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萬物為芻狗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04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什麼意思]

莊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莊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是說天地無私,在天地看來,萬物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當颱風一刮,既要刮到我的家,也要刮到你的家。它要到那最豪華的富人家裡去一趟,也要到那乞丐家裡逛一圈。它要刮到皇帝家裡,也要刮到阿貓阿狗的家。還要刮到那小小螞蟻的穴裡。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的大仁之處。很多人聽到這裡就又不明白了。怎麼不仁,反而就是大仁了?是的,正因為不仁,看待萬物都是如一,所以才是真正的平等、公正,所以才是真正的大仁。

理解了大仁不仁,也就理解了齊物論裡的如下的這麼一段話了。

“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圓而幾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真正的大道是不可命名的,最了不起的辯說是不必言的,真正的大仁看上去象不仁,最廉潔的人不謙讓,最勇敢的人不輕易挑逗冒犯別人。

這就是莊子的言說,他的話看上去很不對,仔細想想又很對。他的文章也是這樣,看上去很沒道理,也無結構邏輯可講。其實是最有道理,最講邏輯與結構。

老子《道德經》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話——一般人批評老子這句話為陰險、刻薄,看事情太透徹。因為他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仁不仁,生了萬物,又把萬物當芻狗來玩弄。這是對老子思想的誤解,或者故意曲解來作幽默用的。老子“芻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來是作祭祀用的犧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禮中,如現在的冷豬頭、牛、羊等。後來由於社會風氣的演變,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隻狗形來代替。相當於後世在拜拜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丟到垃圾堆裡去了。

儒家常說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了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人幫助了人,都往往附帶了條件,希望有所回報。於是老子說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萬物,他沒有居功;天地給萬物以生命,他沒有自認為榮耀;天地做了好事,使萬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沒有條件。所以真正要成為聖人,就要效法天地的這種精神,養成這樣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人之所以對萬物差,是因為人的主觀,人的自私的觀念。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出自《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出自今本《道德經》第五章。意思是: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儲麼報酬。所以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啊?

出自於老子《道德經》上篇《道經》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氵屈,動而便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章旨:

本章是承上章對“道衝”作進一步論述。此處由“天道”推論“人道”,由“自然”推論“社會”,核心思想是闡述清靜無為的好處。

本章用具本比喻說明如何認識自然和正確對待自然,論述天地本屬自然,社會要順乎自然,保持虛靜,比喻鮮明生動。

註釋:

芻(chú)狗:用草紮成的狗。古代專用於祭祀之中。祭祀完畢,就把它扔掉或燒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對萬物,聖人對百姓都因不經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長自消、自生自滅。正如元代吳澄所說:“芻狗,縛草為狗之形,禱雨所用也。既禱則棄之,無復有顧惜之意。天地無心於愛物,而任其自生自成;聖人無心於愛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芻狗為喻。”

猶橐龠(tuó yuè):猶,比喻詞,“如同”、“好像”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煉時為爐火鼓風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風管,是古代的風箱。

氵屈(gǔ):竭盡,窮盡。

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多聞數窮:聞,見聞,知識。老子認為,見多識廣,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煩苛,破壞了天道。數:通“速”,是加儲的意思。窮:困窮,窮盡到頭,無路可行。

中:通“衝”,指內心的虛靜。守中:守住虛靜。

譯文:

天地不存在仁愛之心,它將萬物看作草扎的狗;聖人也不存在仁愛之心,他將百姓看作草扎的狗。天地之間,不正像風箱一樣嗎?其中空虛而不窮盡,愈鼓動風就愈多生出。增廣見識會加速困窮,不如何持內心的清靜。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 狗”出自今本《道德經》第五章。“芻狗”意思是草扎的狗。全句意思是說: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

我記得《誅仙》裡也有這麼句話是張小凡說的吧

個人理解大概 意思就是:天地是永遠恆久的,在天地的眼中一切都如同一條狗,各自為了活著而活著,苟延喘息,誰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生自滅,路有很多條,但是決定總是自己做的,其實一切並不是上天的造化而是自己的選擇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

天道無情,才可公正,才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說。 還有這樣一句“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什麼意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出自今本《道德經》第五章。意思是: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所以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幹天的事,地還是乾地的事,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天地最是自然不過的。

天地無情,以萬物為芻狗 是什麼意思?

原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唬姓為芻狗。

此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以前祭祀時用草扎的狗來代替活的狗作為祭品,祭祀完如同廢物,隨意丟棄。整句話意思是,天地沒有好惡的意識。   仁在這裡的意思是愛。不仁,即沒有愛憎,一切平等。   芻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們重視的祭品,但用過以後即被丟棄。人們對芻狗只是使用而已,並沒有什麼愛憎。天地對所有生命也是這樣的,一切生命平等,天地對一切生命都沒有愛憎、沒有喜歡誰不喜歡誰的問題,就像人們對芻狗並沒有愛憎一樣。聖人對百姓(所有的人們)也是平等的,沒有喜愛或是憎恨某一部分人。   無愛無憎,是一種非常廣大的心胸。人的心如果能夠像虛空一樣,就能容下萬事萬物,而且萬事萬物在他的心中都是平等的。這樣的人就是老子所謂的聖人。

無情和不仁差不多吧。。。就是很殘酷

老子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什麼意思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出自今本《道德經》第五章。自古以來,很多人都批評老子這句話為陰險、刻薄,看事情太透徹。因為他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仁不仁,生了萬物,又把萬物當芻狗來玩弄。這是對老子思想的誤解和曲解。這裡的“芻狗” ,本意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犧牲(因為用不起豬、牛、羊等大的犧牲)。隨著社會風氣的演變,人們漸漸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隻狗形來代替(就相當於後來在拜祀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受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天地生了萬物,它沒有居功;天地給萬物以生命,它沒有自認為榮耀;天地做了好事,使萬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沒有條件。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更沒有想從萬物那裡取回什麼報酬。而人之所以對萬物差,甚至人幫助了人,往往都附帶了條件,希望有所回報,是因為人的自私的觀念使然。所以,老子建議人要效法天地的“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的精神,養成這樣的胸襟。這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正意思。

相關問題答案
以萬物為芻狗什麼意思?
萬物眾生是什麼意思?
萬物變遷是什麼意思?
萬物蒼生是什麼意思?
萬物森然是什麼意思?
萬物靜觀是什麼意思?
物以稀為貴是什麼意思?
無以為報是什麼意思?
以此為準是什麼意思?
以什麼為題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