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得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5-01-21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得到,獲得。如:雖不得魚,無後災。2.心得,體會。如:古人之於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3.必須,應該。如: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合適,正確。如:於彼計則得。

文言文中“得”的意思、例句與出處

“得”在文言文中,一般用作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助詞。

作名詞:

心得;收穫。如《遊褒禪山記》:“古人之觀於天地,……往往有得。”

作動詞:

1、獲得;得到;取得。與“失”相對。如《魚我所欲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垓下之戰》:“漢皆已得楚乎?”

2、貪求;貪得。如《論語·季氏》:“戒之在得。”

3、領會;理解。如《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4、實現;達到。如《信陵君竅符救趙》:“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諫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5、能;能夠。如《垓下之戰》:“項王自度不得脫。”《送東陽馬生序》:“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作形容詞:

1、得意;滿足。如《蘭亭集序》:“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

2、合適;恰當。如《六國論》:“此言得之。”

作副詞:

應該;應當;必須。如《鴻六宴》:“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作助詞:

表示完成或補充說明結果。如《琵琶行》:“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另:同“德”。恩惠;感恩。如] 《孟子·告子上》:“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以''在古文中的意思

得以,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能夠,可以。語出漢 晁錯 《論貴粟疏》:“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古文中有哪些字的意思是“得到,獲得,取得,擁有”

得 安得廣廈千萬間

據 乃入據陳。擁 擁雍州之地。

獲 獲有所聞。

佔 佔一山之勝。

古文中有哪些字的意思是“得到,獲得,取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相關問題答案
文言文中得的意思?
死得其所中得的意思?
文言文中向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思?
文言文中好的意思?
文言文中然的意思?
文言文中如的意思?
文言文中策的意思?
文言文中居的意思例句?
文言文中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