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高等教育的意義?
什麼是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我是什麼?
高等教育是中等教育之後所實施的各種專門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兩個類型,後者屬於成人教育範疇。 中國高等教育分為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4個層次,授予相應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中國高等學校分為文、理、工、農、林、醫藥、師範、財經、政法、體育、藝術等科。 通過全國統一考試選撥新生,是高等學校招生的基本形式,國家的招生計劃和畢業生分配計劃過去完全是指令性的,近年來改為國家任務計劃和調節性計劃兩種形式,國家任務計劃是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門下達的指令性計劃,調節性計劃是由學校根據自身培養和招收自費生的計劃。畢業生過去實行國家統一分配辦法,改革後除對師範學科和某些艱苦行業、邊遠地區的畢業生在一定範圍內定向就業外,對於大多數的畢業生實行“雙向選擇”,即在實行國家方針政策指導下,經學校推薦,在一定範圍內由畢業生選報志願,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制度。 我國高等教育實行按專業培養人才,專業一般設置在文、理、工、醫等學科內。近幾年來,普通高校分科類進行修訂專業目錄的工作,拓寬專業的業務範圍,培養人才的適應性。根據培養通用人才的需要,根據需要,對專業進行合併,高校專業設置還在進行更大範圍的改革。 我國高校一直採用學年制,對於修業的年限、教學時數、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都有嚴格的規定,近年來,已有一半以上學校實行有計劃指導的學分制,加大選修課比例。一些高校還試行第二學位制、主輔修制、導師制等。 我國高校的管理體制是:部分綜合大學和師範院校由國家教委負責,專門院校歸口相應的中央業務主管部委管理,地方高等院校由省一級管理。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精神,高校的辦學自主權有所擴大。 福 高等院校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教師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四個級別。 高等教育是高科技產生髮展的最前沿。高等教育通過培養高科技人才,研究科研課題開發科技產品推動科技進步。國家只有加強高等教育才能使科學技術得到更快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都把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的重點。
請告訴孩子,為什麼一定要接受高等教育
社會壓迫,不學跟不上社會。就比如幾百年前沒幾個懂點物理懂數學,但一定要接受高等教育就不必要,所以現在只有九年義務教育,能在社會上存活了;高等教育只不過是通往上層的一個通道而已,這年頭家長都是希望孩子做人上人,越爬越高,實際上這些都是不現實的。人上人註定只有那1%不到,而其中99%都是固定位置,普通人爭的是那萬分之一的機率,現在滿大街的大學生跟螞蟻一樣,家長的盲目樂觀造就了各所高校的蓬勃發展
高等教育對國家的意義
可以增加教師就業,讓年青人更容易交到朋友、多體驗幾年美好的青春年華,緩和就業壓力,提高人民素質,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讓為父母者有個奮鬥目標、有個盼頭,給年青人增加深入接處異性的機會、提高找到終生伴侶的概率,讓人們聚會時多些美好回憶、多些念想、多些好好活著的動力。
接受所謂的教育有什麼好處?
教育的好處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清楚的,需要看你從哪一方面來理解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大學教育,還在出身社會工作的在職教育了,總之學習對自己有所幫助,三人行必有我師嘛!隨時隨地都需要學的。
高考的意義
一種平臺,讓你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高考不意味未來,以後。但是對你人生沒有負面影響。
為什麼中國古代高等教育不能稱之為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擁有 3 000多年的太學史,曾經一度是世界上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但是中國近代意義的高等教育只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的現代高等教育是典型的“後發外生型”,這種教育的現代化並不是直接由傳統教育的內部需求自然演變而來的,而是在外力的壓迫下強行生成的。中國高等教育源於西方近代的“大學制度”。伴隨著19世紀末西方大學制度的傳入,以及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的開始,中國高等教育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也就開始了自己漫長而曲折的近代化征程。近代化是一個多層面的概念,高等教育近代化也一樣。中國高等教育,從清末到民國結束,在半個多世紀裡,經過一代代學人和政治家的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內容層面”和“制度層面”的近代化,但“理念層面”的近代化卻相對較少引起人們的注意,更少有專門而系統的論述。事實上,理念層面作為大學發展中的“靈魂層面”,其近代化的實現對大學的發展尤為重要。原因在於:其一,就學理而言,一國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完成與否,標誌著該國整個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否最終完成;其二,就大學發展的實踐而言,理念的近代化是大學發展中的一個不可超越的階段,只有完全實現了內容、制度、理念各個層面的近代化,大學才能得到根本性的發展,這一點已為各國大學發展的事實所證明。中國要實現繁榮富強的夢想,必須走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中國的高等教育要想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也必須走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之路。這就要求高等教育處理好傳統與移植的關係,使移植的現代化根植於廣闊深厚的中國文化傳統之中。這一過程將是極其複雜和漫長的。
一、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要義
今天重提中國高等教育理念的近代化有著歷史與現實的雙重意義。從歷史意義上講,中國高等教育只有最終完成了理念層面的近代化才標誌著中國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最終完成。從現實意義上講,中國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完成,是實現中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根本途徑所在。因為中國目前所採用的高等教育制度是西方的“大學”,而其理念卻不是西方的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這樣一來,中國大學的進一步發展就受到了天然的限制。借用文化上“體”與“用”兩個範疇,可以說,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性困境在於“體用不合”,改革的出路便在於通過理念的近代化最終實現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體用不二”。
“近代化”在西文原意中是一個含義比較固定的概念,它有著具體的時限,所以,在西文文本中會有“前近代”與“後近代”之說。而在中文語境下,由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近代化在通常意義上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社會發展的宏觀層面上,它可以泛指社會從一種低級形態向另一種有著質的區別的社會形態的過渡。在這種意義上,人類社會已完成了一次近代化,即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正在向另一次近代化邁進,即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變。我們從這種定義出發,世界高等教育也經歷了兩次近代化,即從中世紀大學向近代大學的轉變,以及從近代大學向現代大學的轉變。
中國高等教育是整個中國社會走向近代化的產物。它萌生於中國社會結構發生劇烈變革的清朝末年,而在民國以後獲得迅速發展。可以說,中國高等教育所直接起源的是西方的“大學制度”,而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書院和科舉。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高等教育“近代化”將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層面展開。具體表現在:其一,中國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中國社會近代化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其二,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作為對傳統高等教育的一種背離,其所繼承與發展的是西方近代的大學制度,要想使這種外來的大學制度在中國獲得很好的發展,近代化是一個不容迴避的......
高等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引領社會的發展 推動社會的進步
大學生的進步思想 (比老百姓看的更遠一些 但就是有時會太理想化)
大學生的科技技術 對社會發展是起著很大的作用
我進了奧山的YY頻道,然後下面一大串的房間,為什麼我只有第一個大房間能進,
一般官員會要求你改成他們YY的統一ID格式,然後會發放馬甲,就可以進去了
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職業教育對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要性勞動者素質是指一個國家中能夠從事社會勞動的全部人口的整體素質。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主要包括從業人員、失業人員,也包括處於勞動年齡之內的就學人員、從事家務人員和軍隊服役人員以及其他人員。社會生產和經濟建設正是通過這些人的勞動來實現的,他們的素質狀況,在生產力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勞動者素質,主要是依靠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學校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它是一種規範化的教育,是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是有廣大幹部和教師負責任地去完成的教育,這種教育對提高勞動者素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當今世界,以人的素質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對全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已成為當務之急,從而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位置。“十五”期間,中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2005年初中毛入學率已達95%,高中毛入學率已達5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21%,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已經超過2300萬人,正如教育部賙濟部長說,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發展階段。但是,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21%的入學率意味著還有一大批高中畢業生未能升入大學。雖然招生數每年都略有增加,但普通高等院校的發展空間畢竟是有限的,如四川省某大學2005年招生10000人,2006年將招生10200人,僅增加了2%。反觀錄取率——據《成都日報》2006年4月3日報道,四川省2005年的高考生有453269人,比2004年增長32.3%,而錄取率僅60.23%,比2004年下降了10.07%。2006年該省高考生將超過56萬人,而錄取率較之2005年還將下降6.73%,為53.5%。另有報道,近兩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約為72%,也就是說,有28%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高中畢業生的升學率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已在並還將逐年下降。而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技師、技術工人等高素質技能性勞動者卻又非常短缺,並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制約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突出因素。教育界、用人單位及青年人都曾經片面追求高學歷教育,忽視或輕視職業教育。然而學歷並不代表能力,隨著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觀念的進步,學歷在就業市場的優勢越來越低,用人單位更注重於學生實在的能力,比較務實地去選拔適合需要的人才。社會正在由片面追求學歷向能力社會轉變。有一家企業吸收了兩位新人,一位是工作了幾年的學士,另一位是剛畢業的碩士,經考核,前者具備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在試用期間,前者的工資4倍於後者。這種現象在國外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如美國某大學的加速器實驗室供許多教授使用,但工資最高者卻是管理加速器的一位工程師。這位工程師的工作能力很強,他對加速器的維護、改進基本能滿足各位教授研究工作的需要。這樣的事例說明,日益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一定要在層次上和類型上都能結構合理,這就要求高等教育結構與類型多樣化,而職業教育正是一種有效的補充。多年以來,中國職業教育曾為社會培養了許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和有職業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改善了中國勞動力隊伍的素質結構、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為各行各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促進了勞動就業和社會穩定。許多行業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時,都對職業教育為行業培養的高素質勞動者予以肯定。因此,發展職業教育對於提高勞動者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戰略意義。二、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率提升失業問題各國均有,這是一個關乎社會穩定的民生問題,如果就業率的提高大大滯後於經濟的增長,就易滋生社會的不穩定,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