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古思今的意思?
撫今追昔是什麼意思
今昔對比思前想後 追古溯今憶古思今
憶古思今:看看古人怎樣考“公務員”
想知道古人怎樣考“公務員”嗎?且先看唐朝一道試題:山陵事畢,各還所司;供葬羽儀,若為處分?意思就是:先皇已入土為安,用作喪事的儀仗應該放哪兒呢?
是不是覺得這題目有點古怪?其實,這是專為“挽郎”而出的試題,所謂挽郎,就是給已故皇室成員擡棺材唱輓歌的人,可別小看這份差事,當時幹這活的往往還都是“官二代”——如果他們乾得很給力,經推薦就可獲得參加銓試(“公務員”考試)的資格。如此說來,這道題就相當於給他們白白送分的。
挽郎們走的還是“曲線報考”的路子,當時來頭更大的“官二代”,可以直接報考“公務員”,試題也是同樣簡單,考99分絕對不會成為“牛人”。這讓那些科舉出身的平民子弟望“門”興嘆:誰讓我爸不是李剛!
平民子弟登科及第,並不意味鯉魚躍入龍門了,考取舉人、進士,也不過就是獲得了教育部(禮部)頒發的文憑,要想做官,還得參加人事部(吏部)舉行的“公務員”考試(銓試),而且題目比那些“官二代”的要難得多——韓愈夠有才吧?他考取進士後四次參加銓試,四次皆落榜,困守長安長達十年。後來迫於無奈,只好下到基層去當幕僚,再經過一層層的推薦、考核,才最終被錄為正式“公務員”。韓愈還算比較幸運的,唐朝還有一些進士“下村教童蒙”,即到村小學當老師去了,他們是大學生下鄉支教志願者嗎?非也,還不是因為報考“公務員”屢考屢敗,為了謀生,只好這樣“被志願”了。
當然,大部分進士最終都能入仕,這比舉人要好得多。舉人要補上實缺,往往更需靠運氣。清代對舉人的“公務員”考試,謂之“大挑”,主要為面試:舉人每20個為一組,按組依次晉見考官,考官根據每人的相貌和自己的主觀印象,先挑出三人為一等補用,再挑出九人為二等補用,餘下八位落選的“剩男”,被稱為“八仙”,因為他們長得都像鐵柺李張果老。
現今的“公務員”考試競爭已呈白熱化,往往是幾萬人瞄著一個位置,古時要好些,比如唐代是“大率十人竟一官”。但有競爭就有作弊,今人所常用的作弊手段,請“槍手”啦買考官啦等等,古人早已用得爐火純青。
沒辦法,誰讓“公務員”的“金飯碗”這麼誘人呢!這“金飯碗”裡可不僅僅是官俸,若論官俸,宋朝時最高,據說包拯做開封知府時,每年有19200貫貨幣收入;明朝時最低,縣官一年俸銀才四十兩左右。但無論俸高還是俸低,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有很多人削尖腦袋乃至削去“命根子”去爭當“公務員”,箇中緣由,不說你也明白。
託今憶昔所有近義詞
應該是“撫今憶昔”吧,近義詞有:談古論今、憶古思今、……
《山坡羊·潼關懷古》,山坡羊是指(),潼關懷古是指()
“山坡羊”是( 曲牌名 ),“潼關古月”是(標題 )。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表現的哲理是什麼?
欲:將要。比喻局勢將有重大變化前夕的跡象和氣氛。現多用來比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