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話本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詞話本”?名詞解釋
“詞話本”文本是有說有唱、韻散雜糅的,其立意是以說教、有趣味、有吸引力為主的,總體風格是俗中帶雅。
參考資料:http://www.airiti.com/CEPS/ec_en/ecjnlarticleView.aspx?atliid=751462
話本的詞語解釋
(1). 宋代以來說話藝人說唱故事所用的底本。如《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全相平話五種》等。(2).指說唱的故事。元 汪元亨 《沉醉東風·歸田》曲:“千古興亡費討論,總一段漁樵話本。”《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今日說一段話本,正與 王奉 相反,喚做《兩縣令競義婚孤女》。”(3).引申指曲折離奇的事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不在姐夫姐姐面前說這話本,只得任他埋怨了一場。”(4).指傀儡戲、影戲、雜劇和諸宮調的底本。參閱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瓦舍眾伎》。(5).猶話柄。《剪燈新話·牡丹燈記》:“燈前月下,逢五百年歡喜寃家,世上民間,作千萬人風流話本。”
詞話的基本解釋
1. [notes and comments on ci poetry;novel with parts in verse common in the Ming Dynasty]2. 評論詞的內容、形式或記載詞的作者事蹟的書。3. 散文裡間雜韻文的說唱文藝形式,是章回小說的前身,起於宋元,流行到明代。明代也把夾有詞曲的章回小說叫做詞話。
新注是什麼意思 買了一本人間詞話新注 那還是王國維寫的不?為什麼叫新注
是他寫的,但是是全新的註解,省隊以前解釋的升級版
三民書局 金瓶梅 是詞話本還是繡像本
是詞話本
《金瓶梅(全二冊)》
作者:笑笑生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1407944
本書版本: 劉本棟校訂《金瓶梅》,一百回本,臺灣三民書局印行,無插圖。經過半個世紀的戰亂,政亂,詞話文本的整理在臺灣重新開始。1965年,美國將原北京圖書舘的《金瓶梅詞話》原本交給臺灣,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後將之影印出版。
《金瓶梅》與《金瓶梅詞話》有什麼區別
《金瓶梅 》共 100 回 ,其版本有二 :一是萬曆 四十五年(1617)東吳弄珠客作序的《金瓶梅詞話》 ;另一是天啟年間刻的《原本金瓶梅》。
我們一般把《金瓶梅詞話》和《金瓶梅》統稱為《金瓶梅》,其實他們是兩個不同的版本。
1.詞話本,又稱萬曆本(即明萬曆年間刻本《金瓶梅詞話》),是早期版本,有民間說唱色彩,語言敘事都比較樸質,有原始風貌。詞話本可以看做是《金瓶梅》的原版。
2.繡像本,又稱崇禎本(即明崇禎年間刻本),此書有200幅木刻插圖,全稱《新鐫繡像批評金瓶梅》,故稱繡像本,是後來經過文人潤色加工過的,文字比較規範,文學性更強些,但早期的樸質風格受到了影響,有一些士大夫說教的色彩。
夫孝,徳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是什麼意思
出自《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叄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大意:“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品行的教化都是由孝行派生出來的”
,“夫”,為發語詞,本身無實意。
繡像版是什麼意思
繡像是一個詞語,一是指用絲線繡成梗佛像或人像,二是指明清以來,若干通俗小說前面,附有書中人物的圖像,三是指出版書籍中的插圖。
繡像
1、用絲線繡成的佛像或人像。南朝梁沈約《繡像題瓚序》(《廣弘明集》):“樂林寺主比丘尼釋寶願造繡無量壽尊像一軀。”
2、現在出版的書籍即使插圖較多,也不再叫繡像版了。
只識皮相不識骨相什麼意思?
識人識相不識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1樓說的意思很正確,但是這裡補充下全句
另:後一句有出處,元代某個詞話本貌似,前一句雖然知道,但貌似沒出處,可能為民間補充。常見於對人的俗語,前一句兼指物品。
全句釋義:
或者你知道這人,也能記住他長相,但卻不曉得他性格是怎樣的。
認識這個人容易,記住他長雞容易,但要了解他的內心卻不容易
===================
另外,形容文學作品、繪畫之類的常用的一句是畫人畫皮難畫骨(訛傳畫虎),這話的意思就和畫龍點睛雷同了
格非:什麼是文學經驗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在這樣一個場合跟諸位交換一些對文學的理解,我前不久在北京見到了黃建新博士,黃建新和她的先生,我們一直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我聽說由她來給我主持這個論壇,我個人覺得特別美好、特別放鬆。今天我本來是想跟大家討論一個問題“文學和經驗的關係”。
為什麼要討論這個題目,這也是我個人最近比較專注的問題,也是我們在文學創作中的經驗。第一個問題,我們經常會討論到我們擁有經驗嗎?大家也許會覺得很奇怪,無論是寫作還是一般人,每個人其實都擁有經驗。如果我們很簡單的說,這種經驗構成了寫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這當然沒有問題。可是我覺得這並不妨礙我們來追問,我們真的擁有經驗嗎?剛才黃建新博士提到我寫《春盡江南》,寫《山河入夢》,或者比較早期的《人面桃花》。我比較多的體會到經驗在我身上發揮的作用。
比如說在我們老家,我們家是在江蘇省,被稱為江南的地方,村莊裡面有很多老人,我小的時候跟他們在一起玩。其中有一個老人永遠在跟我說一些話,他在家裡種菜,很普通,鬍子當時都已經白了。村裡人都覺得這個老頭是個瘋子,覺得這個人不可理喻。他也經常跑過來跟我講一番話,但是他講的話你聽不懂,講半天,你不知道他說什麼。我小時候也就把他看作是一個瘋子。這個人離他遠一點,非常害怕。但是他對人非常和善。他究竟在說什麼,我腦子裡一直有一個疑團。後來我讀了大學,從上海回家,這個老頭還活著,他經過我的時候又跟我說了一番話,我聽懂了,他說的是英文。引起我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假如說我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家,也從來沒有學過英文。這個經驗就會一直在我思想中沉睡。後來我去了解這個老人以前幹過什麼。有很多部分我都把它寫到《人面桃花》裡面去了。他構成了我寫作的經驗,但是這個經驗不是自動獲得的。我們每時每刻都會經歷不同的事情,我們有大量的記憶,但是這個東西是不是一定會被你用來寫作,很難說。我們知道有兩種類型的作家,有一種類型的作家狄更斯,比如說中國的沈從文。沈從文去北京開始寫作之前,差不多就已經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經歷了無數的事情。當時中國很多事情是面臨生死的考驗。當他有朝一日在北京說我要寫小說。大家都知道沈從文是小學畢業,可能沒有畢業,文化水平很差,郁達夫他們都覺得奇怪,說你這麼一個文化水平的人怎麼能寫作?沈從文說別的我不敢肯定,我超過莎士比亞是肯定的。他非常狂妄,因為他積累的事情太豐富了,有大量的事情湧上筆端。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類型,霍桑、卡夫卡,他們的經驗跟我們相比,不會多,只會少。一輩子當個小職員,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構成了這些人的寫作?這也是困惑了我很多年的問題。比如說文學作品果然是經驗的表達,比如說我經常在清華給學生講課,講到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文左安在他的追憶裡面分析過這件事,他說如果這首詩翻譯成英文的話就糟糕了。意思就是說,我在歧王家裡經常見到你,我在崔九家裡也聽說過你。現在到了江南這個地方我們又見面了,換成英文就是這麼簡單。所以美國人的詩不知所云。這是唐詩裡面非常重要的詩,這首詩是杜甫去世前一年寫的,他什麼經驗都沒有說,不是要把什麼經驗呈現給大家。相反,他是想把經驗藏起來。“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你從這個字面上看得不到什麼經驗,可是要這首詩特別不容易。你得了解當時的安史之亂,你得了解當時杜甫回不了家,他很懷念他的家鄉,他對家鄉的記憶突然被一個故人李龜年引發出來了。這首詩背後隱藏的東西才浮現出來,這在當時作品裡面非常普遍。他是呈現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