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11-26

故宮的歷史 故宮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

北京故宮為明成祖朱棣於公元1406年在元朝大都皇宮的基礎上開始建設的,設計師為木匠出身的蒯祥,公元1420年正式落成,從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遜位五百年間,共有明清兩代二十四帝在故宮生活過。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餘座,清朝乾隆時期有殿宇1800餘座,現存殿宇約2631座。

紫禁城又名“紫金城”或“宮城”,現稱故宮。它的名字來自“紫微星”,紫微星屬土,在五方屬中,古人相信紫微星位於蒼穹的中心。紫禁城位於北京的中心,同時又是國家權力的中心,因而得名。

1416年(永樂十四年),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

1420年(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燬。

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

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燬,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燬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啟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燬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義軍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

1923年,建福宮發生火災。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溥儀。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

1933年,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部分運往臺灣。

1949年1月,北平穩定後,故宮得到了修養。

五六十年代,陸續有人提出故宮改建計劃,後因種種原因擱置。

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另外除北京故宮博物院外,瀋陽及臺北都有故宮,與北京的不一樣.

為什麼說故宮及收藏是中華文明的象徵與典範

故宮作為文化遺產的價值與地位,是由其豐富的內涵所決定的。故宮包括故宮古建築、故宮文物收藏、故宮博物院三個部分。這三部分既各有其獨立的價值,同時又互相聯繫,共同構成故宮無與倫比的價值與非同尋常的地位。

故宮古建築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已有近600年曆史,為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單位。故宮古建築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它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宮殿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發展最為成熟、成就最高的一類建築,故宮則是歷代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國古代宮城發展史上現存的唯一實例和最高水平。故宮從1420年建成至今雖經多次重修和擴建,但仍保持了初建時的格局。故宮至今保留的建築面積約16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故宮古建築在建造、維修的過程中,在中國古建營造技術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嚴格形制的宮殿建築施工技藝,被稱為“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這種工藝不僅保持著故宮古建築的原貌,而且直接影響著整個中國古建築營造技術的發展。2008年,“故宮官式建築營造技藝”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故宮不僅是北京的中心,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豐富內涵的核心,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的象徵物

其次,故宮古建築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規劃設計上,故宮充分體現了儒家的禮制,反映了皇權至上的倫理觀念。其主要建築,則是附會《周禮·考工記》“前朝後寢”、“左祖右社”、“五門三朝”而佈置的。而風水、陰陽、五行等的影響, 在方位的選定、環境的處理、建築的裝飾、色彩的運用等方面都有所體現。

其三,作為長達491年的明清兩代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並掌權執政,這裡是國家政治中心、權力中樞,曾發生過無數驚心動魄的軍國大事、撲朔迷離的宮闈祕聞以及權力鬥爭的刀光血影。養心殿、軍機處、文淵閣、武英殿等都有大量遺物,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文物藏品與帝王,宮廷遺存與典章制度,宮廷文化與時代風貌,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其四,故宮與北京城市規劃和其他明清皇家建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明清北京城的佈局是以故宮為中心、在元大都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的,鮮明地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以宮室為主體的城市規劃思想。以故宮為中心的中軸線向南延伸,長達7.5公里,成為北京最明顯的標誌,使城市佈局更為穩定,也從形象上強化了“面南而王”、“惟我獨尊”的帝王意識。北京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0處,其中明清皇家宮殿、園林、陵墓、寺觀等相關建築物29處,佔到近一半。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及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共29處,其中故宮及頤和園、避暑山莊、天壇、明清皇家陵寢等皇家建築就佔 1/5。因此,故宮不僅是北京的中心,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豐富內涵的核心,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的象徵物。

故宮文物在戰火中遷徙避寇,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人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奇蹟,故宮文物與中華民族共命運

故宮文物主要是清宮收藏及遺存。雖然清宮收藏在清後期遭到搶掠、盜竊、損毀等,仍然留下了大量豐富而珍貴的文物藏品。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150萬件藏品中,85%為清宮舊藏及遺存。

故宮文物藏品具有以下特點:其一,故宮藏品具有國寶意義。清宮藏品承襲了中國曆代皇宮的收藏。皇宮收藏與王朝命運緊密聯繫,其藏品成為皇權的象徵,即“國寶”。故宮博物院的成立,象徵君主法統的清宮舊藏為人民所共有並共享,為其國寶意義賦予了維繫中華民族文化、傳續中華文明血脈的新內涵。

其二,故宮是世界上最豐富、最重要的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寶庫。故宮的藏品包括了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所有......

修建故宮的歷史意義

一 在故宮現有的150萬件文物中,論其時代,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論其範圍,囊括了古代中國各個地域的文明精華;論其民族,包容了漢族和古代許多少數民族的藝術精粹;論其類別,我們藏有25大類、69小項文物。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故宮博物院的各類藏品中都能一一得到充分的印證。

二 另外,故宮最為人們矚目的皇家建築,也是文化整體裡的一部分。故宮的建築群包括了政治、宗教、祭祀、文化、家居、休閒、娛樂等各種功用,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藝術成就和營造水平,甚至可以說是古代東方建築的典範之作。一條中軸線、金色的琉璃瓦、硃紅的高牆,故宮的一磚一瓦都將皇權、禮制的語言鑄造在其中。故宮的建築是以凝固的形態,留住了歷史的精神氣質。

三除代表國家政權的二十五方御用國璽外,還有御用的各種閒璽。例如,《石渠寶笈》中記載的書畫都不按我們現在的分類,而是按文物在何處擺放記錄的。因此,宮中收藏的、經過皇帝御覽欣賞過的書畫作品上,大多鈐有俗稱的“殿座章”:藏於乾清宮的,加“乾清宮鑑藏寶”,收藏於養心殿、重華宮、御書房的也是如此。再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三希堂”,其中的三件書法作品,就和這個“堂”密不可分。文物要結合歷史地理背景研究,離開了這個歷史環境,研究就深入不了。

故宮學的意義

從故宮學的視野看待故宮,不僅認識到故宮古建築、宮廷文物珍藏的重要價值,而且看到宮廷歷史遺存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古建築、文物藏品、歷史遺存以及在此發生過的人和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這一認識是故宮學得以產生的重要依據,也有利於進一步挖掘故宮的歷史文化內涵。故宮文化的這一整體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國外的清宮舊藏文物、檔案文獻有了一個學術上的歸宿。基於此,兩岸故宮博物院在學術研究上的交流與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為地阻隔只能是暫時的,事實上這種交流也是在不斷地發展。在故宮學的影響下,故宮博物院文物保護觀念有了新的變化,對文化遺產概念的理解與認識逐步深化,更加自覺地對故宮進行全面的保護。制定了《故宮博物院2004—2010年文物清理工作規劃》,啟動了徹底清理藏品的工作。對原來認為是“資料”的10萬多件藏品予以重新鑑別定級,對由於歷史原因重視不夠的大量宮廷遺存給以新的認識。在認真清理文物藏品的基礎上,正在編印《故宮博物院藏品分類大系》、《故宮博物院藏品總目》,將向社會公開發行,以更好地為公眾服務,併為院內外乃至海內外的故宮學研究者提供便利。文物徵集也有了新的思路。突破舊有的收藏理念,入藏李可染、吳冠中等著名現當代畫家和一批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的代表作品,確立起從傳承民族文化角度審視當代藝術品、從保護民族財富的高度認識徵集收藏的新理念。從故宮學角度審視,故宮不僅是舉世聞名的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有著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工藝技術。它們一方面以物質的形態存在於建築物中,一方面以手藝的形態,通過工匠口傳心授世代相傳。故宮有專門的維修管理機構和施工隊伍,湧現過一批古建大家和專門工藝人才。這次故宮大規模維修,進行全過程跟蹤影像記錄,實行“師承製”,就是為了使古建築技術薪火相傳。書畫裝裱等文物保護傳統技藝,也是需要保護和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故宮博物院已將中國古代官式建築傳統工藝和書畫裝裱工藝申報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宮學的提出與確立,正在推動著故宮學術視野的擴大與研究的深入。以保護文化遺產和弘揚傳統文化為主旨的《故宮學刊》於2004年創刊,《故宮博物院院刊》、《紫禁城》成功改版,並在其他圖書出版方面,大力開拓、挖掘故宮文化資源。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古建築研究中心陸續成立,正在籌建的還有藏傳佛教文物研究中心、明清宮廷史研究中心。積極主動地與院外科研院所進行聯合考古、學術考察和辦學,學術成果大量湧現,故宮價值及豐富內涵不斷得到發掘。

故宮在中國建築史上宮廷建築的意義

它體現了統治者的意志、民族文化心態和中國哲學的神祕力量。

故宮古建築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為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單位。故宮古建築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它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宮殿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發展最為成熟、成就最高的一類建築,故宮則是歷代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國古代宮城發展史上現存的唯一實例和最高水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故宮不僅是北京的中心,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豐富內涵的核心,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的象徵物。故宮古建築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規劃設計上,故宮充分體現了儒家的禮制,反映了皇權至上的倫理觀念。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標誌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故宮又具有象徵意義。故宮從物質層面看只是一座古建築,但它是皇宮。中國曆來講究器以載道,故宮及其皇家收藏凝固了傳統的特別是輝煌時期的中華文化,是幾千年中國的器用典章、國家制度、意識形態、科學技術等積累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因而也成為中華傳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徵物.北京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結晶。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創造才能。

在世界建築文化中,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以其獨特的形制格局、思想精神意蘊而流放異彩為人矚目。故宮,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藝術珍品,人類文化的代表性見證,它既是物質產品,又是精神產品。作為物質產品,它凝聚著中國人天才的智慧,巧奪天工的技術和移山造海的力量;作為精神產品,它體現了統治者的意志、民族文化心態和中國哲學的神祕力量。

1、男尊女卑的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中男尊女卑在故宮的建築上也有體現。比如在龍圖騰和鳳圖騰的飾刻上就有體現。從大清門一路走來,穿

越太和殿直至乾清門,只見龍,很少見到鳳的影子。鳳在故宮第一次以同等規制出現,是在第五座宮殿上。

又比如在宮殿的佈局和名稱上也有體現。首先中軸線上後三宮,體制規模均小於外朝各殿,後三宮整體佔地面積不及三

大殿的三分之一。高牆深遠,門戶森嚴,是六宮突出的特點。充分體現了等級的森嚴和男女的尊卑。

2、尊卑有序,等級分明的宗法禮制觀念

北京故宮殿宇如海,但見不到一座與眾不同、個性十足的單體建築。它注重的是建築群體的和諧組合、平衡對稱,以及

整體的有序推移和氣度神韻。

為什麼故宮建築的色彩一律為紅牆黃瓦,它有什麼象徵意義?

北京是按照中國古代最高傳統文化――《周易》原理進行規劃和設計的,是按“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念建造的,古都北京的每一處古老的建築,都蘊含著《周易》古哲的不朽光輝。

古都北京的皇家建築具有特定的顏色。比如,宮殿頂用黃色硫璃瓦,宮牆用紅色,社稷壇中的土為五色土。

皇家屬中央土,按照周易五行原理,土為黃色,古人認為黃色為正色,為尊貴之色,所以皇家建築都用黃色,黃色是皇家建築的專用顏色。從高處看皇宮簡直是一片金碧輝煌的世界。

皇宮的牆用紅色有兩種解釋。一是紅色為火,火生中央土,皇宮用紅色飾牆是為了火生土,便皇家天下有穩固的基礎和有力的支持。二是,明朝的“明”字為光明為火,紅色宮牆意和“明”火之紅色相一致。再加上明朝皇帝姓朱,朱者,赤也,赤為火。紅牆又表示明朝天下姓朱。

明清兩朝社稷中用五色土完全依據周易。周易認為,南為火其土為紅色,北為水其土為黑色,東為木其土為青色,西為金其土為白色,中央土為黃色,皇帝把神州大地東南西北中不同顏色的土收集在一起,表明中華大地都屬於皇家,通過祭祖五色土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故宮乾清宮內景意義

乾清宮正殿寶座上方懸著由清代順治皇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這個匾的背後藏有密建皇儲的"建儲匣"。在當時,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明爭暗鬥相當激烈。為了緩和這種矛盾,自雍正朝開始採取祕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祕密寫出所選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後。皇帝死後,由顧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儲匣",和皇帝祕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核實後宣佈皇位的繼承人。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寶座的。到了清代後期,由於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同治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這種祕密立儲的辦法才失去其意義。

清代時,乾清官還是皇帝死後停放靈樞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靈樞(也稱梓宮)運往乾清宮停放幾天,再轉至景山內的觀德殿,最後正式出殯。順治皇帝死在養心殿,康熙皇帝死在暢春園,雍正皇帝死在圓明園,咸豐皇帝死在避暑山莊,他們的靈樞都曾被運回乾清官,停放在這裡並按照規定舉行祭奠儀式

故宮牆體的硃紅色有什麼象徵意義和寓意?

黃色是皇家御用色,代表至高無上,皇權的象徵,硃紅色一直是中國崇尚的顏色,代表祥和喜慶,吉祥如意,兩者加在一起是最和諧的

故宮的介紹

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誌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富有生活氣的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裡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

『第3樓』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其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遊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築佈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樑,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佈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

相關問題答案
北京故宮的意義?
北京故宮的特點是什麼?
北京故宮多久能逛完?
北京故宮適合玩多久?
北京故宮有哪些故事?
北京故宮有什麼特點?
北京故宮需要預約嗎?
北京故宮門票在哪買?
北京故宮門票怎麼買?
北京故宮用英語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