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磨針講的是誰?
鐵棒磨成針,的故事指的是哪位主人公
講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事。
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學堂去讀書,可是,那些經史、諸子百家的書很不好學,李白學起來很困難,就更加不願意學了,有的時候還偷偷跑出學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沒有上學,跑到一條小河邊去玩。忽然他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蹲在小河邊的一塊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著一根鐵棍。
李白好奇地來到老婆婆身邊,問道:“老婆婆,您在幹什麼?”“我在磨針。”老婆婆沒有擡頭,她一邊磨一邊回答。
“磨針!用這麼粗的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這什麼時候能磨成啊!”李白脫口而出。而老婆婆這時擡起頭,停下手,親切地對李白說:“孩子,鐵棒雖粗,可擋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難道鐵棒就不能磨成針嗎?”
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很受感動。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恆心,不怕困難,天天堅持做,什麼事都能做好。讀書不也是一樣嗎?”李白轉身跑回學堂。
從此以後,他刻苦讀書,歷代詩詞歌賦,諸子百家,他見到就讀,終於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
這句成語比喻只要長期努力不懈,再難的事也能成功。
鐵杵成針的主人公是誰?
李白
【出自】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解釋】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
【文言文】李白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 。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笑其出。老嫗曰:“功到自然耳。”白大為感動,遂還讀卒業,卒成名士。
【譯文】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老馬識途,入木三分,鐵杵成針這三個故事中主要講的是那一個人物
第一個齊桓公
第二個王羲之
第三個李白
鐵杵成針寫誰?
鐵杵成針寫誰?
這個故事說的是李白。
對這個故事今天要辯證的看。積極的、肯定的方面想必只要讀過小學的人都知道了——做事要有耐心、恆心,要拋棄一口吃一個大胖子的幻想。
這個故事如果出自現在,人們肯定會說李白和磨杵的老嫗都是大傻瓜。因為誰都知道引用鐵杵磨成針這樣的故事來教育人有耐心、恆心是極為滑稽可笑的,其一、鐵杵成針,大財小用,是極大的浪費(既浪費材料,又浪費人力),其二,即便老嫗把鐵杵磨細磨尖,老嫗也無解決針鼻問題的手段(老嫗磨的只能是錐子,不可能是針)。
這類故事當今人們大多把它作為反面典型事例對待的。例如現在大力推行的搬遷異地扶貧脫貧,就是人們認識到移山的愚公是一個大笨蛋後出現變化。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講的是什麼故事
大詩人李白,幼年時有一天覺得讀書枯燥無味,便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當他閒遊閒逛時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裡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神情十分專注.
李白問:"請問你在幹嗎?"老婦人回答:"磨針."
李白覺得很不明白,李白脫口又問道:"這麼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老媽媽才擡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李白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於是他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讀起來。
是啊.做事情只要有恆心,天天堅持去做,什麼事也能做成的.
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
鐵杵磨針的故事講了什麼
凡事只要堅持努力,鐵杵亦可以成針
若要功夫深,鐵杵磨針是誰講的?
原話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來自於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發音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釋義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處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示例 ~,經過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練地掌握了英語。
成語鐵杵磨成針講的是關於哪位唐代大詩人的故事?
李白
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