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鋼起源於什麼時候?
西周時期
我國冶鐵術大約發明於西周時期,比歐洲晚,可是它一經發明,不久就出現了生鐵,後來者居上,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並使用生鐵的國家。
1964年,江蘇六合程橋鎮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鐵塊,經鑑定是白口生鐵。這是到現在為止我國出土並且經過科學分析的最早生鐵實物。戰國中晚期,鐵器在我國農業、手工業生產中佔據了主導地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出土的戰國鐵質生產工具大約十六種左右,其中多數是生鐵和它的柔化處理件,塊鍊鐵處於輔助地位。這表明這時我國生鐵生產已經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我國生鐵技術發明比較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以為在技術上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我國冶銅術中很早就使用了比較強的鼓風裝置。二是很早就對冶煉用的原料進行了比較好的選擇和處理。三是很早就發明了比較高大的冶煉豎爐。一般認為,我國生鐵技術的發明和發展同青銅技術有密切的關係。
說起冶金,學過化學的人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冶金就是冶煉金屬,古代的冶金是用焙燒、熔鍊的方法,把礦石中的金屬提取出來。例如,鍊鐵就是將含鐵的礦石(鐵礦石)和木炭或焦炭混合,在高溫下使氧化鐵還原成鐵。很明顯,冶金實質上是一種化學反應。古人雖然不太瞭解這種變化的實質,但他們在實踐中已經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在冶金過程中實際上是在進行化學反應的操作。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代從事冶金的人是化學工藝家,或者說是化學手藝人,而冶金本身則是原始的化學工藝。
冶金人的武器是什麼呢?我們已經知道,冶金需要高溫,這就需要有能夠達到很高溫度的冶金爐,而要獲得高溫,非有鼓風設備不可。這就是說,冶金人的主要武器是冶金鼓風爐。
以我國來說,在公元前6世紀,就有了冶鐵術的記載,到漢代冶鐵術已有很大發展。熔化鐵需要高溫,由此推測,當時可能已經有了冶鐵鼓風爐。鼓風爐,重要的是鼓風設備。最初的鼓風設備是個特製的大皮橐,用力壓皮橐,空氣從中壓出,通過竹管吹到鍊鐵爐中。
由於鍊鐵爐需要不斷吹進大量空氣,而人力鼓風太費力了。大約在公元初年,南陽太守杜詩,實地總結了鍊鐵工人的經驗,發明了“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風設備。後世的許多總結農業生產經驗的農書,都講到“水排”。水排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水流推動一個裝有葉板的大輪子,把水力轉變為機械轉動,這個大輪子轉動通過一系列機械裝置帶動上面的輪子轉動,進而推動鼓風設備鼓風。我國著名農學家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一書中,有“水排”的圖形,見下圖所示:
皮橐是一種很原始的鼓風設備。隨著實踐的發展,鼓風設備不斷進步,從皮橐發展為“木扇”,這種“木川”已經是簡單的風箱了,它通過木製的箱蓋板的開閉鼓風(見上圖)。用木製設備比用皮,材料比較容易得到。進一步發展,便是風箱了。風箱發明的年代已不能確切知道。1637年,在宋應星的名著《天工開物》一書中,已經畫出了風箱圖,從圖中所見,這種風箱已經和現代手工業工人用的手風箱的形式一樣了。詳見下圖。
圖中表示:風箱與冶金爐相接,風箱向爐內鼓風,提高溫度,熔化的金屬流入土槽中。
風箱的製造原理很簡單(見下圖):做一個長方形木箱,箱內裝一個可以推拉的大活塞,拉手露在箱外便於推拉;箱的兩端有通風口,各裝上一個只能向內開閉的活門,(圖中2、3),在箱的下部或側部裝一個通氣管,通氣管的側面有一個吹風口,通氣管兩端各有隻能向下或向上開閉的活門(圖中4、5)。活塞向前推,活塞後面空氣變得稀薄,箱外空氣推開活門2進入箱內,與此同時,活塞前的空氣被壓縮,推開活門4進入通氣管由吹風口吹出。活塞向後拉,空氣壓開活門3進入箱內,箱內空氣推......
同學寄東西給我都一個月了,還沒收到,她又把單子丟了,怎麼辦,我的東西會丟嗎?
應該是沒戲唱了.我們是彼此彼此呀
中國最早的鋼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我國古代鍊鋼技術至遲發明於春秋晚期。今在考古發掘中所見我國最早的鋼製器物是1976年長沙楊家山出土的春秋晚期鋼劍,劍全長38.4釐米,身長30.6釐米。經分析,含碳量約與中碳鋼相當,組織均勻緻密。
中國最早的鋼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戰國時期 我們才考過
鋼和鐵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問題應該是制鋼和制鐵(技術)是什麼事發明的吧?
制鐵術的出現至少是在公元前1900年,而在我國的正式廣泛的使用大概是在公元前500年(西周);
制鋼術大概見於我國的時期是在制鐵後600年左右的東漢。制鋼只是比制鐵需要更高的溫度(去碳),
中國什麼時期開始鍊鋼鐵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鋼的國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經在湖南長沙楊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發掘出一把銅格“鐵劍”,通過金相檢驗,結果證明是鋼製的。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中國最早的鋼製實物。它說明從春秋晚期起中國就有鍊鋼生產了,鍊鋼生產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製造的兵器聞名天下。《史記·禮書》和《苟子·議兵篇》中都談到楚國的宛(今河南省南陽)出產的兵器刃鋒象蜂刺三樣厲害,這肯定是鋼製的。因為鐵製的刀劍過於柔軟,不可能達到象蜂刺一樣的銳利程度。當時西方古羅馬士兵使用的刀劍是熟鐵的,在戰場上交鋒時一刺便彎,再刺之前非要放在地上用腳踩直不可。公元1世紀時歐洲人普利尼曾經說過:“雖然鐵的種類多而又多,但是沒有一種能和中國的鋼比美。”可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究竟是採取什麼方法進行鍊鋼生產的呢?人們在文獻資料中還沒有找到記載,而考古工作者在對河北易縣燕下都出土的部分鋼兵器進行科學檢驗的時候卻揭示出中國最古老的鍊鋼法。
我們知道,生鐵、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在於含碳量上,含碳量超過2%的鐵,叫生鐵;含碳量低於0.05%的鐵,叫熟鐵;含碳量在0.05%-2%當中的鐵,稱為鋼。中國古代最早的鍊鋼工藝流程是:先採用木炭作燃料,在爐中將鐵礦石冶煉成呈海綿狀的固體塊,待爐子冷後取出,叫塊鍊鐵。塊鍊鐵含碳量低,質地軟,雜質多,是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再用塊鍊鐵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熱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後經過鍛打,除掉雜質又滲進碳,從而得到鋼。這種鋼,叫塊鍊鐵滲碳鋼。河北易縣燕下都出土的鋼兵器,都是用塊鍊鐵滲碳鋼製造的。
用塊鍊鐵透碳鋼製造的刀,雖然比較鋒利,但仍然達不到能夠“斬金斷玉,削鐵如泥”的程度。因為這種鋼的質量還不夠好,煉這種鋼碳滲進的多少,分佈的是否均勻,雜質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難掌握,而且生產效率極低。為了提高鋼的質量,中國古代工匠從西漢中期起發明了“百鍊鋼”的新工藝。
所謂“百鍊鋼”,就是將塊鍊鐵反覆加熱摺疊鍛打,使鋼的組織緻密、成份均勻,雜質減少,從而提高鋼的質量。用百鍊鋼製成的刀劍質量很高。1974年,山東省臨沂地區蒼山漢墓中,出土了一把東漢永初六年(公元112年)製造的鋼刀,全長111.5釐米,刀背有錯金銘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孫”。“湅”,即是煉的意思。這是迄今為止發掘出的最早的百鍊鋼類型的產品。科學檢驗表明,這把鋼刀含碳量比較均勻,刃部經過淬水,所含雜質與現代熟鐵相似。百鍊鋼的品種繁多,見於記載的有:“五煉”、“九煉”、“卅煉”、“五十煉”、“七十二煉”及“百鍊”。煉字前面這些具體數字的特定含義,研究者一般認為是指加熱的次數,即煉了多少火。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裡敘述磁州百鍊鋼的過程,就是連續燒鍛百餘次,至斤兩不減為止。曹操曾命有司造“百辟刀”五把,在《內誡令》中稱它們為“百鍊利器”。孫權有三口寶刀,其中一口名“百鍊”。蒲元為劉備造的寶刀,上刻“七十二煉”。由此可見,在三國時期,百鍊鋼已經相當普遍了。 百鍊鋼的需要越來越大,由於它的原料塊鍊鐵的生產效率很低,冶煉出來以後必須經過“冷化”,才能得到,所以,百鍊鋼的發展受到限制。為了突破這種限制,中國古代工匠又發明了一種新的生鐵鍊鋼技術——炒鋼。
炒鋼,就是把生鐵加熱到熔化或基本熔化之後,在熔爐中加以攪拌,借空氣中的氧把生鐵中所含的碳化掉,從而得到鋼。這種鍊鋼新工藝,可以在東漢末年的史籍中找到間接的描述。《太平經》卷七十二中記載:“使工師擊冶石,求其鐵燒冶之,使成水,乃後使良工萬鍛之,乃成莫邪(古代的利劍)耶。”這段話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炒鋼二字,卻把炒鋼......
鋼何時發明的
鋼,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介於0.02%至2.04%之間的鐵合金的統稱。鋼的化學成分可以有很大變化,只含碳元素的鋼稱為碳素鋼(碳鋼)或普通鋼;在實際生產中,鋼往往根據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錳、鎳、釩等等。人類對鋼的應用和研究歷史相當悠久,但是直到19世紀貝氏鍊鋼法發明之前,鋼的製取都是一項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鋼以其低廉的價格、可靠的性能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築業、製造業和人們日常生雞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說鋼是現代社會的物質基礎。
鋼結構什麼時候開始廣泛應用於建築
最早在建造房屋中使用的金屬結構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未的英國。由於當時棉紡廠經常發生火災,因而在廠房結構中採用了鐵框架。100年後,美國的芝加哥學派建造了一批鋼結構摩天大樓,法國工程師埃菲爾建造了著名的鐵塔,金屬建築從此進入了第一個光輝時代。在那個時代,人們也建造金屬結構的獨戶住宅,有些金屬住宅,至今狀態良好。
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裡,鋼筋混凝土結構興起,金屬在建築領域裡失去了它的名聲和魅力,主要用於建造工廠、飛機庫等。
鋼結構建築在20世紀60年代再次開始新發展。建築鋼材獲得了突破性進展,計算機也開始早期應用,金屬建築的各種結構體系日趨成熟。70年代法國蓬皮杜文化中心建成,高科技潮流開始出現;到80、90年代,雷諾汽車零件配送中心、香港匯豐銀行、法國里昂機場TGV鐵路客運站、日本關西國際機場等則把鋼結構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與此同時,建築師們在中小型項目中,也把鋼結構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如FRANCE建築工作室設計的大學生餐廳、儒勒.瓦爾納中學、美國ABC公司製造的住宅等。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西方發達國家已提出預工程化金屬建築概念,預工程化金屬建築是指將建築結構分成若干模塊在工廠加工完成,從而使鋼結構建築的設計、加工和安裝得以一體化,這就大大降低了建築成本(比傳統結構型式低10~20%),縮短了施工週期,使鋼結構的綜合優勢更加明顯。
螺紋鋼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可以用設備切削加工,也可以用模具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