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五四運動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12-21

紀念五四運動的具體活動形式

沿原路線遊行一次

五四雕塑有什麼歷史意義

在中國現代歷史的行程中,“五四運動”打下了她深深的印記。因此,在共和國成立前一天奠基、最終在1958年落成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八組浮雕中,有一組就是 “五四運動”。這組浮雕表現的是熱血沸騰的青年學生上街遊行抗議、在街頭髮表慷慨激昂演講以“喚起民眾”的場景,它以這種群像向人們作出對歷史的詮釋:青年學生是這次運動的主體。在這些憤怒的“新青年”中,北京大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2001年在北京新建成的皇城根遺址公園中段緊挨舊北大“紅樓” 的五四大街路口,修建了一座4.5X8.2米、重達4噸的大型不鏽鋼雕塑,名為“翻開歷史新的一頁”,紀念五四新文化運動,可謂順理成章,非常恰當。在具有特殊意義之處豎立大型公共藝術作品紀念某個事件、某個人物,灌輸、強化、提醒人們的歷史記憶,也是舉世的慣例。

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不同,這座大型新雕塑的浮雕的主體是那些青年學生的精神之父——他們的老師。的確,正是這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培養、造就了一代新青年。但使人驚訝的是,這座雕塑的浮雕部分鐫刻著李大釗、魯迅、蔡元培和青年毛澤東等人的頭像,而且青年毛澤東頭像位居雕塑中心,卻獨缺五四新文化運動兩位最重要的領袖人物陳獨秀、胡適。

眾所周知,五四新文化運動翻開了歷史的新一頁,而這新一頁,卻是從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誌開始的。 1916年9月,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在上海首次出刊,創刊號的篇首就是陳獨秀本人寫的“敬告青年”,提出了著名的“新青年”六條標準: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在一潭死水中突然掀起不小的波瀾。1917年1月《新青年》發表了當時尚遠在美國的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提出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爛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等新文學的 “八事”,明確提出“言文合一”,以“白話文學”為文學之正宗。今日看來是“卑之無甚高論”,但當年卻是駭俗之論,被稱為“發難的信號”、“首舉義旗”。此後,陳、胡聯手,共同推進新文化事業;陳果決、胡寬容,陳重破、胡重立,可謂相得益彰。1917年1月,陳獨秀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請,從上海遷居北京,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相當於後來的文學院院長),《新青年》雜誌也隨之遷京;同年9月10日,胡適也來到北京大學任教。陳、胡以《新青年》為陣地,集結了李大釗、魯迅、劉半農、錢玄同等一批新文化運動的思想領袖,在貧瘠的中國思想界播下了“民主與科學”的種子。

在內憂外患不斷、社會腐敗不堪、政治一團漆黑的情況下,陳獨秀、胡適先後改變了不談政治的初衷,捲入政治的狂瀾。《新青年》初辦時,陳獨秀明確說:“蓋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為本志之天職,批評時政非其旨也。國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覺悟,直無非難執政之理由。”胡適初回國時也曾發誓“二十年不談政治”,“要想在思想文藝上替中國政治建築一個革新的基礎。”但國事如此不堪,他們最終忍無可忍,以“匹夫有責”、“捨我其誰”的精神直接從政。書生從政,實際難免尷尬,結果他們都被政治的大潮裹挾,起伏跌宕,雙雙釀成不能不令人扼腕長嘆的悲劇人生。但在最灰暗的人生歲月中,他們仍執著於民主與科學的信念,而幾十年的風雨人生,使他們對此有著更加深刻的思考。陳獨秀反思說:“我認為:民主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有它的具體內容,資產階級的民主和無產階級的民主,其內容大致相同,只是實施的範圍有廣狹而已。”胡適滿含滄桑地寫道:“我自己也有‘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

五四青年。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五四青年節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準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佈以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材料六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95週年座談會上說:“五四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

1.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必須有“徹底” “反帝反封建”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三個關鍵詞。1分)2.(此題為開放性題目,沒有標準答案。只要結合了五四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聯系自己的實際,具有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態度即可。1分) 試題分析: 1.本題主要考查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回答時必須注意,必須有“徹底” “反帝反封建”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三個關鍵詞,否則要扣分。2.本題主要考查價值觀對人的一生的影響。“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人生從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否則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走上正道,將會給社會造成嚴重危害,最終將害人害已。

急求關於五四運動的 觀後感 5分

《五四運動》讀後感

但凡瞭解一點歷史知識的朋友,對於“五四運動”肯定不會感到陌生。這一歷史事件爆發於93年前上世紀的1919年。起因則為當時腐敗無能的北洋軍閥政府喪權辱國,出賣中國領土與主權激起國人憤慨,並由此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舊民主主義革命序幕。也正是因為如此,毛澤東同志才於“五四運動”20週年之際寫下這篇文章,該文的寫作不僅僅是為了紀念“五四”這一對於中國革命有著極為深遠影響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同時為廣大革命群眾特別是青年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二十年前的五四運動,表現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這是毛主席在文章開頭所說的第一句話。其事實也正是如此,101年前也就是“五四運動”爆發前的1911年,由偉大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滿清這一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而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實現了共和。但“換湯不換藥”,由於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妥協,在革命中沒用充分發動和組織群眾,因此雖然表面上實現了共和,但其政權卻仍被帝國主義列強所支持、代表地主買辦階級利益的竊國大盜袁世凱所竊取。雖然後來的護法討袁推翻了袁世凱袁大頭,但以段祺瑞等人為代表的北洋(軍閥)政府割據一方、你爭我奪、軍閥混戰,致使整個中國仍然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民不聊生。不僅如此,這些爾虞我詐、爭權奪勢、為了自己個能夠獲得更多地盤、更高權利和地位而不惜舞槍弄炮,致使百姓生靈塗炭的軍閥政客,為了自身利益,對內殘酷鎮壓革命和人民,實行殘酷的獨裁統治,對外投降列強,實行反動的賣國政策。而發生在1919年導致“五四運動”爆發就是其中一起。

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列強帝國主義國家在法國首都巴黎召開了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北洋軍閥段祺瑞政府在人民的壓力下,向和會提出了希望帝國主義放棄在華特權,要求取消袁世凱向列強所提出的“二十一條”和收回山東的一切被被日本所奪去的權利,遭到參加和會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拒絕。不僅如此,和會還決定在《凡爾賽和約》中明文規定日本奪得山東的權益。本來,巴黎和會上所發生的這一切,明擺著是那些帝國主義列強想要在已經取得的既得利益上再次瓜分他們認為是一塊肥的不能再肥的肥肉,是明擺著的侵犯中國領土與主權的行為,而作為當時中國政府的北洋軍閥政府不但不加以抵制,據理力爭。反而屈從列強,竟準備在合約上簽字。消息傳來,舉國憤怒。5月4日,北京學生數千人在天安門集會,憤怒聲討北洋軍閥喪權辱國的滔天罪行,會上,與會者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要求政府懲辦當初簽訂“二十一條”的前任外交次長現北洋政府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訂“二十一條”時的駐日公使)和駐日公使章宗祥。會後,舉行示威遊行。北洋軍閥政府派軍警鎮壓,逮捕學生30多人,為此,全北京學生立即實行總罷課,並通電全國表示抗議。與此同時,天津、上海、長沙、廣州等地學生也紛紛舉行示威遊行,聲援北京。在日本、法國等國的中國留學生以及南洋華僑學生也都展開了愛國活動。6月3~4日,軍閥政府又逮捕了北京學生兩千多人,激起了全國人民極大的憤怒,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漢、九江及山東、安徽等地的工人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政治罷工,上海和全國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後舉行罷市。至此,五四運動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即從最開始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三部分人的統一戰線,發展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範圍的革命運動。與此同時,運動的中心也從北京轉移到了......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說過,紀念“五四”運動,不能忘掉《新青年》。這主要是因為 A.《新青年》是陳獨

D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之一,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解放了思想,促進了青年學生走上救國救民的道路。這對五四運動中學生登上歷史舞臺起到了促進作用。所以答案選D。

青島的五四廣場以紀念五四運動而得名,其標誌性雕塑被稱為“五月的風”。這是因為(  ) A.青島是

C 本題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的理解。A B項是錯誤的;五四運動的爆發地在北京。D項是錯誤的。這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所以選C。

相關問題答案
紀念五四運動的意義?
舉辦五四活動的意義?
五四運動的偉大意義?
五四運動的影響是什麼?
五四運動的直接原因?
五四運動的口號是什麼?
羚羊象徵運動的意義?
憲章運動的意義?
籃球運動的意義?
思想啟蒙運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