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觀是什麼?
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什麼與中華民族文化的道德政治觀具有一致性
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概括和提煉。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層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牢牢把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青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四個方面下功夫。
準確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昇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營養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和完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延續,二者在內在上是統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沃土,離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從國家層面來看。中華文化歷來強調“民本”。《尚書·五子之歌》中講:“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指的就是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和基礎,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國家才能和諧穩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富強”“民主”要求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關注民生,唯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富強昌盛,這是民本思想在當今時代的昇華。中華文化強調“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意指人類活動應順應自然規律,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而不同”則強調在與人交往之中既能與之保持和諧友善關係,又能堅守自己的立場,不完全附和對方。這種理念要求人們在與人相處時應“求同存異”,保持人與人之間自由、民主、平等的關係,在與自然的相處中尊重自然,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這反映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即是“和諧”思想的體現。
從社會層面來看。《論語·衛靈公》中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指要顧及他人感受,不能將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強加到別人身上。《孟子·滕文公上》中講:“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教導人們要彼此關心、互相扶助。《孟子·梁惠王上》中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指在贍養老人、撫育孩子時,也應顧及與自己無血緣關係的老人及小孩。這些強調博愛的論述都是以“和諧”為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反映。體現在當代,就是要求致力於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從公民層面來看。《周易·乾》中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指君子應發奮圖強、勇於拼搏、永不停息。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談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指國家存亡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要求人們以國家興亡為己任。《論語·里仁》中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要求人們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德修身。《論語·述而》中講:“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要求人們待人接物懂得包容,以寬厚胸懷承載萬物。《論語·子路》中講:“言必信,行必果。”強調做人講求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辦到。《論語·為政》中講:“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證了“誠信”的重要性。《孟子·離婁下》中講:“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指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孟子·公孫丑上》中講:“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指要待人善良、樂於助人。這些優秀傳統......
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可確立為民主、平等、公正、互助,奠基於普世性、民族性、政治性、崇高性、時代性。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價值觀可確立為民主、法制、勤政、為民,奠基於政治性、人民性、傳承性、時代性、穩定性。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核心價值觀可確立為使命、忠誠、紀律、犧牲,奠基於政治性、崇高性、時代性、功用性、民族性、普世性。
構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曙光初現之際,如何才能以經濟影響世界的同時,以文化與價值觀影響世界,增強“軟實力”?如何才能以更為良好的姿態融入世界,實現和平發展?如何才能保證在社會轉型期,大眾不因價值認同、追求目標與歸宿的過大差異而渙散民族精神,弱化內聚力,進而使社會失去和諧?增強經濟、軍事等硬實力很重要,而佔據政治與道德的制高點同樣重要。所以,構建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支撐中華民族發展的必要條件。
核心價值觀的本質、作用及其時代要求
核心價值觀是整個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是一個人、一個集團乃至國家和民族長期秉承的一整套根本原則。它從深層次穩定而又恆久地影響著個體或群體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一定意義上核心價值觀決定著一個民族的發展。
就單個人來說,所持的觀點可以不斷改變,但處事的原則不能變,一個人擁有了不移不易的原則,清晰的形象便產生出來。如何保持處事原則不改變?最重要的是擁有並堅守核心價值觀。一般來說,核心價值觀所影響的主要是本民族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但如果是一個大的國家和民族,由於其在世界事務中擔負著更大的責任,因而其價值觀必定或多或少地影響他國他民族。回顧人類發展史,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間的衝撞,表現直接和激烈的多為利益,而表現持久而深刻的,是文化、宗教及其蘊含的核心價值觀。正因此,胡錦濤總書記提出構建和諧世界,清楚地向世界表明中國和平發展的善意,表明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和執政理念。
核心價值觀之所以影響著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指向,一方面它向人們指明何為崇高應予弘揚,何為法則應當允許,何為醜惡必須抑制和取締。另一方面,它也會激勵和引導全社會的人們去實現共同理想,併為人們的精神提供依歸。因為每個人心中有了科學的核心價值觀作支撐,雖不能完全超越利益,但卻可以避免利益超越一切。
我們認定中國已經步入構建民族核心價值觀的最佳時期。這一判斷主要源於黨的執政理念的變化及其帶來的思想解放運動,大眾的思想和文化心理的變化及其帶來的理性和價值需求,還有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我國國際地位的大幅提升和國家利益的大幅拓展。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各民族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能不能樹立良好形象,為世人所接受,核心價值觀一定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構建核心價值觀必須把握和遵循的原則
按照簡潔、清晰、易記、深刻和思想容量大的原則,將一個民族最深厚的精神內核抽象出來,構成核心價值觀,並非易事,其困難主要不是緣於以往有沒有清晰的提法,或有沒有思想的積澱,關鍵在於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奠基於什麼理念或思想基礎之上。概括起來,核心價值觀構建的基礎或具有的特徵應當是:普世性、民族性、政治性、崇高性、時代性。
第一,必須由普世的理念和原則支撐起來。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撐和影響著所有價值判斷和行為走向,因而應當是對整個人類發展歷史和未來走向的總概括。所以,只有將整個人類文明積澱的優秀價值準則結合進去,才能保證吸引和召喚更廣泛的人們去遵循和堅守。同時,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只有具備普世性,才不會因與世界其他民族文化或價值觀差異過大而發生排異反映,這對於一個正處於和平發展......
什麼是民族觀
民族觀是人們對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民族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人們的世界觀在民族和民族問題上的反映。
世界觀大致可以歸為兩大類:一是唯心和形而上學的世界觀;一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前者用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認識民族和民族問題,觀察和處理民族問題,資產階級的民族觀屬於這一類;後者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認識民族和民族問題,觀察和處理民族問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民族觀就是這樣的民族觀。
民族觀不同,對待和處理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綱領、政策也不同。從一個階級及其政黨所制定和執行的民族綱領、政策中,可以考察出這個階級及其政黨的民族觀。同樣,從人們對待民族和民族問題的具體行為中,也可以看到他們的真實的民族觀。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的價值理念是什麼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立足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學習總書記文化建設思想的幾點體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前,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9月24日,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這些講話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就文化建設特別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習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精闢分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及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習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系統、全面、深刻,作為宣傳文化工作者,要把學習、研究、貫徹習總書記文化建設思想作為頭等政治任務來對待。 一、深刻理解習講話的深刻內涵 1.正確理解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習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民族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曆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形成發展的深層內因和根本依據,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未來的巨大動力和寶貴資源,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⒉正確理解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習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中華民族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要認真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居於基礎地位,是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脈,是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源頭活水。 ⒊正確理解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民族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主題相結合的偉大結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共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是激勵新時代華夏兒女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4.正確理解傳統文化與世界文明進步的關係。習總書記在視察孔子研究院時指出,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很多觀點方法,對人類文明思想寶庫有很大的貢獻,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仁”,“和”觀念等。習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民族觀?
第一,民族是一個歷史範疇,有它自身形成、發展到消亡的客觀規律。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民族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不斷髮展變化的,並且民族的發展是受社會發展規律制約的。
第二,民族和階級是兩個不同的社會歷史現象,民族問題與階級問題是兩種性質不同的問題。在階級社會裡,民族內部包含著不同的階級,存在有階級鬥爭,所以在階級社會裡,民族問題往往同階級問題聯繫在一起,剝削階級總是將這樣那樣的民族問題打上階級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結論說,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在社會主義時期,階級鬥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民族問題基本上是各民族勞動人民之間的關係問題。如果把民族問題的實質歸結為階級問題,那就只能嚴重脫離以至傷害少數民族群眾,不但不可能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加強民族團結,反而會給敵對勢力幫忙。
第三,民族問題是社會發展總問題的一部分。民族問題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會發展總問題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設總問題的一部分。民族問題只有在社會總問題解決進程中,才能得到解決。如果我們在整個革命建設中重視民族問題,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它就對整個革命和建設過程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忽視或者錯誤地處理民族問題,她可能會給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巨大的破壞力,使整個革命事業受到挫折乃至失敗。
第四,各民族平等的聯合,反對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各民族無論大小,都一律平等。每個民族都是人類物質財富和歷史、文化的創造者,各民族應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團結起來,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全世界各民族的無產階級應堅持國際主義的原則,同一切被壓迫民族實行不分國界和民族的親密聯合,共同進行鬥爭,推翻實行民族剝削和壓迫的反動統治階級。
求學霸幫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間有什麼聯繫
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概括和提煉。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層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牢牢把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青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四個方面下功夫。
準確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昇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營養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和完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延續,二者在內在上是統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沃土,離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從國家層面來看。中華文化歷來強調“民本”。《尚書·五子之歌》中講:“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指的就是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和基礎,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國家才能和諧穩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富強”“民主”要求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關注民生,唯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富強昌盛,這是民本思想在當今時代的昇華。中華文化強調“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意指人類活動應順應自然規律,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而不同”則強調在與人交往之中既能與之保持和諧友善關係,又能堅守自己的立場,不完全附和對方。這種理念要求人們在與人相處時應“求同存異”,保持人與人之間自由、民主、平等的關係,在與自然的相處中尊重自然,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這反映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即是“和諧”思想的體現。
從社會層面來看。《論語·衛靈公》中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指要顧及他人感受,不能將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強加到別人身上。《孟子·滕文公上》中講:“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教導人們要彼此關心、互相扶助。《孟子·梁惠王上》中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指在贍養老人、撫育孩子時,也應顧及與自己無血緣關係的老人及小孩。這些強調博愛的論述都是以“和諧”為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反映。體現在當代,就是要求致力於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從公民層面來看。《周易·乾》中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指君子應發奮圖強、勇於拼搏、永不停息。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談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指國家存亡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要求人們以國家興亡為己任。《論語·里仁》中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要求人們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德修身。《論語·述而》中講:“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要求人們待人接物懂得包容,以寬厚胸懷承載萬物。《論語·子路》中講:“言必信,行必果。”強調做人講求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辦到。《論語·為政》中講:“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證了“誠信”的重要性。《孟子·離婁下》中講:“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指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孟子·公孫丑上》中講:“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
充分體現名族思想平等是什麼歷史事件
.充分體現民族平等思想,促成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的歷史事件是( )
A.洋務運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抗日戰爭
答案:B
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指的是什麼?
明朝、中國、漢人、天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一個概念啊
朝鮮、越南、日本、泰國、什麼什麼斯坦的,包括西藏、尼泊爾、外蒙都在中華文化圈,也就是所說的“天下”,裡的一部分。
在中國傳統的朝貢體制下,天下可分國,有周室所在的宗主國,也有齊、楚等諸候國,無非是周、漢的宗主國小,諸候國大,而唐之後,宗主國大而諸候國小。而所謂的朝代更換在明以前都是諸候國滅了宗主國,而自己做了宗主國,因此為“朝”,而不是新國。有時反叛的諸候國與宗主國形成對待,如宋、金,三國等,但在天無二日的概念下,總是很快會過渡到一個宗主國的時期。
而漢、金、藏、苗等民族,也只是同一個中華文化圈(天下文化)中的一員,像黨內的派別,而不是不同的黨。
而西方,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俄國、法國、英國的變動。他們現在所指的國家都是現在這批人主政後的國家,在此之前的羅馬、什麼什麼人等的都不是這個俄國、法國、英國。他們的國家觀是某批人在弗個地區,不是這批人還是在這個地區就是兩個國家。這就是西式的殖民國家體制。
因此,他們的民族可是真民族,見了面就要你死我活。
變動發生在清末。
在清末我們的世界觀由朝貢體制轉向了殖民體制時(當然是被迫的),才發現,我們的宗主國(當時是清)與諸候國之間根本連邊界都沒有。而諸候國哪些可以成為國家,哪些應該劃成省也是沒有概念。因此像西藏、新疆、蒙古、滿州等離宗主國近的劃成了省,而遠的那些(包括西藏的諸候國尼泊爾)不幸被劃成了國(當然朝鮮純是由日本給害的,不然也是中國的一個省)。
因此,現代的人,在殖民國家概念下長大的人,總覺得天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的領土,而中國、漢人、什麼什麼的都是一個概念了,民族觀也是西式的你死我活式的,而不是中式的共存觀。
其實,如果一個古人來看的話,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做為一個宗主國,是比以前大多了,但比起天下,是小多了,而且各諸候國也不服從,所謂的不來朝拜。
是到了重振朝綱的時候了。
中華民族有哪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是什麼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立足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學習總書記文化建設思想的幾點體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前,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9月24日,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這些講話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就文化建設特別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習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精闢分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及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習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系統、全面、深刻,作為宣傳文化工作者,要把學習、研究、貫徹習總書記文化建設思想作為頭等政治任務來對待。
一、深刻理解習講話的深刻內涵
1.正確理解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習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民族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曆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形成發展的深層內因和根本依據,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未來的巨大動力和寶貴資源,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⒉正確理解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習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中華民族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要認真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居於基礎地位,是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脈,是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源頭活水。
⒊正確理解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民族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主題相結合的偉大結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共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是激勵新時代華夏兒女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4.正確理解傳統文化與世界文明進步的關係。習總書記在視察孔子研究院時指出,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很多觀點方法,對人類文明思想寶庫有很大的貢獻,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仁”,“和”觀念等。習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