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意識?

General 更新 2024-12-30

如何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A    如何提高環保意識

一、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教育體系

環境教育,對於培養和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發揮著重要作用。應當建立以教育部門為主導、環保部門積極配合的學校環境教育體制,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

應當在各級黨校開設環保培訓課,對領導幹部進行環境教育和培訓。需要深入開展環境宣傳教育下鄉活動,從農村、農民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通俗易懂、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廣大農民進行宣傳教育,幫助農民群眾瞭解農村環境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及其危害,積極引導他們自覺培養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

二、廣泛開展環境保護實踐活動,營造珍愛環境的良好氛圍

環境教育不只是個被動的自然學習過程,更加重要的是要有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者能夠將學習到的環境知識納入到他們的個人經驗中,進而影響他們的環境意識和價值觀。教育機構和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比如科學展覽、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園,甚至可以成立專門的環境教育學習中心及實習中心,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實踐活動。政府應當在“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環境紀念日,開展有創意、有影響、有效應的“環境宣傳週”、“環境文化節”等大型活動,激勵人們踴躍參與,營造保護環境的文化氛圍。廣泛開展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環境優美鄉鎮、生態鄉鎮等多層次的綠色創建活動,引導人們在活動參與中自主接受環境教育。

三、充分發揮各種輿論媒體的宣傳導向作用

新聞媒體是人們獲得環保信息的重要途徑。調查顯示,環保信息和知識的獲得渠道主要是電視廣播,其次為報刊雜誌、互聯網,再次為同事朋友議論、街頭或小區宣傳欄、學校教育。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採取製作環保紀錄片、公益廣告,設立環保網站、環保論壇等形式,向公眾灌輸人類對環境的依存性觀念,介紹現有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造成環境變化的趨勢,描述環境惡化帶來的人間悲劇,揭示人類失控的行為將導致自身的毀滅,將環境危機感深深植入公眾心中,激發公眾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使環境意識由教育而強化成為一種習慣,從而使環保參與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四、加強法律約束力,規範人們的日常行為

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可以通過教育手段,但是法律的強制約束力對人們日常行為的規範,更有利於環保意識的養成。新加坡的法律嚴、罰款多是出了名的,而正是這個原因才使得國民的生態環保意識非常高。而中國的法律法規與之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還不夠,應當對個人日常破壞環境的行為作出詳細嚴厲的處罰規定。通過法律來約束人們的日常行為,必然會快速形成人人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五、通過擴展環境權益,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

社會環境權益的擴展是提高環境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擴展環境權益來提高環境意識,就是把人們的環境意識的提高過程與對人們切身利益的保護和改善聯繫起來,通過使人們獲得更多和更大的環境權益,來增進人們對環境問題的理解、關注和行動。

擴展的環境權益主要有:環境監督權和環境知情權。環境監督權是通過法律規定賦予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對損害環境的行為監督的權利。當前環保法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環境權的某些內容,但不具有任何實體權利性質,受害人無法直接授引規定以具體請求司法保護,這大大挫傷了公民與危害環境行為作鬥爭的積極性,也使公民參與環境管理失去了堅實的法律保障。環境知情權是公民和社會組織收集、知曉和了解與環境問題、環境政策有關的信息的權利。環境信息包括環境狀況公報、空氣質量周(日)報、某個......

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是一個意思嗎

不是

生態意識(Ecological Consciousness)是一種反映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新的價值觀。是現代社會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

環保意識則偏重於環保。

怎樣讓人們開始有保護環境意識?

1. 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樹立愛自然、愛環境、講衛生的良好環境道德,並處處去影響他人,帶動他人共同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2. 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努力促進環境改善。一種是直接參與的方式,另一種則是以間接接的方式來推動環境保護。

3. 自覺參與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在我國,有許多中小學生積極主動地承擔起了監督汙染、保護環境的責任。

4. 做好宣傳工作,喚起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作為中學生,既要做保護環境的衛士,又要做宣傳環保的使者。 1 使用布袋

2 儘量乘坐公共汽車

3 不要過分追求穿著的時尚

4 不進入自然保護核心區

5 倡步行,騎單車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煙花爆竹

8 雙面使用紙張

9 節約糧食

10 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費肉類要適度

12 隨手關閉水龍頭

13 一水多用

14 儘量購買本地產品

15 隨手關燈,節約用電

16 拒絕過分包裝

17 使用節約型水具

18 拒絕使用珍貴木材製品

19 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儘量利用太陽能

怎樣提高我國國民環保意識

要提高我國國民的環保意識,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1.建立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增強公民的環境意識。我國是一個有著完整的環境文化體系的民族,從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創造和崇拜各種自然之神,傳統的以“天人合一”的哲學命題為核心的環境文化體系的形成,是祖先們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之一。這種文化不僅是個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從中找到樹立環境意識的根據,而且這種文化總是現實地發揮著用。以文化因子的形式滲透在人們的生活方式之中,這種文化提供給人們一把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理性尺度。中華文明的延伸和發展是與中華民族深厚的環境文化分不開的。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這一文化根基,它在處理與自然的關係時就會迷失方向。因此,必須動員全社會都來重視參與,形成強有力的保護環境的文化氛圍。營造保護環境的文化氛圍,首先要更新人們的環境觀念,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發展與環境的關係,讓廣大人民群眾意識到人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類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地球環境是所有人(包括現代人和後代人)和所有生物共有的財富,任何人都不能為了局部和小團體的利益而置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於不顧。搞建設求發展要保護環境,順乎自然、尊重自然規律,改變違背自然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要轉變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傳統觀念,代之以“資源有限”、“資源有價”的新觀念,要用人與自然和睦相處、共存共榮的生態自然觀,代替人是自然主宰的強權自然觀。

2.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教育體系,加強新聞宣傳,營造有利於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輿論氛圍。要逐步建立以教育部門為主導、環境部門積極配合的學校環境教育體制。採取多種方式,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努力提高環境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並積極開展創建綠色學校活動。要加大對領導幹部的環境教育和培訓力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環境教育,開展環境宣傳教育下鄉活動。與此相應,報刊、廣播、電視等多種新聞媒體的作用也要形成多層次的環保教育格局,向公眾灌輸人類對環境的依存性觀念;介紹現有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造成環境變化的趨勢,描述環境惡化帶來的人間悲劇,揭示出人類失控的行為將導致自身的毀滅。通過宣傳將環境危機感深深植入公眾心中,激發公眾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使環境意識由教育而強化成為一種習慣,從而使環保參與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同時精心策劃和組織“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環境紀念日的活動,開展有創意、有影響、有效應的“環境宣傳週”、環境文化節“等大型活動,廣泛發展、深入動員,激勵公民踴躍參與。營造起保護環境的文化氛圍。

3.從各地實際出發,發動群眾共同制定環境行為規範,努力將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與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行動滲透到公民日常生活之中。倡導符合綠色文明的生活習慣、消費觀念和環境價值觀念。要把”綠色社區“的創建活動逐步納入文明社區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之中。

4.擴展環境權益,提高環境意識。通過擴展環境權益來提高環境意識,就是把人的環境意識的提高過程與對人們切身利益的保護和改善聯繫起來。通過使人們獲得更多和更大的環境權益,來增進對環境問題的理解、關注和行動。擴展環境權益主要有:①環境監督權。環境監督權是通過法律規定賦予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對損害環境的行為監督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6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汙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的控告。”上述法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環境權的某些內容,但不具有任何實體權利性質,受害人無法直接授引上述規定以具體請求司法保護。這就大大挫傷了公民與危害環境行為作鬥爭的積極性也是公民參與環境管理失去了......

談談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說到環境保護,儘管大家都知道他的重要性,但很多單位或個人為了一時的利益還是全然不顧環境保護,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類社會飛速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壓力愈來愈大。但很多人並沒有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就拿我們平時常見的花草樹木來說吧。雖說花草並不起眼,但花草樹木既美化環境,又能遮擋風沙,吸附空氣中的灰塵,減少空氣汙染,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淨化空氣;還能調節氣溫,降低噪音,減少水土流失,對人類的健康起著特殊的保護作用。現今不斷出現的沙塵暴,酸雨,臭氧層空洞,水土資源的嚴重流失等環境問題,都是由於人類不注意身邊的環境保護引起的。像時常破壞花草樹木,隨意丟棄廢舊電池,使用一次性筷子以及不可降解的快餐盒等,這些都會造成環境的破壞。動植物的大量毀滅對人類將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造成生態嚴重不平衡,從而使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小時候家鄉的河流還都是清澈見底的,很多人都還會去洗菜洗衣服,一到夏天還有很多人去游泳。但看看現在的河,渾濁油膩,有時還漂滿了垃圾。這樣的河誰還敢去洗東西,更別說游泳了。我們有時經常會開玩笑說, 人掉進去不是被淹死的,而是被臭死的或是憋死的。現在人們治理的速度遠趕不上被破壞的速度,哪裡去談可持續發展呢。

環境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這是許多人都認識到的問題,而真正實現它卻要依靠教育的力量,尤其是小學教育,不僅可以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更可以影響一個家庭,甚至是社會。應該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積極植樹造林,愛護花草,為淨化自然環境做貢獻。保護環境的事還有很多很多,有些還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一同來管理和維護,才能徹底對我們的環境進行改觀和完善。但是我所說的上面這些事,確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只需要我們用一點心,用一點力,就可以為保護環境付出我們的一點努力,為我們的環境創造更多有利於人類的良好條件,為人類的生存增添更多的發展和活力。學校應該拓展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讓學生自覺地產生環境保護意識。習慣是後天形成的,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學生會不自覺地養成不講衛生的習慣。如果環境優美,學生在優美的環境裡生活學習,慢慢地也會形成一種講衛生的良好習慣。當然,光靠自覺是不夠的。所以學校還應該開展各種評比活動,以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比如,開展班級創文明班活動,以班集體的力量監督每個學生的行為。環境保護不是靠個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靠的是大眾的力量。我們相信,從每個人做起,那保護環境就不會僅僅是一種口號。

我們人類不能再沉默下去了,環境日益惡劣,災難威脅著人類。保護環境,刻不容緩!我們的眼光要著眼於未來,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看待人類與自然界。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保護動植物,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行動起來,為我們美麗的家園,為現有的優美環境,為我們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保護好環境。

加強居民的環保意識 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任務

摘 要:環境意識是國民素質的重要內容,公眾環境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江澤民總書記在1996年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指出“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水平、加強環境保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國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關鍵詞:公眾;環境意識;環境保護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處於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建設,更是使環境問題不僅成為全國,也是全世界人們關注的焦點,這無疑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環保壓力和責任.在多重壓力形式下,公眾的環境意識就尤為重要.故對公眾的環境意識進行研究,並尋求解決措施,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和參與意識,促使其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這是當前中國應該解決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完善環境保護權利基礎,加大環保知識宣傳的力度

在確立公民環境權基礎上拓展人的環境道德意識視野,提高對待環境問題的覺悟.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發揮機關、媒體、學校、單位、社區等各級組織的作用,深入群眾,開展以社區為單位,進行環境宣傳教育.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的意義,使人們認識環境問題的危害性,增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結合“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進行廣泛宣傳.

今後環境宣傳的著力點應首先從政府官員、領導幹部環保意識的提升入手,由於我國公眾環境意識的“政府依賴性”較強,若然各級官員和領導幹部對環保的認識上升至如GDP、計劃生育等問題的高度,則在公眾環境宣傳上必將事半功倍.

二、完善環境教育體制

我國1992年召開了全國第一次環境教育工作會議,並提出“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的口號.自此,環境教育在全國蓬勃發展,並向規範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以中小學為主的正規教育是環境教育的重中之重.從自己所面對學生的特點和本地區、本學校的環境狀況出發,探索多種形式行之有效的環境教育方式和方法.

1.因時因地因人實行環境教育

由於城鄉差異、文化程度差異、經濟收入差異是影響人們環境意識差異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環境教育時要有針對性,要使人們學到他能學的、想學的、學以致用的知識,這樣才能達致高效率的環境教育效益.在城市,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較多,可以通過電視、電影、網絡、報刊雜誌等向公眾進行環境宣傳教育;也可以組織公眾,開展一些環保活動,進行環境教育;政府和環保部門、環保組織也可以將環保教育開展到社區去,走進人們的生活空間.在農村,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較窄,主要是電視,我們一方面可以電視上加大對群眾進行與他們的生活、生產相關環保知識、環境法律、法規,環保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

2.實踐中進行環境教育

成人學習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成人過去的生活經驗.早在1926年愛德華?林德(Euard Lindeman)建立的成人學習理論就認為個體比教育結構更重要,課程應該圍繞成人學習者的需求和興趣建立.他認為,成人只有在需要解決來自生活經驗中的問題時才有學習的動機.1990年Molcolm Knowles又提出成人學習的動機論,他在林德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成人不僅要學習他們需要了解的東西,教師還應該幫助成人學習者意識到“需要了解”的東西.社會公眾多數是成人,可以借鑑和結合成人教育理論,警醒社會公眾的環境知識和環保技能,從而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改善人們的環保行為.

3.運用心理學知識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環境教育

美國犯罪學家凱令從一座漂亮大樓的一扇窗戶的玻璃被打破了,而沒有及時地維修,從而又增加了幾個破爛的窗子中,悟......

相關問題答案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環境保護意識?
環境保護稅法的意義?
環境保護的調查意義?
加強環境保護的意義?
環境保護股票有哪些?
環境保護的同義詞?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
環境保護是什麼專業?
怎樣加強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