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原產地是哪裡?
西瓜的原產地是什麼地方
產期及產地:
西瓜原產熱帶地區,如溫度低於12度或高於40度,則植株發育減緩或停止。果實之發育和成熟,則需要28~32度促進果肉色素和糖分的刑成。臺灣西瓜栽培其分春秋和夏、秋作。唯冬季溫度低,果實容易發生瓜果皮厚,空心和畸形現。西瓜產地遍及全省各地,新竹、苗栗、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花蓮、臺東等縣為盛產區。
品種:
目前由於品種更迭極快,市場上新品種極,僅介紹較為穩定及有潛力的品種,西瓜大概可分為大西瓜、小西瓜及無子西尺三大顆。
(一)大西瓜
1.華寶:早生,果型為長橢圓,果重12~17公斤,皮色淡綠散佈青色網紋,果皮堅硬,肉鮮紅,肉質細膩,糖度可高達13-14度,肉質爽口,不易空心,種子中小形褐色,為富寶型的改良品種。
2.富寶二號 :富寶西瓜為農友公司首創,果型為橢圓至長橢圓型,果重約10~15公斤,大的可達20公斤以上,皮色淡綠散佈青色調紋,果肉鮮紅,糖度約10-12度之間,切塊後不易萎縮變刑,種子小形淡褐色,為富寶型西瓜的元祖。
3.新龍:果實橢圓至長橢圓型,平均果重約9公斤,果皮淡綠色底子青黑條斑,色澤鮮明醒目,果肉鮮紅。一般糖度可達12,肉質爽口。
(二)小西瓜
1.紅鈴:早生、淡綠皮,皮薄而韌,果重2~3公斤,果肉鮮紅色,肉黃細嫩多汁,糖度約11,種子黑褐色。
2.寶冠:果皮金黃色,果肉紅色,果重約2.5公斤,糖度約12度,肉質細爽口多汁,種子小而不多,果皮薄而硬。
3.金蘭:早生中小型黃肉品種,果皮淡綠色底子青黑色鮮明條斑,果重約3~6公斤,果肉黃色品瑩有光澤,極其細嫩爽口,汁多無渣,種子甚少,瓜中珍品。
4.新蘭:果實圓球形整齊端正,果皮綠色底子青黑色散狹條斑,外觀嬌美果重3~4公斤,肉色橙黃(木瓜肉色),肉黃細嫩爽口,糖度約12度,品質優美。
5.黑美人:果皮堅,果肉爽口,品質如大西瓜,極早生,果實長橢圓型,果皮西綠有不明顯黑色斑紋,不易空心,果重約2~4公斤,肉色深紅色,糖度可達14度。
(三)無子西瓜
1.農友新奇:皮色甚為獨特,底色淡綠,青黑色粗花條斑,果重6~9公斤,肉紅色,不空心,細嫩多汁,糖度約12,品質優良。
2.鳳山一號:鳳山熱帶園試驗所育成,果重約6~8公斤,最大可達12公斤以上,果皮特別堅韌肉紅色,均勻豔麗,肉質密緻爽口,白色秕少而小,是無子西瓜中的元老品種。
3.蕙寶:高球型淡綠枇青黑條斑,果皮堅硬,肉色鮮紅,果實肥大良好,肉質嫩爽,秕少而小,果重約6~9公斤,耐貯運。3.麗蘭:中小型黃肉無子西瓜的先驅,中早生,果實高球型,果重3~5公斤,綠皮青黑條斑紋,肉色鮮黃亮麗,肉質細嫩爽口,汁水豐,風味鮮美。
西瓜原產地是中國嗎?
西瓜的原產地,不是中國,而是遙遠的非洲沙漠,南北朝末,曾沿中亞西亞
的絲綢之路,一度傳入中國南方,稱為“寒瓜”,但未能普遍栽種。五代時期,
才由一位名胡嶠的人,從契丹那裡把瓜種帶回。《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二》載(
《本草綱目·果五》將其採入):胡嶠本為後漢同州?陽(今陝西合陽)縣令,
隨上司蕭翰入契丹。翰因故被殺,他“無所依”,在那裡一直呆了7年。此人記
憶力強,且又熟悉契丹情況,故“略能道其所見”。他的見聞,給中原地區人們 提供了很多珍貴資料。他的“始食西瓜”,是在初入契丹境地的時候,他說:“
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這則資料,給
我們“保存”了當時種植西瓜的方法(今天,也大體相同),同時,也給“西瓜
”續上了“譜”,提示出其名的“來歷”:因契丹是從西邊的回紇那裡得來的瓜
種,所以就名之為“西瓜”了。分享給你的朋友吧:人人網新浪微博開心網MSNQQ空間
對我有幫助
39
中國西瓜產地有哪些地方?
北京大興
西瓜原產於哪裡?
西瓜,原產於非洲。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過去,有人引宋代歐陽修《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說五代同州郺陽縣令胡嶠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周廣順三年(953)……嶠歸”。於是,西瓜從五代時由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乎成了定論。近年報刊上談論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說。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課外讀物《衣食住行史話》中就有西瓜始於五代”一節。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確切。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時人)注瓜蒂言永嘉(晉懷帝年號)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南史·滕曇恭傳》說,曇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遇一桑門問其故,曇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還以與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九記載隱侯(沈約)的《行園》詩云寒瓜方臥壠,秋蒲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都參差。”從詩中談到寒瓜臥壠的時節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舊北京曾稱先上市的西瓜為水瓜”,後上市的為寒瓜”;今訪老農,也說晚西瓜確有寒瓜”一稱。看來,上述文獻資料可以和李時珍的說法相印證。然而,李時珍的說法幾百年來似乎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槨室淤泥中曾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隨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於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這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李時珍記載的可靠性。 西瓜,顧名思義,是西域傳來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經傳入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卻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熱,稱寒瓜。因此,西瓜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有疑問。那麼,它是從什麼路線傳入中國的呢? 筆者推測它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甌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到達已程不國, 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 已程不國”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多數學者認為是斯里蘭卡,也有人說是非洲東部的阿比西尼亞。無論哪種說法對,都說明漢武帝時代中國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經打開了。因為在漢代,阿拉伯人已經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風的祕密,能夠東西穿航印度洋。這樣,斯里蘭卡和南洋群島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和非洲交通的中轉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經過斯里蘭卡或南洋群島再傳入中國。廣西和江蘇漢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絲搐之路溝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證。 另外,據1959年2月24日《光明日報》報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曾發現過西瓜籽。如果這個考古收穫確實可靠的話,我國有西瓜的歷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而且西瓜原產非洲的說法,又另當別論。
哪些國家產西瓜
關於西瓜的栽培原產地,以前有意大利南部、印度、非洲、南亞等幾種不同意見,現在多數學者認為西瓜原產地應為非洲。我國園藝學家吳耕民曾論述:“西瓜”原產地或謂亞細亞南部,或謂意大利南部,或謂印度,或謂阿非利加,眾說紛紜,而現今學者則認為亞非利加為最可信也”。吳氏認為西瓜原產地為熱帶非洲乾旱沙漠地帶。英國人裡賓古斯頓曾於1852-1856年到非洲探險,在南非中部撒哈拉沙漠地區發現了各種野生種的群落,認為這裡是西瓜的發源地。這些野生種,包括甜的,可吃的;不甜的,可用動物飼料的;苦的,不能食用的,種類繁多,全部都是西瓜屬。裡賓古斯頓認為礌中白肉苦味的野生種大概是栽培西瓜的祖先。他於1857年發表了此調查情況,以後就認為南非是西瓜原產。
相傳古代蘇丹曾有種植西瓜.根據文獻記載及國外考古學家從埃及古墓中發掘出的西瓜種子和殘存葉片及四千年前描述人們食用西瓜的畫卷,足以證明西瓜栽培的起源是極早的,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古埃及,就已經有了西瓜。
西瓜在古埃及栽培後,進而波及到希臘、羅馬,而且一直普及到廣闊的羅馬帝國勢力範圍之內的其它國家.大約隋唐時期經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傳入我國新疆地區新疆種植西瓜從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來看,與從非洲經中東沿伊朗、阿富汗翻越帕米爾高原的中西陸上交通要道“絲綢之路”輸入的西瓜,有密切的聯繫。
在中世紀早期,西瓜之種子經非洲伊斯蘭教徒攜帶傳播到歐洲。其他文獻則記述,大約13世紀時,歐洲一些國家的人民已栽種並食用西瓜了。約翰‘馬利安尼(John Mariani)編撰的《美國食品與飲料詞典》(The Dictionary of American Food and Drink)說,西瓜的英文名稱Watermelon最早出現於公元1615年,該名稱之含意為“水蜜瓜”,名與實頗為貼切。
現在哪裡產西瓜
中國各地均可栽培。我們江西很多地方都種了,以石縫瓜和麒麟瓜為主。南方以海南島為主要產區,依其獨有的氣候特點,一年四季均盛產西瓜,品種多樣。北方以沿黃河一線為主要種植帶,黃河兩岸土地肥沃,沙性土質最適宜西瓜生長,結出的瓜是又甜又起沙。上至甘肅蘭州,下至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其中山東為西瓜主要的產區,主要集中在魯西地區的聊城、東明、濰坊、昌樂、德州、泗水等地。
西瓜的產地??
中國目前的西瓜產地分為南北二地:南方以海南島為主要產區,海南島依其獨有的氣候一年四季均盛產西瓜;北方以山東為西瓜主要的產區,主要集中在魯西北地區的 德州 聊城 莘縣等地,其中尤以莘縣西瓜最為出名。河北、西北、甘肅蘭州也是西瓜主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