敗血症。 治療上中成藥可用夏枯草膏、連翹敗毒丸。湯藥則應視病情進展程度及病人的臨床表現來選擇用藥。第一,熱邪鬱滯。多為急性淋巴結炎的初起階段,局部淋巴結腫大、壓痛,有輕度全身不適症狀,或發熱頭痛,口乾便祕,舌紅.可選用經驗方: 金銀花10g 公 英10g 地 丁10g 野菊花10g 白 芷10g 丹 參10g 赤 芍10g 生甘草10g 發於頭頸部及上肢者加升麻9g;發於下肢者加龍膽草、牛膝各10g。 水煎服,日2次。第二,毒熱壅盛。為淋巴結炎急性期表現,患處疼痛,淋巴結粘連成塊,患處中心皮膚有時發紅、水腫,伴有高熱、寒戰、舌紅苔黃。可用: 金銀花10g 連 翹15g 陳 皮10g 白 芷10g 貝 母10g 乳 香J0g 沒 藥10g 天花粉10g 發熱重者加黃連6g,黃芩10g,黃柏10g, 桅子6g;便祕者加大黃8g。 水煎服,每日2次。 外治法可選用金黃散或黃連膏外敷,飲食療法可取夏枯草30g,綠豆30g,水煮取汁,加適量白糖,每日1劑,日2次。或用鮮蒲公英50g,鮮夏枯草50g,水煮取汁,加適量白糖調味,每日1劑,日2次。 患者平時應注意勞動保護,避免外傷,若有皮膚損傷則應及時處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體炎、齲齒、手指感染、足癬、癤癰等也應及時抗菌消炎或做適宜的治療以控制感染。平日應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飲食宜清淡,營養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關鍵字:淋巴結核 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炎 淋巴結是網狀內皮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分佈在全身各處。正常淋巴結質地軟、光滑,無壓痛,能活動,大小約在0.1-0.2cm直徑。除在頜下、腋下、腹股溝等處偶能觸及1-2 個外,一般不易觸及。 由於某些病理刺激,可產生過多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單核細胞及組織吞噬細胞,都會使局部或全身多處淋巴結,有時枕後、耳周圍、滑車等處淋巴結也可腫大。 在局部發生炎症時,淋巴結常因細菌及其毒素刺激而腫大。在某些全身性感染時,由於機體對感染的反應引起淋巴結腫大。 引起淋巴結腫大的可能原因和淋巴結腫大的特徵: 急性單純性淋巴結炎 腫大的淋巴結有疼痛、壓痛、呈中等硬度,在嚴重炎症時,皮膚潮紅。 風疹 淋巴結腫大與皮疹同時出現,位於乳突內側的耳後、枕骨下和頸後輕度腫大,且有壓痛。 麻疹 耳後及頸後淋巴結輕度腫大,可見麻疹的臨床表現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淋巴結腫大琺最典型的表現,全身淋巴結均可受累,以頸部淋巴結腫大最常見。大小如黃豆或蠶豆,有時腫大可頗為明顯。質地中等,光滑,能活動,不粘連,有壓痛,兩側不對稱。常伴全身症狀如發熱、咽峽炎、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不適、咳嗽、關節痠痛等。 藥物熱 常見淋巴結腫大且疼痛,可能有服用抗甲狀腺......
頸部淋巴結炎怎麼才能有效的治療?
急性面頸部淋巴結炎是各種原因引起的面頸部淋巴結的急性炎症。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咽炎、鼻炎、上頜竇炎、口腔感染如牙齦炎、牙周膿腫、冠周炎,頜骨骨髓炎及頜面部間隙感染等,全身感染性唬病如麻疹,猩紅熱,皮膚損傷與感染如化膿性創口,疥,癰,溼疹等均可引起本病。
本病多見於兒童,好發於冬春季節,表現為頜下、頦下或頸部淋巴結腫大,疼痛明顯,可伴有高熱,寒戰,煩燥不安,食慾不振,便祕或腹瀉,白細胞增多等。
發生本病時,應適當休息,鼓勵患者多飲水,給予高能量,高營養,易消化食物飲食,口服抗生素。當膿腫形成時,應行切開引流,併發血栓性靜脈炎、敗血症上、感染性休克時,應緊急處理。
淋巴結炎怎樣治療才能好???
考慮還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症狀淋巴結炎。需要積極服用藥物頭孢菌素抗生素或者阿莫西林膠囊。另外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淋巴結炎怎麼辦
考慮為淋巴結炎的病變發生,多因辛辣飲食飲水較少微量元素攝入較少導致了體內津液缺失,虛火上炎,淋巴結充血水腫炎症發生,引發了疼痛腫脹的症狀出現。建議飲食上多吃維生素豐富的水果及蔬菜多飲水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並且給予口服清熱解毒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功勞去火膠囊,阿奇黴素顆粒,蒲公英膠囊等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