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5-01-21

春秋戰國是什麼意思

1、中國特定歷史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稱東周時期。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2、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的一段時期(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3、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微,失去權威,已經不能夠有效地控制諸侯國了。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進行了激烈的爭霸戰爭,互相征戰,先後稱霸的有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爭霸戰爭為戰國時期的兼併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這五個人。

在戰國時期士是什麼意思

“士”,上古掌刑獄之官。商、西周、春秋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戰國時的“士”,有著書立說的學士,有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陰陽曆算的方士,有為人出謀劃策的策士等。如: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馮諼客孟嘗君、蘇秦連橫等。“士農工商”即古代所謂四民,指大學士、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

先秦時最低級的貴族階層。也是古代四民(士、農、工、商)之一。春秋時,士大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祿為生,有的有食田。戰國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通稱,是脫離生產勞動的讀書人。

1.逸士:隱居的人。

2.知士:即“智士”。指足智多謀的人。

3.志士:有遠大志向的人。

4.修士:操行高潔的人。

5.下士:(1)官名。古代天子諸侯都設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秦以後仍沿用。(2)最差一等的人。(3)動詞,謙恭地對待賢士。

6.俠士:行俠仗義的人。

7.上士:(1)古代官階之一。周代有上士、中士、下士。(2)道德高尚之人。(3)佛教用語。菩薩又叫上士。

8.碩士:賢能博學的人。歐陽修《五代史·宦者傳論》:“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

9.寒士:(1)門第低微的讀書人。(2)貧苦的讀書人。

10.學士:(1)在學之士;學者。(2)官名。南北朝以後,學士為司編纂撰述之官。唐置學士院,掌起草詔命。清內閣、翰林院皆置學士之官。

11.畫士:指從事繪畫的人。 (來源:華文學院)

12.豪士:豪放任俠之士。李白《扶風豪士歌》:“扶風豪士天下奇,意氣相傾山可移。”

13.甲士:身穿鎧甲的兵士。

14.壯士:勇士。

15.處士:(1)有德才而隱居不願作官的人。(2)未做官的士人。

16.才士:德才兼備的人,有才華的人。

17.材士:(1)勇武之士。(2)智謀之士。

18.秀士:德才優異的人。清代也稱秀才為秀士。

19.居士: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20.義士:忠義之士。亦指勇於救困扶危的豪俠之士。

21.隱士:(1)隱居不仕的人。(2)善說隱語的人。

22.博士:(1)通曉古今、能言善辯之人。(2)古代學官名,始於戰國。(3)指稱從事某些服務行業的人。如“茶博士”就是茶藝師。

23.辯士:就是謀士,就是靠辯論、說服、出謀劃策來謀生的士,所以也叫說客。

24.文士:他有文才,文筆好。

25.策士:穿梭於各國之間的充當說客的遊說之人。

春秋戰國的春秋是什麼意思?

春秋本是一部史書的名字,它是魯國的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 春秋戰國中“春秋”就是得名於這史書《春秋》。不過,春秋戰國中春秋與史書《春秋》的年份並不完全重合。現在所說的春秋戰國都是周王朝的一個時期,是後世史學家和學者進行的人為劃分,並不是一個朝代的名稱。 我們目前採用的分期方法是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提出的,他把春秋起止年份定為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和周元王元年的前一年(公元前476年)。司馬遷的分期方法在後來的有些學者看來不科學、粗糙、主觀性太強,但卻簡單、清晰、方便,因此為後世絕大數學者所採用。 戰國一詞雖然早在當時就已經出現,但是並不是作為那個時期的名字。把它安排作為這一時期名稱的是西漢的大學者劉向,他修訂了《戰國策》,因此就把這一時期命名為戰國。 其他不同的分期方法有: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時間)和公元前403年(三家成為諸侯)時間。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氏,瓜分晉國,戰國七雄的局面形成,所以就以這一年為戰國的開始之年。不過北宋時期的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鑑》時,認為應該是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23年,這一年周威烈王策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

舂秋戰國時期的縱和橫是什麼意思

縱和橫是指合縱連橫(hezong lianheng)合縱連橫簡稱縱橫,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戰國策·秦策》三),他遊說六國諸侯,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政策針鋒相對的是連橫.

張儀曾經遊說六國,讓六國共同事奉秦國.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戰國中期,齊、秦兩國最為強大,東西對峙,互相爭取盟國,以圖擊敗對方.其他五國也不甘示弱,與齊、秦兩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大國間衝突加劇,外交活動也更為頻繁,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鬥爭.

合縱連橫的實質是戰國時期的各大國為拉攏與國而進行的外交、軍事鬥爭.合縱就是南北縱列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國,阻止齊、秦兩國兼併弱國;連橫就是秦或齊拉攏一些國家,共同進攻另外一些國家.合縱的目的在於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併.連橫的目的在於事奉一個強國以為靠山從而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併和擴展土地的目的.當時的最著名的縱橫家除了蘇秦、張儀之外,還有公孫衍.

最初,合縱與連橫變化無常.公孫衍、張儀、蘇秦等人遊說於各個國家,合縱既可以對齊,又可以對秦;連橫既可以聯秦,也可以聯齊,這就是所謂“朝秦暮楚”.後來,因為秦國的勢力不斷強大起來,成為東方六國的共同威脅,於是合縱成為六國合力抵抗強秦,連橫則是六國分別與秦國聯盟,以求苟安.秦國的連橫活動,目的是為了破壞六國間的合縱,以便孤立各國,各個擊破.

公孫衍曾於前318年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攻秦.時人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後來蘇秦和趙的奉陽君李兌也曾於前287年聯合五國攻秦,使秦被迫廢除帝號,產生了很大影響.然而,張儀在秦推行的連橫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散六國之從(縱),使之西面事秦”(《史記·李斯列傳》),真正達到了通過連橫政策的推行而兼併土地的目的.合縱連橫的鬥爭適應了戰國形勢發展的需要,對各國政治產生了很大影響,其歷史作用應當引起人們重視。

春秋戰國時期的相具體是什麼意思

相是官僚組織的“百官之長”,中原六國中央均有設置。在出土的眾多兵器中,有的器物上有“相邦義戈”、“相邦呂不韋戈”等字樣,那是秦相張儀、呂不韋督制的兵器,據《睡虎地秦墓竹簡·工律)說:“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之。”這意思是說公家督造的兵器要刻上督造者的官名。可見戰國時期相的法定名稱叫相邦,“相”有輔佐之意,作為一種官稱,春秋時代就已經有了,那時只是一種地位不高的禮賓官。“邦”就是國,相邦就是輔佐國君辦理軍政大事的官員,就是國君下面的大總管。漢人避劉邦諱,改相邦為相國。先秦的古書如《莊子·盜跖》稱宰相,《戰國策·趙策三》則稱丞相,指的都是同一官職。“宰”作為官名,甲骨文就已出現了,春秋時代某些國家,已有總領百官的冢宰、太宰,也有助卿、大夫總管一家一邑事務的家宰和邑宰。這些冢宰、太宰或相,還是某些強大的卿大夫的世襲官職。作為一國最高行政長官的相,其設置當萌芽於春秋齊景公時,景公曾設左右相。相的職權,據《荀子·王霸篇》雲:

相者,論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以飭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勞,論其慶賞,歲終奉其成功,以效於君,當則可,不當則廢。

戰國時期皇帝稱臣子的公是什麼意思

首先戰國時期沒有皇帝,最高統治者稱為XX公,比如齊桓公、秦襄公等等,統稱諸侯國君。稱臣子們為公,是一種愛稱,相當於後來皇帝成大臣們為“愛卿”一樣

戰國時期的真女是什麼意思

戰國時期的真女:應該是修道的女性(道家)

相關問題答案
戰國時期是什麼意思?
後冷戰時期是什麼意思?
非常時期是什麼意思?
鼎盛時期是什麼意思?
時期是什麼意思?
定期時間是什麼意思?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秦國一直這麼強大 ?
還有檔期是什麼意思?
在三國殺鴆是什麼意思?
房子預售期是什麼意思?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