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講文明樹新風?

General 更新 2024-12-17

為什麼要講文明,樹新風

在回答您的問題之前我想說的是下面的這篇文章雖然不是用大道理來說服我們為什麼要講文明樹新風,但是它善於引用事例,用這些雖然不是新聞頭條但也不能視之為小事的事例來告誡我們文明要從我們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並不是叫我們去喊口號,在學校做一個文明的學生,在社會做一個文明的公民!這篇文章雖然長不適合黑板報但這僅作為你的參考!希望有借鑑之處!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無不遺憾的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新華社10月7日報道了一則新聞:“十一”黃金週的第二天,新疆烏魯木齊市南山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遊覽途中看到景區垃圾遍地,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參加集體撿垃圾的韓國遊客柳仁圭說:“野外應該是一片淨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麼漂亮的地方卻有很多垃圾。”

外國人到我們這兒來撿垃圾的事兒並非頭一遭:在咱們的城市街頭、園林景區以及長城上,都留下過外國人撿拾垃圾的身影。他們或是一人或是數人乃至數十人,為我們的環境保護充當“義工”。 而我們國人亂扔垃圾,卻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遊,也照樣與陋習一路同行。前不久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在迎客首日,內地遊客在樂園的非吸菸區肆無忌憚吸菸,橫躺座椅、胡亂吐痰、隨意插隊,種種陋習給迪士尼樂園留下了一曲不和諧的音符。再比如到國外旅遊,中國遊客大聲喧譁,不排隊,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良好衛生習慣等在國內已見怪不怪的陋習,在外國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對外賓撿垃圾的行為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更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為驕傲的秀麗風光,更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秀麗風光今天仍在,美好禮儀卻被一些國人丟得差不多了。

再來看看我們的孩子們吧。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生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在文明禮儀方面也存在著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長輩們重智力學習輕德育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忽略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導致了他們對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與父母溝通,不理解家長的辛苦,不珍惜家長的錢財,不分擔家庭的勞動,一味索取不知奉獻;在學校裡,不聽從老師的教誨,說一些時髦的髒話,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著時尚的髮型;不知道認真學習,在校園內大聲喧譁,亂扔垃圾。這些行為直接影響同學們的健康成長,也影響了學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文明禮儀時刻提醒我們周圍還有別人的存在,我們的行為會相互影響,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一種現代化的文明和諧的人際關係!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

為什麼要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的志願活動

1、 為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要採取多項措施,探索建立“講文明樹新風”志願服務長效機制,實現活動的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

2、志願者可以開展向群眾發放文明交通提示卡、車用環保垃圾袋、文明過年倡議書和防火、防盜、衛生知識手冊等宣傳材料等活動,向社區居民宣傳傳統節日習俗,引導廣大居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摒棄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營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圍。

講文明,樹新風是什麼意思

講文明不做壞事不說髒話,樹新風就是做好事

你認為中央主要媒體為什麼要推出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

撥正社會歪風邪氣

講文明樹新風內容

文明禮儀伴我行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汙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裡、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 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中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什麼是樹新風

“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是1997年中央文明委成立以後,根據江澤民同志的指示精神,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在全國組織開展的一項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對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作了高度評價,要求深入持久地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等各種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江澤民同志在中央文明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指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著眼點,一定要放在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為群眾所歡迎的事情上。每年要辦幾件作用大、影響大的實事。”“要經常深入群眾,深入實際,瞭解廣大群眾迫切希望解決而經過努力又可以解決的問題,確定每年該辦的實事,以此推動面上的工作。”為了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的重要指示和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文明委決定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1997年7月15日,中央文明委召開第一次“講文明樹新風”電視電話會議,標誌著“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正式啟動。1997年下半年和1998年年初,活動的主要內容是集中解決文明言行、服務質量、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四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倡導文明言行,主要是重點解決公共場所的文明風尚問題,大力倡導文明用語、禮貌待人、遵守公共道德和公民行為準則。提高服務質量,主要是著力解決一些公共服務行業和黨政機關中存在的“冷、硬、拖、卡”現象,打擊經濟活動中的假冒偽劣行為,普遍推行規範服務和文明服務。治理環境衛生,主要是集中力量抓好城市垃圾清運,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清理違章搭建,解決亂擺亂賣,搞好主要街道、車站碼頭、商業區等公共場所的淨化美化,治理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等薄弱環節的髒亂問題。整頓交通秩序,主要是加強交通法規的宣傳教育,加大執法力度,著力糾正各類違反交通規則的現象,認真解決各種原因造成的擠佔道路問題,多方設法緩解交通擁堵狀況。這項活動開始以後,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各行各業的普遍參與。各省、市、自治區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總體部署,普遍開展了以解決前述四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治理活動。 1998年4月底,中央文明委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作了充分肯定,提出了“鞏固、提高、延伸、輻射”的工作思路,要求各地組織開展“講文明、送溫暖、獻愛心”活動。“鞏固”,就是認真總結經驗,保持已有成果,防止反覆。“提高”,就是提高水平,提高質量,堅持好的做法,加強薄弱環節,採取切實措施,使活動的成效再大一些。“延伸”,就是使活動逐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從大中城市向小城鎮和農村延伸,從交通幹線向背街小巷延伸,從文明示範小區向更多的小區延伸,從窗口行業向其他行業延伸,並注意抓好風景名勝區、旅遊景點的環境衛生和服務質量問題。“輻射”,就是要發揮中心城市的示範帶動作用,特別是省會城市、沿海沿交通幹線城市要率先開展活動,帶動中小城市和農村。電視電話會議後,各地按照活動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廣泛深入地開展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內容不斷拓展。圍繞“講文明、送溫暖、獻愛心”,各有關部門和群眾團體密切配合,為下崗職工和困難職工辦實事,送溫暖,排憂解難。發揮群眾團體的優勢,利用各種教育陣地,組織志願人員,義務開展各種類型的轉崗技術培訓,幫助下崗職工掌握再就業技能;發揮有關部門的作用,在職業介紹、工商登記、市場建設、社會保障等方面,為下崗職工提供熱情周到、方便及時的服務;發揮創建活動的優勢,大力發展小區社區服務事業和公益事業,為下崗職工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在全社會創造了為下......

“講文明,樹新風”這主題,要怎麼寫作文?

社區服務:“講衛生講文明樹新風”活動

為適應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要求,不斷提高我校衛生質量,增強學生講衛生意識,推動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設。以培養學生自覺講衛生習慣為工作重點,整治學校的環境問題,我校發動了一次“講衛生樹新風“活動。活動內容包括:設置宣傳站,辦黑板報,製作宣傳展板,印發宣傳資料等。並組織我校學生清掃校內外的道路,清除亂粘貼小廣告。進一步在師生中形成了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的新風,增強了師生衛生意識。

於是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校門為社會的文明外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我們帶上掃帚,鋤頭,水桶,刷子等工具向校門外走去。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分工合作,把路面上的垃圾安放到它們自己的歸宿——垃圾桶中;清除了牆上和電線杆上亂粘貼的小廣告。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路面迴歸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乾淨、整潔。

看著身上粘滿汙垢的衣服,我們感到自豪與驕傲,感到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雖然只有一小段時間,但我們在此次社區服務中學會了交往和合作,懂得了理解和尊重,形成團隊意識的歸屬感,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通過進入社會情景,參加各種活動等途徑,使我們積累社會生活經驗,並能自覺遵守,維護社會規範和公德,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社會參與能力形成參與意識和較強的公民意識。通過這些活動,懂得衛生與日常生活,社會發展的關係,形成正確的社會觀。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體會到了一個道理:要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力。

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怎麼才算達標

文明是我們前進的車輪,需要駕馭,需要同心協力,需要大家鼓足氣,靠不懈的力量驅動它不斷前行。這就是我們的文明!希望能幫到你。

講文明樹新風的內容

文明禮儀伴我行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汙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裡、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 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中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撫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講文明樹新風故事名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裡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貳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要講文明樹新風?
人為什麼要講文明?
學生為什麼要講文明?
我們為什麼要過清明節?
為什麼要建圓明園?
清明為什麼要放孔明燈?
為什麼要講職業道德?
大哥為什麼要陷害明臺?
為什麼要講究入土為安?
為什麼要放孔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