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如何扼殺創造力?
為什麼說學校扼殺創造力
因為學校有一定的模式,如果學生不按這個模式走,成績會不好,而就是因為學校所說的對學生好的這個模式,從而扼殺了創造力。(自己想的,覺得可以加q769167850,寫上“我是樓主”即可!
到底是什麼扼殺了你的創造力
胡坤聖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中國人有沒有創造力?中國孩子是否缺乏創造力?舉身邊的兩個例子來回答。其一:有一次,早上學生到校,預備鈴聲一聲接一聲響起,學生們卻擁擠在教室門口,原來保管鑰匙的同學鑰匙忘記在家裡了。全班學生根本無法進班上課。作為班主任的我,萬分焦急,辦法用盡,正準備最後一招——砸鎖。這時,一個平時不起眼的小男孩猶豫再三,戰戰兢兢的走到我跟前,小聲說:“老師,我能把鎖打開。”情急之下,別無他法,只有默許他施展絕技。只見他找了把舊鑰匙,三下五除二,打開了緊閉的大門,大家蜂湧而進,上課依舊。其二例:去年有兩則消息常見諸報端,春天時,工商部門披露,市場上出現了一種人造雞蛋,其大小、形狀、甚至打開后里面的樣式、口感,都和普通的雞蛋一樣,非專業人士且水準很高者很難辨別。這件事還沒有下文,到了夏天,市場上又在銷售一種人造豆腐,不用一顆黃豆,生產出來的豆腐暢銷各地,也許你我餐桌上吃的就是這種用化工原料,生產出來的人造豆腐。現在可以回答開頭的問題了,中國人缺乏創造力嗎?不,中國人根本不少創造力。從孩子到成年人,都很聰明,儘管第二例有點諷刺的色彩,可說真的,即使化學家諾貝爾再生,也要由衷的敬佩中國人的創造力了。可一個鐵的事實又折磨著中國人的神經,據統計近四百年來世界重大的科技發明,無一出自中國人之手,諾貝爾獎自創立以來,沒有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獲得一項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方面的獎項。似乎在這些方面,國人的創造力一下子消失殆盡。連科學泰斗錢學森臨終之前,都上書國家總理,控告中國幾十年來教育的失敗。錢老的話沒有人想到去思考,也沒有人敢不信,好像人們一下子找到中國人與諾貝爾獎絕緣的原因了,是教育一步步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是學校和老師把原先富有創造力的學生變成了沒有創造力的”平凡人”。今天我要站起來大聲疾呼,不要把罪過都強加到老師的頭上,他們是有責任,可他們柔弱的肩膀承擔不起這麼沉重的負擔,他們只是社會的一部分,其他的種種角色,學校、主管部門、家庭、社會,乃至國家,其實都在伸出一把把無形的黑手,共同扼殺著中國孩子的創造力。下面筆者從4個方面來加以解說:一、 對分數的追求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思維。毫不誇張的說,現在中國社會是個考試的時代,全社會對考試、對分數的痴迷到了一種瘋狂的程度。學校要分數,老師重分數,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可僅僅老師嗎,家長要不要分數?可以說沒有多少家長不把孩子成績看的比命還重要,他們到校開家長會時,第一就是看孩子考了多少分,好老師壞老師的標準,也就是這個老師所教班的成績在學校排多少位。社會不要分數?從每年高考時各部門的緊張狀態就可看出,從媒體對高考的狂轟爛炸就能看出,從各地對高考、中考狀元的炒作追捧就可看出。升學率一下子成了一個地方進步的標誌,成了一個地方發展的標誌,甚至成了一個地方政績的衡量指標。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學校怎能不把分數看成重中之重,否則怎麼向家長交代,向社會交代,向上級領導交代,又怎生存發展?政府向教育局施壓要成績,教育局向校長要成績,校長向老師要成績,學校制定種種規章制度,把分數和名次掛鉤,與工資福利掛鉤,與老師職稱掛鉤,與評優升職掛鉤。老師就只有辛苦自己和學生了,不問學生要還問誰要?考考考成了教師的法寶了,分分分就成了學生的命根了。學生只有沉浸在書本之中,作業之中。無休止的課程,大量的、重複的、機械的練習就成了學生唯一的生活。在這樣生活中長大的孩子,創造力和創造思維必然被一步步磨盡,沒有了創造性思維,讓他們去做創造性的工作,怎能不勉為其難。二、 好孩子的標準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激情。當老師的都有一個普遍的心理,喜歡成績好的和老實聽話的學......
學校是否扼殺創造力英語作文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I agree with the idea that schools kill students’ creativity. How do I reach this conclusion?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by standard answers, the one-to-al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lack of practice.
Standard answers can kill creativity. Schools often use standard answers in exam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correcting. This may prevent students from independent thinking. In order to get good marks in the exam, some students may think the same as they were taught. If students think the same way,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create new thoughts or methods. Once everyone thinks the same, there will be no creativity. Thus, standard answers kill creativity by killing independent thoughts.
The one-to-all teaching method can also kill students’ creativity. If the students just listen to the teacher,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will be restrained because they have few chances to speak out their own views. How can you expect students to have creative thoughts if they can’t speak out what they think? Unfortunately, this method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Chinese schools.
The lack of practice is another problem in school which leads to poor creativity. A large quantity of creative ideas comes from practice. When a student meets a problem during practice, he would try to find a better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 creative thinking may slip his mind. Little by little, creativity can be cultivated by solv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But most schools emphasize ......
學校總是扼殺創造力嗎英語作文 5分
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的縮寫)大會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來改變世界”,它於1984年由理查德·溫曼和哈里·馬克思共同創辦。每年來自全球不同學科的頂尖學者與實踐者們會雲集該大會,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凝聚在一個18分鐘的演講裡。演講內容涵蓋科學、藝術、政治、建築、音樂等。
Ken Robinson Ken Robinson,全球知名創新與創造力專家,在開發創造性和創新能力方面是國際公認的領袖人物。本文節選自他在TED大會論壇上就創建一個呵護而非摧殘創造力的教育體系而發表的演講,語言深入淺出、發人深思。
We’ve all agreed on the really extraordinary capacity that children have, their capacities for innovation. And my 1)contention is, all kids have tremendous talents and we 2)squander them, pretty ruthlessly. So I want to talk about education and creativity. My contention is that creativity now is as important in education as literacy, and we should treat it with the same status.
我們一致認同,孩子擁有超凡的才能,或者說創新能力。我認為:每個孩子身上都蘊含著巨大的才能,卻被成人無情地磨滅了。因此,我想談談教育和創造力。我相信在當今這個時代,創造力在教育中的地位同讀寫能力一樣重要,理應得到同等程度的重視。
I heard a great story recently, I love telling it, of a six-year-old girl who was in a drawing lesson. The teacher said usually this little girl hardly paid attention, but in this drawing lesson she did. The teacher was fascinated and she went over to her and said, “What are you drawing?” and the girl said, “I’m drawing a picture of God.” And the teacher said, “But nobody knows what God looks like.” And the girl said, “They will in a minute.”
前些日子我聽到了一個很棒的故事,我喜歡逢人就講。有個6歲的小姑娘在上繪畫課。她的老師說,這個小姑娘上課一向不怎麼專心,而這次卻不同。老師很好奇,於是走過去問小姑娘:“你在畫什麼?”“我在畫上帝”,小姑娘答道。老師不解:“可是從來沒有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啊!”小姑娘答道:“等我畫好他們就知道了。”
Picasso once said that all children are born artists. The problem is remaining an artist as we grow up. I believe pass......
學校總是扼殺創造力嗎英語作文
我相信,在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藏著一個東西,它就是記憶泡泡。
我也有個記憶泡泡。
我還記得,在我3歲的時候,姥姥去世了。姥姥很疼愛我,我就像一顆寶貴的珍珠,被她捧在手心裡。姥姥愛我就像愛我的媽媽一樣,她為我穿衣服,給我煮稀飯,給我講故事,有時還講一些笑話來逗樂我。每次我一笑,她就慈愛地把我抱起,眯起已滿是皺紋的雙眼,對我微笑著說:“呵呵!昕昕好開心呀!”……
可是,姥姥卻閉上了眼睛,白色的床單將她瘦弱的身軀蓋上了,她再也沒有將我抱起,也沒能給我穿衣服、講故事,這個記憶泡泡也好像在那個時間裡,破了,它殘碎的泡泡水跑到了我的眼睛裡,我揉揉眼睛,淚水不知不覺地流了下來……
我也有個記憶泡泡。
小時候,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個kitty貓的氫氣球,我可喜歡了,這個氣球像個可愛的愛心,上面不僅有我喜歡的圖案,也有我喜歡的顏色――粉紅色,抱著這個氣球,我開心地蹦來蹦去,見到別人就會在他們眼前顯擺顯擺,真是愛不釋手。媽媽輕輕地把氣球線纏繞在我的指頭上,還打了個結。氫氣球隨著風兒搖來搖去,像個小淘氣包一樣可愛極了,我像一隻快活的小兔子,東跑跑西跳跳。這時,繩子一不小心“砰”地斷了,可愛的氫氣球脫離了我的手指,漸漸向廣闊的藍天飛去。我望著天空,看著氣球越飛越遠,急得一下子哭了起來“媽媽,氣球跑了,氣球跑了!”媽媽笑著說:“沒關係,我再給你買一個就是了。”
如今,當我看到小朋友的手上拿著氫氣球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件事,只不過我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傷心。因為我明白了,美麗的氣球多像我們美麗的夢想,只有放飛了夢想,我們才能夠有一個目標,只有有了一個目標,我們才能努力奮鬥,讓夢想化成現實。
我還有一個記憶泡泡。
每當我與遊樂園擦肩而過時,我就會回憶起我的童年。那時我還沒有背起沉重的書包,沒有挑起學習的擔子,而是像小鳥一樣無憂無慮,整天都沉浸在吃喝玩樂裡,而現在的我已經永遠告別了那自由快樂的時光,開始揹著沉甸甸的書包向學校走去,瘋狂地趕作業。我想,誰都想過幸福輕鬆的日子,誰都懷念自己的童年:在花叢中追趕蝴蝶,在鬱鬱蔥蔥的大樹下找幾個木板、幾根樹枝玩過家家,在藍藍的天空下玩捉迷藏……可是現在,我只覺得很累,很累……
然而俗話說得好: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雖然現在學習是很艱苦的,但當我收穫成功的果實的那一刻,我的心是甜甜的,我不禁感慨:一切的辛苦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每個人都有記憶泡泡,它凝結著你對生活的記憶,這裡有我們的歡聲笑話,也有我們傷心的眼淚,這裡還寫下了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還有成功時的喜悅,以及失敗時的氣餒……只要你細心地留意自己的生活,記憶泡泡就會無處不在。
學校是否扼殺創造力英語作文
歷史的長河波浪翻滾,我駐足在岸,細數那淹沒於滾滾長河中的多少紅塵舊夢、英雄豪傑……而這上演的一幕幕,皆是源於時代所賦予的創造力,以成就屬於所處時代的高度。
眺望遠方,濃煙滾滾,如此倉促而又迫切,伴隨而來的則是諸侯們的馬蹄匆匆,卻不過為博美人一笑。這是奴隸社會時代下的創造,那滾滾濃煙即是在那生產力落後、社會不發達下人們的通訊方式。
“鴻雁長飛光不度”,所願送達的是相思,是情義。那一張張小小紙片,承載的是遊人漂泊的思家愁緒,是烽火連天的擔憂與安慰,是情人分別的相思呢喃……這獨屬於此時代下的含蓄與婉約,是時代的創造力所賦予的深刻的美麗期盼。
古往今來,一切的一切追隨著時代的腳步而不斷前進與發展,正是時代所賦予的創造力,成就了一位位偉人,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時代創造了愛迪生,而愛迪生又用電燈照亮了整個時代。在那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的時代,在那工業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社會需求更是接踵而至,一系列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發明應運而生。而愛迪生之所以至今都能讓我們敬仰,則是源於他所創造的契合時代的發明物,使他成為了時代的領路人與推動者。
時代的車輪仍在飛速轉動。正抵達了21世紀——創新與高速的新時代!當今時代,科技發達,信息交流高效便捷——互聯網、電腦等正是這一高速發展時代的優秀產物。其中,手機更是時代的代表,是信息時代的標誌物。
手機的廣泛應用是人們繼電話發明後又一交往方式的深刻變革。假若愛迪生能夠穿越來到21世紀,想必也無不為其驚歎!而手機不僅是一個通訊工具,更是我們這一新時代的創新,是21世紀科學技術發達的集中展示與表達,是時代創造力的產物。而手機終將用其豐富的功能服務於社會,深刻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與交往方式。
時代造就人才,時代成就發明。無論是流芳百世的偉人,還是偉大創新的發明,都是在所處的時代背景下,所能達到的科技水平上加以創新與實踐得以成功。而這一時代的創造力所創造出的事物,又將深深影響時代的發展,給予時代的深刻變革,推動時代的前進。
歷史的長河滾滾前進,翻滾的浪花是時代的印記。前進的波濤永不停息,每一次的跳躍與奔騰皆是時代創造下的壯麗!
學校真的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嗎
對於中國來說是
學校是否總是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呢?我的結尾觀點是,在某種程度上,學校確實是扼殺了創造力,但學校也為學 30分
學校如何扼殺學生的創造力
夏殷棕根據【美】肯·羅賓遜演講整理
這次會議有三個主題,其中之一就是人類創造力的偉大例證,從這些例證中我們意識到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完全不知道。我對教育特別感興趣,因為教育旨在將我們帶入我們無法掌握的未來。我們甚至無法預知這個世界五年後的樣子,這就是為何我們要讓孩子接受教育。我們都認同一個觀點,孩子的特別之處正是他們的創造力,現在的教育提倡的是一個有奉獻精神的老師,能發現一個天才的學生。但我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是偉大的天才,而我們卻無情地扼殺了他們的才能,所以我想談談教育和創造力。我認為創造力和文化知識在教育中佔同樣的比重,所以這兩方面我們應同等對待。
最近我聽到一個很不錯的故事,我很願意講講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小女孩正在上繪畫課,小女孩只有六歲,她坐在教室的後排,正在畫畫,而她的老師評價她幾乎從不注意聽講,而在繪畫課上她卻聽得很認真。老師繞有興趣地走過去,問她“你在畫什麼?”她說:“我畫的是上帝。”老師說:“可是沒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這時小女孩說:“他們馬上就能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子了。”諸如此類的例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孩子們願意冒險。對於未知的事物,他們願意去嘗試。即使嘗試的結果是錯誤的,他們也不懼怕。當然,我並不認為錯誤的嘗試等同於創新,但我們都知道,如果你不打算做錯誤的嘗試,你永遠不會創造出新的東西,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做錯誤的嘗試,等他們長大了,多數孩子都會喪失創新的能力,那就會使他們也懼怕錯誤的嘗試。這種情況也存在於公司經營方面,我們不能容忍任何錯誤,這就使得現在的教育體系成為最不能容忍錯誤的領域。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正在扼殺孩子們的創造力。畢加索曾說過:“孩子們是天才的藝術家。”問題是我們長大後能否繼續保有藝術靈感。我堅信: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喪失了創造力,甚至可以說,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五年前,我從英國搬到了洛杉磯。但搬到美國後,有些事使我印象深刻。如果你周遊世界,你會發現每個國家的教育體制都存在著學科等級制度,沒有例外。排在最前面的學科是數學和語言,接下去是人文學科,藝術排在最後,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如此。而且相同的還有,就是在藝術學科範圍內也有等級制。通常學校把美術課和音樂課看得較重要,然後是戲劇課和舞蹈課,沒有哪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天天安排舞蹈課,但卻每天安排數學課,為什麼?為什麼不是每天安排舞蹈課呢?我認為舞蹈課很重要,我認為舞蹈課和數學課同樣重要,如果允許,孩子們會不停地跳舞,我們也一樣。我們都有體會,對嗎?事實上,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我們開始教導他們別的東西,以前是教他們走和跑,而隨著他們長大,我們更關注的是他們的頭腦。而且略微偏重大腦的一側。
如果你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來參觀我們的教育體系,帶著這樣的問題:“公辦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那麼當你看到我們教育體系產業化的發展,我相信,你就會明白是誰在真正從中受益,是誰被教導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誰得了滿分,誰是第一名,關於公辦教育的目的,我想你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世界上所有的公辦教育都以培養大學教授為目的。難道不是嗎?因為大學教授是象牙塔尖上的人,我也曾是一名大學教授,也是塔尖上的人。我傾慕大學教授的學識,但我們不應該用這樣一個頭銜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分水嶺,其實大學教授只是360行中的一行,只不過他們比較好求知。在我看來,大學教授有個特點,雖然不是共性,但很典型,他們只用腦子生活,而且偏重於大腦的一側。用書面語來說就是他們腦體分離。他們只是把身體當作大腦的載體而已,難道不是嗎?這個載體可以載著大腦去開會,然後......
為什麼國人總說應試教育扼殺學生創造力? 80分
不久前,一些海外媒體發表了華裔學者對中國教育的評論,一段結語是:“應試教育要求學生循規蹈矩,不許創新,這扼殺了大部分學生的創造力,把優秀學生培養成了考試機器。應試教育降低了國民的創新力,不廢除應試教育,中國就不可能出現世界一流大學。”如果三年前看到這樣的話,我會認同,而今天,我不能再接受這樣簡單的指責。
是什麼讓我的反思發生換位?當我連續數年花去大量時間自費行走中國後,當真正零距離與教育者和民眾交流觀察後,我發現,長期居住海外的人,對中國教育現狀的評斷,有太多侷限。
用一種比喻來形容我對這一批評的感受:就好像接受西方教育的人,是從富裕寬鬆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突然看到一批由於資源貧瘠,選擇單一,高考壓力,時空侷限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們,詫異地高喊起來:“幸福家庭是這樣的,孩子們啊,該是你們站出來解脫牢籠的時候,為自己的快樂,脫離現有的家庭吧!”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中國在近十年這樣的日新月異。如何適應這個新時代的挑戰,不僅對於中國教育,而且對於中國整體社會都是一個艱鉅的激題。高高在上指手畫腳指責這,指責那,誰都可以做一做,但是,實實在在地挖掘與開發中國有限的資源才是最棘手的當務之急。只有當你長期用身心浸透在這片土地上,你才會用血淚嘆息:原來中國人才濟濟,原來中國不缺你這樣的指責,當今中國缺的是具體平和心態的人,執行具體事情,提供具體資源,用心用愛奉獻給千萬具體的民眾,相對具體的公平機會與權力。
■從幾位美國華裔子女說起
如果因為美國華裔子女這樣做,而中國孩子沒這樣做,而認為美國教育比中國優越的話,其實是片面的
還記得延安時期就決定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中國的美籍專家陽早、寒春夫婦吧!儘管當時環境艱苦,但意識到自己的農業知識可為中國民眾服務時,他們毅然投身到中國,並在這片土地上生兒育女。今天,莎莎,他們的孫女,美國高中剛剛畢業。這個女孩沒有直接上大學,而是選擇到中國山西的一個鎮中學學中文教英文。
美國實行中小學12年義務教育,莎莎上的是私立高中,這個私立學校除教學外,學生從做飯到洗碗,從養牛到種菜都要自己動手,農場、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學生們也要負責,看起來像是美國父母花錢讓孩子去買“罪”受。可結果呢?莎莎放假回到家後說:“爸爸媽媽,你們兩人住這麼大的房子,不覺得浪費嗎?為何不把空間縮小,把錢用得更有意義呢?”(請注意:莎莎的父母可是華人社團中肯奉獻的人)。不久莎莎又和父母協商:“我不要立即上大學,我想去一個艱苦的地方磨鍊,我希望找到人生的意義所在。”正巧此時,莎莎聽說山西有個鎮裡的中學在招英文老師,她打起揹包就上路了。來到山西授課的第一天,全班同學起立致敬:“老師好!”與學生相差不了幾歲的莎莎一時不知所措,但就那一瞬間起,她已肩負起一份莊嚴的使命。
玲玲是一位知名的美國社區義務教育輔導員。2002年她大兒子考上美國名校賓州大學時,曾主動要求拖延一下,原因是要去參加為期一年的基督訓練營。因為訓練內容比軍事訓練更險峻,所有孩子的父母被要求籤署生死狀。後來,我採訪了這位年輕人,他告訴我,支持他在這次殘酷的訓練中堅持下來的理念是:“如果現在吃不了苦,未來怎能擔負起為人類服務的重任?”私下心痛落淚的母親對我說:“這是兒子的選擇,我不能說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為他禱告。”看完這些,你或許會說美國教育了不起,所以有這樣的學生。但如果因為美國華裔子女這樣做,而中國同齡的孩子沒這樣做,而認為美國教育比中國優越,這種想法,其實是片面的。
■中國高中生的觀點讓我落淚
如果中國高中生畢業後直接支援邊疆,直接進入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