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交官叫什麼?
古代外交官的官名
夏禹 納言
西周 行人/小行人
春秋 行人/行禮
戰國 秦國的“相邦”“御史”“行”“謁者”都參與外交事務;楚國則有“令尹”“左徒”;齊國外交官制較完備,由“諸侯主客”、“行人”和“謁者”等官員負責;趙國有“相”、“御史”、“行人”;魏國有“相國”;韓國有“典冠”;燕國有“相國”參與其事。
秦漢 秦代負責外交的是典客和典屬國。漢朝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為大鴻臚和尚書主客曹
魏晉南北朝時期主管外交的機構主要是鴻臚寺和客曹尚書
隋 唐代由鴻臚寺和尚書主客負責外交,鴻臚寺設卿、少卿、丞、主簿等職
唐以後朝代均沿襲隋制 設立鴻臚寺與行人司、理藩院
清末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後改名為外交部。
打字不容易,看完請採納
古代外交官的別稱是什麼
古代外交官的別稱是使節。
卿大夫聘於諸侯時,國君要授給任職憑證,這種憑證就叫使節,又叫符信;使臣受命出國時。國君也要給予其出使憑證,這種憑證也叫使節、符節。
那種叫做符信的使節大多用銅鑄成,並根據任職地區的不同,分別鑄成不同的動物圖像。在山區任職的,授給他虎節;在平原任職的,授給他人節;在湖澤地任職的,授給他龍節。出使憑證一般都是用竹子為柄,上面綴些耗牛尾等裝飾品,亦稱旄節。張騫、蘇武等出使匈奴時,持的就是這種使節。
所有古代外交官都有誰
1、晏子 晏子名嬰(?一前500年),宇平仲,山東高密人,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晏嬰不但在迎接外國使節的時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國之時,每次也能態度決然,隨機應變,不辱使命。 在民間流傳很廣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褒獎備至,用“ 不辱使命,雄辯四方 ”八個字來形容他的外交活動。他的生平事蹟基本被收入到了《晏子春秋》一書中,該書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寫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性。 2、藺相如 記得在小學就學習過 完璧歸趙 和 澠池會 的故事,就記住了藺相如這位出身微賤卻智勇兼備的外交使節。藺相如(?-前260年),戰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向趙強索“和氏璧”,宦官繆賢推薦手下門客藺相如出使。他奉命帶璧入秦, 當廷力爭,完璧歸趙,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九年後,秦又派使臣去趙國,約會趙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與秦王相見,他又隨趙王同行,在筵席上,沒有使趙王受屈辱,大長了趙國的志氣,大滅了秦國的威風, 因功得任為上卿。他與廉頗一將一相,生死與共,和衷體國,使秦國長時期內不敢出兵攻打趙國。 3、 張騫 張騫(前164~前114),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友好使者。 他體魄健壯,性格開朗,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西域諸國當時無史籍記載,張騫所報道,備載於《史記》、《漢書》中,是研究中亞史所根據的原始資料,具有重要價值。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西域(主要指今新疆)也成為最早納入中國版圖的邊疆地區。 4、蘇武 蘇武牧羊 的故事家喻戶曉,蘇武也以其堅貞不屈的氣節名垂青史。和其他九位外交使節不同的是,蘇武的經歷充滿了 悲壯和苦難,這也正是他得以上榜的原因 。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逼迫背叛漢朝,臣服單于。匈奴人勸降不成,就把他獨自一人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北海(今貝加爾湖)。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和一小群羊。 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始終守志不屈 。公元前81年,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單于終於放回了蘇武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鬍鬚、頭髮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
古代中國外交官的官職是什麼?
就叫使,尋撫使等等
中國古代的外交官是幾品官?位子很重要嗎?
中國古代有外交官麼,沒有吧,最多是使臣或叫使節,一般官員,能說會道就搐了,像《三國演義》裡的鄧芝,還有那東吳的使節,連名字都是從沒聽過的,所以,不是很大的。
中國史上第一個外交官是誰?
1649年,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向西南大舉進攻的情況下,決定派使節向羅馬教皇求援,西洋在華傳教士卜彌格被委派為全權特使。為了使歐洲更為直觀地瞭解南明朝廷,司禮太監龐無壽特命年輕官員陳安德攜帶永曆皇帝的親筆信函與卜彌格同行,陳安德遂成為第一個赴歐洲的“中國外交官”。
麻煩採納,謝謝!
春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外交官
唯物主義代表人物:伯陽父、周太史史伯、孫子、荀子、韓非子等;
唯心主義代表人物:老子、莊子等
中國古代有什麼著名女外交家?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以來,匈奴之患不斷,這也使西漢的外交領域出現了眾多的知名外交家,比如張騫、蘇武、常惠等等。當時的男性外交家屬於封建王朝的官員,女性不適合做這個。可上天還是賦予了她,第一女外交官的美譽。這一切,都源自於那次“和親”。我所要說的這位,叫做馮嫽。
太初四年,馮嫽隨戴罪公主劉解憂遠嫁烏孫國。解憂公主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烏孫國上下的讚譽。為了達成和親的真正目的:漢、烏兩國共同抵抗匈奴,穩定西漢北部邊疆。解憂公主決定給自己的陪嫁侍女鄧嫽找一個背景深厚的夫君。當然,解憂公主並不是因為鄧嫽的美麗,而是她的足智多謀。要想在烏孫國達到漢朝和親的目的,解憂公主必須要有更多的支持者。而多才多藝的馮嫽必須要嫁給烏孫國的掌權者。出於這種考慮,解憂公主決定將馮嫽嫁給烏孫國右大將為妻,右大將也很喜歡聰明的馮嫽。
古代外交的官職部門名字,
周代叫“大行人”,秦朝叫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
至北齊,置鴻臚寺,後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設,明清復置。
鴻臚寺主事的有:卿、少卿、丞、主簿。主官為鴻臚寺卿。
鴻臚寺是朝廷主管外事接待、民族事務及凶喪之儀的機關,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外交部、民族事務委員會,及辦公廳的一部分
有點歷史問題!古代的外交官叫什麼......清朝以前漢朝以後的全球呀!
大鴻臚
大鴻臚是古供官職位。中國古代朝廷掌管諸侯及少數民族事務。秦及漢初本名典客﹐西漢沿設,為九卿之一。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大鴻臚。成帝時,將典屬國所轄職務併入。屬官有行人、譯官及郡邸長丞等。因所轄諸王入朝、郡國上計、封拜諸侯及少數民族首領等,多與禮儀有關,後遂變為贊襄禮樂之官,王莽改為典樂。東漢官名稱大鴻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