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改善鹽鹼地?

General 更新 2025-02-19

鹽鹼地最好的土壤改良辦法是什麼

1. 洗鹽。洗鹽就是把水灌到鹽鹼地裡,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鹼排到深層土中或淋洗出去,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

2.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

3. 深耕深翻。鹽分在土壤中的分佈情況為地表層多,下層少,經過耕翻,可把表層土壤中鹽分翻扣到耕層下邊,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鬆耕作層,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弱土壤水分蒸發,有效地控制土壤返鹽。鹽鹼地翻耕的時間最好是春季和秋季。春、秋是返鹽較重的季節。秋季耕翻尤其有利於殺死病蟲卵,清除雜草,深埋根茬,加強有機質分解和遲效養分的釋放,所以值得提倡。

4.適時耙地。耙地可疏鬆表土,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耙地要適時,要淺春耕,搶伏耕,早秋耕,耕幹不耕溼。

5. 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鹽鹼地一般有低溫、土瘦、結構差的特點。有機肥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形成腐殖質,能提高土壤的緩衝能力,並可和碳酸鈉作用形成腐殖酸鈉,降低土壤鹼性。腐殖酸鈉還能刺激作物生長,增強抗鹽能力。腐殖質可以促進團粒結構形成,從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強,有利於鹽分淋洗,抑制返鹽。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鹼性,另一方面可加速養分分解,促進遲效養分轉化,提高磷的有效性。因此,增施有機肥料是改良鹽鹼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鹽鹼地如何改善土質

大面積倒硫磺粉攪拌均勻幾個月后土地ph值會降低

中國鹽鹼地改良辦法有哪幾種?

1. 洗鹽。洗鹽就是把水灌到鹽鹼地裡,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鹼排到深層土中或淋洗出去,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

2.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

3. 深耕深翻。鹽分在土壤中的分佈情況為地表層多,下層少,經過耕翻,可把表層土壤中鹽分翻扣到耕層下邊,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鬆耕作層,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弱土壤水分蒸發,有效地控制土壤返鹽。鹽鹼地翻耕的時間最好是春季和秋季。春、秋是返鹽較重的季節。秋季耕翻尤其有利於殺死病蟲卵,清除雜草,深埋根茬,加強有機質分解和遲效養分的釋放,所以值得提倡。

4.適時耙地。耙地可疏鬆表土,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耙地要適時,要淺春耕,搶伏耕,早秋耕,耕幹不耕溼。

5. 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鹽鹼地一般有低溫、土瘦、結構差的特點。有機肥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形成腐殖質,能提高土壤的緩衝能力,並可和碳酸鈉作用形成腐殖酸鈉,降低土壤鹼性。腐殖酸鈉還能刺激作物生長,增強抗鹽能力。腐殖質可以促進團粒結構形成,從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強,有利於鹽分淋洗,抑制返鹽。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鹼性,另一方面可加速養分分解,促進遲效養分轉化,提高磷的有效性。因此,增施有機肥料是改良鹽鹼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鹽鹼地是怎樣形成的?

鹽鹼土的形成原因:各種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影響鹽鹼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氣候條件: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這就是“脫鹽”季節;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東北、華北、半乾旱地區的鹽鹼土有明顯的“脫鹽”“返鹽”季節,而西北地區,由於早降水量很少,土壤鹽分的季節性變化不明顯。 地理條件:地形部位高低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係,從大地形看,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窪地帶積聚。鹽鹼土主要分佈在內陸盆地、山間窪地和平坦排水不暢的平原區,如松遼平原。從小地形(局部範圍內)來看,土壤積鹽情況與大地形正相反,鹽分往往積聚在局部的小凸處。 土壤質地和地下水: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一般來說,壤質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積鹽均慢些。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河流和海水的影響: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擡高,促使積鹽。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 耕作管理的影響: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窪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這個過程叫次生鹽漬化。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鹽鹼土的改良和利用:鹽鹼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鹼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後種植作物。具體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鹽,放淤改良,種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學改良。

鹽鹼地怎樣降低鹽鹼度!

從廣義來說,鹽漬土改良與利用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將土壤的含鹽量降低到作物能適應的程度。這是我們常說的水利工程措施、農業措施及鹼性土的化學改良等,簡單可以歸納成幾個字∶刮、躲、抑、隔、排;其二,就是提高作物的耐鹽能力,去適應土壤的鹽漬環境。

(1)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

採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注意排灌工程配套,建立農田林網,改善農田生態環境,土地鹽漬化顯著減少、減弱,如黃淮海平原(河北周曲)和黃河沖積平原(河南商丘)即是很成功的範例。

(2)工程措施與農業措施結合

我國傳統的農業措施改良技術: 起土刮鹼、開溝躲鹼、蓄淡壓鹼、增施有機肥料。我國目前工程措施與農業措施結合綜合治理鹽漬土的幾種模式∶

●明溝明渠系統與農業措施相結合

●井灌井排系統與農業措施相結合

●井灌溝排系統與農業措施相結合

●抽鹹換淡、鹹淡混澆系統與農業措施相結合

●提灌提排系統與農業措施相結合

●種稻改鹼、水旱輪作相結合

上述模式的基本內容是,以治水為先導,培肥為核心,旱澇鹽鹼瘦綜合治理,農林牧副全面發展。工程措施內容核心是,排、灌、平、肥。我們應該注意到,灌溉是農業生產的前提,除澇是豐收的保證。排、灌是鹽漬土治理的基本平臺,其它措施在這個平臺上,才可能發揮更大作用。

建立井溝渠結合的灌排工程系統,合理排灌。機井灌溉,淋洗土壤鹽分,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地下庫容,起到灌排調蓄等作用;井溝渠結合,加速水鹽交換循環,使土壤脫鹽淡化。新疆採用明排為主,明暗排結合,明溝與豎井結合,井排與井灌結合,明溝採用淺密溝系統,深1.5 -2米 ,間距100 -250米 ,效果良好。 現有渠道很多未經防滲處理,渠系水利用係數低,平均僅0.44,不但嚴重浪費水資源,而且大量渠系滲漏水擡高地下水位,是土壤沼澤化鹽鹼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措施(增施有機肥、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植樹造林等);

增施有機肥料。 鹽漬土除了鹽漬危害以外,乾旱、瘠薄常常制約著農作物生長,並呈現著鹽化程度加重,土壤肥力愈低的趨勢。據江蘇鹽城新澤試驗站資料,培肥熟化土壤,表層10 -20釐米 土壤有機質會計師增到1.5%左右, 總孔隙度達到>55%,其中非毛管孔隙度達15%以上,直徑> 0.25毫米 團粒含量在2.5%以上,容重<1.25/立方厘米,可有效地掏土壤返鹽.又據新疆兵團29團資料,畝施有機肥 1500公斤 ,比不施有機肥的脫鹽率高11.6%,增產50-80%。還有秸稈還田、翻壓綠肥牧草,施用風化煤、腐殖酸類肥料等改良鹽鹼土,都收到脫鹽、培肥的較好效果。通過對植物抗鹽機理的深入研究,選取擇、引種和培育新的抗鹽經濟作物,使其適應鹽漬土環境。

種植耐鹽植物。 即使一般作物,在鹽漬脅迫下,也有求生存的本領。表現不同農作物,有不同的抗鹽能力。鹽生植物的抗鹽機理有∶泌鹽作用,稀鹽作用,聚鹽作用,拒鹽作用及中生作用。

生物防治有以下作用:

一是引種鹽地先鋒植物,可以應用生物排鹽。已篩選出的一批鹽地先鋒植物,如檉柳、花花柴等,它們對硫酸鹽、氯化物等鹽類都有較強的忍耐力,植物體還具有泌鹽腺、泌鹽孔的結構,每年可從土壤中帶走100~ 150公斤 /畝的粗鹽。

二是可以增加綠色覆蓋,防止鹽分表聚。內陸鹽漬的特點之一是在強大蒸發作用下,土壤鹽分通過毛細管作用聚於地表。採用時空兩個層面增加植物覆蓋,可以大大減少地面蒸發,減......

請問各位鹽鹼地怎麼改善,求建議謝謝大家

多施幾年酸性氮肥就會改善,例如硫酸銨。如有幫助請採納,或點擊右上角的滿意,謝謝!!

怎麼樣把鹽鹼地改造成好地

一、技術內涵及適用範圍

鹽鹼地改造是指針對不同類型或不同程度的鹽鹼地存在的主要問題,因地制宜地實施工程、化學、農藝、耕作等措施,達到降低鹽鹼危害、提高地力水平、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環境的一種中低產田改造技術。主要適用於我省四大盆地一級階地輕、中度硫酸鹽、氯化物鹽及蘇打鹽鹽化潮土的改良和部分重度鹽鹼地的改造。

二、分區治理措施

根據不同區域鹽分特點及改良治理措施的差異,劃分為四個治理區域。

1.輕度危害,農藝措施治理區

該區域灌溉水資源較豐富,水質良好,排水條件好,大部分已有排灌工程,多為中產田。宜採取增施農家肥2噸/畝和過磷酸鈣50公斤/畝,同時實施秸稈還田、秋深耕及地膜覆蓋等為主的農藝改良措施。

2.輕度危害,工程、農藝措施結合治理區

該區域水源一般,土質偏粘,排灌設施不完善,產量偏低,部分蔬菜種植區鹽漬化有加重趨勢。大同盆地宜採取整修排水渠、種植綠肥牧草、施用過磷酸鈣50~75公斤/畝、秋深耕等措施,晉中、晉南盆地宜採取完善灌溉系統、增施有機肥2~3噸/畝、測土配方施肥、施用硫酸亞鐵50公斤/畝,秸稈還田及地膜覆蓋等幾項措施。

3.中度危害,綜合措施配套治理區

該區域水源不足,水質較差,排水困難,產量較低,多數排灌工程不配套或年久失修。應採取整修排水溝、因地制宜實行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增施有機肥3噸/畝及糧肥輪作或間作,施用DS1997和腐殖酸銨類改良劑100~150公斤/畝,並結合平田整地、秸稈還田、秋深耕、地膜覆蓋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4.重度危害,綜合措施配套開發治理區

該區域水質差,排水困難,目前大部分地塊農業難以利用。應因地制宜地採取開挖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降低鹽鹼濃度,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施用泥炭提高土壤抗鹽能力,施用脫硫石膏、DS-1997或硫酸亞鐵等調節酸鹼平衡,同時,結合剷除鹽結皮、秋深耕,實行田林溝渠路綜合開發治理。

三、實施效果

多年來,在不同區域,通過採取完善排溉渠系工程排鹽,秸稈還田、增施農家肥農藝抗鹽,合理施用土壤結構改良劑、鹽鹼地專用肥化學改鹽,深耕加厚耕作層耕作壓鹽,種植耐鹽作物生物降鹽等“排”“壓”“降”“抗”綜合配套措施,項目區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03~0.05個百分點,耕層土壤鹽分含量降低0.05~0.1個百分點,鹽鹼危害明顯減輕,土壤肥力提高一個等級,糧食增產在100~150公斤/畝以上。

相關問題答案
怎麼改善鹽鹼地?
怎麼治理鹽鹼地?
怎麼改善嘴脣的顏色?
敏感肌膚怎麼改善?
怎麼改善皮膚紅血絲?
怎麼改收件人地址?
臉油怎麼改善?
眼白變黃怎麼改善?
運動就會臉紅怎麼改善?
皮膚差怎麼改善?