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修昔底德陷阱?

General 更新 2025-01-08

在處理大國之間的關係時,中國應當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在和平發展過程中處理與國際環境的一個最基本的國策就是中國反霸但不稱霸、不爭霸,中國永遠不做超級大國、永遠不稱霸是中國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既定國策.中國在歷史上曾經最強盛的時候,沒有在東亞和世界稱霸,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體系和歐洲國際體系重大的區別,就是在東亞體系中沒有發生過類似西方的三十年戰爭、十字軍戰爭、一戰、二戰.中國的不稱霸原則,即是中國和平發展進程的基本指向,也是避免與其他大國和霸權國發生大規模衝突和戰爭的基本因素。   中美關係帶有全局性和戰略性,因此它會對其他的大國關係產生重大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在中美之間探索出一種合作而非對立、雙贏而非“零和”、良性競爭而非惡意博弈的新型大國關係模式,就是化解修昔底德陷阱必須解答好的重大命題。化解修昔底德陷阱,構建新型的大國關係,需要從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中吸取新的思維、新的思想。習 近 平提出的邀請大國與中國共同和平發展、以合作共贏為目的、以共同利益和兼顧他國利益為動力、以共同安全為核心等思想,是中華歷史文化精華的體現,可以視為中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構想.。

如何認識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迴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

雖然“修昔底德陷阱”曾被世界近現代史反覆驗證,近代以來,英國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而成為海上殖民帝國,德國不滿於老牌帝國的殖民霸權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美蘇為爭奪世界霸權進行了30多年的冷戰,這些都說明國家利益的衝突、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影響使大國之間的爭霸戰爭難以停止。

但是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政治民主化、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等因素也會減小大規模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但大國強權政治、宗教衝突、領土爭端、恐怖主義等因素導致局部戰爭不斷,伊拉克戰爭、敘利亞危機和巴以衝突的背後都隱含著大國博弈的痕跡。

因此,一旦某個大國為了爭奪或維護世界霸權,很可能會成為戰爭的挑起者,“修昔底德陷阱”也就難以完全避免,還是必然發生的,但那必須等到現在世界霸主美國衰退到想的戰後的英國那樣力不從心的時候,或者核武器失去威懾力。

可是除了美國,其他的二線強國中俄英法德日基本上都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根本沒有意願或實力像德國那樣挑戰英國,最後世界控制權水到渠成落入了美國手中。

中國如何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如何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鮑盛鋼

時間:2012-09-14

中美關係實際上是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的關係,歷史上守成大國必然要遏制新興大國的崛起,而新興大國必然會極力衝破遏制,由此必然導致雙方的衝突與戰爭,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那麼,中國應該如何避開這一陷阱呢?有三種方法可以選擇,一是融入現有美國主導的世界體系,但問題是目前中美雙方缺乏戰略互信。二是採用善意的孤立主義政策,韜光養晦,不與美國相爭,但問題是美國步步緊逼,逼你相爭怎麼辦?三是另闢蹊徑,走自己的路,繞開美國發展與世界各國的關係,事實顯示以此選擇中國正在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美國重返亞洲,目的是遏制中國的崛起,但是,中國不僅沒有被遏制住,相反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那麼中國憑什麼走向世界呢?回答是市場經濟原則,市場以利潤為導向,而利潤是一種信號,它告訴我們,為了滿足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的需求,我們必須幹什麼,我們正是通過追求利潤而從利己主義者成為利他主義者。同時利潤也是一種信號,它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在哪裡研發,哪裡生產,哪裡銷售,從而使收益大於成本,人類正是通過追求利潤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達到充分繁榮和富裕。中國崛起是由於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結果,沒有經濟全球化,就沒有中國的崛起,由於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成為全球分工體系中的製造和加工基地,由此中國經濟得以享有30年的快速發展,不僅如此,中國還由此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中國的合作模式就是大家做生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中國在亞洲,非洲,中東,中亞以及歐洲還有拉美地區的貿易與投資已經呈現超越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勢態,同時通過合作組織與論壇中國與這些地

區的政治合作也在不斷提升,併為進一步的經貿合作與發展提供良好的框架。在亞洲中國與亞洲國家的經貿關係已經超越美國,所以美國重返亞洲的目的就是遏制中國的影響力,打亂亞洲一體化的進程,重建以美國為中心的區域體系。在非洲,中非貿易關係發展迅速,2011年達到1663億美元,是2004年的16倍,2009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非洲成為中國第四大投資目的地。在中東中國正在代替美國成為中東地區石油出口的主要國家,在中亞通過上合組織,一個可能沒有美國參與的歐亞大陸經濟體正在顯現。在歐洲美國面對歐債危機,袖手旁觀,無能為力,反而擔心危機會拖累美國,而中國與歐洲國家的經貿關係以及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中國正在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

與此對比,美國是現今世界體系的主導者,擁有強大的海權,海外駐軍與軍事基地,但是,無奈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背景下,美國缺少維護其世界霸權的必要而巨大的資源,那麼,美國如何能夠以有限的實力繼續維護其世界影響力與領導地位呢?一是控制輿論,宣揚人權和普世價值,藉此干預別國內政,二是推行所謂中立與離岸平衡之術,自己在後面不斷煽動,使矛盾和衝突不斷升級。三是製造目標國內部的矛盾,扶植和武裝反對派,

推動國內的政治動盪和混亂。四是利用聯合國安理會,挾天子以令諸侯,對目標國進行武力干涉,導致政權的更迭。這一方法在利比亞得逞後,正在被複制到世界其它地區,併成為美國和西方國家推行全球干預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因為它成本低,無須自己投入大規模的軍事力量,其次在道義上不會受到指責,相反得分不少,美國和西方國家反而成為維護正義與和平的象徵,另外美國和西方國家還可以由此出售大量武器裝備賺錢,提振其衰退的經濟,這與之前美國和西方國家自己動手,單邊行動在成本與效益方面形成了極大的反差。目前美國為遏制中國的崛起和在全球的影響力,基本上採用......

習總說的“修昔底德陷阱”是什麼意思?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迴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

修昔底德陷阱幾乎已經被視為國際關係的“鐵律”。

“修昔底德陷阱”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觀點,這位歷史學家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正如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和19世紀末德國人面臨的情況一樣。這種挑戰多數以戰爭告終。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成就急劇崛起震驚了陸地霸主斯巴達。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競爭,長達30年的戰爭結束後,兩國均遭毀滅。

修昔底德總結說,“使得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修昔底德陷阱”翻譯成當代語言就是: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詳情參考百度詞條【修昔底德陷阱】

wapbaike.baidu.com/...=usm@0,sz@1320_1002,ta@iphone_2_4.2_2_6.1&bd_page_type=1&baiduid=D19BB9B305FDB59C79489D747513ADF4&tj=Xv_1_0_10_title

什麼是“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迴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

當代大國之間應構建怎樣的關係以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ps: 修昔底徳陷阱:當一個崛起大國

中國確立了未來發展目標,我們將繼續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將堅持對外開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勢頭。中國越發展,越能給世界帶來發展機遇。——2013年4月25日習近平出席中法商務論壇閉幕式時強調

這裡是離太平洋很近的地方,大洋彼岸就是中國。我去年訪美時曾講過,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我現在依然這樣認為。——2013年6月7日習近平在中美元首會晤時說

中美聯繫緊密,利益交融。兩國經濟關係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其本質是互利共贏。中方願同美方一道努力,共同努力構建中美合作伙伴關係,走出一條新型大國關係之路。——2013年3月19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作為美國總統特別代表、財政部長的雅各布·盧時表示

照搬西方處理大國關係的邏輯思維方法,掉進修昔底德陷阱的概率較高;而按中華歷史文化的思維則有可能柳暗花明,避免掉進修昔底德陷阱

化解修昔底德陷阱,從中華文化中尋找吸取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方法

雖然在歷史上也有英美之間權力和平轉移的特例,但西方國際關係的主流更認同所謂大國對抗的觀點。這一說法的最早來源可以追溯到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總結雅典和斯巴達衝突的根源時指出,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迴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他認為 “使得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近代以來西方主導的國際關係實踐及理論研究也支持這一說法。西方學者如保羅·肯尼迪和米爾斯海默等人在總結近代以來西方主導的國際關係實踐時,也提出國家成長或者經濟增長本身導致了擴張、競爭、對抗、危機、衝突乃至戰爭。在近代西方國際體系中,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意大利、奧匈帝國等在其大國的崛起過程中,都引發了大量的戰爭,有的通過戰爭取代了先前的霸權國。米爾斯海默甚至以這個邏輯來觀察中美關係並得出結論說,中美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首先要跳出這種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2014年1月22日,美國《赫芬頓郵報》子報《世界郵報》創刊號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會議上發行的創刊號,刊登了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專訪。習近平在專訪中指出,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習近平的這種理念既來源於對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實踐發展的經驗教訓的總結,也來源於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學習和提煉。他的多次重要講話,都大量引用《易經》、《老子》、《論語》、《孟子》、《荀子》、《商君書》等經典,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在習近平倡導的“中國夢”、以民為本、以法治國、人與自然和諧一體、新型國家利益觀等重要的治國理念中,都能見到中華歷史文化精華厚重的影響。

所以,照搬西方處理大國關係的邏輯思維方法,掉進修昔底德陷阱的概率較高;而按中華歷史文化的思維則有可能柳暗花明,避免掉進修昔底德陷阱,構建出大國關係的新模式。

中國避免跌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歷史文化基因:和平思維、同舟共濟、見利思義、以民為本

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的對抗,首要原因在於對國際形勢的誤判。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就要使所有的大國明白,今天各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已經與過去完全不同,必須建立新型的大國關係。習近平從中國歷史文化的和平思維中,指出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是新的時......

修昔底德陷阱的介紹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迴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

中國應該採取怎樣的外交戰略處理好與美國的關係,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什麼是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應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影響中美關係

簡單說就是兩個競爭國家間不可能合作共贏,只有贏家和輸家。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應對修昔底德陷阱?
大學生如何應對薩德?
乘車遇到危險如何應對?
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壓力?
中國如何應對貿易壁壘?
個人如何應對工作壓力?
大學生如何應對挫折?
如何應對面試技巧?
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如何應對小人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