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是哪個省?
宿州市屬於哪個省份?
宿州市位於安徽省最北部,是安徽的北大門。黃淮海平原南端,東、北、西部分別與江蘇淮安、徐州,山東荷澤,河南商丘等市、地接壤。公元809年(唐憲宗元和四年)設宿州,此後一直是歷代州府治所。1998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省轄宿州市。1999年5月撤地建市。現轄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埇橋區四縣一區,110個鄉鎮(辦事處),全市總面積97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3萬畝,總人口604.52萬人。
江蘇宿州是哪個省
目前
宿州市 為安徽省 所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東北部,與江蘇省相鄰 。
宿州市屬於哪個省的啊
宿州市位於安徽省北部,襟連沿海,背倚中原,承東啟西,是安徽的北大門。臨江近海,境內鐵路公路交織
宿州山西屬於哪個省
你好知道網友!你問的宿州山西屬於哪個省,山西是個省份,宿州是個地級市,宿州隸屬於安徽省,你問宿州山西具體指的是哪裡,建議把問題補充完整,便於其他網友回答。
宿州是那個省,那個市?
安徽省宿州市
宿州屬於哪個地區是華東還是華北
安徽宿州當然屬於華東了,山東以北才算是華北。
華東:六省一市,分別是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
華北: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中南部(河北東北部秦皇島市、承德市屬東北地區)、山西省和內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
河南宿州市哪個省的
宿州,隸屬於安徽省,全市總面積9787平方公里。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位於中國大陸東部,介於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組成。 境內的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新安、廬州、皖江四大文化圈。
宿州屬於那個市
“宿州市”是安徽省的省轄地級市。安徽省共有十七個地級市,“宿州市”屬於其中之一。
宿州屬於哪省
皖簡稱蘇州,安徽,直轄市轄地級市
宿州在哪裡啊
安徽的北大門宿州市,位於黃淮平原南端,與蘇、魯、豫3省11縣接壤,北鄰江蘇徐州市和山東菏澤市,西接河南商丘市,東連江蘇淮陰市。1999年春,撤地建市,設立省轄宿州市,轄碭山、蕭縣、靈璧、泗縣和埇橋區,99個鄉鎮和11個街道辦事處,2626個行政村,124個居委會,總人口604萬人,總面積9787平方公里。
宿州市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薈萃。秦漢時,已成為“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隋開“通濟渠”遂成為“扼汴控淮,當南北衝要”的軍事重鎮。公元809年,唐始置宿州,秦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均發生於此。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淮河戰役的主戰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陳毅、彭雪楓、張愛萍、張震、粟裕都曾在此戰鬥過。
滄桑歷史留下深厚的文化積澱。宿州市南有陳勝、吳廣盟誓誅暴所築的涉故臺;北有劉邦避秦兵之地,已被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皇藏峪;東有垓下古戰場、虞姬墓;西有李白飲酒賦詩的宴嬉臺;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東林草堂。孔子弟子閔子騫,“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劉伶和後梁皇帝朱溫等均是宿州人。李白、韓愈、白居易、蘇軾等飽學之士都曾遊歷或流寓於此,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文和遺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千古佳句就是青年白居易在宿州古符離吟成。
當代宿州英才輩出,聲名卓著者有雕塑大師劉開渠、書畫家王子云、蕭龍士、卓然、李百忍、尉天池、梅純一,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偉志,表演藝術家李炳淑、楊在葆、劉世龍等。蕭縣是著名“國畫之鄉”,埇橋區被譽為“書法之鄉”、“雜技之鄉”。
宿州市自然資源豐富,名特產品眾多。境內平原廣袤、沃野千里,氣候適宜,生物繁茂。平原面積8897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91%,耕地997.79萬畝,佔地總面積的67.97%。區內盛產小麥、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蘋果、梨、桃、葡萄、湖桑等。糧食總產量306萬噸,棉花總產量8萬噸,油料產量40.5萬噸,水果產量86.5萬噸。境內擁有120萬畝全國最大的連片水果產區,面積和產量均佔全省70%以上。擁有80萬畝的花生種植基地和沿國道、省道縱向分佈的40萬畝大棚蔬菜種植帶。地下礦產資源豐富,煤儲量約為60億噸,是兩淮煤田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口油田石油預測儲量達20億噸以上;宿南煤層氣已探明儲量達3000億立方米;大理石儲量4000萬立方,居全省之首,花色品種達20個以上。靈璧奇石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碭山酥梨為果中精品,為海內外顧客所青睞。符離集燒雞,色佳味美,為《中國名菜譜》中的一品名餚。夾溝香稻米,清香濃郁,“一家煮飯十家香,十家煮飯香滿莊”,清嘉慶年間曾作為貢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