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General 更新 2024-12-21

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學習?

,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的淺見: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課改的靈魂。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舞臺,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策略、方法,將學習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我大膽地進行了嘗試,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交流學習發現,學生通過讀書很快就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講了我認識到一個聾啞人,他喜愛畫魚,畫技高超,畫出的魚就像真的一樣等內容)。學到這裡,學生已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內容,此時,我便相機引導:“同學們讀懂了這第麼多內容,很不錯,但是用心讀書的孩子才能讀出問題來,你們能嗎?”我這樣一提,學生就明白的我的意思,馬上又拿起書讀了起來,很快又提出了:“為什麼聾啞人他的畫技高土超?魚怎麼會游到紙上?題目是什麼意思?題目又說明了什麼?···

···”這些問題不是學生容易解決的,於是,我鼓勵學生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在探究中,學生很快抓住了文中的重點句,如:“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裡遊動,而且從來沒說一句話”,“他好像和金魚已經融為一體了。”,“魚游到紙上,先游到心裡”等。學生從這些重點句子中體會到聾啞青年觀察金魚時入神著迷;畫魚時全神貫注,一絲不苟,把金魚畫活了;他作畫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兩忘;看魚、畫魚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這也正是聾啞青年之所以畫技高超的原因:專注和勤奮。而且也是他贏得了大家讚歎的原因。這樣通過讓學生進行探究,教師點撥,使學生達到了共識:聾啞青年的專注和勤奮,才練就了高超的畫技(把魚畫得栩栩如生)、執著追求的品質,並受到感染。學習了課文後,我給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說說你平時做事情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讓學生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指導生活。

二、引導學生有計劃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學生來說,有計劃的學習要比無計劃的學習好得多。有些學生學習毫無計劃,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根本沒有真正認識到有計劃學習的重要性。高爾基曾說過“不知明天該做什麼的人是不幸的”,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首先確定學習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學習的保障。目標可分為短期和長期,先制定短期目標,在短時間內可完成的一個小目標,然後再製定長期目標,讓自己的學習一步步從小目標走向大目標;其次引導學生恰當地安排多項任務,使學習有序的進行。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不斷髮現自己學習上的優勢和劣勢,優勢繼續發揚,劣勢進行克服,長期以往,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會得到培養。

我常常告訴學生,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做到有條不紊、有序有章。學習也是一樣,有了計劃,我們就會按計劃進行學習,就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這樣,我們的學習就不會盲目,學習效率就不會低下,學習成績也會大大提高。例如:我在每學期開學初,針對自己所教的課程特點,在學生拿到課本後,先讓學生瀏覽目錄後統觀全書內容,然後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與學習特點,制訂一個短期學習目標,等學習兩週左右時間後,再讓學生制訂長期目標,並要求學生們必須按照自己所制訂的目標進行學習,經過幾年的嘗試,我覺得效果很好。

三、把握好以課本和課堂兩個中心,提高學習效率。

(一)以教材為中心

於漪老師曾提出“語文教材應是培養學生語文素質的沃土”,這實在是一個精彩的比喻。植物生長需要從土地汲取水分和養料,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也離不開語文教材。好的語文教材蘊含知識、思想、情感、審美等豐富......

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一、培養興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聖陶曾反覆強調“習慣在學習中的作用,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主張“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即“自主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進步與成長的重要因素,而習慣是在生活過程和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與培養起來的,要讓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培養學習興趣。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工作到忘我,時間過得飛快而愉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文化研究小組負責人米哈里提到,如果人從小就體會過為興趣而忘我的滋味,就會感到快樂,並一直主動尋找這種樂趣。因此,如果能讓孩子從愛好出發,如讓喜歡解數學題的孩子多做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喜歡寫作的孩子在學習之餘積極投稿。這樣能激發他們的忘我精神和征服欲,久而久之,他們便會主動去體味這種感覺了。又如將一些公式、知識等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繫起來,讓他們覺得熟悉、有親切感;避免浮躁,引導他們透過知識之皮毛看到其真正的內涵,當他們真正去思考了,並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問題,當心裡有了成就感,就會感到學習的樂趣所在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老師適時適度地給予孩子讚賞。另外,不要太注重學習成績,只要他努力了,即使成績不理想也不要責怪,不妨和藹的對他說:“老師期待你下一次的表現。”

他們的自我成長就是在這樣的鼓勵和期望中完成的。培養興趣就是要在參與中培養,在成功中提高。因此,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和愛好,尊重他們的個性,投其所好,鼓勵其每一次的成功和與眾不同。如果"心中喜悅",勢必會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進而能充分全面地進行自主學習。

二、創設寬鬆自主的學習環境,

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

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尊重每一位學生,注意傾聽他們提出的每一個要求和問題,並及時幫助和指導。我覺得尊重才會平等,和諧才能輕鬆,只有在寬鬆、自主、愉悅、合作的氛圍中,才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樂意去思考、探究問題,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是學生敢於自主學習,充分張揚個性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運用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要運用關愛的眼神、親切的話語、幽默的語言、巧妙的情景等情感信息方面的交流,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寬鬆、愉快的氛圍中敢說、敢想、敢做、敢問,為學生提供敢於自主學習的空間,為他們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另外,我覺得教師不應該只做教給學生1+1=2的教書匠,而要做有思想的教師,不僅要明白教什麼,還要懂得怎樣教,更要清楚為什麼教。教師不應只是“講演者”,“一貫正確的指導者”,教師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專家,而是學生的學習朋友和引路人,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做學生的學習朋友和引路人,要求老師必須真正把握學科教學和學習的特點、重點、難點,把握學生的學情,將知識融會貫通,然後和學生一起來探索學習。同時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始終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操作者,實現了教師角色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根本轉變。切實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確立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準確把握教師在數學活動中的“角色”作用,擺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

例如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裡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並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

教師如何引導啟發學生

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積極源於興趣,我認為,在新課改條件下,要上好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使學生親近化學,感到學習化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對於教學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作為老師如何正確引導學生髮展

最重要的是要跟學生和諧相處,樂教樂學

古時強調師道尊嚴,“天地君親師”,由此可見為師者的地位和尊嚴。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提倡尊師重教,但在這個講求平等和民主的時代,我們卻不能一味強調“師道尊嚴”,而是在關注老師的同時也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學生,讓二者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和諧相處,樂教樂學。

說起來,良好的師生關係並不複雜: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另一方面是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只要教師和學生都能做到這兩點,他們就可以稱之為“學生眼中的好老師”和“老師心中的好學生”,而事實上,絕大部分教師和學生也希望做到或者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但前不久,一份關於中學生心理狀況的調查報告卻顯示:當心理存在問題時,只有2.06%的同學願意向老師傾訴;在對待老師批評這個問題上有近三成的同學認為老師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雖然這份調查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這一現象卻不容忽視。在又一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將焦點重新對準了師生關係這一古老而又嶄新的話題。

老師與學生應是平等的師生關係

“作為老師,首先要有愛心,熱愛教育事業和自己的學生,也要有責任心,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自己的學生負責;其次,要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能為孩子做榜樣、做表率;還有就是要有良好的人格和淵博的知識,讓孩子能從他那裡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對老師的要求和希望,,老師與學生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這樣更有助於互相交流,減少矛盾。

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則,“靠單純的說教很難使孩子真正服你,必須要讓他們感覺到你的人格魅力,他們才能真正佩服你、欣賞你、向你學習。”

文章來源於海峽教育網,海峽教育網還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方法哦~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

說來慚愧,雖然做老師十幾年,也學習過一些學習理論,自認為有了一點點思考和體會,但是關於深度學習,我瞭解的還真不是太系統,當我看到今天研討的題目後,有一種很茫然的感覺,於是就在網絡上學習了一些有關深度學習的文章,結合自己的體會進行了一些膚淺的思考,但是總感覺還不是太透徹,由於時間有限,我又不是太聰明的人,只好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收穫在此和大家交流,不到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一起進步!一:所謂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的學習新的思想和事實,並把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在眾多思想中進行聯繫,並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景中去,並作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或者是指通過探究學習的共同體促進有條件的知識和原認知發展的學習。 它鼓勵學習者積極地探索、反思和創造,而不是反覆的記憶。我們可以把深度學習理解為一種基於理解的學習。它強調學習者批判性地學習新思想和知識,把它們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從而幫助決策、解決問題。二:深度學習的特點:1:深度學習意味著理解和批判;2:深度學習意味著聯繫與構建;3:深度學習意味著遷移與應用;這些表明,深度學習在教學設計中,首先應該設計出學生學習可以積極參與的學習活動;如採用基於問題的教學設計,不僅要設計好大的問題,更要設計好小的問題,這樣才能不斷的激發學生深入的去思考,並且注意時時生成新的問題;如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儘量的讓任務情景與學生的生活聯繫起來,這樣既可以保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更利於學生運用學生所學的知識。再來,就是評價環節應該注意對過程的幾個環節。三: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的簡單對比:深度學習 淺層學習概念:批判性的學習新知識,新思想, 非批判性的接受新知識新思想,孤 試圖將他們納入到現有的知識體 立記憶學習內容。 系中。在概念之間建立聯接。 特徵:尋找意義,關注解決問題所需 建立在機械的學習上,關注解決問 的核心店和概念的積極互動。能 所需的公式和外在線索,被動的接 區別觀點和論據,在不同的模型 受信息。不能從實例中辨別原理。 間建立聯繫。將以有的知識和先 沒有意識到新知識是建立在先前工 前的經驗聯繫起來。將課程內容 作上。簡單的把課程內容作為考試 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 的一部分來學。概括起來說:學生要達到深度學習至少實現三個目標。認知結構的重建、學習策略能力的提高和道德素質的發展。四:引導學習者將想法與以前的知識和經驗聯繫起來。 理論和實踐都充分證明:只有當新知識建立在舊知識上,而且又高於舊知識時候,是人類最感興趣、最有求知慾的時候。一個人在學習新知識以前,不是對所要學習的知識一無所知的,他都有或多或少的基礎或者經驗,老師要善於調查或提前瞭解學生已有的的知識領域,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教學工作,這樣對於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行深度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每學期剛開學時,學校、老師、班主任根據以往的實際情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把對學習有較大影響的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為學生學習打下基礎;編制和開發了對以往知識回憶的題目;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從小學知識和前面所學習的知識引入,讓學生感覺水到渠成,不但降低了學習的難度,還提高學習效果。2、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多動腦、會動腦;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教學策略的選擇,在編制學案或者提出問題時候,不僅要設計好大的問題,更要設計相關的小問題,這樣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深入的思考,並且注意隨時生成新的問題;應該設計出學習可以積極參與地學習活動,只有積極的主動性才是深度學習的最基本的保障。課堂上要多給......

淺談教師如何教育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同年的教育工作實踐告訴我,一名好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是獻出愛心給學生,教育學生的前提是獻出愛心給學生;教師的愛心,對學生學習,個性的發展影響甚大。有這樣一句話:“學生幼小的心靈好比是是荷時上的露珠,晶瑩剔透而又特別需要小心翼翼地呵護,若稍不小心,這露珠就會滾落,破碎。”這句話讓我特別感動,是啊,對於教育來說,無論是傳統教育還是現在在力倡導的素俯教育,缺乏愛,也就是缺少了豐富的內涵。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愛,才讓教育真正地煥發出美麗的光芒。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擁有一份愛心一份真情,把我們的教育教學演繹成為一種真正的愛的藝術。教師愛學生的情感和行為的具體表現我認為應該尊重每一名學生,無論對什麼樣的學生我總是愛護他們的自尊心,相信他們都有上進心,我也知道,假如對那些讓我們老師頭痛的學生冷嘲熱諷,甚至惱怒之極施以拳頭,只能改變他們一時的行為,卻遠不能收穫少年心靈之樹上那美麗的果實。我們應當學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會與學生“共情”,學生上課趴在桌子上,他可能不舒服,或者有其他隱情,學生上課時隨便說話,也可能是想顯示一下自己,以引起老師對他的注意、、、、對於以上這樣的學生,教師網開一面,把批評的話說得十分委婉,併為他們創造自我糾正的條件,這就印證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一句話“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教師的愛,是學生心田渴望的雨露,是學生心中期待的春風。在這許許多多不上進心眼的小事情中,真愛的點點滴滴已播撒於學生等待耕耘的心田,我們教師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形象也將於不知不覺中樹立於學生的心間。辛勤的教育工作者,就讓我們捧一顆愛心幫學生撿起掉在地上的書本吧!學生會因為感激還你榜樣的力量而向你學習,腳下的紙屑去把它打掃乾淨。儘管到處可見物慾橫流,但我們還是要積極向上,用行動去為同學們引導---因為老師應該是學生頭頂一片湛藍的天空,是學生精神荒漠中的一片綠洲,是學生前時向上,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給學生,讓我們用一顆父母般的關愛之心把鼓勵真誠平等和信任串成一串兒掛在學生心靈的窗戶上,讓他們時刻感受到父母般溫暖的師愛---這種神聖,高貴而平凡的感情的撫慰,讓他們終日如沐春風,如沐春陽讓師愛之魂在他們的成長之路上永放光華!

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

教育改革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改革開放的現代社會給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當代的中學數學教師的職責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中學數學教師,在時代的浪潮中,正如鎮舟之石,必須和時代同步,培養中學生良好的個性,擔負起全面教育學生的重任。現代社會人才,不僅要有良好的品德,較高的智能,強健的體魄,較高的審美能力,而且更應該具有開拓、創新、探索、堅毅、勇敢、自主獨立的個性。只有具有這樣素質的人,才能在21世紀中敢於創造和進取,把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中學數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教育學生,陶冶學生情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基礎教育階段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黃金時代。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更要教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思考,還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中學生和諧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個性品德。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要從對未來人才素質培養著眼,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現代數學知識,還要使他們學會用數學及數學的思維,去解決問題。這對於個人乃至整個民族、整個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數學思想方法與在數學學習中獲得的自信、科學的態度、理性的精神等相比,後者顯然更為重要。從這一高度出發,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實施素質教育時,教師要抓住契機,通過各種渠道,把握好數學教學與學生個性之間的聯繫,發揮數學教學的功能,從而形成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提高學生的素質。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本人有如下淺見:  (一) 培養學生自信心 表揚激勵不吝惜  凡老師都喜歡聰明的學生,但在任何班級中都有幾個怕學數學、學不好數學的孩子,教師要善於及時幫助他們消除失望的心理,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對他們適當降低要求,加強個別輔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採用正面激勵,及時表揚的方法。當學生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看到紅紅的優,或得到簡短的批註方法好、想法特別、有進步、計算巧妙等,品嚐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喜悅的心情一定會溢於言表,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不斷增強。  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只是一個在教學方面的引導者,要明確老師在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課程改革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世界原本沒有差生一說,只是由於評價標準的差異,導致了我們眼中差生的產生。但我們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的差和生。因為,眼前的差生能夠讓你的講課無法進行下去,你犯不著如此,而差生的未來,也許是你永遠也趕不上的;所以,不要用言語去譏諷他們,誘發他們的叛逆精神,故 應多用正面激勵表揚的方法。要逐步扭轉教師重智輕德的教育現狀,樹立不求人人升學,只求個個成才的理念。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突出強調和滲透民主意識、創新意識,改灌輸為滲透,改訓導為疏導,改說教為體驗,改師道尊嚴為服務學生。作為教師不能因為一棵樹上沒有葉子就認為它是一棵死樹,而是創造適合它成長的氛圍,讓它放出生命的光輝。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師會教、善教、優教,學生會學、樂學、善學。使學生由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在課堂評價時,我更多的是強調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只要他做出努力嘗試,有些稍微出眾的一點點表現,就能獲得我的讚賞和表揚的機會,即使水平在中偏下的,仍然加以肯定。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兒童不僅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們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

教師應如何教學生感恩

江西心理學會會員鄒豔認為,當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缺乏

感恩心的現象十分普遍,

究其根源,

就是感恩教育在他們接受的教育

體系中所佔的位置已經被邊緣化。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

家長

尤其是爺爺奶奶太過於溺愛寶貝,認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辦,好

吃的留著,除了作業不代辦,

其餘都是老將出馬,

甚至作業也是家長

陪著做„„。無條件的給予,

沒有培養孩子的回報意識,

卻養成了對

現有的條件不珍惜,只顧一味地索取,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把

一切都看做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不會想什麼回報的問題,

何來感恩之

心呢?所以,如何教會“感恩”

,這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

淺談一名教師怎麼樣才能做到關愛學生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怎樣才能做到熱愛學生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教師關心愛護學生,要做到:

第一,瞭解和信任學生 。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從表面上看,學生之間似乎差別不大,但實際上,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與眾不同的一面。如果教師不瞭解和信任學生,就不可能有對學生真正的愛,也談不上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為了教書育人,教師既要了解學生的過去和現在,又要了解學生成長的家庭生活環境和經常接觸的各種人和事;既要了解學生表現在外的優缺點和特長,又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包括他們的苦惱和憂愁。只有全面瞭解和信任學生,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教育,才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第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往往會把自己的苦惱、心事和祕密隱藏起來,不願意對家長或老師說,只是遇到自己無法解釋和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才找人訴說、請教和指點。因此,一位好的教師應當主動與學生做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包括內心世界的苦惱與憂愁。這樣,教師才會更全面、更深刻地瞭解學生。

案例 :

鄭丹娜,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高級教師。從教 10 多年來,她憑藉自己的智慧豐富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用愛呵護孩子,用愛守護童心,在孩子的成長中體味從教的快樂。

剛參加工作時,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淘氣的學生,她會天天找談話,實在不行她還會向其家長“告狀”……有一次,班裡有一個淘氣的男孩沒有完成作業,她把他留下了,一直看著他補完作業,然後送他回家。見到學生的父親,她便一股腦地反映了他在學校的表現——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做小動作,課堂上和同學打鬧等等。鄭丹娜後來回憶說,當時講這些話的時候,絲毫沒有意識到家長和孩子心裡的感受。當她從這名學生家出來以後,屋內便傳出家長的怒罵聲、斥責聲,接著便是學生嚶嚶的哭聲。突然意識到,自己沾沾自喜的所謂“業績”,是以傷害孩子的心靈為代價的。從那以後,她就開始反思自己,探索走進孩子心靈,豐富孩子心靈世界的方法。

鄭丹娜首先從情感上親近孩子,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她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孩子們喜歡的遊戲,她也加入其中,像孩子一樣痛快地玩耍。如此貼近孩子,她既體會到了童心的純潔、率真,也洞悉了不少在成人眼裡孩子們的“小心眼”。不僅如此,鄭丹娜深知,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在開發孩子心靈的事業上,必須選擇“一對一”的方式。於是,她開始嘗試與孩子們互寫“悄悄話”以瞭解孩子心靈的祕密。除此之外,她還有很多讓孩子們“練心”的做法。比如,她給孩子們設計了一張“心情晴雨表”,要求孩子們每天用畫“笑臉”或“哭臉”的方式,反映自己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真愛,一次次打動孩子的心。一名學生回憶鄭丹娜時說:鄭老師講的課、說的話大都記不起來了,但她每天上課時親切地摸他頭的動作讓他終身難忘,無比幸福。是的,教育最後留下的不是知識,是感動。鄭丹娜給孩子們的除了知識之外,更多的就是感動。

生,從心裡充滿對每一名學生的愛。儘管有的學生有毛病甚至有越軌行為,儘管他可能給教師帶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教師對學生的愛要始終如一。教師關心熱愛學生,會由此產生熱愛教育事業的崇高道德情感;贊可夫說:兒童對於教師給他們的好感,反應是很靈敏的,他們是會用愛來報答教師的愛的。學生得到教師的愛,會將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增強信心,健康成......

如何讓學生理解老師

許多老師在一起的時候總會聽到同事感嘆“學生怎麼就不明白我的心呢?”很多時候,教師本著一腔熱忱,帶著比家長更虔誠的信念,渴望能培養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才,然而總是事與願違,學生的頑劣讓他一次次失望;恪守“教不嚴,師之惰”的古訓,卻總也得不到學生的理解,與學生的關係日益疏遠。在讓學生理解老師先看看我們自身原因是否做到:一、尊重學生。尊重、只有尊重,才能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尊重學生,

意味著你和學生之間有平等的交流。1、尊重學生的人格。其實,學生的內心卻是無比單純,他們更渴望獲得尊重。因此,對孩子,教師既要肯定他們的很多看法,又要引導他們思想意識的正確發展。比如,學生課外評論熱門電影,一個個激情洋溢,這時,你切不可對這些評論嗤之以鼻,不妨加入他們的討論,適時發表評論,偶爾引用一兩個新名詞,同時,對他們的意見做中肯的評價。也許,就是這無意的交流,會讓學生對你刮目相看,也會對你產生更多信賴。2、尊重學生的隱私。不要總以為學生都是小孩子,他們的一切都應是透明的,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祕密,他心底總有些不希望被別人窺視的地帶。如果你真的希望和孩子更好的溝通,就儘量不要對他的隱私感興趣,如果他願意,他會自己告訴你一切,同時,你也必須把握一個原則,別把他的祕密四處傳播。二、相信學生。“信任,是連接我們之間的橋樑;信任,讓我們之間沒有距離;信任,是開放在我們心中最美的花。”這是一個學生寫在週記裡的一段話,可見在孩子內心裡,教師的信任是多麼美好的期盼,那麼,我們更應反思:我們對學生的信任有多少?我們何曾對學生有過信任?

三、關愛學生。也許,你每天會注意學生的心情,他的臉上是否流露出煩躁?他聽課的狀態是否正常?也許,你對每個學生的性格,學習情況都比較瞭解,的確,你一定是位認真負責的老師,但,你真的全面關愛他們了嗎?作為朝夕相處的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把你是當作崇拜的對象,只是遠遠觀望,事實上我們不是一尊佛,只供學生頂禮膜拜,更應是和風細雨,在不經意的滋潤中,用自己的愛心喚醒學生的愛心,用自己的激情點燃學生的夢想,“親其身”方能“信其道”,我們不妨放下架子,善待學生,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認識他們的理想追求,走進他們的生活,只有從真正意義上了解了學生,你才能是真的關愛學生。

想讓學生去理解我們的用心,我們應該先去理解學生啊!只有先理解了學生,才是學生理解我們的開始啊!

相關問題答案
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教師如何鼓勵學生?
如何引導學生提問?
教師如何理解學生?
如何引導學生愛上閱讀?
孩子學會了罵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教育? ?
如何給小學生輔導?
小學教師如何上好課?
如何提高學生注意力?
如何管理學生課堂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