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常規的含義?

General 更新 2024-06-29

教學常規包括什麼內容呢?

制定學期教學計劃,要在學習教學大綱(課程標準),通讀全冊教材,分析學生現狀,把握知識系統和結構,明確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重點、難點的基礎上進行。

1、學情分析:主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進行分析。

2、教材分析:包括總體分析、單元分析(教學重點、難點以及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要點)。

3、教學要求:根據大綱(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要求確定。

4、主要教學措施:依據教學要求、教材和學生特點制定。

5、教學進度表:周次、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時數等。

注:語文教師要單獨寫出作文教學計劃。

教研計劃

(一)封面:200×—200×學年度第×學期

××教研組教研計劃

教研組長____  本組教師數_____

校名__________

制定時間_______

(二)內容:

教研組應組織本學科教師,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研究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鑽研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和教材,探討改進教學方法;組織教師互相觀摩聽課,交流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本學科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實際教學能力。

1、教師狀況分析。

2、學年教研活動的主要目標。

3、教研課題。

4、採取的主要措施。

5、活動內容、要求,主講人和時間安排表。

說明:

1、教研組應設教研活動紀錄。教師應設業務學習筆記(活動內容,摘抄、體會、剪貼等),每學期寫筆記字數不少於5000字。

2、教師每學期聽課節數不少於20節,其中進行詳細書面評課不少於10節。

3、兼課少於五節(含五節)的業務校長、教導主任每學期聽課、評課不少於60節。兼課較多的,聽課節數不少於30節。

4、學校每學期對每位科任教師的教學質量抽測不少於兩次。

關於小學“教師備課筆記”使用的幾點說明

各學科教師要在認真學習、掌握學科課程標準 (教學大綱) 、深入鑽研教材、挖掘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創造性的寫出實用、可行、簡約的備課筆記。不照抄教學參考書、優秀教師教案等。

一、封面:要認真規範的填寫各項內容。

二、大綱(課程標準)對本年級的具體教學要求:每一學期的開始都要在認真學習並熟知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抄寫具體的教學要求。

三、本冊教材錠析:可根據“教師用書”說明部分中的“教學要求”、“教學提示”、“教學時間安排”,並參考有關資料寫。

四、單元備課

1、單元(訓練組)名稱。

2、教材簡析:主要寫本單元(本組)主要內容、突出特點以及這些知識在整個知識體系的地位和作用,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繫,根據大綱(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本單元的知識點、教學重難點和訓練任務,提出主要的教學措施。

3、教時安排:寫出本單元每課所需教學時數。

五、課時教案

1、課題、課型、課時安排。

2、教材簡析:要對本課題教學的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要結合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對本課教學的一般要求進行分析;要結合教材所處單元(訓練組)位置對本課教學的特殊要求進行分析。並能夠結合實際對所教教材進行正確、恰當的處理。

3、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準確把握並寫出教學中要學生學習、掌握的知識要點;準確理解並寫出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某方面的能力、習慣。

(2)過程與方法。能夠在整個教學設計中,重視過程的滲透和參與,重視教法的選擇、運用,學法的培養。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準確把握教材,恰當設計結合教材進行體驗及教育的要點。

4、教學重點、難點:要結合教材準確書寫出本課教學中的重點;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找準教學的難點。

5、課前準備:課前預習——寫出預習的內容及具體要求,教具運用——寫明所用的教具、學具名稱。每學期使用電化教......

簡述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的基本內涵及其重要性?

加強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最根本保障。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工作的基礎性工程,是確保學校穩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學常規管理機制,並有效地應用於教學管理的全過程,使學校的教學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有序化,是全面實施新課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教學常規管理資料包括哪些內容?

教師教學常規管理資料一般包括:

1.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膽;

2.教師教學工作手冊、聽課記錄、教研活動記錄;

3.試卷、教學總結。

如何給教學常規檢查取名

永清教學常規管理鬆懈的時候,教師會出現曠課、遲到、早退等違紀現象,在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等教學環節上容易變得不認真。學校領導覺察到教師工作懈怠時,通常會對全體教師表示很生氣,在校務會上、在教職工會上要求教務處一定要對教師教學工作嚴加檢查。教務處或狐假虎威,滴水不漏地檢查教師的教學行為,把教師逼向教學管理的對立面,或裝模作樣,雷聲大雨點小,認真檢查一段時間,漸漸放手,導致教學常規工作週期性地陷入懈怠中。教學常規檢查,如果只是為了檢查記錄教師有無曠課、遲到、早退現象,檢查教師有沒有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帶著對教師若干個不放心的態度進行檢查,則無論怎麼檢查,都難以提高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水平,難以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會給教學管理工作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

(一)檢查教師備課

通常情況下,檢查教師備課就是把教師的教案收上來,查一查教案有沒有分課時寫,數一數教案數量是否充足,並且,斷定教師是否認真備課就是看教案書寫是否認真詳細。這樣檢查教師備課不僅是形式化的,而且是極為片面化的。

教案當然是教師備課的重要體現,但教師備課的水平決不是教案的數量、書寫的認真程度、分課時書寫等現象所能反映的。教學管理者必須擺脫檢查教案的形式主義,應當學會閱讀教師的教案,從教案的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內容理解等方面把握教師備課的質量。教學管理者不一定非要讀懂教案中的學科知識,但可以發現教師在教案書寫中是否根據學生情況進行了教學流程設計,是否預設了課堂師生互動的時空,是否帶有教師自己對教學問題的感悟,等等。教學管理者這樣檢查教案,才會對教師的備課形成具體的欣賞,對教師如何有效書寫教案形成具體的指導,促進教師提高備課的質量。

教案並不是教師備課的全部內容。教師為了教學的方便,往往會把自己的思考、查找資料所得注在教科書相關內容旁邊,會在教學參考資料上零碎地寫一些東西,教學管理者決不要把教師這樣的做法斥之為備課不規範,這樣的做法與書寫教案一樣,是教師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一個教師來說,他平時的閱讀與思考、與同事與學生的討論、對專業知識的不斷學習與研究、對學生學習的關注與研究、他的精神狀態人格修養意志品質等等,都在決定著他備課的質量與水平。教學管理者經常與教師就教學問題平等真誠溝通,努力引導教師促進教師實現自我成長,意義更為深遠。

(二)檢查教師上課

有些教師會把課堂看成是自己的私有領地,不希望自己的課堂教學受到他人干擾,而教學管理者必須儘可能多地瞭解、研究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才能有效指導教師改進教學工作。這是教學管理工作中的一對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關鍵在於,教學管理者必須讓教師實實在在體會到,對教師上課的檢查,不是為了同教師過不去,而正是為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提供幫助。

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教學水平能夠得到不斷提高,可是當局者迷,教師很難跳出自己的課堂教學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有效改進教學工作。教學管理者在教室外的走廊上,透過門窗便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教師課堂教學的狀態,並通過對不同教師不同課堂教學狀態的比較觀察,思考與研究幫助教師改進課堂教學的一般策略。教學管理者在檢查教師上課時,手裡可以拿著筆記本,但決不是僅僅滿足於記錄課堂上有無教師上課,而要注意記錄不同教師不同的課堂教學狀態,可以具體記錄教師的教學行為,記錄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教學管理者對於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師,一定要在公開的場合多表揚與欣賞,而對於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教師,則在私下場合與其及時交換意見,促進其改進教學。教學管理者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對待那些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教師,除了面對面私下交換意見,在其他場合決不要隨......

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細則的介紹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教學這一中心,體現這一中心工作的兩個主要方面是認真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和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教學常規是教學規律的體現,是對教學過程的最基本要求,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常規細則包括:

執行教學常規的具體措施是什麼?

參照: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faH69UMMbVwk6aGB-i646-0DHOK3MRAmoQaqIEQfntlN7prTfjis5KuQFVrwR6qLqWV5LuV3AHg4MkOvTAKT-_

如何抓好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

本人以為,要抓好教學常規,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熟悉各級教學管理文件,特別要精通本校的教學管理文件,熟悉教學管理的內容、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

二是要嚴格執行教學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

三是要建立教學監控系統,暢通學生教學信息反饋,定期開展教學檢查,深入課堂聽課,及時掌握教學信息(老師教學態度、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出勤情況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四是要建立獎罰分明的激勵機制,認定教學事故,評選優秀教師,促進教風根本好轉。

除此之外,最好能建立校級教學督導機構,每天巡視檢查老師們遵守教學常規的情況,以便發現問題當場處理。

以上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如何組織有效的課堂常規教學

“有效課堂教學”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時間、精力、努力),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帶來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裡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相關問題答案
教學常規的含義?
閱讀教學設計的含義?
數學教學設計的含義?
上課的教學常規是什麼?
浙江大學校徽的含義?
教育計劃的含義?
健全法律法規的含義?
人民大學徽標的含義?
管理學溝通的含義?
幼兒園教學常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