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打中國?

General 更新 2025-01-18

日本人為什麼打我們中國 5分

因為清末的時候我們弱小啊,鬼子明治維新以後大興工業,工業實力比我們強的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甲午戰爭之前我們國家的鐵路線只有4公里,日本小小一個國家就有500多公里。海對面就是我們塊讓人垂涎欲滴的肥肉,換我我也打啊

還有為什麼我們不去打日本?

因為

第一,沒有足夠的把握去發動一場戰爭。

第二,領導層問題,貪官遍地開花,別耽誤了自己發財的路。

第三,國際形勢,不是你說打就能打的,還有其他國家的阻撓,以及民意。

第四,打起來你知道有多少家中國工廠要倒閉多少人要失業嗎?還有等等等等,就不一一敘述了

日本當時為什麼要打中國?

我個人認為最佳答案回答得不好,甚至有點主觀性地汙衊日本。

先說明,我不是日本人,更不是親日派,對於日本,在歷史方面我非常痛恨,但是因為這種痛恨,才讓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思考為什麼日本要打中國這個問題。

我覺得,日本打中國,要分兩個階段——明治維新前、明治維新後。

【明治維新前】,大家都知道,在英國通過不正當手段進入中國市場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日本本土非常窮(相對中國而言),為了生活,沒有辦法,只能靠海盜去掠奪離自己非常近的富人——中國,日本人又是善水民族,自然在海戰方面有優勢,不過中國南方的人也不是辣雞,最著名的戚繼光抗倭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人打擊日本海盜的一個例子。

【明治維新後】,明治維新後的那段時期,日本和中國形成了很明顯的對比,一個是最窮的島國,瞬間高速發展工業,發展資本主義制度;一個富裕、地廣、人多的大國,突然被幾個遠方的陌生人闖進家裡,還被打砸了一番。

這時候的中國是好欺負的,日本正好缺少的就是中國所擁有、所浪費的土地、資源,因此中日甲午戰爭以及後面一系列日本侵入中國的戰爭都是為了日本自家的發展所需。

後來的二戰,日本其實原本的敵人並不是中國,而是蘇聯以及美國,但是還是那個問題,它的發展歷史不長,它也沒有豐富的資源,因此當時的中國東北以及東南亞就是最好的“美食”,然而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更是幫了日本人一個大忙,日本人索性就創建偽滿洲國,同時侵佔中國資源豐富的地方,一邊掠奪中國以及東南亞的資源,一邊去太平洋戰爭。

在二戰吃了敗仗之後,中國開始起步,日本進入被全世界孤立的位置,它的發展停滯了一段時間。但是和中國人一樣,日本人有君子報仇十年未晚的心態,只是慢慢地,這種想法變淡了(不可否認還是有日本右派有著這樣的想法),而且更多的,他們並不痛恨中國,而是痛恨美國,但日本政府認為自己更大的對手是中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因此日本和美國組成一個面和心不合的“聯盟”。

說到著,我想,我的觀點已經表達好了,日本之所以打中國,是分兩個時期的,前一個時期是因為中國有錢,後一個時期是因為中國有資源而且中國好打。

最後,再補充一點,在這個反日、反美、愛國憤青的時代,我認為我們應該有個清醒的頭腦,很多人為戰爭勝利的洋洋得意,也有很多人為中國有了核彈、強大的軍隊而的得意忘形,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戰爭是什麼,戰爭對雙方的影響是怎麼樣的,人總是自私的,只會想到我們失去了什麼什麼,但不會想到以後應該怎麼樣,愛國,要有清醒的頭腦,特別是在這個“和平”的時代。

日本當時為什麼要打中國?

一個小小的日本為什麼會侵略一個比它大得多的中國?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實際上很大的問題,涉及中日戰爭廣闊而複雜的歷史背景,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地理等種種因素,以致我們常常不知如何才能簡明扼要地加以回答。 從地理規模來說,日本的面積是37萬多平方公里,只相當於中國的雲南省。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卻連年不斷地發動對外戰爭,給亞洲的許多國家尤其是中國帶來了罄竹難書的浩劫和災難。 事實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不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的,也不是從1874年日軍侵略臺灣開始的,而是從16世紀中國的明王朝時就開始了,那就是倭寇對中國東南沿海的騷擾和侵略。 黃仁宇在他的《萬曆十五年》一書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16世紀中葉,日本這一個島國能夠嚴重威脅本朝(即明朝)東海沿岸各省的安全,這種現象是很難理解的。合乎邏輯的倒是本朝的士兵應該越海進攻日本。因為當時的日本不僅地狹人稀,而且幾十年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政權,內戰頻仍,法律和綱紀可謂蕩然無存。本朝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被一個極有組織的文官集團所統治,中央指揮地方如身之使臂,極少發生抗命的事情。同時我們這個帝國在名義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常備軍,人數多達二百萬。 但是,擁有200萬軍隊的統一的明王朝卻絲毫沒有侵略日本的慾望,倒是並未統一且內戰頻仍的小日本大有吞併中國的企圖。16世紀末,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就說:“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滅亡中國,遷都於中國,天皇居北京。”可見,地盤不大的日本野心實在大得驚人。 日本軍國主義者對這個問題倒是有一個答案:日本列島是一個蠶,中國則是一片桑葉,蠶就是要吃桑葉。日本的老師就在課堂上給自己的學生們灌輸這個觀點:日本的形狀像個蠶,支那則像個桑葉,蠶吃桑葉天經地義,否則蠶豈不要餓死嗎? 這真是可笑的歪理邪說。 要回答日本為什麼侵略中國,既要看日本的因素,也要看中國的情況。 從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國,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國。前者解釋日本侵略中國的必然性,後者則回答日本侵略中國的可能性。 從中國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將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作為主要侵略對象,是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是一塊“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於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國力衰弱,中華民族存在著重大弱點和缺陷,給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機。 第一個問題:從日本方面來看,它為什麼要侵略中國,為什麼想侵略中國?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國的必然性在哪裡?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擴張道路,根子還在於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著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 那麼,日本為什麼會形成軍國主義的傳統呢? 1、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關 日本的武士道是大家熟知的一個名詞,但武士道究竟是個什麼貨色?它是怎樣形成的?它對日本有什麼作用和影響呢? 日本歷史上曾經歷了很長的戰國時期,大名領國群雄割據,混戰不已,並逐漸形成了專事征戰殺伐的武士階級。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個武士政權——鎌倉幕府,從此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武士統治時代。“武家習氣”、“弓矢之道”與中國的儒家倫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節義、廉恥、武勇、堅忍等一整套封建倫理規範,統稱“武士道”。 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識大大強化了,它不但從倫理關係上加固了武士階級,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為特徵更加明確了。中國儒家倫理所倡導的儒雅之風,不但沒有使日本武士變得像中國儒生那樣弱不禁風,反而給嗜殺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泊與文墨之間達到心理平衡。封建武士經常為試刀而無故砍殺路人,然後彬彬有禮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說聲“對不起”。這典型地體現了日本武士所具有的文質彬彬和凶殘嗜殺的雙重性格。這也是日本......

為什麼二戰的時候中國軍隊打不過日本?

首先,歷史不容假設。

從雙方的軍事力量上講,確實打不過。

單從直接軍事力量來說,1937年100萬,到1940年150萬,而1941年因開闢南方戰場,增至51師團220萬,有11師團40萬投入南方戰場;1941年海軍兵力35萬。而1942年日本陸海軍總兵力迅速擴充到600~700萬。1941年日本陸軍航空部隊和海軍航空部隊大致分別都為3500架飛機,至1943年陸軍航空部隊擴充至10000架

中國兵員數量雖然遠高於日本,兵力最高時,國共總計兵力曾達到560萬。但是雙方的經濟、工業、武器、訓練方面的實力則是十分懸殊的。

1937年的時候中日GDP分別為13.6億美元和60億美元;鋼鐵產量分別為4萬噸和580萬噸;煤年產2800萬噸和5070萬噸;飛機年產量分別為0和1500;100mm火炮年產量分別為0和740門;坦克年產0和330;汽車年產為0和3萬輛。

因此說雙方的工業水平差距極大,日本用現代武器戰鬥,但是中國無法制造現代武器,在無外援的情況下,中國無力自己製造現代武器與日本對抗。1937-1939年的初期作戰當中,日本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就是封鎖中國海岸線,避免外國向中國出口武器,這樣中國打一發子彈,就少一發,打爆一輛車,就少一輛……

第二,整個抗日戰爭,其實大部分來講,其實並不是中國跟日本直接面對面的打,跟中國軍隊周旋的,大部分是偽滿,朝鮮、臺灣、偽南京的部隊,包括從當地徵召的兵員以及原國府的投降部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偽軍”。如果包括偽軍,那麼日本的軍力則更加強大。

第三,之所以中國與日本週旋這麼久,有這麼幾個原因:

1,日本壓根就沒打算攻佔中國全境。因為日本的國家戰略,是為了海軍服務的。也就是想在太平洋上戰勝美國的。而日本進攻中國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中國的鐵礦、煤礦等重要礦產,以及一定的經濟產值。和戰略縱深。因此,日本四大主力師團,沒有一個放在中國的關內。也就是說,日本壓根就沒使出全力,打算滅中國。日本在攻佔到武漢-香港一線的時候,其基本戰略目的達到,中國最富庶的城市和工業區全部被日佔領,再往西部的中國的窮山惡水,日本不願意花精力去進攻。投入和收效比太低。

2,既然日本沒打算跟中國滅掉,那麼跟中國軍隊周旋的,基本就是朝鮮人和中國人自己。-_-日本在關內的駐軍,一直只有90-120萬左右,剩下的都是偽軍。

3,正如老毛、禿頭、蔣百里所說的,中國當時人口結構依然是農業國,也就是說90%的人口都分散在面積龐大的農村,極不利於集中管理和佔領,因此,中國有優勢讓日本軍力分散,廣大農村適合游擊戰。所以這也是日本沒打算跟中國拼全力作戰的主要原因。

第四,如果雙方盡全力對打,中國能不能贏?

答案是否定的。假如日本當年修改戰略,集中力量先吃掉中國,也就是日本全部兵力全部集中於對付中國,所有工業生產,都為侵華服務,所有偽軍都被利用上。事實上,土共在十幾年後,花費6-7年能做到的事情,日本也一定做到。我說或許沒有說服力,那作為久經戰陣的李宗仁,晚年曾回憶說,中日當年軍事力量的對比來看,倘若日本全力來攻,中國勝算是不高的。

第五,為什麼中國會以主力戰勝國身份出現?

主要由3個原因組成:1,中國在抗戰中,雖然沒殲滅一個日本整編師團,但造成約80-90萬人的日軍死亡,算起來,與抗日的主要貢獻國(與美軍殲滅近130萬日軍,和蘇聯一出手就全殲6萬關東軍)相比,,點,但也算是主要貢獻者之一。

2,中國雖然沒拖住日本的主力。但是外交是成功的,尤其是爭取到了英美的盟友。(中國在抗戰之前,是很有可能被希特勒拉入軸心國的,軸......

日本二戰為什麼打中國

這是日本一貫傳統的延續,不是什麼心血來潮

縱觀歷史,日本一直想走出島國,踏上亞洲大陸,其最大的目標就是中國

早在唐朝時期大家就交過手,後來到了萬曆的時候豐臣秀吉的目標也是入侵中國,朝鮮不過是跳板而言

這種大陸政策就一直牢牢地固化在日本人腦子裡,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成功打敗了中國,成了亞洲唯一工業國,他們的眼光就沒有離開中國

田中奏摺中的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就說明了他們的戰略構想

後來的一系列入侵都是這個戰略構想的具體實施

先是31年,為了渡過經濟危機,發動了918(918之後的兩年內,藉助佔絕的東北市場,日本超過英國成了世界第一棉紡織大國),日本人嚐到了甜頭

看到中國勢力分散、軍力薄弱、又有資源,自然要步步緊逼

二戰日本為何敢說三個月打下中國

1937年淞滬抗戰,中國軍隊同仇敵愾,奮起抗戰,一舉粉碎日本侵略者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這是許多教科書裡一貫的說法,也是至今依然被許多人不斷引用的說法。

但若仔細推究起來,這句話恐怕並無史料上的根據。

日本人自然極其蔑視中國的抵抗軍力,但他們僅僅為佔領東三省即耗費了半年左右的時間,而為了平息東北義勇軍與抗聯的反抗,也用了五年左右的時間,他們自己都說其日本皇軍的鮮血灑遍了滿洲大地。

一九三七年間,日寇關東軍東防衛地區司令巖越,曾在偽滿洲報上發表過:“日本皇軍的鮮血,灑遍全滿洲”的說法。

既然如此,即使他們再狂妄自負,依他們那有限的人口與戰爭潛力,也何至於會說出要在“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胡話呢?

其實,所謂日軍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相當程度上可能是我們用來激發中國軍民抗日鬥志的宣傳。

日本人自己的說法,是說要用三個月的時間解決因事變而導致的戰事,他們的圖謀還是要逐步蠶食我們中國的領土與資源,以武力為後盾來逐步擴大對我們中國的滲透與控制。

至於徹底滅亡中國,他們自然也想,但一方面自揣絕對無此實力,另一方面,在列強環伺的背景下,試圖獨吞中國,實在也是根本無從實現的目標,即使傾舉國之力,也斷難滅亡中國,更別說要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實現這一指標了。

說到底,就算日本人真說了這話,也只是底下一群軍官在那裡瞎咋呼,鼓舞士氣而已

就和現在網上一幫人,要幾個小時讓日本沉沒一樣,都是吹牛,沒有任何根據

日軍大本營根本連個滅亡中國的計劃都沒有

完全是打一步看一步

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打不過日本

其實日本最初侵華的時候,也就是1930年前後,日本的國力是不及中國的,關中大地震,經濟危機,軍部頻頻軍事政變,事實上當時的日本很混亂,為了轉移國內危機和掠奪更多的資源,發動了侵華戰爭,佔領了東三省,而當時日本軍隊最具戰鬥力和裝備好的僅僅只有4個師團,蔣介石的不抵抗,導致數十萬東北軍將士一槍未放就撤退,東北軍300多架飛機全數被日軍繳獲,還有裝甲車。在獲得了東北的資源和土地以後憨日本國力大增,軍事刺激日本國內經濟發展,軍隊迅速擴充至20個師團,空軍海軍也開始猛增,並與1937年7月7日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而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一味妥協,並指望國聯能制止日本,而對內卻集中力量打紅軍。這種情況下中國怎麼不能失敗。

如果中國一開始就堅決反擊日本,我敢100%保證,日本必敗。同一時間的非洲埃塞俄比亞國力比中國更弱,軍隊裝備還是長矛,人家卻打的意大利軍隊一敗塗地。難道我們中國還抵抗不住一個內外交困的日本。

日本為什麼不集中精力攻打中國卻又去招惹

其實二戰日本攻打中國才是最大的錯誤

那個時代的中國及其落後,可以說是要啥沒啥——工業基礎及其落後,礦產資源也還沒有開發、大慶油田還沒發現、東北的糧食產量比不上東南亞一年3熟甚至4熟……

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反抗意志堅決,拖住日本大多數的陸軍兵力。

日本攻打東南亞,獲得英國、法國、荷蘭、美國長期在此地建設工業設施、產量豐富的油田、錫礦、橡膠、多不勝數的糧食。日本剛打進東南亞,那感覺,就是老鼠掉進糧倉裡

於是日軍果斷調出在中國的精兵強將,集中力量經營東南亞。這個時候,日本在華軍力大量削減,中國戰場進入相持階段。

如果一開始日本就集中力量攻打東南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全可以拿下整個東南亞、南亞。

以菲律賓的銅、印尼的石油、泰國的錫、馬來西亞的橡膠、印度的鐵礦、越南泰國的大米、南亞龐大馴服的勞動力資源、印度的工業基礎……戰爭道路或許能走得更遠。

日本人當年為什麼要打中國啊?

當年,日本明治維新,不管是經濟還是綜合國力都大大提高,接著日本人野心不斷擴張,當時明治天王還狂妄的道:“日本乃萬國之本,還有什麼...必布國威於天下...”接著在日益發展之下,爆發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為了挽回失局,就往中國下手,當時中國清政府多腐敗想必你也知道吧,當時清政府無論戰力、技術、軍事力量這些都很弱,面對日本的侵略還狂妄的認為他們是找死,最後慘敗了,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日本在這勝利之下割讓了中國的臺灣、遼東半島、澎湖列島還要中國政府賠償2000萬白銀!,不過在此同時洋人不像它太過強大便干涉,要小日本還遼東半島給中國,還是還了,不過還要多給3000白銀贖金。。。。接著,日本人在中國強多了許多錢財便更強了,後來就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還想佔領周邊小國,美國、蘇聯等大國,這就是野心蓬勃的日本人。

希望採納

二戰時為什麼日本不能佔領全中國?

一,戰略失誤,在與中國開戰的事情上,大本營和華北駐屯軍以及關東軍還有內閣是有一定的分歧,內閣不希望如此倉促開戰,但是大本營被軍閥世家把持,需要戰爭。

二,準備不足,在戰爭之處,日本華北駐屯軍人數不到五萬,華北中國駐軍超過三十萬,所以戰爭之初,日軍受到小許挫折,華東地區的戰爭讓蔣決心抗戰,死戰到底,中國在淞滬投入兵力最高達八十萬以上,動搖日軍決心,軍心,桂系曾組織一萬人以上的敢死隊決死衝鋒,雖全員戰死,但,死的其所。。壯烈

三,在各地的大屠殺讓中國人民的憤怒達到頂峰,大本營曾有人提出在中國的佔領區推崇儒家,宣傳亞洲人的亞洲,但各級指揮官拒絕執行,岡村寧次就是這個戰略的推崇者,但卻無法改變日軍內部的狂熱情緒。

四,國際大形式,在日軍佔領武漢以後美國聯合英國和荷蘭等國,拒絕像日軍提供東南亞的橡膠和石油等戰略物資,讓日軍大本營錯誤判斷英美準備對日作戰,戰略重心轉移,特別是在汪精衛等人投敵後,日軍的戰略重心開始南下,國軍也不在進攻,因為三九年冬季反攻以失敗告終,打掉國軍的進取之心,汪投敵讓日軍看到中國整體投降的信號,錯誤判斷。

五,在前期與蘇聯的諾門坎大戰中,日軍精銳之師第二師團傷亡巨大,幾乎在朱可夫的打擊下全軍覆沒,所以,關東軍在戰爭前期沒有投入中國戰場,四一年蘇德開戰,日軍與蘇聯談和,開始調集關東軍南下時以失去進攻重慶最好時機,而且大部分中國派遣軍精銳部隊在珍珠港之後投入東南亞戰場,日軍無能力,也無決心繼續進攻,她們認為,打敗英美,再來全力促使蔣介石投降。

五,國內方面中國地大,且中國當時是落後的農業國家,沒有進入現代化,這樣的國家最難打,因為你找不到她們的死穴,就像今天的美國打阿富汗一樣,中國在當時扮演著阿富汗,落後,所以不怕犧牲,不怕佔領。更不怕重建,因為什麼都沒。

六,就算當時日本佔領重慶,中國也不會投降,不會全部佔領中國,因為近兩千年的文化侵蝕讓中國大國心理根深蒂固,除了我們,一切都是蠻夷,所以,士大夫不會像蠻夷投降,最根本的農民階級更是不可能支持,因為農民階層認一個道理,日本人來了,她們就要被殺,土地沒有,活路沒有,所以加上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宣傳,中國死戰到底。

六,各級中國軍隊在抗戰中奮力殺敵,自古中國文死諫,武死戰,包括所有的雜牌軍,包括曲線救國時的偽軍之多是因為蔣的派系之爭加重,打擊雜牌,打擊共產黨,為了自身利益開始,而且,偽軍大部參加的是對八路軍根據地的圍剿,沒有進攻正規軍。。

七,日軍第十一軍不是沒想進攻重慶,棗宜會戰就是日軍進攻重慶戰役的一部分,就是鄂西會戰,中國軍隊在軍隊開戰之初兵力相等的情況下抵擋住日軍橫山勇的進攻,石牌血戰,好像是七十四軍五十一師打的,被稱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八,日軍的戰略在武漢會戰之後就不在中國了,因為他們認為中國遲早會投降,美國參戰,對華武器和物資援助,使日軍徹底失去佔領中國的可能性。詳情去全球 抗 日紀念網看看

相關問題答案
日本為什麼打中國?
日本為什麼恨中國?
二戰日本為什麼打美國 ?
日本為什麼打琉球 ?
抗戰日本為什麼打不進重慶 ?
日本為什麼會來中國?
日本為什麼不怕中國?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 ?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恨中國人? ?
日本科技為什麼比中國發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