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觀點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原理與方法論 具體而言,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聯繫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和矛盾的觀點:兩分法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等。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
呃,兄弟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寬泛了,馬克思主義包含內容很多,你說的根本觀點不知道是指的哪方面的哪一點。譬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觀點在於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要用唯物、辯證、發展的眼光去考察問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觀點在於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解釋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剝削關係;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觀點則是對社會主義運動的認識,認為社會主義將取代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將破壞原有的生產關係。
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內容、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包括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
基本立耽是堅持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本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基本方法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 是中國共產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
馬克思主義的內涵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具有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內容,揭示了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是一種科學的社會發展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包括如下一些主要內容:
1.社會是處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中的有機整體和複雜系統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馬克思在《資本本》、《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等著作中,堅持了“社會有機整體”的思想,貫穿了社會有機體各個方面相互聯繫、相互作用觀念。他在定義“社會”時曾經指出:“生產關係總合起來就構成所謂社會關係,構成所謂社會。”“生產的承擔者對自然的關係以及他們互相之間的關係,他們藉以進行生產的各種關係的總和,就是從社會經濟結構方面來看的社會。”
馬克思反對把社會看作是單個人的簡單相加,主張把社會看作是個人相互聯繫的總和,是由個人組成的有機整體。在馬克思看來,人總是處於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離開社會關係的人是不存在的。在批判費爾巴哈等舊唯物主義及唯心主義的基礎上,馬克思揭示了社會生活的本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直接而鮮明地將新唯物主義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之上。馬克思用實踐的觀點來說明人的本質和社會生活,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就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只有也唯有通過實踐才能在實踐中形成各種社會關係,人只有也唯有通過實踐才能成其為人。馬克思特別強調:“社會不是由個人構成,而是表示這些個人彼此發生的那些聯繫和關係的總和。”
馬克思還認為,社會有機體是處在不斷髮展變化之中的,而不是靜止不變的。他指出:“社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並且經常處於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由此可見,馬克思把社會看作是一個由相互聯繫的諸要素組成的整體系統,它遵循一定的規律而發展,具有諸多子系統與一定的結構和功能。他對社會系統的運行作了概括:“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社會是處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中的有機整體和複雜系統。
2.馬克思主義把人類社會的發展看作是自然史的過程,從而創立了真正科學的發展觀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在《資本淪》中,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的過程的考察,科學地論證了經濟的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同時,他又深刻地指出:“人類史同自然史的區別在於,人類史是我們自己創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與人類歷史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是辯證統一的。這就是說,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既有同自然史的發展一致的方面,郎必須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性,又有同自然史的發展根本不相同的方面,即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任何社會中人的活動都帶有一定的意圖和目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但是,不管這個差別對歷史研究,尤其是對各個時代和各個事變的歷史研究如何重要,它絲毫不能改變這樣一個事實: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這就說明,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一方面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具有客觀性和必然性,因此,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同於自然界的發展,人的自覺的活動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把握社會的發展,必須把這兩個方面統一起來。
3.馬克思主義強調要正確處理社會系統與自然系統......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
摘登如下。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究竟是什麼,這是一個重要理論問題。在列寧看來,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如果說,在階級矛盾比較尖銳的民主革命時期,把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看作是馬克思主義核心的缺陷還不明顯,那麼,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仍然這樣來看馬克思主義,其消極作用就愈來愈突出了。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反覆強調,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根本點和基本點。鄧小平又多次指出,作為馬克思主義精髓的實事求是,是對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簡明概括。
作為馬克思主義精髓的實事求是,內容十分豐富。它包括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價值觀等等。在這些內容中,鄧小平著重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發展生產力,強調生產力標準、“三個有利於”標準。這就使我們對實事求是的理解進一步深入了,把握住其中的核心和根本。
那麼,把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和根本看作是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與看作是生產力標準和
“三個有利於”標準,究竟哪個更科學、更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本來面目呢?無疑是後者。因為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其獨特創造——唯物史觀的基本邏輯,生產力和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關係以及上層建築都是由它決定並且以它為轉移的。而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等都是發展生產力和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手段儘管也很重要,但終歸是為目的服務的,前者要與後者相適應並隨著後者的變化而作調整,後者無疑比前者更根本。
不必多言,鄧小平的這個論斷不僅對於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具有普遍意義,而且對中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特殊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為我國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恰恰是生產力不發達、人民生活還不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以此為核心而建構起來。
董德剛教授在文章裡面說,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在列寧看來,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如果說,在階級矛盾比較尖銳的民主革命時期,把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看作是馬克思主義核心的缺陷還不明顯,那麼,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仍然這樣來看馬克思主義,其消極作用就愈來愈突出了。”這當中有兩處值得商榷,一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是不斷髮展和完善的,任何偉大理論雖然有其前瞻性,但總歸受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現在的人們已經不再為此困擾。列寧的觀點在當時是可以理解和正確的,這已經為俄國革命和東方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所證明,無需再搬出來反覆推敲和論證。中國的民主革命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和實踐基礎,也即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就是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實踐,舍此,不會有中國民主革命的成功,也就不會有走向現在和未來的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和實踐活動。我們沒有必要隨意去懷疑和動搖這個核心問題。如果懷疑和動搖,我們就無法正確認識和看待中國革命的過程,也就無法判斷中國和東方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和歷史意義。“把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看作是馬克思主義核心的缺陷還不明顯”,顯然是一種無端的懷疑和動搖。二是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理論和實踐,人們已經不再認為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如果有,那也是極少數人的禁錮的思想而已,已經沒有市場,不必擔心。實事求是、科學發展(包括三個有利於)已經成為現代中國人的主流思想和觀念(但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依然是實現科學發展、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手段和途徑)。我想這也將成為引導我們成功走向未來和開啟未來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