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
哭喪在古代中國是什麼意思
哭喪的習俗哭喪時"唱"出的歌叫哭喪歌,壯族習慣是請民間歌師二人來唱哭喪歌。兩位歌師扮成舅甥,一問一答,唱歌徹夜,讚頌祖先業績,勸導後輩不忘祖恩。許多民族並有哭喪歌舞儀式。彝族人稱此為"跳腳",由四人手持八卦在屍旁跳,邊跳邊唱孝歌,據說這樣可以為死者踩平通往陰間的荊棘之路。景頗人稱此為"布滾戈",要請附近各寨的青年男女同跳,通宵達旦。除此之外,還要安排兩個身著長衫的男子持矛舞蹈,繞竹幡作刺擊狀,以示驅邪。最早由執紼者唱輓歌送喪的風俗,起源於漢代。確切地講,是從漢武帝開始的。其次,輓歌的代表性作品是《薤露》、《蒿里》。而且分別規定了《薤露》是為王公貴人出殯時唱;《蒿里》則是為士大夫和一般百姓出殯時唱。這兩首通行西漢的輓歌,相傳是田橫門客的作品,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輓歌。《薤露》的歌詞是:"薤上朝露何易稀。露薤明朝更復活,人死一去何時歸?"《蒿里》的歌詞是:"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躇。"
一、哭喪的興起
輓歌入禮,在漢晉時代興起,到南北朝時更加流行。有趣的是,輓歌習俗流行起來之後,唱輓歌的場合就不限於出殯送葬了。輓歌成了表達心中的痛苦,對亡者的深切的思念等悽楚情感的一種宣洩。
二、職業
哭喪也是一種職業,但是這個職業現在很少了,在城市裡基本上消失了,比較落後的地方仍有。
一般的就是家裡子女比較少的這樣的才花錢喊人來哭喪,以示悼念。
三、哭喪的形勢
從形式上來看,現代民間哭喪歌,亦即輓歌可以分成三類:一是"散哭";二是"套頭";三為"經"。散哭的特點是"隨心翻",想到什麼就哭什麼,搭著什麼就唱什麼,沒有限制。其內容主要是傾訴對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責對長輩的不孝,悲嘆自己的苦難身世。至於套頭,是有內容的限制的。主要有"抱娘恩"、"十二個尋娘"、"十二月花名"等。哭的時候是哭別人的好處,訴自己的苦楚。"經"是結合喪葬儀式來唱的。病人死後,由女兒或者媳婦唱"買衣經"、"著衣經"等。哭的時候眼淚不能夠掉到死者的身上,否則的話屍體就會變成殭屍,沒有辦法腐爛,也就不能輪迴了。另外一種說法是,閻羅王看到死者的身上有淚痕,就會把他拒之門外,死者就只好在陰間之外受無邊的苦。另外,"著衣經"要在漲潮的時候唱,因為"漲"字有積攢家財的意思。如果在這個時候哭,他的家業就能夠像潮水一樣不斷地高漲。如果死者是女性,女兒還要給母親唱"梳頭歌"。不管怎麼樣,入殮的時候會唱的子女和親屬都要唱"哭喪歌",傾訴自己對死者的思念之情。而出殯的這一天清早,長房媳婦要唱"開大門"。因為民間認為,人死了就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不哭開大門的話,死者就會在陰間受罪。出殯的時候,女兒或媳婦要唱"出材經",回來後唱"床祀經"。唱"亭子經"是為了讓死者能夠在陰間路上歇腳乘涼。當設靈臺的時候,要唱"靈臺經"。
女性來主持,目的是為了讓死者平安的到達陰間。
哭喪歌伴奏的樂器是鼓和鑼,或邊......
我大哭翻譯成古文什麼意思
號哭嗆地
泣,無聲或低聲地哭
號,以哭有言者為號。
哭,哭,哀聲也。
太息。有的書註解為痛哭。(如:長太息以掩涕兮)
古文 子之哭也 中"子”的意思
子:他,這個人。。。
這個人的哭聲
他的哭聲
“哭”的古今意義相同嗎?有沒有什麼變化?
哭,是代表情緒的一種。
古代的哭表示情緒的一種最高點,比如嘆而哭。激動而哭,高興而哭。用哭表達更能體現他們的情緒。
現代的哭表喜悅和哭泣。
描寫古代女子哭的句子 15分
1、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鬆崗。
2、陸游《釵頭鳳》
紅穌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3、心靈深處入雲樓,君可知我為誰愁。不見相思兩點淚,一縱從春流到秋。
雨繞群山翡翠妝,浮雲任風巧迷藏。秋風暗拭相思淚,點點芳心抱玉香。
晶瑩香瞼凝水痕,窈窕柳姿斂玉魂。冰清最稱相思語,緣起空靈寐三生。
綠葉迎風最有情,驚鴉落雁亦蔥蘢。相思化作滴滴雨,秋色濃濃水清清。
月亮傳情不自傷,缺圓時有聚無常。悠悠闇夜執著顧,只為一人泛淚光。
閨中相思亂青鬢,閒時月冷嘆伶仃。淚雨滴上紅葉箋,肯請青鳥送姻信。
韓語發音哈哭泣木答古是什麼意思啊
是不是哈就泣木? 它是考古的意思
古代官員真的能說哭就哭嗎
古代官員是非常注意名聲的,你以為是現在啊,說哭就哭的那是戲子,下九流的,跟妓女一個檔次。古代的士大夫都很注意氣節,平時享受高人一等,看不起平民百姓,國家有危難時,慷慨赴死。宋朝滅亡時有十萬讀書人跟著最後一個皇帝跳海,“崖山之後,再無中國”,後來中國人為什麼都變成軟骨頭了?就是因為有氣節的士大夫在那個時候死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